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中国开发出替代CAS9的新型基因编程技术,诺奖级 -- 尖石

共:💬74 🌺596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对韩春雨的介绍很好,就是一个纯粹喜爱研究的人,

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未知,解决问题,不是功利地发文章。韩的精神是现在天朝科研界欠缺的精神,更显示了他的可贵啊!这才是大家应该反思和学习的。

我就又全文转一哈啊!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可能名垂人类生物技术研究历史的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耍大牌”的NgAgo迟迟不肯在显微镜暗淡的灯光下登上科技舞台。

韩春雨只得穿过漆黑的走廊,用一把他学生之前偷偷配的钥匙打开公共实验室的大门。 在更先进的设备下,这个淘气的蛋白终于对蹑手蹑脚的科学家莞尔一笑。

5月2日,韩春雨和他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公之 于众。紧接着,这位河北科技大学42岁的副教授对互联网时代“一夜成名”有了深刻体 验。在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核糖核酸(RNA)作为引导工具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今最炙手可 热的角色,号称“将手术刀送入细胞”。韩春雨却不走寻常路,带着NgAgo这个默默无 闻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闯进热闹的片场。“脱发的中年人通过基因修复,满头黑 发就成为可能。”他这样解释这项被称为“诺奖级”科研成果的功用,“当然从现在看这还是比较科幻一点的应用。”

随着网站在北京时间5月2日凌晨发布该成果,很快朋友的越洋电话就向他通报,连MIT(麻省理工学院——记者注)的BBS上都有人开始议论他这位“HIT”(朋友对河北科技 大学的简称——记者注)的副教授。但在韩春雨看来,自己科研人生并没有因为这一刻而发生意外改变。这位70后总是喜欢用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台词来描述与NgAgo相遇对于他的意义。“就在那一刻,我是一名科学家了;而在这之前,我其实是一名科学家。”

韩春雨一家三口住在学校提供的58平方米的住宅里。他刚到河北科技大学任教时,学校 原本给他提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但他看中了如今这套旧住宅离自己实验室只有5分钟自行车路程,于是婉拒了。与NgAgo初次相遇的更多细节,韩春雨已记不清。只记得在那历史性的一天,他从实验室翻墙回家,“身手格外轻快”。——凌晨离开实验室对韩春雨来说是常事儿,他从不打扰熟睡的门卫,总是从一人多高的围墙上一跃而出。 这一次,随着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亮相,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也一个跟头翻到了灯光闪耀的学术舞台。 有人评论,相比已经备受关注的前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被韩春雨带到大家面前的这个新面孔能做更多的事情。它的编辑对象所受限制更小,能编辑基因组内任何位置。而且编辑精准度更高,能避免前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的脱靶现象。

43岁的中科院院士邵峰专门撰文探讨,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更有媒体直接指出,韩春雨的成功将给无数非名校、无头衔、无职位的科研人员以信心。在韩春雨看来,做科研只是“爱冒险却胆子小”的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2000年,韩春雨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的第一天,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无意间看到了 一张报纸:一面是深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人们端着饭盒边吃饭边谈工作;而翻过来则是爱因斯坦悠闲的半躺在花园的躺椅上。这个年轻人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这条路不那么好走。寻找一种全新基因编辑工具的想法并非韩春雨独有。和他一样,全 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都受到一篇专业论文的启发,正摩拳擦掌。在高手林立的学术圈,韩 春雨默默无闻。北大清华的优秀毕业生,价值千万元的实验设备——学术竞争者的这些 优势都是韩春雨难以企及的。

他的实验团队只有5人。在河北科技大学的旧实验楼里,进进出出的学生没几人能说清 韩春雨实验室的确切位置。实验室像极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教室,实验所用的器皿,有些是喝完的饮料瓶。

开始此次科研时,他手中有可支配科研资金30多万元,可没想到做的时间比预期要长,费用也比预期要多。为了买试剂,目前他个人欠试剂公司30多万元。在这一点上,要“当科学家”的他就像《喜剧之王》的主人公尹天仇。只是与故事里的

主角相比,韩春雨的逆袭如今在科技界已不是天方夜谭。 互联网时代悄悄地改变了科研的游戏规则。通过一根网线,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手触摸到巨人的肩膀。但能否率先成功站到巨人的肩头,用韩春雨的话说——那就要看科学家的自我修养了。

“我们的实验没有什么复杂的,关键要看实验设计。”对自己的科研成果,韩春雨实话

实说:“大家都是聪明人,比的就是智商!”尽管一再声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韩

春雨的锐气,像他光头上的头发茬,一不留神就会冒出来。

科研团队成员、他的徒弟高峰告诉记者,受相同论文的启发,竞争者的思路通常是如何将该种蛋白改造成在常温下依然有活性,而韩的做法则是找到功能类似但不需要65摄氏度才有活性的同源蛋白。这一思路简洁得多,但也意味着有可能是在庞大的蛋白家族中“大海捞针”。“肯定有,找去吧!”韩春雨对高峰说。

坐冷板凳,对于韩春雨来讲,已经算不上什么稀奇事儿。韩春雨的父亲韩进廉,生前是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韩进廉开始从事当时并不被鼓励的红学研究。韩春雨记得父亲这样的研究,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偷偷进行。一张稿纸,父亲也总 是用完了正面用反面。这次团队中的另一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沈啸记得,他第一次到韩春雨实验室,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实验室落后的硬件,而是这里的人对科研的“疯魔”程度。

永远散发着潮湿气味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里,用铝合金和玻璃隔出一个几平方米的角 落,就算卧室,床是直接铺在地上的4床褥子。

每天晚上高峰都在这里睡觉。贴在玻璃上的旧纸箱,阻挡着组培室24小时不灭的灯光。 铺盖旁边的纸箱子上放着饭盆,而晾衣服的枯树枝则搭在空调和墙壁之间,晃晃悠悠地从电脑桌上通过。窗台上一个花盆里种着植物。刚入住时,高峰吃完桔子随手撒下的种子,如今已经有一尺多高。

“卧室”电脑桌旁有一把小转椅是属于韩春雨的,他总是坐在这里和徒弟谈论文。他至

今依然很难在这个缺了一条腿的小转椅保持平衡。每当他不小心一个趔趄的时候,总是 会苦笑着告诉高峰:比我那时候好多了。和高峰一样,韩春雨2003年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为了完成科研项目,也在实验室“飘”了两年。和高峰不同,他没有固定的地铺——哪个学弟不在他就借个地方睡觉,要是学弟都在,他便在协和医院的走廊里找个相对僻静的地方打开铺盖卷。

互联网把更多机会带到科技工作者面前。韩春雨认为,这个时代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依 然是对科学“非功利”的热爱。为了更投入寻找新的基因编辑工具,2014年他果断放弃了已经被学术期刊答应“接收”的论文,而那篇论文的发表无疑会带来科研项目和不菲经费。“科学家做科研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发论文。”对科研目的的追求,韩春雨达到了“洁癖”的程度。

2005年年底,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他曾在期刊《核酸研究 》上发表过科研成果。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只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 “那只是学生毕业有需要。”他说,为评职称写论文还不如淘茶壶、弹古琴。

走出实验室,韩春雨看起来并不像科学家。他喜欢淘茶壶,自己研习古琴。时常在古琴 和汉服论坛潜水的他,还警告记者,这两个圈子的人不能惹,他们的嘴可“毒”着呢! 在他看来,公众对科学家存在某种误读。“科学家都是很热爱生活的。”随之又笑着补 充说,“走火入魔的除外。”

他一鸣惊人后,很多人都猜想韩春雨会不会离开这所既非211也非985的院校。他却没有 这么想,“工作十几年没有出什么重要成果,要在其他院校可能早就被扫地出门了。”和电影中的尹天仇一样,一夜成名后,韩春雨也成为媒体追逐采访的对象。记者对他的 成功逆袭总是充满好奇。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爱扮酷的韩春雨会不厌其烦地搬出《喜剧之王》的桥段“打太极”——这是一个科学家的自我修养。

通宝推:桥东棒棒,jdrlgd,
家园 对生化试剂的小理解

我本身在做一些试剂销售的工作,感觉多数产品国内外产的差剧不大,像sigma的试剂好多都是全球采购,有些老师硬是喜欢从sigma买,也不会直接从直接生产商那买。我直接接触过的有3家给sigma供货的实验室或是公司,有几百种试剂的都很难自己直接做生意,以把东西卖给大公司为荣。自己同时也低于市场价10倍把国内实验室的产品卖到过国外。 一直苦于怎么建立品牌和销售渠道。 好想在这些地方做出点什么

家园 这就是品牌的价值了,1万元的包包为什么有人买?

另外,生化试剂确实差别挺大的,国内那么多实验室从国外订购不是没道理啊。就说抗体,国内的经常不出带,或出很多。这些试剂的质量控制国内做的很不好,经常重复性太差。你想,如果你的试验重复性差仅仅因为试剂质量问题,这可能影响到你的学术名望,所以很多试验组不敢拿这个名望开玩笑啊。

家园 记者也就吹吹博眼球而已

我同意您的观点,更可怕的是官僚和整个科研系统的颟顸。

比如张欧巴校长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简直是。。。。。我这个计算机外行的都看不下去了,更恶心的是还抄袭人开源社区的代码,请允许我的文明用语,我cao!!!!!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啊,以前情愿空着也不发换来的声誉,就被这家伙一屁股砸下去没了。我后面以为这家伙吹过头了,倒大霉了吧,结果,好吧,我还是太年轻太天真。。。我不应该对官僚系统抱任何希望的。

我接触过这家伙一、二次,就是会吹的一官员而已,只是没想到这么敢吹,就一虚拟机+远程操作技术,就敢吹突破了冯·诺依曼结构,还五关斩六将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自然科学奖,这跟自然科学有个P关系啊!!!

教育部背景的申请基金容易,这个我理解,只是我没想到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也能受他们影响,就算加个intel集团也不应该啊!好吧,我现在还是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教育部和科技部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哎,花花轿子,人抬人。

其实很多国产的就可以了,分析仪器,说国产的精度不够、不耐用,不如国外的划算,这个就算是吧。但是难道连硫酸、标准试剂这些也是如此?那我就不知道他们在讽刺谁了,他们玩了一辈子高大上的东西,结果发现最简单的都比过国外的,那他们的研究有何用?养着他们有何用?

家园 国内基础科研肯定要做 产业化也要做

作为一个过来人来说 产业化其实不应该是学校做 应该是公司做

比如制药 机理部分肯定是学校做 当然学校也有相关受益

小公司做靶点 ok了 大公司收购也好 合作也可以 推向市场

至于配套产业链 不是简单的产业化就行

比如电镜 PCR仪器 一些核心部件都没国产化 这种东西只能国家引导了

现在国内有一些填料还有一些HPLC做的还行。。。。

家园 喜欢买sigma是有原因的

关键是质量可控性 国产最大的问题 就是批间差

就最简单的PCR来说 如果我有10次机会 我可以玩玩国内的PCR酶

如果我有2次机会 我绝对不会用国内的PCR酶 因为失败了 我需要从头再来 化更多的时间 本来做科研的一个经验 就降低不可控的因素 万一失败了 减少原因

给国内忠告就是 一步一步来 建立自己试剂可信度

家园 这是我原来在ACFUN上对这个新闻的两个回复

1.

对于有些人来说,做什么从来就不是为了钱,在满足生存的条件下,仅仅只是为了兴趣,这一点在科学研究上特别明显,你能说爱因斯坦,牛顿是为了钱吗?只能说 现在这个社会的环境对人的评价什么都以钱来衡量,这只能使这种人在社会上成为异类,这是没办法的事的。看下科学大爆炸中的主人公全是了geek类型不是没 有原因的。在智商上高高在上,碾压其它人对这个世俗世界有时候是不能理解的,这个有点像我看个一个美国科幻电影《蠢蛋进化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穿越” 到一个未来智商被大大降低的社会,其中有一句吐槽说到,爱因斯坦看世界的视觉可能和电影的主人公的视觉一样,其它人全是SB,理解不能,简直是神吐槽。

2

这个考核是国家对投入的资金的KPI考核,这是必须的,没有这个要求,下面的官僚不知会玩成什么花样出来。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我们还有很多课要补,基础性科 学研究的突破在我看来只能在一个有大量资金养大量这种不能立即出现经济效益的高智商(往往可能是低情商的人,比如爱因斯坦,陈量润之类的)的人,中国如果 以后能保持现在的趋势,不出现民国这种乱世,这种人会越来越多,中国之所以现在看起来在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对世界上的贡献太少,只是因为我们要补的 课太多了,资金国家在不断的投入,现在差的只是时间!现在差的只是时间!现在差的只是时间!重要的事要说三遍。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国家最顶级的炫富方 式,对于个人来说,比如“国民老公”炫一张夜店200万的账单可以引起无数真脑残粉的羡慕。对于国家来说,二战时的原子弹计划,几种方案一起上,这种才是 国家间的终级炫富。对于中国来说,我希望的是,对于核聚变方案,几种可能的方案一起上,只要成功,就可以开启星际时代了,而不会被锁死在地球上。对于现在 主推的万众创新,我觉得不用国家力量去推,把制度设计好,民间风投就可以了。

家园

要慢慢来,此路漫长呀。质控的确是个大问题

家园 这就过了

生物体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复杂精巧的机构,对生物体的认识越深,其好处可不仅仅在健康医疗方面。

而这方面的研究,要花钱,要花大量的钱,肿瘤治疗等方面就是很好的切入点,有足够的经济利益来保证经费的充足。

说白了,要不是医疗方面的原因,有谁会去测基因谱这么杂乱的东西,而且一开始看,还没有什么普遍意义,人类的基因谱只是人类的,其他物种的,你还得再测过。但你要深入研究下去,就先要花这许许多多的钱,现在至少有有钱怕死的富人来出这钱,那就好很多了。

家园 我感觉这里有偷换概念,体外操作基因技术才是诺奖级

而这项技术仅仅是体外操作基因技术的一种,既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好,甚至能不能推广都是问题,凭什么值诺奖了。

要值诺奖,他至少是要能成功推广,而假如这项技术能够改良成为体外操作基因技术的主流技术,并且能引导新技术的发展,那才是妥妥的诺奖级别,现在看起来还远得很。

但即使是诺奖级别,也未必一定能得到诺奖,也有一些妥妥诺奖级别的,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比如克隆羊的那个研究者,因为死得早,而诺奖不给死人,就没有了。所以他还得活得久,才有机会拿,像屠呦呦能得奖,除了政治考量外,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她活的足够久,许多研究者都比她死得早。

当然,这东西肯定值一篇SCI的,但值不值其他的奖项,还要接着看,不过我觉得国内的奖项应该会拿一些,毕竟国内的水平太低了。

家园 没有人再跟进这个研究了吗?现在网上很多讨论的,

用了韩老师的质粒,和他们提供的 protocol, 但是无法重复出来,质疑声很高。

我真心希望是韩他们留了一手没有公布,所以大家重复不出来。不过即使这样也很伤人品的。别人信任你用你发表的方法,结果你在里面做了手脚使别人不能有效应用这个方法,这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了,在科研界还是伤人品的事情。因为别人的时间和试剂都是很大的花费啊。

可千万别是假阳性导致的结果,然后作者误判认为是正结果,那失误就大了,这样的话也太伤国内生物的名望了。国内媒体炒作那么高,怎么收场。当时我就反对他们打鸡血一样乱报道。一个应用技术必须能被别的组证实了无误才敢说明他的有效性,结果国内就炒作得一浪高过一浪。

通宝推:jhjdylj,
家园 最新消息,

已经有人重复出来了韩春雨的实验了。

家园 恩,我也刚看见,可能关键就是这个磷酸化,

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内少有的生物技术发现,每个人都希望是千真万确的。对于韩,这么多年的冷板凳都能坐,不可能去造假。那么就是有关键的步骤,他们或者故意隐瞒,或者自己都没意识到,才造成大家不能重复。希望大家在细节上再摸索,关键韩自己也要及时跟进,给大家指出可能的陷阱,你想把这个产品卖到全世界,那就要有服务意识。你看人家张峰怎么干的?CRISP能卖到全世界,就是一个技术好,一个服务意识强。

通宝推:王腾,
家园 国外60多家做了,20多重复了

在生物中重复率很高了。现在是国内做点东西,一堆质疑出来了;要么是学霸型的争风、打压;要么是见不得好贬低,比如颜宁的“跟风型”。

殊不知在CRISPR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能发现一个新型的可实用的新方法是多么重要和难,更别说这种方法一出现在某些方面就比CRISPR有明显优势,尤其是理论方面。看农民兄好像也是做生物的,不会是学霸们的马前卒吧。

家园 学霸跟我有屁关系,我是真心希望这是个好技术,能跟

CAS9竞争的东西。你这个60多家重复了,20多重复出来的信息来源是那里?你能提供一下吗?

能被大家讨论是好事,说明这个技术引起注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