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些年,我看过的球赛 -- 黄序
是本地一位小马哥的,他已经连续跑了15年芝马了,没想到今年要中断一次了。
实际上大多数人在哪儿我都没概念。
因为存在你说的那种比赛里男选手为女选手领跑的情况,现在女子世界纪录有两个:一个是男女分项比赛里的成绩,比如世锦赛和奥运会。还有一个是男女同场比赛里的成绩。
芝马赛道平坦,曾经出过几次世界纪录。现女子(男女同场)世界纪录是在去年芝马上创造的。
但是可能因为经费的原因,现在芝马不再安排精英领跑员了。换句话说创造男子记录的难度比较大一些。而每年柏林马还不惜血本请来多位2小时5分以内实力的高手(图中穿条纹背心的)为精英领跑(一般兔子跑30公里左右),所以最近几次世界纪录都是在柏林创造的。
(网图)
另外吉普乔哥创造非正式sub 2成绩时请了几十个兔子,轮番全程陪跑,同时负责破风,对创造好成绩帮助极大。
(网图)
提高那么多呀,男子进2小时5分内了,好长时间不关注各种赛事看赛事转播了,我记忆里最好的是2小时6分多。
我说的那个韩马(汉马吧)带跑的应该不是专业带跑的兔子,是这人1988年北京马拉松冠军埃塞俄比亚阿贝贝 2:07:35,这是历年北马的最好成绩,在当时世界上也能排进前几名。历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最好成绩一览表
我对中国男排的印象基本上还停留在汪嘉伟时代。
别看现在男排有点扶不上墙,想当年汪帅那时候可是平蹚亚洲,说是世界劲旅也不为过。论起来八十年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还是因男排81年的一场经典胜利而起的。
那场比赛中国男排零比二落后南朝鲜,然后连扳三局反败为胜,获得了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南朝鲜那帮球员我只记得金左撇子张允昌。后来听刘兰芳说评书《岳飞传》提到“张邦昌美得鼻涕泡都乐出来了”,我就老想起他流落南朝鲜的兄弟张允昌。
而当时中国队里除了汪嘉伟在网上飞来飞去,还有曹平的后排进攻、徐真的跳发球、两米零二陈刚的拦网、世界杯最佳二传沈富麟的妙传,整个一个排坛天团。
而我对主攻手侯杰的印象就只剩下身材精瘦喉结很大。
另外张蓉芳老公胡进和大美人天安门城墙周晓兰老公侯晓非基本上是替补打酱油。
像后排进攻、跳发球这些,现在都司空见惯了,当年那可是引领潮流的先进技术。
话说曹平现在在芝加哥一家排球俱乐部当教练。几年前郎平带着冯坤赵蕊蕊来美做手术时还住在他家,有人在某中餐馆见过这帮人。
81年之前,中国男排已经获得过世锦赛第七和世界杯第五的成绩。所以我们当时都觉得81年世界杯和82年世锦赛上男排能有进一步突破。
可惜在世界杯对古巴队比赛时,因为汪嘉伟崴脚退赛导致2:3惜败。而且汪嘉伟还缺席了后面的比赛,中国队阵容不整,最后仍然只得了第五。比赛的MVP颁给了苏联名将扎伊采夫,空出来的最佳二传给了沈富麟。
次年的世锦赛,中国队轻松获得小组第一,复赛分组形式一片大好,结果竟然意外地输给平时的手下败将日本和东道主阿根廷,错失进入四强的良机,最后又是仅得第七。
输给阿根廷完全是因为现场没有顶住南美狂热球迷的压力。同一年的女排世锦赛,东道主秘鲁球迷也向各支劲旅大力施压。结果美国女排没顶住,半决赛输给了秘鲁。而决赛里中国队准备充分,袁伟民指挥若定,干脆利落地零封东道主,赢得了她们的第二个世界冠军。
自82年世锦赛后,中国男排就走了下坡路。虽然后来汪嘉伟作为队员和教练再次率队得过亚运会和亚锦赛冠军,但在亚洲和世界排坛的地位再也没有回复到八十年代初的水平。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基本上没有再关注过男排。突然有一天一位朋友在跑群里说手头多出两张世界男排联赛的球票,中国对美国,问有没有人要。
我最喜欢凑这种热闹,于是出手接了盘。
话说虽然美国的男女排水平很高,但排球比赛的市场号召力很一般。比赛安排在远郊区一个偏僻的体育场里。除了一些中学排球队的队员和家属,剩下的零星观众大部分是我们这些尚存一丝排球情结的老中。
因为太久没看男排比赛了,刚开始是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
慢慢地对几个队员稍微熟悉了一些。
中国队表现最好的是接应江川:
经常在二号位突破美国队的防守:
后排进攻也屡屡得手:
其他队员则表现一般。
主攻手刘力宾
胖子杜海翔
巧的是美国队也是场上接应13号Benjamin Patch发挥特别出色:
这哥们弹跳非常出众:
事先对中国队期望不高,想着能拿下一局就算赢了,结果也没能如愿。
比赛结果虽然失望,倒是又勾起了我看排球的兴趣。
查了一下发现当年世界男排联赛总决赛阶段的比赛也是在芝加哥进行。虽然没有中国队,但是世界前六名的队伍还是值得一看。
于是网上买票,时间有限,就选了半决赛和决赛两天的票。
决赛阶段倒是在市内球馆举办的,观众多了不少。
半决赛第一场是俄罗斯对波兰。
芝加哥有大批波兰移民或其后裔,据说是波兰以外波兰人最多的城市。波兰航空的前四个航班号就是两对往返华沙和芝加哥的航班。所以有波兰队参加的比赛吸引了大量波裔球迷,其中不乏漂亮的波兰小姐姐。
话说汪嘉伟时代虽然能赢不少强队,却总是怵前苏联和波兰这样高举高打的风格。
波兰队在比赛中:
整体还是俄罗斯队占优:
球要掉哪边?
总决赛的现场气氛要热烈得多。DJ不停地煽风点火,最能带动全场观众情绪的是一次成功的拦网,类似这样的场景:
俄罗斯队打了个漂亮的梯次进攻
7号Dmitry Volkov整场发挥出色:
最后俄罗斯轻取波兰挺进决赛。
第二场半决赛的对手是两支美洲劲旅美国和巴西。
赛前我前排的波兰球迷问我谁的赢面更大,我压巴西。
但是开场后巴西似乎并不在最佳状态,而美国队的小伙子们显得更兴奋一些。
因为是第二次看美国队的比赛,相对而言熟人更多一点。
美国队主力二传Micah Christenson,据说有排坛彭于晏的美称:
而在几天前对中国队比赛时发挥出色的Benjamin Patch决赛阶段沦为替补:
取而代之的是美国队的主力接应,1号帅哥Matt Anderson:
Anderson在整个总决赛阶段表现优异,最终被评为总决赛MVP。
巴西人身体素质出众
美国队的队长Taylor Sander进攻火力很猛:
防守也十分积极
最后美国队险胜巴西,成为第二支进军决赛的队伍。
第二天的三四名决赛,巴西和波兰走个过场:
我都不记得谁赢了。
俄美决赛:
美国队长打俄罗斯时有点哑火
各队的自由人都承担着一传和地面防守的重任
最后俄罗斯队战胜东道主美国队获得冠军
队员们把教练抛向空中
颁奖仪式
实际上,各强队对排球联赛重视程度还是不如世界杯和世锦赛。这次比赛的结果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列强的真实实力。在几个月后举行的世界杯上,巴西队真正打出水平赢得冠军,而俄罗斯队仅仅名列第六。
~~~土鳖扛铁牛~~~
世锦赛第7了,这个我记得真,男排好像好多年都打不进世锦赛正赛圈了,江川是现国家队里最大牌的。
汪嘉伟退役后到日本企业队执教,有次看他的专访,一个队员训练迟到,汪嘉伟飞起一脚,把那家伙踢倒---入乡随俗啊·
不知道汪教练当时有没有骂一句巴嘎
高中/大学的男排队员们总感觉有点娘呢?
是不是因为这些队员总是高大帅气,内心嫉妒,所以看不顺眼?
还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感觉?
每次去爬山远足,遇上的基本上都是帅哥美女,非常养眼.
需要点赞的是华人中老年爬山热门,年轻人却少.
这个好像职业选手也有那么一点,尤其是美国队的几位帅哥。也许是因为项目特点,球员身材修长没有特别大的肌肉块儿。
不过很多帅哥都成家了,比赛后老婆孩子都到了场边,看上去一大群人。
除了马拉松,长跑爱好者还有可以组团参与的赛事。
有一项比赛叫Ragnar接力,这是一项在全美范围内有多站比赛的赛事。我们这里是从邻州威斯康星的麦迪逊一路跑到芝加哥,总距离约200英里(320公里),包含36个赛段,参赛者昼夜兼程不间断地接力跑完。
组队报名有两种方式,普通队由12人组成,分乘两辆车。每人依次跑一个赛段,六人跑完后换另一车。这样头一车的人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下车休息。每人总共要跑三段,各人平均总距离略超过一个半马。
还有一种是超级队,每队只有六人,多数队采取一人连跑两个赛段的方式完成。各人平均总距离略超过一个全马。最大的挑战是整车一直要赶路,没有大块时间下车休息。
比赛都是在地方公路和越野小径上进行的。夜跑时所有队员都要穿反光背心,跑者还要戴头灯和尾灯。遇到恶劣天气要及时躲避,相应的赛段可能被跳过去。
我随本地华人跑团参加过两次,第一次参加普通队,第二次是超级队。参赛队员轮流开车,没有另外安排专职司机。
比赛起点:
第一个交接棒区,这时候各队还没有拉开距离,人比较多:
有些队自带啦啦队:
有时交接棒会搞个小仪式:
多数队会在车上加点装饰,各庄都有各庄的高招:
有很多老中参加的活动,总会有大规模的聚餐。多是经典菜式,卤牛腱,素什锦,还有高大上的茶叶蛋等等:
第一天跑到夜里,没人跑步的那些车可以在途中的一个高中休息,使用那里的浴室,然后几百人在体育馆里打地铺睡上几个小时。
而参加超级队的人就没这个福气了,要不停地赶路。
跑回本州后,一些交接棒区出现了跑团自己的志愿者。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冰镇西瓜,绿豆汤,白粥和自制酱菜,真是亲人啊!看得那些老外一个个流下了羡慕的哈喇子。
终点在芝加哥的密歇根湖畔沙滩上:
我们运气不错,连续两年赶上100F的高温天气,本地跑团每次都有多支队伍参赛,能顺利完赛不容易:
一支队伍高举红旗冲线:
展示奖牌:
赛后大伙照例去一家中餐馆庆功。第二年赛后去的是芝加哥的小肥羊,吃自助火锅,想必把老板吃得肝儿颤。
比赛的官方正式成绩要经过核实,通常过几天才能通知各队。
第二次参赛时,我所在的超级队还幸运地获得了所在组别的第一名。后来组委会给我们寄来了奖品,全体队员每人一支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