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发现河里听风就是雨的人不少啊 -- 王者之剑
军队的山头是一个原因,红一红四陕北等在各个时期总有些与代表人物有关的起伏,毛主席作为统帅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总的来说,毛主席通读历史,并不想让军队介入政治太深。
毛主席对勋贵很警惕,加上关注建设,倡导节约,老一代对建国后的生活待遇等大都不满意,很难说这不会影响儿女。
还有F4是定了罪的,作为他们的靠山,毛主席不断地被强调晚年错误在中国这几十年是格式,很多时候个人恩怨就包杂其中。
当年打天下的老一代对老毛是心服口服的,就算是再不满,老毛在世时不敢动。即使是林总彭总这样的军功卓著的人也在老毛手下翻不起来。当然军队系统相对封闭,有些话会在内部或在大院里传。像老虎那种纪要说来在不少军二代们看来其实是反映他们心声的。
就算是他亲爹,恐怕都会上手打:"老挷子你也配?!"
关注
孝武帝刘骏即位。孝武帝自小养于深宫,是个只知享受挥霍的纨绔儿。在他的倡导下,骄奢淫逸的风气弥漫朝野。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孝武帝嫌原来的宫殿不够排场,决定拆掉,另建一座可供通宵达旦寻欢作乐的“玉烛殿”。动工前,孝武帝与大臣们一起去查看刘裕居住过的旧宫室,只见室内的陈设既普通又简单,没有任何珍奇之物。侍中袁受了感动,忍不住赞叹刘裕的俭素之德,孝武帝却觉刺耳,不以为然地接口说:“祖父原本只是个乡巴佬儿,住这样的宫室已经过分了。”
这一位只是看不起开创帝业的祖父,他儿子刘子业更是要掘自己亲生父亲的墓。
刘子业当了皇帝之后,有一次去祭拜祖庙,他观看祖庙中先祖的画像,看到开国皇帝刘裕,指着画像说:“这位是个大英雄,生擒了好几个天子,牛!”
看到祖父宋文帝刘义隆的画像,撇着嘴说:“这位也算可以,不过却被自己儿子杀掉,有点遗憾!”
当看到自己老爹宋孝武帝刘骏画像的时候,刘子业大声骂道:“你个齇[zhā酒糟鼻]奴!”
随后对身边的侍从说:“这位是酒糟鼻子,为何不画出来?”
痛骂老爹还不过瘾,刘子业决定挖掘自己老爹刘骏的陵墓。
《南史》记载:“将掘景宁陵,太史言于帝不利而止。乃纵粪于陵,肆骂孝武帝为‘齇奴’,又遣发殷贵嫔墓,忿其为孝武所宠。”
太史官劝刘子业说:“挖掘父亲陵墓,对陛下本人不吉利!”
刘子业这才放弃了掘墓计划,但派人向父亲的陵墓泼粪尿以泄愤。
说实在的,很多二代,包括红二代、富二代,都认为自己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根本看不起老爹。
在欧洲已经没落。近三十年凭借美国的政治经济强势,新教在东亚(韩国香港中国大陆)获得一定程度的扩张。随着美国的衰落,耶教在全世界的衰落应该不可避免。
毛主义在中国已经生根开花结果,未来似乎在全世界都可能有生长的土壤。
现在老矣。
曾经看到一个观点,很有道理:
毛主席是全国人民的毛主席,如何处理他的遗体,不仅要尊重先进分子共产党员们的意见,还要尊重那些后进的中国人民,那些有神论者,传统观念浓厚的中国人民的意愿,而他们才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好。作为一个后进的中国人民,我就主张尽可能长久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供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来瞻仰。总不能让某些宗教分子来嘲笑我们连保存遗体都不如他们。
这个现象其实很正常。往前5代, 大部分都是富豪。往前20代,99.99%人祖先都是富豪。有的人蠢,颠倒恩仇,没办法。
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代”,连续五代的穷鬼,还有多大几率把基因传下去?
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大丈夫人生一世,无非是博个功名,封妻荫子。
主席一路从孤独中走来到跟随者众,太知道有多少人其实不知道主席要的中国革命跟农民起义的区别。
老二以下诸子只能自己出去打拼,能抢到什么算什么,所以白人在世界上抢了那么多殖民地。而贵族的家产也不至于越分越小,最终导致家族破落。
毛思想浅显直白,力量十足,文盲都听得懂得明明白白,使得这种企图非常困难。
萱萱的一埋了之,也是多次尝试后的无奈。
而后捡起民主自由,爱国,拜物等工具,勉强用用,跟在人后,颇不得力。再灯塔露出本质后,大家弱到了一处,都很焦虑。
但现实如此,螺旋向下也是至少半百年的尺度吧,资方分裂统一强压失败的过程才开始。
中国人但凡有家谱的,无不是帝王将相后裔。反过来乞丐当皇帝的,也只有中国。怪不得老外讽刺中国:没有贵族。
所以贵族不值钱了。
我粗略估计,50%以上中国人的男性祖先,是面积、人口均超过英国范围的统治者。算不算贵族?这个根据是Y染色体的研究,全中国有50%Y染色体来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五个人。中国=五个人。直到解放前,很多地方还有地主的初夜权,所以几千年这么弄下来,活着的人有贵族血统是个大概率的事。
即使不按血统按家名,中国前十位的姓氏加起来人口五亿多,哪个姓历史上没有出过大贵族大地主?事实上相当多中国人姓氏来源是地名,和欧洲贵族传统姓名一样(周、赵、陈、蔡这种动辄上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对比Habsburg,Windsor这些围绕一个炮楼的村落)。还有一类姓是职业,不过和西方的smith铁匠,schneider裁缝不同,中国的都是王、司马、司徒...这种。
出于种种原因,中国不把这个贵族当卖点宣传而已。
不过这里看出一点,对多数人来讲,血统、家名都无法改变被剥削的命运,富不过三代也好,五世而斩也好,不单是钱花完的事,而更是分配制度的事。一代生十个崽,三代就是一千个崽,五代就是十万个。这些子孙一旦落入被剥削者的境地,就会辛苦劳作而依然贫穷,不贵族了。纳妾和初夜权导致的富贵人口迅速扩张导致一个家族内部也会很快出现阶级斗争。想不破落,只有靠革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一般来说,即使是村里大地主,每代也活不得十个男丁(产生新的十户人)。过去出生率高,成活率低,三五个男丁成人就不错了。对于相当多无后的弱势普通村民,已经是很大优势了。当然从长期看你的推论不错,只是这个长期要更长些。
做个数学题:某村初始人口一千,其中地主一人。假设每经过一代:地主家产生男丁三人,村民30%绝户,40%一男丁,25%二男丁,5%三男丁,则地主男丁人口占比从0.2%到0.57%。如此三代则到了4.5%,五代则28%,十代则99%。如果地主稳定五男丁其他不变,则需要七代占比99%。按你的十男丁,三代就占比63%,五代就99%,太快了。朱明宗室算是接近你的模型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家人到朝代晚年已经成为全国财政的巨大负担。
白人占那么多殖民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导致的强大竞争力,而不是独子继承制。独子继承制不是白人特有的,很多亚洲游牧民族,乃至南美、爪哇、非洲部落都有类似制度。
多子继承保证了创始人自己DNA的最大概率的延续,独子继承制保证了核心成员的相对强大,但灭族的概率大大增加。孰优孰劣看创始人自己想要啥了。
虽然家族层面的核心更容易衰败,但整个社会的经济距离确被拉近了一些,更容易均一化了。 中国反倒是在皇权这一点上严格实行制度化的储君继承制,保证了中央政权的强大和平稳。
中国这个选择明显是有利于统治大国的 -- 先得国家大,后才有适应的制度。嫡长子和推恩令都是在大一统后才逐渐强化的。
长子继承制强化的应该是参与竞争的最大单位,这也说明小国林立的贵族时代,政府对于家族并没有很强的组织化优势,而竞争也常在家族之间展开,贵族们才会有严格实行长子继承。 大块头有大智慧-- 是个规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