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艰不拆讲笑话之三 -- 骨头龙
有乾隆的诗为证:
对明太祖礼敬有加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以李杜为榜样: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都已经自比李杜传人了还要怎样?
而且相当关心民间疾苦:
齐鲁民何辜,连年未逢稔,每念沟壑填,深宫那安枕。
昨始入兖境,所见犹未甚,寸衷稍自慰,为之食甘腍。
孰知数日来,触景堪愁朕,村落多萧条,老幼率憯懔。
腹饥嗷鸿哀,衣薄状鹤凚,纵屡加赈施,未足苏凄凛。
休助古有经,损益道须审,用是截漕艘,亟命发仓廪。
嗟哉守土臣,旬宣其勤恁。
只要两个星期就盖好了!真快!
两个星期国内的钢筋混凝土砖块的砖混结构都盖四回了。
康乾时期的满人再接受汉文化,也不可能放弃满人身份的。因为满人是统治者,而汉人是被统治者。而现在呢,绝大部分满族人已经彻底汉化了。事实上,满族已经消失了。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康乾对汉文化的推崇。
他从来不自认中国人,他明知西洋人日后必然是中华大患,但是他什么都不做,只是扎好篱笆,不让汉人开垦东北,以做日后无法再奴役中国了好退回“满洲”的准备。
“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的主人”,这话是他两百多年后的同族后代的原话。
你引用的那些话,是日本人创造出来,再拿来鼓动伪满的。
你说人家“岳不群”,我倒不知道这个词可以当作称赞用。
近来国人移民者众,气势磅礴,外人纷纷侧目。
有新加坡群众在网上高呼,打倒新移民,拿到公民权不足 20 年者,非我族类也。
回复:支持!建议改为 50 年,不到 50 年的都是假新加坡人。
(注:新加坡成立于1965年。)
张德听到李大亮之言,曰:温家堡的人都该死!
你现在说了他一个正确决策的例子,可是这不能否定他做出错误决策的例子啊。一码归一码。他要是样样事情都做错,那还是唐太宗么。杨广也没有样样事情都做错啊。
三种意见里,迁入内地教其务农汉化是上策。但执行起来投资巨大,既要派大兵去打散聚在一起的突厥部落(否则部落不愿骨肉分离反而会造反),又要给予房屋,农具,种子和过渡的粮食,并派人教他们怎么干农活直到能够自立为止。当时是贞观四年,唐朝虽然靠突袭灭了突厥,但国力还没有后来充足,所以不见得有执行的条件。
魏征等人的意见则是下策。虽然表面上说的慷慨激昂,归根结底的意思是把突厥放回其故地让他们自生自灭。那么问题来了,唐朝好不容易灭了突厥,现在却要放虎归山让其休生养息,恢复实力。过几年又来一次渭桥之盟?放过敌人而让其翻盘的,不说远的勾践,就说四年前突厥打到长安城下最后却放过了刚刚篡位,根基不稳的李二皇弟,这不转眼就给喘过气来的李二灭了?
所以温彦博提出一个中策。把突厥遗族安排在河套地区,让其就食不增加财政负担。距离不远不近,便于监视,真有什么变化,京畿驻扎的大量部队可以第一时间过去平叛,不用劳师动众调集全国兵马出塞远征。
这个中策对李二来说既没有像魏征的建议浪费北征的胜利果实,又不像上策需要大量财政投入,当然是当时最可行的。否则标榜仁义道德的李二就必须学习他的胡人前辈,杀光降人中高过车轮的男子,把女人分发给自己的手下。但这么做就不是文明人的作法了。唐以前搞这种作法的政权也就几十年的寿命而已。
至于后头的刺杀根本就是个孤立事件,被人当枪使的阿史那也就纠集了四十来人罢了。好比几年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校园搞了枪击案,但这不说明美国接纳中国留学生是错的。
以史为鉴不能光看表面。
打印不成亡党亡国的帖子才是让我大跌眼镜。
老广反对直接或间接帮助印度提升国力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不至于带上药丸党的帽子。
另外,发帽子这事儿其实不合适,就事论事比较好。
钢结构房屋的建造成本据说并不比木屋成本高太多,特别是考虑到工期的因素。但是推广阻力很大。只有商用建筑和大楼用钢结构。
扼着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且和突厥势力有勾结,留着这颗不可靠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再引爆。灭掉高昌后李二在高昌境内的交河城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可见其位置的关键。林邑可没那么有价值,有安南都护府镇着它又没有敌对势力支持,翻不起大浪。李二这么作恰恰说明他的政治眼光,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