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七十五)— 职场不被认可肯定是自己的原因

【原文】?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二三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前面被桓魋追杀,到了安全地带,总要给学生们一个交代吧?

可是孔子真没什么要交代的,他啥也没干,是无妄之灾嘛。所以他只能跟学生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我什么也没瞒着你们呀。你们看这些天我做什么都是和你们在一起的呀,我真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啊(我是清白的呀)!?

【原文】?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行为实践、忠诚和守信

这里讲孔子教学的内容。讲授古代和当代文化典籍,然后教导学生们这些典籍里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生们对上位者要忠诚,对朋友对下属和人民要守信。

这段话不难理解,概括地讲,就是孔子从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来教学生。

其实职场上学会这些就足够了。无论当多大官,做多大事,也就是这三个方面做好了。

书本知识精通,考证考得好;学以致用,业务做得好;对企业忠诚,不做有损企业利益的事;对内部服务对象和对客户都做到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工作干成这样儿,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

反过来,一个人在单位不被认可,一定能从这几个方面找到原因。?

通宝推:蓝鸟,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七十六)—要给别人留点活路

【原文】?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完美(修养特别好)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当然)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孔子是个比较极端的厚古薄今的人。他总是认为上古才有圣人,才有完美的人。对于春秋末期社会“礼崩乐坏”的状况,孔子特别想要复古。其实按照唯物史观,上古的人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美好,只不过年代久远,被后人美化了而已。孔子对于那些“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是瞧不上的,都是装而已矣。

热衷于伪装自己的人有什么保持美好品德的恒心?能保持就不用装了。就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才会让自己伪装成很高尚的样子。

不过就现在看来,能装也算退而求其次了,总比毫无自知地炫耀自己的无耻与凶残好多了。

【原文】?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这段话古今翻译是没有歧义的。但其中的道理解读起来还是有分别。有的书上说孔子的这种做法说明他有仁德之心。有的书上说还不是钓鱼射鸟,本质上没啥区别。我觉得争论这个没意义。

倒是事实很清楚可以拿来做例子讲做人的大道理:做事不要太过分,要给别人留些活路!

钓鱼的时候给鱼留点儿活路;

射鸟的时候给鸟留点儿活路;

钓鱼的时候想着别人也会来钓鱼,也给别人留点儿活路;

射鸟的时候想着别人也会来射鸟,也给别人留点儿活路。

如此,做事不会过分,如此也不会给自己及子孙招灾种祸!

说到这想起来如今网上热点新闻“毒妇前妻逼死程序员”。虽说是骗婚,但做事要是能留点余地也就不至于闹得不可收拾。当然,我同情坏人的立场是不对的。

通宝推:mezhan,
家园 适可而止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七十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原文】?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的本领。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获得知识的第二个途径。”?

孔子认为古代圣贤可以生而知之,不需学习就什么都知道。这当然是唯心论的说法,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人不通过实践就生而知之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语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孔子虽然认为有些人能够生而知之,但他自己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他不吹牛。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在认知上是笨人,只能用次一等方法听人说什么好,再跟着看人家为什么说好,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

实事求是,不装不骗,这也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原文】?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人们)都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肯定他他就会进步,不肯定他他就会倒退。哪一种做法更好(应当去做)呢?人家愿意修正自己的错误要求进步,那我们就该鼓励他修正错误的行为,不要管他过去怎样。”?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诲人不倦”与“有教无类”的教育态度。有人愿意接受教诲那就去教,不怕辛苦;要求进步的人一定要给予肯定,不要抓着过去的错误不放。

互乡这个地方估计是山民住的地方。平日里他们不怎么与山下的人沟通,讲道理他们一般也不听,所以会说难与言,言语上难与沟通。

那时候的民也分三六九等,有些地区是被教化地区,比如下里巴人,还有些人就是没有被文明教化的人,比如山上的人。叫互乡,我猜,可能有互市的意思,是说山民和平原民互相交易的地方,但那里的居民以山民为主,应该属于半开化地区。否则也不会有年轻人来请教孔子了。

我们日常对人也不要带着成见。只要人家肯跟自己好好说话,那就好好对人家。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只要能帮助别人进步,其他的就不要计较了。

我教学生上excel课,最开始因为学生不认真听讲,刚讲完就问心里有怨。后来想开了也就不生气了,学生肯问我就再讲一遍好了。只要肯问,我教完了他会操作就行了,计较是不是刚讲完没意义。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七十八)—承认错误是止损的前提

【原文】?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所谓一念之仁。“仁”是一种理念,想要做到不用喊口号,也不用依靠什么,只要想做个仁人,便具有了仁的德行。比如说一个人,一分钟之内想要做个好人,那在那一刻他便是一个好人。下一刻被恶魔附体,他就又变成一个坏人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说自己的学生一天之内做个仁人还是做的到的,只不过睡一宿觉第二天又忘了。

一个人要想立足职场,可以能力不强,但一定要做个好人。在职场上想做个好人,同样吾未见力不足者。因为做好人非常容易,只要不说坏话不做坏事就行了。

比如我总爱跟学生说: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做不到,不让你们做什么难道还做不到吗?管不了别人还管不住自己吗?能力矮穷矬也就罢了,人品总得高大上吧! ?

【原文】?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走近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给我指出来让我)知道。”?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为尊者讳”说他懂礼,被人抓包儿。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反过来给自己垫砖:“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人必知之,是“人必使我知之”的意思。

这段话关于谁娶谁对了错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教人如果犯错被抓包了怎么办。

一般人犯错被抓住,有死不承认的,有嫁祸于人的,有推卸责任的,还有自怨自艾的,这些跟孔夫子被抓包的态度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孔子不愧万世师表,连犯错误被抓的态度都可成为后世的表率。被发现了吗?被发现了呀!那能怎么办呢?我开启宇宙无敌表扬模式吧!

学生跟孔子说老师你犯错了呀!孔子回答说,是吗?我可真幸运啊,只要有错就会被人指出来。

犯错被抓包,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及时止损。不要妄图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有时候最小的代价是不想存在的,也没时间去求证。这时候需要计算的就是可以承受的最大的损失是多少。能够承担多少就一股脑砸进去,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才能以图将来。

比如网上的薛之谦事件,咱不管他是什么原因出了昏招,就算是爱情使人智商降低吧,被抓包了就该第一时间承认错误,你可以没有那么想,但管不了别人怎么想。承认错误让对方提出赔偿金额,甚至最好是自己提出赔偿金额,能给得起多少就给多少。不再纠缠这件事,爬出来多少钱赚不来。真不明白他和他的团队都在想些什么。可能就是在寻找最小代价吧,可惜没有最小代价,只有彻底完蛋。

由此想到李嘉诚跟张子强的赎金谈判。李嘉诚只说我最多能拿到多少旧钞还不会引人注意,别的不谈。

如果赌注涉及身家性命与自身前途,那就输不起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够达成既定目标,能付得起多大代价就付多大代价。用在市场上砍价的思维去处理这种大事,只能是人财两空,网上现成的例子多的是!

写到这里又想起来一个故事,是真事儿,说出来图一乐儿。

时间,十数年前隆冬之夜。地点,北京农业机械学院。

人物,主角张三姐,伊春人,食堂管理人员,北京人。配角,妹妹及同学若干。

张三姐和妹妹等同学晚自习从图书馆回宿舍,路遇学校食堂冬储白菜堆顺手牵

羊被食堂管理人员发现。

“嘿!那个是在干什么呐?”食堂管理员指着张三姐手里的白菜,京腔京韵。

张三姐回头白了食堂管理员一眼,理直气壮地回道:

“看见了还问!”

通宝推:mezhan,
家园 这确实是你的不对了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其实也算是一种欺骗。骗别人和骗自己。就像江歌妈妈,假如她还有一个孩子,我觉的她也未必不能接受赔偿和解,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付出和收益如果相差太大,一般人还是要考虑的。但是,正义呢?

当然,我不认为以命易命就是最合理的,但假如易位的话,我一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去蹲20年大牢,我认为这种结果对我很公平。你觉得呢?当然,我是对犯罪行为来说。日常为人处事,还是要给别人活路的。

家园 这句话后面有解。

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这些都可以有,不是二选一。

以阶级斗争来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适用以德报怨。

处理敌我矛盾适用以直报怨。

江歌这个,适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七十九)—时刻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

【原文】?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这句话给人的教谕是时刻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不管是思想修养方面和业务技能方面,只要自己有不足就要时刻向其他人学习,只有这样最后才会被人仰望。

这一小节和上一小节是有关联的。上一小节是说人要知错就认账,这一小节是常人自己的不足就要追赶。

下两小节表现孔子谦虚的美德,语意和前面也是有关联的。?

【原文】?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我也不比别人差),但从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方面,那我(自觉)做得不够好,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

“文,莫吾犹人也”有人说此句意为:“讲到书本知识我不如别人”,俺觉得联系上下文,孔子差点就说“我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了,所以,翻译成我不比别人差就够足够谦虚了,不可能是不如别人的意思。倒是后面这句,读起来有点遗憾的意思,孔子是说,在做人(君子)方面,我没有什么(超出圣贤)的额外的心得能够传授给你们呀。

不是孔子没有躬行君子,是做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没有在完善君子之道方面做出贡献觉得遗憾才对。

【原文】?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抑是“只不过是”的意思,这句和上一句应当是连在一起的。?

孔子说:“如果(像你们说的)我已经做到了圣与仁的境界,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向圣与仁的境界)努力而不感厌倦,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也就可以这样说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前面已经有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解读,本章与前面的说法是一致。

学无止境,要终身学习。

通宝推:蓝鸟,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八十)—死生有命,求也没用

【原文】?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疾病:疾指疾病,病指受疾病折磨。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说要去给孔子祈祷。孔子说:“这样管用吗?(要怎么做呢?)”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孔子患了重病,受疾病折磨很难受。子路没法子了,说要去庙里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孔子问,你要怎么做呢?去祈祷就管用吗? 子路说,书上说会管用啊。孔子听了很失望,原来是书上说的呀,这种祈祷我做了很久了,没用的。

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呢?我认为就是八个字:“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后世的求神拜佛烧香许愿在孔子看来,都是全无用处。

求神拜佛,向上帝祈祷,不论是用心还是用钱都没用,都是世人自我欺骗罢了。倘使心愿能求,那顺了哥情失嫂意,还不是叫神佛为难?

【原文】?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各诸侯举行礼仪,形式奢侈了就会超越礼的规制,太节俭了仪式的开展就会受到限制。那与其超越礼的规制,宁可仪式受到限制。

没钱么,砍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也没办法,总比大肆铺张超过周礼的规制好些。?

前面解过好像前面解释的和这个有差异,以这个为准吧。

【原文】?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眉头紧皱。?

这句话不用解,意会比言传更有内涵。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求也没用”

哈哈哈哈哈

“球也没用”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八十一)—人家有最好的一届选民

【原文】?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是周朝始祖的长子,具有当然得继承权。但他觉得自己爹不想让他继承王位,为了不让他爹为难,就离家出走了。

孔子说:“泰伯,他可以说是达到了德行的最高境界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兄弟),老百姓并没有受到他的什么恩惠却都来称赞他。”

要干事情,肯定会得罪人。泰伯啥也不干,只是把位置让出去了,老百姓就都夸他好。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只要有仁孝,当不当官都有道理。看泰伯不就没鞠躬尽瘁还被人称颂么。怕是有学生问:老师非得当官才能受人尊敬称颂吗?孔子如是说。

孔子这个赞美,还有点羡慕人家有“最好的一届选民”的意思。

有版本把最后一句翻译成老百姓不知道咋夸他好,我觉得老百姓不会有这难题。

通宝推:林风清逸,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八十二)— 品德优良就是自我约束得好

【原文】?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这句话强调约之以礼的重要性。

孔子说:“内心的恭敬若不以礼来指导具体行为,就会受无谓的劳苦;性格谨慎若不以礼来指导具体行为,就会看起来畏缩拘谨;行为勇猛若不以礼约束就容易被认为是犯上作乱;性格直爽若不遵从礼的约束,就会说话尖刻,出口伤人。在上位的君子如果能坚持亲民政策,老百姓就会在君子的仁爱下兴旺发达;如果不摈弃旧有的礼仪,老百姓就不会对“礼”淡漠以对了。”?

这段往后,排比句越来越多。

孔子用大段如果就的句式来说明礼的重要性。我觉得在现代语境里,把礼换成法律道德一样有教育意义。

对任何人恭敬都是可以有的,但是表现形式要符合一般公序良俗吧,否则不但大家看着不像,被恭敬的人也会不舒服。不但劳而无功,还会劳而有过。

谨慎是个好的,谨慎过分就是畏缩不前。诸葛一生唯谨慎,是说他好,但诸葛亮到死都没培养出一个接班人来,蜀国各种后继无人,诸葛亮难辞其咎。

勇敢是好品德,但是不分青红皂白凡事都要靠拳头讨个说法,那早晚不是进医院就是进法院。

直爽也算是个好词儿,但要是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有话就直说,那就是个仙人掌。

仙人掌也许对人有益,但没人爱。谁跟他离得近不小心就会被它刺一下。死是死不了,但谁没事儿会去找罪受?这样的人,注定没朋友。

总之,不受约束的优良品德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品德修养好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自我约束的人。

后面两句,我看到的都是瞎解。孔子说的是礼,解释成君子爱护亲戚和故旧,太小家子气。

君子亲民,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在仁爱的光辉照耀下兴旺发达。 孔子说这些就是为了复礼,只有这样解释前后语意才能一致。

通宝推:蓝鸟,广宽,mezhan,
家园 也来谈谈个人的理解,绵妈勿怪

孔子说的礼,可简单的理解为上下尊卑。

恭而无礼则劳,对所有人都恭的话,太累,换言之,对下人(下人是对上人而言,不是指下等人或佣人之类的,下同)没必要恭;

慎而无礼则葸,对所有人都慎的话,太猥琐,换言之,对下人可以不慎;

勇而无礼则乱,对所有人都勇的话,会出乱子,换言之,对上人不可勇;

直而无礼则绞,直是以直报怨的那个直,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的意思,绞的本意是两股绳子拧在一起,也是乱的意思,对上人不可直。

这四句是孔子对忽视上下尊卑所造成的后果进行的罗列,放到今天,其实也还是有效的,你对下属如果成天低头哈腰、小心翼翼的,怎么当领导;对领导动不动暴打一顿,或者领导说你一句,你顶撞一句,那早凉了啊。

后面四句,是孔子对上下尊卑的理论来源的阐述,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亲亲。

人至中年,越来越觉得儒家的亲亲思想确实伟大。何谓亲亲?即亲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亲人之中,最亲的则是父母。

在哺乳动物中,恐怕唯有人类在降生之初,生存能力接近于0,小猫小狗、小马小牛等等,生下来便能站能走能去找妈妈吃奶,人类的小BABY,别说能站,就是抱着还要托着头、托着腰,吃奶也要抱着喂。于是,在降生之初,趴在妈妈怀里,闻着妈妈的气息,完全依赖妈妈才得以生存的人类小BABY,其最初的生命情感便是丰富的,而生命情感便是善的开端(很多人成年以后犯罪,很大原因在于最初生命情感的缺失)。

所以,在孔子看来,孩子爱父母与父母爱孩子一样,是人的本性。

既然亲亲是人之本性,这个本性理论上便可推广复制,即老吾老幼吾幼,在政治生活上则是君臣关系。

在家父子有上下,在外君臣有上下,上下有尊卑,秩序有良,即为理想社会。

通宝推:王小棉她妈,秦波仁者,
家园 “恭而无礼则劳”是“人善被人欺”的高级版本

因为以进退的分寸为准则,划定了语句的界限范围,“恭而无礼则劳”要比“人善被人欺”要高明许多。人善被人欺这句话在涉及事物的程度上缺乏约束,容易过火。

虽然我对“礼”这个分寸倾向于维护腐朽统治者的导向并不赞成,但是我很赞成有分寸。

现实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因为抹不开面子、善良,而无原则的接受很多工作,那么最后他就会被无数工作压死,还得不到任何赞扬——因为很多工作在名义上都是别人的,你之所以接到这些工作,就是因为别人要甩锅、要偷懒。因为随便几句话就能哄你埋头苦干,别人不会感念你的恩德,相反还会看轻你。由于他们不需要再哄你开心了,结果就是只有对你不利的事情会积累下来,对你有利的事情不会积累下来。

很多人高开低走就是因为这个。有本领,迅速胜任工作。然后滥用这种本领,什么工作都会,洋洋得意的时候就忽然间成了“备份”。以前有一个小品,讲大阅兵女飞行员选拔的故事,一个非常优秀的飞行员被选择成了“备飞”(备份),其他不如她的飞行员却得到了阅兵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人失误,她都可以接替。所以呢?所以露脸立功的机会你就别去了。

因为有本领,最后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

恭而无礼。

服从命令听指挥,事事唯诚,但却不能谨守职分,结果被别人设计了。

上下级和职分是两回事,上级也不能要求你做他所统辖的所有事,因为有别人在做。当然,礼不只包括职分。在社会上,用“本分”一词适应性更好一点。

“恭而无礼则劳”是社会经验的准确总结。

儒家在政治取向上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但是他们就像僧道一样,裹挟了大量的社会成果,扬弃之间,需要做很多工作。

通宝推:笑不拾,审度,王小棉她妈,蓝鸟,秦波仁者,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八十三)— 当官就不要亲自去做业务了

【原文】?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病得厉害,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

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还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是一生遵守孝道的。

我也是醉了!

【原文】?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上一小节说曾子的孝,这一小节说曾子的忠。

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孙捷。估计平日不大听曾子的话。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面容庄重严肃,就可以避免粗暴、放肆;脸色一本正经,就更接近于诚信;说话注意言辞和语气,就可以避免粗俗和背理。至于具体的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曾子说话之前强调自己的善意,说明二人的关系平日里有些紧张,曾子在临死还要进言,证明了曾子的忠心。

孟子告诉这位孟敬子大人,您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不用去管那些乱七八糟的具体的事务,管那些事情难免会鸡飞狗跳的,对您来说有失身份。

某些单位的某些大领导该好好学习学习这段话。

他们很是关心基层具体业务,只要看见了就得指点一番,就是主席说的,下车伊始,指手画脚,结果只能证明他们是妥妥的领导万能综合症患者。

通宝推:mezhan,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