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死亡起源 The Origin of Death -- az09

共:💬315 🌺3153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广为流传的男子最佳生育年龄为35岁左右,这一说法真成立吗

哪位大拿能帮忙解惑,男子最佳生育年龄在35岁左右的说法,究竟有没有统计学意义,有没有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是仅仅是上世纪中国推广计划生育、延迟婚育年龄的辅助宣传手段?

如果成立,那用表观遗传观点很好解释。自古有“三十不豪、四十不富”的说法,基本上古代人到30岁没成为豪强、到40岁没成为富翁,就少有机会再成功,现代人成长过程虽有所延迟,但算上决定分层竞争的高中大学阶段的话,人最重要的奋斗经历就在15~35岁这20年间,到35岁左右获得的经验积累应该在一个峰值水平,通过表观遗传写入DNA传递到下一代,可让后代获得竞争优势。

家园 道家炼精化气,还精补脑,逆者成仙,不就是生产干细胞吗?

只是要大规模产生干细胞,就得处于无压力的情况下,也就是无情(绪)无欲(望)的忘我之境才能达得到。

家园 情感是不是和自毁装置有关?

人类的一些情感,比如欢乐,愉悦,满足,痛苦,忧愁,悲伤等会促使大脑做出不同的反应来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刺激,促进,或抑制人体做出一些反应,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行为或行动来对周围环境做出适当的应对,以延长个体或族群的生命,人的记忆会不断的促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纠正。适度的刺激会使种群中的个体适应力增强,同时也会对肉体产生一定的破坏性。过度的刺激会提早启动,触发,或加速自毁装置的运行。

家园 外祖母的作用

也许下限不应该是40岁,隔代人对下一代的抚养,成长有积极作用,三代人的家庭算是人类完整的家庭。也许下限是60岁?

家园 为什么要有衰老期呢?

通过学习第十八节,我理解了生殖年龄过后对于生物繁衍——特别是哺乳动物繁衍的必要性。

不过我的疑惑是为啥要存在衰老期呢?直接死亡不可以吗?

在生殖年龄过后10年或者20年的时间后,动物直接死亡掉,而不是经过衰老期。这10年20年的时间留给动物照顾最后一批出生的动物,并传授相关经验,然后直接死亡。

为何大自然没有选择这种模式呢?

家园 应该不成立的。

最佳生育年龄是由生理状态确定的,其形成条件是进化环境。

而35岁已经超过了整个智人进化史中的大多数时间段的人均寿命了,从进化角度来说,不可能把最佳生育期设定超过平均寿命。

另外目前没看到任何证据证明后天习得的信息可以写入基因。

家园 同意这个“故意放水”!

这个“故意放水”,如果在下文中被您呈现出来,一定非常精彩!期待!

家园 哺乳动物的雄性很少爽一把就死的,多数是活到老干到老。

衰老期不过是防止幼兽大批意外死亡导致种群团灭的保险而已。

家园 器官成形一直让我很困惑,也很好奇

一维、二维世界好理解,只要扩展边界就是,形状不规则也没关系。三维世界里,看不同的生物不同的体型,而且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遗传,实在是很奇妙的事情。想想看,一个人的脸,它为什么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为什么不同的人,脸的形状虽然各自有差别,但是总的轮廓还是类似。你说细胞它分裂啊分裂,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是鼓出来,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平的。它的边界约束的机制是什么?想不通啊。物理接触约束?感觉不象。化学约束?那为什么又能够是不规则的立体结构,而且能够遗传。

希望有一天能够人工培养各种器官供移植。也许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体的“永生”。

家园 也许更确切的是:癌细胞是一种【混乱】的“返祖现象”

我的理解,癌细胞和胚胎细胞在很多方面类似,都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大量增殖。不同的是,胚胎细胞的增殖是有序、有组织的,不同细胞分化、增殖成为各种器官和功能细胞,最后在目标达成后,这些细胞的增殖能力得到抑制。而癌症细胞虽然也能快速增殖,但是这种增殖看起来是“无序”的,不能形成正常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不知道这种特性是因为在体内受到各种信息的抑制(比如说正常胚胎细胞也不该长出两个心脏来),还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有缺陷。如果是因为体内信息素的抑制,那么在体外也许就能由癌细胞形成功能组织和器官。

家园 癌细胞是不是比正常细胞更能获取营养?

我的印象,多数癌症患者最后身体都很消瘦。如果把癌细胞和胚胎细胞类比,癌细胞应该有很大优先级来获得营养供给。

另外,现在的癌症治疗,基本上都是以消除癌细胞为主要手段。但是这些手段,特别是化疗、放疗,很难做到癌细胞为专一标靶,多数是好坏统统杀。

我觉得这个治疗思路是不是有问题?还是因为机制还没弄明白。如果理解了早期胚胎细胞的快速增殖机制,以及随后很被抑制的机制,那么治疗手段只需要加入调节因素来关闭某些细胞功能,而这些细胞功能在正常细胞中本来就是关闭的,对机体的伤害就很小。现在的治疗方式太伤人了。

同时 @zxz221

通宝推:关中农民,
家园 铁老大电脑高手,肿瘤细胞就不了解了,

你说的这些研究者都想到了。肿瘤越研究就发现原来比我们想的更复杂。肿瘤细胞确实能极力吸取营养,所以有饿死肿瘤细胞一说,结果发现临床效果不太显著。另外肿瘤因为生长快,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无氧呼吸也是它们生存的一条重要作用,结果导致细胞环境酸性,这个酸性反倒更促进肿瘤细胞转移。针对这个也设计了药物,还给病人试过高压氧气仓治疗,效果也不行。

国内大华做单细胞基因图谱,发现一个肿瘤里,各个细胞的基因图谱差异很大,也就是肿瘤细胞是多元化的。它们处于一种平衡,就跟街头的黑社会之间的平衡一样,你要是打掉了一种,另外的就迅速成长。有时候肿瘤之间的平衡反倒能互相抑制,你清除了一个厉害的,剩下的小弟对付原来的肿瘤老大不行,但是对付机体确是好手,能迅速整垮机体。

总而言之,早发现早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早预防是最好的手段。到了后期的治疗不过是尽人心,由天明而已,病人苟延残喘罢了。

通宝推:az09,脑袋,
家园 有些致癌突变确实有蛋白序列上的“返祖现象”

一些进化变更的氨基酸又变回了同源的早期物种的氨基酸。

家园 结论几乎与中医观点殊途同归,很是amazing.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治已病治未病;心志豁达是健康长寿之源.

家园 不是这个意思

我明白生殖期之后继续生存一段时间对哺乳动物的重要性,比如人是50岁左右没有生殖能力,然后继续存活一段时间,然后逐步死亡。

我的问题是,为何大自然没有选择这种模式:50岁没有生殖能力之后,继续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一方面抚育40岁左右生产的后代,一方面向其他同类传授经验。然后等到60、70岁的时候,迅速死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