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推荐篇文章, -- 桥上
开改之后,81年,丁玲好象是被安排出国过,交流啊啥的,到纽约,曼哈顿哦。。。从北京到纽约,这在当时是个什么代差。。。。陈丹青去美国,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无耻了。。可丁玲没有,她写《曼哈顿的夜景》,写到灯红酒绿繁华热闹以及街道上乞讨的一个孤独老人,丁玲是保持着清醒的,她这份清醒把一个叫做周武中的给气坏了,写了篇《一篇绝对不能编入的课文》,来抨击浙江初中教材把丁玲的文章收入课本中去,说丁玲这篇文是低级错误,收入课本是严重错误,因为把资本主义说狰狞了,观念陈旧落后,竞争在国人中深入人心,竞争能保持活力和繁荣。
戚本禹被放出来,和关锋挺好,但是对王力就有看法,王力把投降了,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搞的好好的。。。对邓的开改也有看法。。。。戚要是为了个人利益,不难富贵的,他不干这事。。。
很多人,他们都坚持理想,无论是富贵还是威武还是贫贱,他们都不为所动。。。当初怎么想的,到死,还是这么想。
这份政治理想,很大程度上,是理性思考深入思考,理论实践实践理论来来回回很多次过的。。。他们的政治理想跟自然科学有点差不多了,有事实基础和逻辑框架的,跟日心说,地球是圆的,生物进化是一样的。。。你拿钱,拿待遇,拿资本主义表面上的繁荣给我看,来证明我的政治理想是错的,我应该放弃,那我心里都要笑了,就跟指着地面说地球绝对不是圆的,而是平的一样可笑。。
他们肯定认定了他们的政治理想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他们个人活着死了,物质条件好还是不好,外界的人们怎么看待他们,都不能证明其政治理想是错误的。。。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他们是想通了的人。。。
如果看到利益就放弃了,或者受到挫折就放弃了,或者似乎世界发展不太符合标准的政治教科书范式,就放弃了。。这也正常,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坚持,很多人一开始就不是坚持的,想也没想通,跟着走而已。。。
戚本禹在牢里听到江青唱红梅赞,就叹了口气。。。可惜啊,道路毕竟曲折,噶你也进来了,不出所料啊。。
PS:抱歉,补一下,说一下极端坚持。。。有的人,对于某种理想理念,会很坚持,极端坚持,坚持到不容异己了,一定要其他人接受这种理想理念。。这种极端坚持很怪哉的。。。想来想去,大概是两种原因,1)这种人啊,他想不通整个世界,他所秉持的理想理念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遇到挑战或者证伪,他就要精神世界就要塌陷崩溃灰飞烟灭了,这还得了,所以他就只能鸵鸟法子,我不听不看不想,反正我坚持的理想理念就是对的,必须依我这个来,绝不允许质疑! 估计很多信宗教的人,都这样。2)利益所在,不得不极端坚持,否则利益就会被拿走,所以他不管理想理念到底是否正确,想不想得通整个世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极端坚持其理念理想,来捍卫其利益。 如果一种经得起考验相对更正确的理想理念,哪怕是几何公理,也不能去承认,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极端坚持。
戈培尔还说一千遍呢,你3遍就搞定了?
没用,老百姓是最实在的,光用嘴说不给干货不会跟你走的。老百姓还盼着有人能用西方的“物质生活条件来收买”自己呢,干唱“社会主义好”不顶用
厨房辩论后来谁赢了一清二楚呀,谁让老百姓过得日子好谁赢
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谁更发达,谁能生产出来更多老百姓需要的东西,宣传需要但不可能是决定性的东西
有一些精神是不能放弃的;有一些原则是不能退让的
太狭隘了吧
单从经济上说,在六十年代以前,如果没有美国经援军援,台湾国际收支都平衡不了,更别说起飞。
不要把军援不当钱,没有美国军援,台湾就不要开支军费了?要不也假想一下,如果没有帝国主义战争威胁,大陆不需要开支军费,也不需要对外援助,大陆发展起来是什么情景?
六十年代以后,那是得益于美日产业转移。
当然,八十年代以后,大陆也得益于产业转移。但是如果没有毛时代的基础,靠蒋家一直“接收”下去,蒋家留在大陆,也决不会搞土地改革,也决不会与买办切割,猴年马月也轮不上做世界工厂
培养了一支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和健康良好的数量庞大的劳动力队伍,这才能在21世纪初成为世界工厂,今天港台都不在话下
我的意思:
1,美国的援助以军事为主,
2,美国的经济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决定性因素。
3,美国经济援助和从大陆搜刮过去的比,小,当然累计起来就不少了。
这么说吧,美国的援助,是吃饱的最后一个馒头,而不是前三个救命的馒头。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每个人的理想也可能与别人不同。同时,理想的实现具有社会性,自己理想的实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他人。
简单地说,如果地球上就两个人。二人理想冲突,都坚持的结果可能是二人的同时毁灭。
我觉得还有一个情况应该考虑到,人类社会各阶段的理想是不同的。从人类长河来看,不存在一个一步实现的理想,而应该是阶梯式的逐级实现。
发展不只是满足吃喝玩乐那么简单。
弯弯获得了一个不打仗的和平小环境,可以专注过小日子。
从美国的政策来说,45年后和49年后比,倒是没有太大变化。
不同的是,弯弯后来(49以后)没指望了,老老实实过日子了。
手里又有一大笔钱。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很讲究理想主义的,“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太祖爷这代人的革命理想是其来有自,并非从天而降,而且将至发扬光大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理想既然是正确的,现实行不通怎么办?起来革命呗
其实现实中,普通人也多是如此,哪有那么多理智分析,不外乎就是自己喜欢而已,干成干不成,不虚度足已
建国后,包括整个文革时期,农民都是有自留地的,生产和所得不交税费,也不参加统购,当然各地产果不一样,但制度上农民收入主要是两块,一个是大队集体生产的工分(类工资),一块是自主的自留地,而包产后全部转入税费和统购体系(这两项经过很多年才于近些年取消),所以说白了是明给实收。
当然碎碎念没用,问题是宣传口自己搞清楚了吗?
没错,问题是宣传口搞清楚什么组成了“物质生活条件吗”?单是吃喝玩乐吗?
不知道这厨房辩论是什么。也不知道“过好日子”的定义是什么。
没错。问题是如果要比生产力绝对值大小,那所有后发国家都别过了,肯定比不过的吗。如果比发展速度,社会主义一点不落后,可以把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数据拉出来看看啊。在发展快速,但是绝对值不利的情况下,宣传当然就成为了非常关键的工作了,毕竟不是每个老百姓都了解全球的发展啊。
而且,“老百姓需要的东西”都有哪些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医疗健康算不算?问题是提高国家安全、提高医疗健康水平,提高平均寿命这些事,跟城市建设挖下水道一样,政绩上不容易看出来啊,哪有全体涨工资来得人心呢?吃喝玩乐跟健康长寿相比,哪个更重要呢?我们60年来宣传过这些成绩吗?宣传口都知道这些事吗?到最后老百姓还不是比吃喝玩乐?所以打基础的、修内功式的发展,本来就比不上粉饰门面的做法。再加上宣传口的拆台,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