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龙眼和解甲的争论想到的 -- 擎箭天使

共:💬151 🌺1121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说八旗里的头旗

后金前期,正黄旗是头旗,比如《满文老档》天命八年(1623年)四月的排序是:

1、正黄,2、镶黄,3,正红,4,镶红,5、镶蓝,6、正蓝,7、正白,8、镶白。

但是大概在天命八年到十年左右,镶黄旗和正黄旗掉了个位置,镶黄旗成了头旗,正黄旗改为次旗。

到了皇太极时,排序又变了,按太宗实录,天命十一年到天聪三年(1629年),正黄旗又成了头旗,镶黄旗降为次旗。

至天聪六年后,尤其皇太极建立清朝正式称帝以后,镶黄旗才最终成为八旗的头旗,崇德三年(1638年)的八旗顺序,镶黄旗已经列在正黄旗之前了。

八旗顺序最终确定,此后镶黄旗的地位再也没变,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其实,这时候两黄旗早由皇帝亲领,谁先谁后已经无所谓了。

以上,供参考。

通宝推:jdrlgd,楚庄王,wage,老老狐狸,青颍路,笑不拾,桥上,龙眼,
家园 潜望镜先生,您这个杠抬得不好。

您可以觉得我说服力不够,但您得搞清楚我要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在中文论坛交流,交流对象有正常的汉语阅读能力是基本期望,对吧。这与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掌握情况没有关系。

另外,我认为关于论据的问题,多讨论是好的,可以促进互相交流,补充提高。但论证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您觉得有问题就直说,在逻辑上搞诡辩,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直接回答您提出的两个问题:

一,您问“我能否也猜测一下……”,我直接做一个简单回答:不能。

您也许会吓一跳,解甲这么霸道,猜都不行?反动学阀作风啊。我这里和您解释:您提出的几点猜测,逻辑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递进的,属于在猜测的基础上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猜测是个逻辑不自洽的行为,以您的水平想一想不难明白,因此不能这么猜。

另外关于其中的猜测之一,面包叔已经回复您了。面包叔的态度,比较清楚的说明了这是一个具有相当程度共识的内容。当然任何事物都可以怀疑,但如我前面所说,怀疑要有理有据。您一边表示自己不太懂,一边试图怀疑一些简单事实,这不合适。

二,您问“是否可以解释说……”。我也直接做简单回答:可以。

您的解释,我认为也有一定道理,并不能断言绝无可能。但正是因为可以做多种解释,恰恰证明了该调动是不重要的。您觉得国家大事能任意解释吗?

家园 您的清史知识看来需要再提高提高
家园 这个,一言难尽吧。

我直接提出不情之请好了,面包叔如果有这份闲心,我们换个地方,我很乐意向面包叔讨教。

家园 互相理解吧。

洒落兄您回想一下,当年您在河里痛骂的时候,我是劝过您的。

我说,我理解但不赞同。

您现在当然也可以不赞同我,不理解就不应该了。

家园 我理解,我只是觉得龙眼兄还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那么决绝的字眼,应该用在阶级敌人上面。

家园 制度的建立存在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我承认,我上边的话不是非常严谨。

但是呢,具体到讨论问题的时间段,康熙年间,那么,镶黄旗做为八旗的头旗应该是简单的事实了。

家园 洒落兄,您要拿这个标准说服我,我得说一声您自相矛盾了吧。

我用了这么决绝的字眼,我可没说龙眼是阶级敌人。龙眼用什么字眼且不论,您读了他的帖子,请您摸着良心告诉我,您觉得他想不想把我打成阶级敌人?

家园 他确实上纲上线了,阶级敌人倒不至于

他没有喊打倒解甲嘛

家园 “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是否简单的事实?

没有哪一条史料说赤壁之战是诸葛亮指挥的,但是拜小说、演义所赐,诸葛亮的作用被大大拔高了。

你所认为的 “简单的事实”,有时候不那么简单,或者至少需要大力气科普。

家园 多谢回复,但是面包叔并没有 “清楚地说明了”

引用:面包叔的态度,比较清楚的说明了这是一个具有相当程度共识的内容。

那么面包叔的回复全文,我也引用一遍:镶黄旗是八旗之首,是头旗,这还存在争议?

全文如此。

我原文猜测的是什么呢?你提出的 “镶黄旗比正黄旗位次更靠前”,我是同意的,并无质疑。我只是提问 “是否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我们今天的人知道,当时的人不一定就知道。

也许在当时确实人尽皆知,贩夫走卒都知道? 那就是我瞎问。但是无论如何,面包叔的回复,只是重复了你提出(我也同意)的观点,同义反复,并没有 “清楚说明” 任何东西。毕竟面包叔是今人,不是清朝人,他知道,不表示清朝人就知道。

家园 补充一些。

京华烟云先生这里只说了变化,没说为什么。我补充说一下其中几个转变点背后的原因。

八旗是由四旗扩编而来的,满族以黄为贵,努尔哈赤本来领的是黄旗,扩编之后,他掌握的是两黄旗。由于两黄旗是由本来的黄旗扩编而来的,正在镶前是个很自然的发展。

然后努尔哈赤晚年,将两黄旗分为四份,与较小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三个人出自一个母亲,即努尔哈赤晚年正配阿巴亥)各领一份。努尔哈赤自领的那份在镶黄旗,因此镶黄旗排序提前了,对应的就是京华烟云先生提到的镶黄旗和正黄旗第一次调换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还真不知道为什么努尔哈赤要把自己那份选在镶黄旗。我猜很可能是因为某种非常细节的原因(努尔哈赤比较喜欢镶黄旗中的一些人?),不知道其他河友有没有更好的答案。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努尔哈赤名义上只占有镶黄旗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两黄旗仍然是他在控制。当时分旗三个儿子中最大的阿济格还不到二十,这个道理不难明白。

努尔哈赤死后,贵族们争权夺利,最后由皇太极胜出。皇太极本来是正白旗的旗主,这时他援引满族以黄为贵的礼俗,将自己的正白旗与正黄旗旗号对调。同时也将镶白旗与镶黄旗旗号对调,并将由镶白旗改来的、新的镶黄旗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豪格(这旗之前的旗主是他的侄子杜度)。

这时豪格也不到二十,实际上两黄旗也都是由皇太极掌控。

然后皇太极在进一步的政治斗争中,击败了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当然他们和皇太极也是兄弟,但这俩人是同母兄弟),夺得了正蓝旗。他把夺来的正蓝旗与自己正黄旗混编,分成了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而其子豪哥的镶黄旗(原镶白旗),这会又改成了正蓝旗。

这时的两黄旗在名义上,都归于皇太极统领了。同时这时的两黄正蓝三旗,可以视为“上三旗”的雏形。当然这只是势力划分,制度上与后来的上三旗不尽一致。

之上的事情,都发生在满清还叫后金,酋长还叫汗的时间段。

然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称帝了。称帝时礼制向汉族学习,尚左(本来满族是尚右的)。由于礼制的变化,镶黄旗和正黄旗排序再次对调,镶黄旗再次成为头旗。

皇太极死后,贵族们再一次争权夺利,最终由五岁小孩顺治继位。这很明显是贵族之间妥协的成果。

顺治朝早期,多尔衮势力崛起,最终成功的在政治斗争中击败正蓝旗主豪格,夺得正蓝旗。他仿效皇太极故智,把正蓝旗(最早的镶白旗、皇太极早年的镶黄旗)与他当时所掌的正白旗混编,分成了新的两白旗,自己还是掌握正白旗,把新的镶白旗(最早的镶白旗中一部分人转了一圈又变回了镶白旗)交给其同母兄阿济格。而原由多铎掌握的镶白旗,改为了正蓝旗。

这时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各掌一旗,一系势力达到最盛。与此同时,顺治帝只领有两黄旗。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试图继承多尔衮政治地位失败,多铎在多尔衮之前已死,这一系一败涂地。顺治帝趁机收缴了多尔衮的正白旗,并以“上三旗、下五旗”的制度敲定下来皇帝自领上三旗的格局,一直到清朝灭亡。

==

总结:从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确实很复杂,我猜一般人看一遍上面的描述记不清楚其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八旗排序不能说没意义,但也很难说有什么重大意义。如果没意义,就不会调来调去;如果有重大意义,就很难这么频繁的调来调去。

另外强调一下吧,从有八旗那一天起,两黄旗一直由汗/皇帝实际控制。

通宝推:楚庄王,老老狐狸,桥上,笑不拾,潜望镜,
家园 您这思路很怪。

一般来说,今人知道,而当时人未必知道的东西,往往是宏观的。今人因时间得以站在上帝视角,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而礼制这种细节的东西,当时人必然了解得比今人清楚得多——不能说贩夫走卒都知道,但相关人员必然知道,因为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道理,我觉得并不需要掌握什么专业知识才能明白。

家园 从“事实史”跳跃到“观念史”

我不能说你没有思考。

但是,这里说的概念,无论是基于事实层面,还是基于观念层面,都是很基本,很明了,也很简单的事实。

你打了这么些字,有这个时间呢,稍微找些书来看,都不难搞清楚。

解甲在另一个帖子里,有个意思说得很好,

我有百分百把握的事,但我不会拿出来和人争论,那是同时侮辱自己的知识和别人的能力。

所以吧,我和你的这次讨论,我个人觉得就到这儿打住吧,再讨论下去,似乎不能给双方带来任何有益的东西了。

最后引一句话,你我共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家园 对的,但是郑家在台湾,真的知道 “上三旗” 是什么?

我认为当时的通讯和信息水平是很差的,试想,如果今天你不查资料,能否说出美国有多少(主要)部委,哪几个是上三旗? 也就是美国总统一旦不能理事,接下来从副总统开始的逐个递补顺序?

台湾的政治人物,是否知道政治局、书记处、中央办公厅之间的区别,谁大谁小? 倘若中央委任,选政协副主席,还是中央书记处书记?

去年刘国梁从总教练,改任乒协副主席,所谓明升暗降,既然是 “明升”,那么说明头衔上还是过得去的。明郑投降,我觉得满清的安排,也有这么个意思。

我们好像越扯越远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