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医改 -- dzhao

共:💬111 🌺604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的手机微信这半年来陆陆续续收到各医院公告

:本医院自XX日起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这不,广州中山医院全院(含各分院、眼科医院等)自7月1日起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这可是真的动利益格局啊。

广东省的各级医疗机构、卫计委、发改委这半年来,在发改委、物价局那边开了无数的会。政府内也有压力啊,都希望先闯出一条血路来,为自己的仕途添色,我觉得TG政府这点是真的好,中央制定总的指导方针,下面各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改革路径。一定会有省市冒头试点出成绩,这会直接体现在其政绩及未来的仕途上,逼着各省之间竞争。当年三明医改冒头出来,就是动了医药厂商、医院、医生和经销商的利益怎么样,多少医药厂商退出福建市场以示抗议,结果呢,政府力挺三明,号召全国学习经验。可以说,两票制因此而兴。

这不广东省的医改会议上三天两头提北京、福建、上海的进展,领导压力很大呀,就差直接对各市的医改办说:你给我赶快搞,搞好了是你的功,搞砸了是我的锅。

通宝推:青木堂主,易水,花大熊,
家园 刚问了我LD

猪舌头靠舌根的部分。

具体叫啥不清楚。但应该不是“猪横脷”

你是中医么?

家园 说到中医,类似的亲身经历我也有过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大二时的初夏,我脚脖子莫明浮肿,奇怪的是不痛不痒,也不影响走路。去校医处看说是感染发炎了,吊二天青霉素不见好转,就转到重庆市人民医院。医院大夫也说是感染,甚至给我换了当时的大杀器--新药头孢氨卞(先锋霉素)接着吊针,十几天后仍不见“消炎”,大夫终于也无奈放弃了,(好在当时学生不用支付医药费,不然按现在的标准我非破产不可)。回校后过了一段时间,脚自然消肿了,我也就没有太在意。

没想到第二年大概同一时间,我脚脖子又莫明浮肿,仍是不痛不痒,不影响走路。结果又是重复了去年的故事,医生同志又失败了。后来在寒假回家时告诉了父母,于是父亲就带着我去找了当地一位民间“野中医”(没有在正规医院执业,只有一个半公开的“诊所”),还记得人们都称他“蓝大夫”。

去的时候有蓝大夫当时一看就说我是脉管炎,不好好治的话后果很严重。我那时还沉浸在“科学的春天”里,心里觉得他这种“野狐禅”,有点神神叨叨的,很不靠谱。后来我父亲交了200元钱,差不多是当时几个月的工资。给我用荷叶包着的10小包有点泛金色的自制“名贵丸药”,交代我们每天一包,服药期间一定要忌盐,熬过痛苦10天没滋没味的生活。

神奇的是吃了那些药以后,本人的脚脖子竟然真的好了,而且至今再也没有复发过。事实证明看来中医还是有不少绝招的,想否定中医不是那么容易的。 前几年蓝大夫已经仙逝了,不知道他的秘方有没有后人继承下来。

通宝推:青青的蓝,
家园 嗯嗯

很多人不清楚这里面的威力,总觉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就我参加了那么多次交流会、咨询会的经验,以及跟众多经销商、医生的交流来看,这次经销商们没辙了。

或许会有一些转型CSO、与上游企业直连之类,这些其实都是权宜之计。政府目标很明确:经销商太多了,必须关一批。必然还会有后续政策来逼他们出局。

家园 你很幸运

真得了脉管炎,后果很可怕。

家园 领导政绩只是博弈的一方

我们看到的是最终的结果,厂家,经销商,残存的国企,大三甲,小三甲,病人,零售终端,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对策。

一刀切下去,常常会面目全非。比如四川透析病人的闹事,就是病人一方占据了主动。

看最后的结果吧。

嗯嗯
家园 没错,这次大家忧心忡忡

医生这一头,兄台不晓得怎么看。

家园 那是我弄错了

我不是中医,先父算是野中医,受过正规赤脚医生培训,也曾有益于乡邻。

医改
家园 政府拨款解决医护人员基本工资,公立医院再公益化一切ok

政府拨款解决医护人员基本工资,公立医院再公益化一切ok

反之不过是宰人机构罢了,再怎么涂脂抹粉也是屠宰场

家园 想也又想还是回吧

因为我的想法有空想的意味。

任何有资本参与进来的改革,肯定会把改革的方向向资本利益引导,就象依法治国必然会导致依法律党治国一样,最终“法多民苦”。

层主设想的民营医院走高端路线,能否实现,我是存疑的。第一,高端路线是否符合资本利益最大化?第二,民营医院有能力走高端吗?

引入逐利的资本来平抑医疗成本,这根本上就是南辕北辙。而治疗水平和治疗的经验是密切相关的,难以想象专门服务于小数人的医院能有普遍好的疗效,怎么挖人都不行。

那怎么办?倒是教育部门有些经验可以借鉴:尽量平均教学资源,支教轮教。

我一直怀疑,强调专业性,强调高学历,强调高科技,是否能降低医疗的社会成本,是否能提高社会的普适卫生水平?是否有意无意的强化一个特殊群体?

怎么解决看病“贵”?我真是两眼一抹黑,提不出来解决的想法。但相信总能走出一条路来。

家园 民营医院走高端路线,是我的推测,

个人认为这将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现实的公立医院里面很多问题,民营医院会一样存在。而且民营医院普遍历史短,品牌和名声差,收费也不占优势。医院内效率提升的空间极其有限,还有盈利的压力。重新创办一家医院,远不如收购一家现有医院合适,这也是被市场逼出来的。

除去吸引眼球的互联网+医疗,我们看到的其他资本介入医疗的形式,如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检验中心,民营专科医院连锁(牙科,眼科或医美),基本上,都只能是现有医疗体系的一个补充。目前民营医院占中国医疗机构的一半左右,但是业务量只有全国医疗的10%左右,要知道国内公立医疗机构,还包括的庞大的社区医疗诊所。你可以想见,市场留给民营医院的空间极其有限。生病了别去民营医院特别是莆田式医院,几乎是社会共识。只要国家别发晕,行政性的要求知名公立医院搞什么股改、变着法子搞国有资产流失的路子,基本上,民营医院再发展,都只是个补充。

目前国内的医疗机构设计,是重基层,控高端。国家在想方设法的控制大型知名医院的扩张,期望将患者和服务导向到基层医院。去年底我开始参加某省东部六市县的社区医疗改革试点调研,对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医疗机构的情况有一些了解,基本上,这些机构都处于浮亏的状态,若没有政府的补助支持,早都破产了。

更深入的接触后,我会更不看好社会力量的社区医疗机构投资。特别是城市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后,患者流向公立医院医联体会更明显,无序就医状况会得到遏制。

但是同时,这些政策会意味着看病周期的延长(家庭医生的水平及公立医院内的转诊预约制度)。这也就给民营医院带来了机会:更快、更方便,但是更贵。

------民营医院的高端发展方向,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更快,更方便,更贵。

家园 现阶段引入资本的目的,不是为了平抑医疗成本

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服务少数人的医院,其医生来源是知名大医院的高级别医生,所采用的形式是多点执业。你可以认为这部分其实就是原医疗机构的特需门诊,但是现在开放给其他资本来介入。

这些医生,你可以认为最权威的那群,是不可能完全脱离体制的。因为一旦他们脱离了体制,也就同时被患者抛弃了,也就变得不那么权威了。患者其实更认可医院品牌。所以民营医院不存在挖人的情况,而是如何吸引知名医院的医生来试点执业就好了。

实际上,国内目前医生集团的发展,就有这么点意思。

未来做成什么样子我也不好说,他们其实也是困难重重。

医改
家园 国内的医生都想改成美国那样的体系

美国的高端服务业,包括医疗都是吸老百姓血。

躺着拿走社会绝大部分资源。

国内的医生,我认识的同学,都觉得应该过上美国医生高大上的生活,他们应该是社会超级精英。中国老百姓应该加强锻炼,国家真放开这一块,普通人自求多福罗。

通宝推:柴门夜归,青木堂主,侧翼,吴用,也要崛起,
家园 就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情况而言

强调专业性是必要的。强调高学历和高科技?这个倒没太大感觉。当然学历与职称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有机会说说这个。

医院内产品的进口替代,以及产业升级,确实有必要:很多新产品,往往在技术比老产品更好的情况下,做到了价格更低。真正的高科技医疗产品,譬如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那其实只是在顶级高端医院才有的,与普适医疗不是一回事。

中国县一级的中心医院,其医疗水平与大医院的知名医生之间差距之大,令人惊诧。说到底,在医生的专业性上有很大关系。

卫计委正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做一项医生职称的改革调研工作,我所创业的项目正好涉及一个亚科的试点。这是一个新发展的医疗专科,我们调研了全国600来个医疗机构的科室建设,发现只有1/3的科室是勉强满足专业要求的,最好的医院科室,与全球知名医疗机构的水平(各种参数对比,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愈合率,复发率等)不相上下,但是较差的那些就比较难看了。医生的诊断、操作等,都有太合规的地方,可以说需要大整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