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怎么消除焦虑 -- 审度
我觉得可以争论的是剩余价值应该怎么分,分多分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完全理解。
但是,按照河里左派河友的描述,我的感觉是,他们眼中的中国,目前已经像是个火药桶,劳资关系极为紧张,快要爆炸的样子了(也许我的感觉是错的)。这个跟我所了解的,完全是两个世界。
我不会天真到认为中国没有无良雇主,也没有过劳死,但我认为这些都是个别现象,而且国家已经有途径去解决这些问题,员工认为雇主非法的,去仲裁就是。如果这个问题严重,我们会看到劳动仲裁的地方大排长龙,实际上呢?
最后说一下华为,你或许只看到华为分钱光鲜的一面,却不知道里面部门竞争的残酷,有个华为出来的,是我极好的朋友,他告诉我,华为里面有人吃肉,有人喝汤,也有人汤渣都吃不着,每年都有人因为收入太低被逼走的。
这位朋友属于能够吃肉那种,工作9年挣三套房子,他告诉我,他牛的地方,就是把单子抢到自己的部门,三年之内,让自己的部门从不到10个人一直扩充到200多人。你也可以想想,肉让我的朋友吃了,其他部门的人是否到手的钱就少了?
华为的另外一个做法,是他们大量使用派遣,把工作外包给一些公司,这些公司派人上门,什么时候项目完成,没有新的任务,这些派遣员工就撤了,公司可能会派他们去其他地方,实在没有项目,就闲置了。这部分的员工,是没有分红的。
这个才是真实的华为,我也不敢说了解的很全面,算是补充一点额外的信息吧。
目前无非是三种,按劳,按钱,按权。现在的问题是按钱和按权都在剥削按劳。
就按劳而言,一般根据轻重、生熟、效率、产出等等划分等级,根据情况发放奖金、津贴。工资由基本、附加、补贴和奖金四个部分组成,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前苏联都是如此。
但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先不讨论等级,各类分工的价值该如何评估?
按照岗位衡量:技术人员的工资如何衡量?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作和运营中的管理工作该如何平衡?
按照投入衡量:是按照投入成本(教育、资格、设备)还是按照劳动消耗(体力、精力、压力)?
按照产出衡量:有些在不同的价值体系,或者其他前提下(比如区域),价值是不同的,怎么算?
按照供求衡量:有些技术或专门工作,不是短时间能衡量的,甚至无价(比如原子弹),怎么办?
按照需求衡量:大家的需求是不同的。先天差异、年龄变化,还有各类风险和意外,该如何平衡?
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管哪种,本质上都是价值问题。
不得不说,资本主义虽然问题很多,但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不管是劳力还是技术,最终都可以在资本市场以货币的形式表达和衡量。
然后我们再看按钱和按权。钱的分配基础来自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的分配基础来自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显然两者都会直接影响产出,也都认为自己才是根本,应该拿大头。那么问题在哪?
假如生产资料国有化,国家该拿多少?国家同时还有大量投入,交通、教育、卫生等等,又该怎么算?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废话,但把国家换成集体和个人,就没人觉得是废话了。无非是觉得公私有别。这也是价值问题,
单纯讨论剩余价值怎么分配,其实很简单:部分归国有参与公共建设,部分归厂有参与工厂建设,其余的归员工用来发工资。但这不就是以前做过的事情吗?可是就算这样,还是很多人不满。因为不公平嘛。公平与否还是价值问题。
所以才说前提太难。
不是不可以谈分配问题,左派河友的问题在于,谈剩余价值分配时兴高采烈,但是万一亏钱,是否应该也一起承担亏损,就一句不提了。。。。。
没有那么复杂,B站上就有很好的学习版块,拆腾这么多不如把B站的视频运营好
中国的GDP总量的世界排名从建国以来一直稳步提高,但人均收入(注意不是人均GDP)排名多数时间徘徊在七八十位之间,在邓路线年代更是下跌到一百多位,正所谓’国家兴、百姓苦‘。
所以,与其内卷焦虑,不如出国发展。你在国内混得好,能养家糊口,就好好给国家搞建设,如果不是这样,好好学学外语然后出国发展,既为国家解决负担,也为自己能成家立业,将来有机会再报效祖国。
劳动人民可以考虑学好英语,再到’金山‘卖猪仔当苦力,无论是蓝领苦力,还是白领苦力。
以前有几次真的是这个意思,结果被人误会,结果说了半个小时也没说清……可能人家真的生气了。
AI技术的普及减少了几千万个就业岗位。
【AI技术的普及减少了几千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