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战狼2》票房五天12亿,背景利比亚撤侨,顺便黑下灯塔国 -- 俺老孫

共:💬273 🌺2315 🌵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要注意区分水军引导的舆论倾向和普通网民的真实情感流露吧

一些大型的论坛确实水军太多了。

而且有些网站据说是有资本引导的,或者干脆就是高层管理很多港台人士,倾向可想而知。

不过群众的偏好,仔细点观察,还是能从很多细节里反映出来吧。

譬如同样需要真金白银的付费小说网站的流行趋势,应该也比较能说明一些问题吧。

最近看到一篇女作者写的谈情说爱的故事里,就让主角对古人说造反看毛选好。虽然文笔稚嫩,思考大概也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但从文章受欢迎程度看,风气真的和前几年大不相同了。

家园 确认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为班固所书《封燕然山铭》

亚洲大陆上决定世界命运的决战跨越一千多年的历史闪现到我们的面前!

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15日电 (记者 李爱平)中新社记者15日从内蒙古大学校方获得确切消息,蒙古国中戈壁省一处摩崖石刻,近日被中蒙两国联合考察队确认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

点看全图

  内蒙古大学官方网站介绍说,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国舅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摩崖石刻。

  经过认真辩识,初步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封燕然山铭》。这是中蒙合作所获重大考古发现,详细的经过、内容以及资料整理和解读正在进行中。

  联合考察队中方专家齐木德道尔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摩崖石刻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偏西南杭爱山一支脉向南突出的岩石上,摩崖石刻宽130厘米、高94厘米。实地考察过程中,专家们对摩崖石刻进行拓片、照相等工作,并对石刻文字做了逐一核对和辨识。

  班固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受命编写《汉书》。建初4年随将军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作《封燕然山铭》以记功。

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开始,这些事情巧得简直就像是天命……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所谓天命,不过民心。

家园 全球票房排行榜承认战狼2票房了

全球票房排行榜终于承认战狼2票房,目前将其列入全球影史票房排名第100名

家园 我们的看法不矛盾

看客兄谈的是一般情况下的网络情绪,而我指的是一段特定的时间里发生的某些特定方面的网络情绪的历史。

还有,看客兄翻译的英国现代史非常精彩,我很喜欢看。

家园 这说明“两学一做”学习的最终目标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党性教育的最有效手段竟然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娱乐大片,或者反过来说,这回朝廷终于明白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是什么了。。。。

家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家园 最近两个喷战狼2的角度刁钻

一个是某律师,说电影结尾护照上写的那段话,涉嫌护照造假,按律当刑。

另一个是中戏的女老师,说战狼2太血腥,剧中恐怖分子毫无道理的杀人不合情理,考虑过小盆友的感受吗?是不是说明编剧导演心理变态。

然后,还有给这位女教师站台助威的,提出应该停止公映战狼2,并向女教师道歉。

免不了还有人拿保护月来说事,说如果不是保护月,好莱坞大片铺天盖地杀到,战狼2必然死翘翘……

家园 关于战狼2的一些左棍式吐槽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491006

即便我一直说,我对今天电影院里放映的一切电影都缺乏好感,不过最终我还是非常不能免俗地交了钱老老实实地看了这部好评如潮但同时也引发一些争议的国产动作大片。除了中间迫于膀胱压力去了一次洗手间,漏掉一些回忆的剧情,我差不多看完了整部电影,终于知道这几天来别人都在扯皮什么。

呃,还不错,这是我看完整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它大概值得票价。呃,从动作大片的角度,太长了,打斗太长了,嫌无趣,不过有一些幽默轻松的地方,总算调节了这种乏味。最后一段打戏中有个在管道内的镜头,光影用得相当漂亮。剧情上有点假,主角太强大了,怪不得网上评论总是说到“第一滴血”。吴京的角色还能接受,达康书记也还行,就是后面那位小鲜肉表现出了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直接上手坦克,不免缺乏逻辑。

我发现很多人喜欢用“意识形态”来表述这种主旋律比较明显的电影情节,但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的刻意输出的“意识形态”反而显得非常稚嫩,颠倒过来,它被输入的那种西方意识形态才显得顽固。意识形态是一个对于许多人而言含有贬义的词汇,不过实际上意识形态暗含在几乎一切表达之中,它早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占据难以撼动的地位,有一些电影,或者用作品这个词,你会发现它的意识形态是露骨的,比如这部战狼就是如此,另一些,比如我没看过的小时代我没看过的各种青春电影,悬疑电影,爱情片,种种,其实意识形态也绝对地露骨却难以发觉。

又需要将一整部电影拆分开看,这些意识形态并非是作者(导演)刻意为之,反倒是作者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来的地方,我们的刻板观念才显得值得玩味起来。于是我对那些飘扬的国旗兴趣倒是不是很大,那些刻意靠拢主旋律,刻意宣扬“爱国主义”的地方,倒是没有什么太值得玩味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这部电影在这里处理的还算不错,稚嫩而直接,爱国主义自然是需要认可的,也顺带地引起一部分非爱国者的不满和大片口水战。

第一个令我个人觉得有趣的地方是,呃,强拆那些场景,强拆的故事是一个背景,它成为本作故事开始的契机。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贴近现实的故事来开启一个充满异国色彩,我们无法掌控的故事,很常见,用我们熟悉的,引出我们所不那么熟悉的,于是观众对后续故事的可接受度就产生了。这里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样一个先置的故事是否会提高观众们对现实的可接受度?正如右边的公知们一直指出中国的社会问题结果使人产生了某种见怪不怪的心境一般,电影这种大众娱乐,是否有可能变成另一种潜移默化?它揭露了问题,结局却是观众接受了带有问题的现实——这在美国电影中经常存在,我当然不是为了批评个别作者,而是在说一些可能的现象。我们发现,即便是如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明显对资本主义的美国梦进行抨击的作品,许多人的关注点最终都落到了电影中描述的繁华的那一面,又何况在本作中(虚构的)现实主义的那个强拆故事,只是作为一个(没有也没有关系的)楔子,多数观众的关注点不会停留在这里。这自然不能归罪于作者的问题,因为这是有趣的,并非刻意为之的安排。导演绝不会有意识地说,我们这样安排,是为了另观众的注意力从现实的社会问题中移开,而去欣赏一个虚构的英雄故事,这样太荒谬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导演如此思考。这里我们可以回到美国电影,比如“第一滴血”,它其实是关于越战的,在原著中兰博是一个彻底的左倾厌战者,但一旦拍成电影,反倒变成了里根时代“新爱国主义”的旗帜。一个左倾的英雄,却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爱国者,反过来维护了资本帝国,文艺的武器又一次自我异化,一个反差。这样的反差多少来源于观众本身。

第二个有趣的地方是这部片子同时表现出了西方视野下的种族主义和中国立场上的国际主义。实际上因为网上的评论,我一直觉得这就是爱国题材电影,可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却觉得有些像是国际主义才对,毕竟这个故事发生在外国,中国人是主角,白人主要当了反面,非洲朋友被我们解救,是的,很有国际主义精神,包括中国援助的医院,白人女主角。里面有相当大的人道主义色彩,我们看到主角希望对待中国人和非洲劳工一视同仁,包括资本家的儿子也是如此地拥有普世心态。男主和白人女主一段对话很有意思,他们在一堆十字架前说到,非洲是人类文明开始的地方,但自诩文明的人再次回到非洲,带来的却是无尽的苦难。呃,我知道他们在说的是过去的欧洲人之行径,这一段让我对整个电影的评价好了不少,实际上我在电影进行到非洲战乱的时候,想到的事情是如下的——很多外国电影也讲到非洲战乱,或者中东,美国人当然也拍这种东西,但是他们不会指出非洲或者中东战乱的源头。自然,在落后的地区,屠杀永远存在,但是资本主义更加野蛮地以文明的姿态送给了野蛮人现代的枪炮,ak47,不是么?文明人们会用一种悲悯和相当的抱怨来看待落后地区,而他们的文化作品很难指出这一切的根源极大地来源于资本主义带来的全球发展不平衡与全球剥削。这部片子,可能是中国人对于白人罪行没有心理障碍,于是稍微提及了这些(尽管台词等在我看来还比较肤浅)。当然,如果我们真的要直白地将这些罪恶归结到“资本主义”,似乎中国人自身在非洲的资本运转也显得有一分尴尬(当然要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在非洲做的人道主义千百倍,中国资本的一分尴尬,对于美国欧洲,就成了千万分),我们知道实际上问题就是资本主义,不过资本主义表现出更加柔和和进步性的趋势,这似乎是一种资本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像是一个“新自由主义”的立场,资本的自救,资本主义开始洗刷自己的罪恶,我的意思是美国,法国,英国之类的国家不在以一种直接的态度去干涉不发达地区,反倒是资助他们,同时向他们贩卖军火,又当医生,又向病人吐唾沫。中国在这里的角色最为正面,我们没有资本主义最早期的历史包袱,也绝不是西方所说的新殖民主义,于是我们非常能够接受新自由主义式的“慈善”。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正在享受一种没有历史包袱的资本主义,目前来看这种享受我们主要应该给与正面评价。至于种族主义,这更像是西方人看待电影的方式,我看到西方有一些批评认为这部电影有种族主义元素,我想可能过激了一些,因为中国人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思维而非种族思维,非要说的话,我觉得这种“种族主义”的思维,正是中国作者对西方大众娱乐作品耳濡目染的结果,包括对非洲的刻板印象(这就是意识形态),中国的作者正越来变得像是他们过去的文化上的敌人。话说回来,也许是西方人早就生活在资本主义之中,白左们倒是更对种族主义这样的视野拥有敏感性,我们一些人认为西方评论小题大做,我觉得一方面确实是小题大做,另一方面却是我们在资本世界中还不够成熟,白左的左,相对于很多中国网民的“没立场”,反倒是十分进步的。

第三个有趣之处在于阶级矛盾。有趣的是,资本世界的大众娱乐倒是非常乐意接受对自身的批判,我们看到,很多外国作品中资本家确实是较为不光彩地出现了。这里面依旧有问题,这种矛盾往往是被提及,又被通过各种方式抹去的,正如我们在战狼中看到的那样,工厂主和商人确实被脸谱化为贪财的,势利的,而在更高级的矛盾面前,劳工却和资本家联合起来了——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民族、国家代替了阶级成为了更明确的利益共同体(在西方电影中也一样)。这自然是基于现实的。因为这就是现实,我们无需特别地对电影作出批判,因为本身作者不会发现这些现实包含着某些值得玩味的小碎片,但可以发现电影背后暗含的是大众的基本心态和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本身。真正的意识形态不在于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那太裸露了,裸露到无人在意,意识形态包含在的是工厂主对于劳工的看法,在电影中,即便富一代的工厂主表现出势利,富二代的小鲜肉却展现出他的善良来(另一个角度是,经济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这种对企业家的正面描写在枯燥的前三十年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摆脱了前三十年的思想束缚,又进入了真正资本主义的更隐形的思想牢笼)。我自然不是说工厂主的儿子就得和工厂主一样被刻板成贪财势利的(似乎在骂很多朋友),那样就变成无聊的机械的样板戏思维,而是在说,这包含一个我们经常面对的现象——富裕者即便第一代缺乏涵养,他们的第二代开始就显露出不错的性格。这令我想起很多人对“凤凰男”这一群体的鄙夷,这倒是对富人注定高尚的资本主义道德观作出良好诠释。那位小鲜肉和男女主角的互动非常有意思,一方面,女主角教育了喜欢玩弄枪支的小鲜肉,我想那个场景倒是个对“昭和式爱国者”“狂热小粉红”一个不错的讽刺。另一方面,男主角在之后又将枪支递给小鲜肉,于是小鲜肉成功地担当了英雄角色。实际上我对这后一幕相当不满,我本以为男主角吴京拿如此多枪支,下一步是分发给劳工们自卫,结果却变成了三人组合在电影中都表现地相当不合理的大杀特杀,如果说在前面我们已经默认吴京是个兰博般的角色而不会对他的作战能力产生怀疑,我想此刻也不得不惊异于我们亲爱的小鲜肉居然有如此战斗力。在我自己看来,那个场景是整个电影最大的败笔,难道我们的主角是如此不信任在场的健壮的男性工人们?却要让小鲜肉承担救世主的角色呢?这仿佛是在为资本主义涂脂抹粉。我得再次声明,这绝不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作者生活在一个资本世界中,于是一定地接受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的观众也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场景合理无比,小鲜肉拥有闲钱闲力,于是他能够有空打猎玩枪,于是他成为了英雄,于是他保护了他的工人——这就是资本的逻辑闭环,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现状的完美映射,所以才能够被观众接受。此刻,作品的作者在塑造一个角色的时候,工人的形象在他的脑内只负责流血而已。

通宝推:坐言起行,
家园 伟大的中戏女教师被人揭穿是个蹭热度的小心眼

据说他老公的初恋在国外遭遇刑事案不幸身亡,这女人满世界庆祝。

家园 由于文中说了太多“我不是在说”以至于看完后都不知在说啥。
家园 我随便转载,您随便看看

改天再认真写一点东西,希望您能抽空斧正一下。

家园 这人如此充满怨毒,居然还以情怀喷战狼

应了一句话:大半的喷子是在装。

家园 闻之涕泣,不能自已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从本身功业来说,班固不但是儒家思想大家(编撰《白虎通义》),历史学家(《汉书》作者),文学家(写有《两都赋》等等),还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从窦宪出击匈奴,中护军行中郎将事)。所谓上马击胡儿,下马草军书。辅助窦宪击败匈奴,燕然勒石,何等功业!

对比司马迁,班固的功业要远甚。司马迁只是写别人的传奇,班氏父子三人自己就是传奇人物!

风流人物,赫赫功业,千载以下仍让人心驰神往。

通宝推:柴门夜归,吴用,老阿,二手大少,北上,jhjdylj,林风清逸,诸葛神候,梓童,铁手,繁华事散,起于青萍之末,gschen,何求,李根,
家园 律师需要有证据才行啊,不然告律师诽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