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航空新城迎住客 民族团结谱新篇 -- 悠悠又见西山
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英语都是作为工具来学习和使用的,而在非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国家,阿拉伯语是作为宗教手段,作为认同度来衡量推广的。在中国的基督教教堂,圣经是翻译成中文的吧,这就是入乡随俗的表现。英文在全世界已经作为通用的中介语言,所有的地标,交通标志,菜单等等用英文很正常,全世界都这样,方便出差旅游学习。阿拉伯文是吗? 不谈宗教,难道说今天临夏都用阿拉伯文招牌,明天温州都用Amharic招牌,后天烟台都用Aleut招牌,这还是一个国家吗? 你说“语言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用语言的人在说什么内容,在做什么事”,对啊,用阿拉伯文做店铺的招牌就是想表达某些倾向,就是做错了事,要纠正。如果是一两家阿拉伯特色商店,绝对没问题,但明显不是几家特色商店的商业推广。谁说要取消阿拉伯文? 你自己提的问题,自己都没有好好回答,只顾按自己的逻辑往下走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胡耀邦做得到位了吧,很到位了吧,很多人说太到位了,结果怎么样?
个体不代表整体,而且时代也不同。
马三立时代,没有两少一宽民宗委。
【文/观察者网 王佳璐】据新华社报道,义乌,这个被称作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地方,发展模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到此发展。
据义乌市政府统计,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近50万,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
在义乌,大街小巷外国餐厅林立,约旦餐厅、印度餐厅、韩国料理、西班牙餐厅都生存得很好。“每家新外国餐馆开业,都代表着有新的市场力量进入。”老一辈义乌商人楼丁新说。
据外媒报道,当西方国家和美国对中东以及非洲难民纷纷摆手拒绝后,中国义乌向他们张开了双臂,吸引了一些来自叙利亚、也门、利比亚、以及伊拉克的商人。
义乌的街道
虽然尚未出台承认难民的相关法律,但是中国为那些来自战争国家的民众提供了签证。不过,这些人需要自己负担生活成本、支付语言课程以及营业税等费用。
义乌作为一个商业中心正在迅速崛起,它吸引了许多希望重建自己生活的难民。这座拥有120万人口、位于上海以南285公里的城市,因生产世界上60%的圣诞装饰品,被誉为“圣诞小镇”(Christmas Town)。
义乌政府的工作报告显示,在2016年义乌共向9675名外国人发放了暂住证,比去年增加了17%,其中近半数以上来自饱受战乱的国家,其中包括伊拉克,也门,叙利亚和阿富汗等。
据悉,去年申请居住证人群中,伊拉克人占比最多,其他人申请来自于也门、印度、叙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伊朗、马里、以及韩国。
38岁的Manar Abdulhussein参加4岁儿子Alo-baidi Yousif在幼儿园的课程
如今,义乌已经成了一个“国际村”。10多年前,看到蓝眼睛、金头发的老外进村来,村民会觉得很好奇;看到黑皮肤的外国人,村里的孩子更是会成群结队地跟在后面嬉笑。到如今,遇见老外,谁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可言,因为大家早已成了好朋友、好邻居。
5年前,38岁的Manar Abdulhussein离开了战火纷飞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他把家族的生意和其丈夫、以及她3个小孩,一起搬到了义乌。她3个儿子:15岁的Ahmed、11岁的Hussein、4岁的Yousif都出生于中国。
现在,她和丈夫Alobaidi Mohammed运营一家出口伊拉克的服装厂,在5年的时间内,他们的工厂已经从一层楼扩建到了三层楼。
Yousif在义乌当地的一所幼儿园里
“我们曾在伊拉克有一家工厂。但是战争来临,很多人都催我们来中国做生意。我们当时很多的材料都是来自于中国的”,Manar称。
Manar在儿子Yousif的幼儿园里
同样38岁,来自也门的Ammar Albaadani在接受非政府组织路透基金会(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采访时,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表示,“义乌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
“我们阿拉伯人是最先到义乌做生意的人,并且参与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现在我们中的许多来自也门、叙利亚以及伊拉克的民众,他们的国家正在经历战争的洗礼,我们需要给他们带去一些温暖”,Ammar称。
19年前,Ammar作为一名参加国家奖学金项目的学生,第一次来到了中国。3年前,他的国家战事升级,他“满怀悲伤”地离开了也门,决定在义乌定居。
资料图 外国人在义乌学做饺子
去年,Ammar创立了“丝绸之旅文化俱乐部去”以帮助一些外国移民融入当地的生活。这个俱乐部组织已被当地政府承认,为当地居民以及海外移民组织活动。活动包括新年期间组织大家制作馄饨等。
他称,“在这儿,我们很多人没有家庭、亲人。所以我们准备让他们感觉融入了一个大家庭。”
马克,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芝加哥大学MBA硕士,曾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他是个美国人,更是个“义乌通”。
据浙江在线报道,历时5年,数十次深入义乌调研,先后采访当地官员、学者、商户和千余旅居义乌的外国人,采访素材超百万字,马克终于顺利完成了“外国人看浙江”的丛书之一——《外国人眼中的义乌》,今年8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里有写不完的故事,每个人背后都有值得一说的经历。”义乌国际化程度高、外国人多,在这里做研究让马克觉得很自在,“我去过十几个亚洲国家,也走访了中国很多城市。义乌的开放度、政府官员的视野、百姓的热情度,总体上比一般城市高。他们很愿意和我聊天。”
“创业天堂”是许多外国人对义乌的印象。在义乌,马克采访过许多外国人,有餐馆老板、教师、贸易商等,来自美国、巴西、智利、阿根廷、印度、日本、埃及等30多个国家。“有一个从事商贸行业的非洲人,把一家人都带到义乌居住,他觉得这里聚集了丰富的商业资源。还有一个叙利亚商人,对义乌的生活环境十分满意……”在一次次采访中,马克深深感觉到外国友人对义乌的好感和热情。
义乌一家关门的工厂
在马克看来,关爱、乐观、感恩,不仅是新老义乌人展现给世界的标签,更是这个“创业天堂”取得成功的基因。“有个做吸管生意的楼老板,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提倡中外人民友爱互助;一个来自陕西的清洁工,虽然做着社会基层的工作,却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还有一位老人对社会充满感恩之心,退休后一直在赞助贫困学生读书……”马克说。
“许多年轻一代的义乌人,既继承了老一辈勤奋进取的品质,也能够认识义乌发展的不足之处。”马克相信,义乌将会在优秀年轻人手里发展得更加顺利。
据报道,2015年后,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从上海开始,中国的移民政策有所缓和。
据新闻晨报报道,要获得永久居住证,申请者必须在上海已经连续居住满4年,工资性年收入达到6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2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在沪就业外国人。
资料图
与此同时,义乌也有了一系列措施以方便外国人在华工作。据金华新闻网4月5日报道,从4月1日起,义乌将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义乌市外国专家局将依托新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网络平台,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的“网上受理、限时办结、实时查询”,加快构建高效快捷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体系。
“从4月1日起,外国人来华工作不再区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将全面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义乌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原《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和《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将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实行电子化,直接在线打印。
原《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将统一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内置RF芯片,一人一号,终生不变。申请人可通过“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在线申报资料、在线查询审核结果,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号”管理。
除此之外,2016年7月在浙江省义乌市对外贸易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市民卡发放中心工作人员向15名常驻义乌外商发放了首批外籍商友卡。这意味着,他们将享受与义乌市民同等待遇。据悉,义乌随后分批全面推行外籍商友卡,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此次义乌向外商推行外籍商友卡,符合条件的领卡外商将享受基本养老、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增强其对义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外商与义乌社会的融合。
资料图
不过,报道援引移民专家的话称,仍有一些内部政策需要一条条地经过讨论商议。
报道称,据中国日报报道,虽比2015年上涨了163%,去年中国仅颁发了1576个永久居住证。
Ammar称,“如果我们想要留在中国,我们需要一些政策——能让我们在办理签证和居住证、儿童教育、社会保险、医保等方面更方便的政策。”
他还表示,自己曾考虑过定居欧洲,但是已经在中国长时间生活的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对我们来说已经很难再到另一个大洲去生活。”
由于战争等原因,还有很多和Ammar以及Manar一样到义乌生活的中东难民。他们希望能在这里展开新的生活。不过,对他们来说,也许最终还是希望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我们希望在未来……阿拉伯世界能够获得太平。然后丝绸之路将迎来新的方向”,Ammar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