-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整理】《毛泽东年谱》(1965)的几则记载,挺有意思 -- 老老狐狸
决议中那条说主席用权术维护他的意识形态的?你翻出的回忆录算不算秘闻?你有没有辩正有没有轻信?你引用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有效吗?如有效为什么决议上有完全相反的提法,我该信谁?所以君子重内省。
如果把这些话放在你本楼的首篇里,没人会质疑你为何独非主席。但你现在的话是我逼出来的,我不信是你最初的想法。
而是说决议很重要。以彭刘事为例,它能告诉我们毛的政治理念是什么,毛认为彭刘到底背离了什么思想,彭刘的思想是什么,他们的错误(或罪行)是什么性质,从而让我们能明白毛打倒彭刘的目的。这个自然是有价值的,如果明白了毛的真实目的,自然就不会相信老田文那种瞎掰文。
至于你的“决议中那条说主席用权术维护他的意识形态的?”之类的抬杠,本来我是想讽刺几句,再想想还是算了,没意思。
典从何出,是不是和我一样来自秘闻,为什么你说的一定是是我说的一定是非?
我主动抬一句杠,决议是天条吗?来不得半点质疑?瞧瞧你所谓的认识水平,“排泄物理论有没有道理”。
当然是以毛泽东为讨论中心,我实在想不出这有什么可说的,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
“你现在的话是我逼出来的,我不信是你最初的想法。”
------你真是把我给气乐了,你真是这么自我感觉良好?
例子很多,他一边整评海瑞罢官的文章,一边跟彭闲扯真理在哪边,随后就一一打倒,这就是权术。
至于你的“为什么你说的一定是是我说的一定是非?”“决议是天条吗?来不得半点质疑”“排泄物理论有没有道理”等等,很简单的事,你可以写文章反驳,象你这样说脏话骂人,自然只会收获鄙视。
那彭真为什么压着不发?犯傻啊还是真为彭帅鸣不平?你以为发与不发没有算计?真把党和国家领导人拉到你的智商水平。
我提的问题我自己反驳有病吧,正常阅读智商可以话毕就知道我的立场,还要我写长文阐述,真有病。
编书人和容许出版人哭了,你把老老狐狸《毛泽东年谱》(1965)的几则记载,挺有意思贴当成讨论主席是非的贴子,老老狐狸哭不哭?反正我要哭。
《毛泽东年谱》能出版这件事很有意思,真是意味深长,给某些人当头一棒。
受审批四人帮影响,对解放后历史尤其是文革史很感兴趣,对彭德怀的横刀立马气概和仗义执言非常崇拜,对毛非常反感,不过自始至终对刘少奇没有好印象,当时认为毛是只是为了夺回个人权利发动的文革。到了近10年对本朝太祖反而多了些理解,尤其是对另一个姓江的戏子愈加鄙视之后。
这篇文章,是借踩死老虎彭德怀,引出吴晗,继而引出彭真,远期目标是刘。
《评海瑞罢官》的主旨,实际就是说吴晗是在为彭德怀翻案,为彭德怀翻案当然就是彭德怀一伙的。如果彭真此时转载《评海瑞罢官》,结果实际不会有什么区别,因为吴晗是北京副市长,彭真的笔杆子,关系密切,彭真是怎么样也不可能摆脱干系的。彭真此时选择了抵抗,不转载,后面什么结果就不用叙述了。
《评海瑞罢官》的写作目的是把吴晗(当然实际是指向彭真等人)和彭德怀挂上钩,但请注意,此文是缺省地认为彭德怀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坏代表,不证自明的一个事实,根本就不用废话。
百度一下:
1年谱简介
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用编年体裁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大多是后人就其著述及史籍所载事实考订编次而成,
年谱是以谱主为核心,以年月为经纬,将一切有关活动均以介绍。
年谱的体例当然就是以谱主为中心了,难道还是以你为中心?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由于有引蛇出洞的意图,所以文章写得遮遮掩掩,并不是很好读。
我建议大家去看戚本禹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咱们先不管观点对错,但文章真得写得很流畅气势也很足,观点很好懂。
[UR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319/08/19446_402998.shtml[/URL]
毛泽东年谱居然还能分析出是否以我这个读者为中心,我怎么都看不出你的一些结论,你说我傻还是你傻?度娘普及得好啊,可惜度娘不会教你我如何读书。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完整,令人击节!
最后一段生生扯上“退田”、“分田”、“单干风”……,既无逻辑,又落人口实,当年很多反方的的辩论文章就是从此处入手,吴晗也是以此为自己辩护:刮“单干风”是62年的事儿,我写剧本在此之前啊!
写批吴晗的文章,是江青出头张罗,姚执笔而已。据朱永嘉回忆,江青最初是找的北京李希凡,时间是在64年下半年(应当是在中央出台“四清23条”之前),李希凡没成,又找过北京另外一个,还是不成,这才转到上海,通过张春桥找到姚文元,顺便提一句,姚这篇文章,与柯庆施没多大关系,柯庆施64年春作癌症手术后就基本上处于休养状态,反倒是陈丕显掺合过这事儿。
姚文成形后,专门送江青,主席可能看过,甚至还可能修改过。
所谓“要害是罢官”,就像那句著名的“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一样,这话的原始版权都是康老,主席借这个话是有背景的,当时姚文的对立面文章抓住“吴晗写剧本的时间”早于“刮单干风的时间”,反击很有力。
写得太严密,别人就无法下嘴了。
如果没有最后两段的上纲上线,那么虽然基调也比较严厉,但应该还算是一篇文艺批评文章,后果就是1,反驳的人会少,影响也小。2是容易被彭真等人以学术讨论的名义,限制住范围,炮就打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