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单梳理一下,备个查。 -- 老老狐狸
而59年实际粮食产粮只有3400亿斤。
北戴河开会时有些紧张了,主要是南涝北旱夏粮不理想,而且知道6月份那个59年4800亿斤也是有水分的,但当时重点还是在中苏关系上,没想到粮食严重程度如此恶劣。
10月份,秋粮收割,信阳调查报告也送上来了。所以才有11月初的紧急指示信。
决策进口粮食,是年底的事儿。
本年粮食产量年初计划较59年浮夸(5400亿斤)增产较至6000亿斤,年中调减为突破5000亿斤,实际产量不到2900亿斤(较上年实际产量3400亿斤大幅减产15.6%,不足年初计划的一半),粮食净出口265万吨,低于59年的416万吨,与58年净出口266万吨持平。
搞计划经济确实不太适合。无论是事前调研、还是事后总结,都远远远远远远地做不到及时全面准确。但因为当时的各种资源都极度稀缺,tg不得不把资源控制在自己手里,投向他们认为应该投的领域。中国走过来了,说明tg在总体上做对了。
不是老狐狸错了,就是某人太混帐
195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9年4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一九五八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二千零五十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一千二百四十一亿元增长百分之六十五。其中,工业和手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一千一百七十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七百零四亿元增长百分之六十六;生铁、钢、煤炭、发电设备、机车、汽车、动力机械等产品的产量,都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一倍以上,其中生铁和钢包括一部分土铁土钢。农业总产值达到了八百八十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五百三十七亿元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四;粮食、棉花、烤烟等产品的产量,也都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一倍以上。通过国家预算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到二百一十四亿元,比一九五七年的一百二十六亿元增长百分之七十。
许多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一九五八年一年增加的数量,超过了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加的数量。例如,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钢增加了四百万吨,煤增加了六千四百万吨,机床(不包括简易机床,下同)增加了一万四千三百台,粮食增加了六百一十二亿斤,棉花增加了六百七十三万担;而一九五八年比一九五七年,钢增加了五百七十三万吨,煤增加了一亿四千万吨,机床增加了二万二千台,粮食增加了三千八百亿斤,棉花增加了三千三百五十八万担。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1960年4月6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关键不在该不该出口,而是决策者得到的信息……
不说58年的卫星。60年初,上报59年产粮5400亿斤、棉4800万担。到了60年6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得到的59年粮食产量还是4800亿斤(已经挤压水分好几次了),仍然比最终核实的3400亿斤高出40%以上。
这种错误信息下的决策……
60年4月底,主席在天津和谭震林、廖鲁言等谈话,主席让他们调查农村粮食情况(已经有反应了),谭说::粮食形势很好,农村死人是个别,病人多数已治好,外流也不多,粮食吃的相当多……。廖鲁言:今年保收6000亿斤粮食。
全国库存粮食
1959年11月初,887.03亿斤(最高/秋粮征购入库);
1960年4月,403.51亿斤(春荒最为严重的时候/贸易粮折合原粮为482亿斤);
1960年5月,319亿斤(最低/夏粮征购尚未大规模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历史资料:粮食部计划司1962年统计表。
老狐狸总结中有,1960年3月,批转鞍钢宪法,鞍钢宪法之前,国有企业管理均实行马钢宪法。文革之后呢,又彻底抛弃了鞍钢宪法,转回到马钢了。官老爷们回来了,怎么会支持鞍钢宪法的工人参与管理,更不会支持干部参与劳动了,可不就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了。
所以说,不要随意胡吹大气,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也分两种主要模式,而只有马钢才是伤害了劳动者的的主观能动性的,而马钢嘛,也是邓某人复辟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