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改革”与“开放”的断想 -- 老老狐狸
从岳昕、田佳良的事情可以看出,中国最好的大学被一帮最恶劣的官僚把持着。他们在打压优秀的年轻人,提拔一帮两面人,搞逆向淘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扣他们一个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我认为是不冤枉的。
真正尊重知识尊重学术的院士,不会拿院士的帽子去压人,这样的院士也能受到下面人的尊重。
某些院士,帽子得来就不那么正,得来个帽子之后吃相更加歪
口诛笔伐当年教育政策,当时年龄小,也算是人云亦云,以为然。后来,重新观看电影,发现正面人物完全不是不重视知识,相反是特别重视知识,只是重视的是实际应用,有利于实际生产,而不是纸上谈兵,建造象牙塔。
回顾“科学的春天”后来的历史,直到今天的现状,经院式教育都是一贯的。抛弃群众路线,不仅是政治上的,经济、教育、军队,社会方方面面,全方位的。
已改,前面是用词欠斟酌。
后三十年最需要重构的是”特别正确””一百年不动摇”这些严重僵化的施政和思考模式。
同革命斗争样,改革开放就是个普通词汇的字面理解,文中把改革开放定义在国与国之间的地域限制有何根据,它不能存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体系间?
改革这个词在前三十年的各种文献中到处都是。
既便按帖中对开放的理解,也还存在主席所说把家里打扫干净再来迎客。
起码主席对外战略思想从来是持开放心态。
广义的说,毛时代的试点政策逐建推广到全国,这也是个开放的进程。
对这个企图,我们当然坚决不能同意。
与之相对的是苏联路线。中国在第一个5年计划时是走的苏联路线,依靠国有大企业与知识精英来进行经济建设。毛泽东感觉这样过于倚重知识精英,把广大的工农排除在经济建设的圈子之外了,于是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事件与大跃进。不管政治上如何斗争,经济上的表现就是中国的中央分权到地方,搞大而全小而全,建立了社队企业,为后来的乡镇企业奠定了基础。
走苏联路线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都崩溃了,延安路线的中国在改开之后经济非但没有崩溃,还得到了大发展。
从风险分析角度来看,其实是毛泽东为中国经济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抗风险体系,当然,这个体系建立之初并不是为了抗风险,而是为了让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来,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说的是
第一,“改革”是对自己既定的东西进行“改良”变化,而新中国只是个婴儿少儿,是一直在革命。这话你理解吗?
第二,开放,新中国从来就没有关过大门,当然,如果把放弃理想,投降变质当成“开放”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这话你理解吗?
以上的意思,是你说的把“改革开放”踢出去吗?
另外,“改革”“开放”四个字,如果不是闭着眼睛,或者睁不开眼睛的,都应该很清楚,这四个字明显就是为了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而“创造”的,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的。
而是越是好学校,学生越顺从,我们的这个高考选拔制度是很成问题的。我们的高考制度,选的其实不是智商,而是选顺民。越是服从权威的顺民,越容易在高考中出成绩。
好学校的特点就是学生顺从老师,越是好学校越是顺从,不敢反抗权威。所以越是好学校,官僚主义越严重。因为那帮官僚习惯了下面的服从,习惯了学生的逆来顺受。一旦有个把反抗的,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权压人,以势压人。
而差学校的学生叛逆的多,老师也就不太敢管,官僚也就不敢那么嚣张。
说白了,恶心的官僚都是顺民逆来顺受惯出来的,只要有点反抗精神,官僚都不敢那么嚣张。
而且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差别(不能理解成消灭阶级个体------波尔布特就是这么理解的)。共产主义的目标也许遥远,但阶级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和必要的,因为需要斗争才能产生共识和平衡。
本朝为了防止学生造反,所以必须否定大学的自主办学权,否定教授治校,从而只能外行管理内行,采用官僚管理学校。这就损害了学术自由度和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