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独山我觉得战术问题先放一放,西部是否该投钱先仅仅回到是否 -- 白浪滔天
那时什么形势?这时候?呵呵
十年前还很热门的土木现在已经很劝退了,清华把土木放提前批和特困生,一是阻止转专业,二是让分数线更好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505557/answer/1334798159
现在工地上民工也没多少年轻人了。
最高峰时快达到工业门类齐全的地步。
电子,机械,重工业,化工等等全是上海,东北等大型企业内迁。
在计划经济时期,极度繁荣昌盛。
但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内陆偏远,交通运输成本昂贵。
逐步有三线企业陆续破产倒闭,而一些军转民的项目也由于交通运输费昂贵生产步枪的企业生产冰箱照样以破产倒闭结束。
现在的结局是电子类,机械类全灭,其大门口悬挂的军代表招牌也早就不存在了。重工业类为生存外迁,化工类还留存一两家苟活中。
最明显的变化,以前的天空每天都是灰白的,现在除了几家房地产企业,已经没有大型企业了,每天的天空都是蓝天白云。
你单举一个列子说明不了丝毫问题,如果有图表就更直观,比如健在的三线企业还有多少家,倒闭破产的三线企业有多少家。一对比就直观明显了。
三线的目的建设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为了核战争后的存活。虽然重复建设浪费很多,但是成果也很多,仅仅四川就留下了大量工业企业和高校。
虽然核战争到底是没有爆发,那么就能得出结论,三线建设是纯浪费吗?
地方官员为了私利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当年该不该进行三线建设,答案毫无疑问的
一个企业的建立,选址是第一件事。
三线时期以安全为标准,现在市场经济时期以利益最大化为标准。
我只是简述市场经济下,这些选址以安全为标准的三线企业逐步被淘汰破产倒闭这样一个现状而已。
并非否认三线建设的必要性。
这是国企普遍问题,如今活下来的只有央企子公司们,全国都这样,不止三线,三线的央企子公司们照样活得好好的,比如这个造固体火箭的,再比如那个公交掉河里的安顺,支柱产业就是贵飞。。。
智商再短路都知道投进去的风险,他们怎么就不往山海关外投。那为啥还投?一是因为扶贫是政治任务,不能光算经济账;二是作为富裕地区企业资本团,他们希望在本身主场的政策倾斜里收到回报——这是需要卖人情的。三,如若规划得对路,是有可能回收投资的,尽管可能性低点,时间长点。但万一像国开行当年投重庆那样呢?几千上万亿的投资啊,现在如何?估计国开行梦里都能笑出来。
另外江苏资本团特别注重品牌效应,你可以说那叫面子工程,类似再穷都得有件boss西装撑门面的道理。马生盯上的估计就是那几个楼堂馆所。
综合来说,要么马生调查不深入,情况不够了解,要么格局不够,将经济行为政治化,如果是后者,那就不排除另有目的的可能了。
三线唯一回本的可能就是三战,既然国家战略确定上三线,那就要拼命挑起三战,否则建三线等于把科技优势拱手送人,更别提TG本就科技落后,搞了三线等于连追赶的本钱也一并赔进去,所以除非打核大战大家一起清零回到同一起跑线,否则搞三线等于自毁前程(想想乌龟本就跑得慢,还缩进龟壳里跑是什么鬼)。
再回头看另一思路,三线如果是为了保家卫国,那么中国一定有别人觊觎的宝藏,但是二战的结果已经昭然若揭,国家竞争的主要资源,第一位石油,其次钢铁,美苏争来争去也围绕这两项,上马三线时,中国的石油钢铁难道储量这么大?已经富裕到要防止美苏强盗来家里抢了?亦或是美苏的石油钢铁资源快枯竭了?
所以上马三线真是一个吊诡的决策,实在配不上毛的雄才伟略。
条件,我们拿什么来扛苏联和美国。
当年无论美苏,都正儿八经准备核大战,应对核弹洗地。不搞三线建设,生存都不见得能生存下来,还发展个鬼?
现在拿着80年代或更以后中国安全形势缓和的局面去想当初该如何如何真是刻舟求剑。
准确地说不是国企普遍问题,而是主动对国企进行战略调整,80年代中至00年代中,战略调整前后几乎持续二十年。
幸亏主动提前启动并持续调整,否则到了90年代,象独联体东欧甚至包括东德的优秀企业,基本就是直接被拆卖废品了。前些年去新疆见过几位去独联体中亚国家做生意的朋友,他们说当时过去拆了许多工厂,完全当废品买回来运回国。甚至有一些钛合金,对方拆工厂的人也不懂,当铝合金买回来就发大财了。
土工的战略思维以及延续持续执行力是全世界一流的。
当然,战略再伟大,被调整的人肯定难受难熬,持续二十年相当于一个人的职业生命的一大半时间,影响前后两代人。
于是一些人把不幸都归到邓的头上至今天天念叨。也可以理解吧。
当年066比403厂还造业。
我有一个盘活独山大学城的办法:对于不好好学习的985、211大学生,给一个选择,要么直接退学,要么发配独山整改。到了独山,立即军事化管理,严格限制使用手机和计算机,保证学习时间和效率。
这个主意怎么样?
该县文革期间,拥有正规大学生2W人。
注:文革前大学生每年不过20W,全国。
这个是在某个7XX电子厂的后身上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