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毛主席的馒头和斯大林的馒头 -- 副将
吃饱饭穿好衣,实际上和四三方案的大化肥大化纤投产有关,和包产到户没啥关系(封建时代都是包产到户,产量然并卵,现代农业实际是工业-化肥农药良种)
但是成绩都算后面的时代里了。 现在农村扶贫纷纷靠集体经济,可以看出,包产到户玩不下去。
1、“四三方案”引进的十三套大型化肥生产设备和当时自建的十九座年产十万吨的化肥厂全部陆续建成投产后,使我国化肥的年产量增加了一千二百万吨,按农业部计算,化肥的施用量每增加一公斤,粮食产量可增加四至五公斤。单是这个期间自建和引进的化肥厂所生产的化肥,就使全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五千万到六千万吨。从此,中国人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生活也开始了改善。
2、根据“四三方案”中引进的四套大型化纤生产设备建立的天津石油化纤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四川维尼伦厂(位于四川省长寿县)。四套化纤生产设备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化纤二十四万吨,虽然只相当于五百万担棉花的纺织量,但是由于化纤织品的耐磨程度是棉织品的几倍,所以为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一九八一年,在这四套引进的化纤生产设备全部建成投产后不久,国家于一九八三年就开始取消了从一九五四年起开始实施的长达四十九年的发行布票,限量供应纺织品的制度,
3,袁隆平的选种成绩是70年代取得的。80年代推广。袁的工作在70年代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的大力支持,调配了大量人力物力。
《庄子·齐物论》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兴高采烈地撒起欢来。
透过表相发现真相,需要有脑子,也需要有工夫。
1、小农经济,2018年小岗村才考集体经济脱贫。
新华社合肥2019年2月25日电(记者姜刚)记者近日走访“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了解到,2018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0万元。得益于持续深化改革,这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1978年冬,小岗村18枚“红手印”搞起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一举解决温饱问题。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小岗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村级经济发展“短板”。
“由于没有找准发展路子,原来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十多年前还有欠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老村委会主任关友江告诉记者,“想为村民办点事,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唯改革才有出路!近年来,小岗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土地股份合作试点、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有效盘活集体资产,拓宽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记者了解到,小岗村成立“村企一体”企业——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小岗村、大包干等品牌开展经营活动。目前,该公司已控股3家企业,参股9家企业。
幸福田园发展公司、旅游投资管理公司、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过去的一年,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新合作组建8个股份合作实体,已带来约300万元收益。
在控股、参股企业利润分成,以及小岗品牌使用费、广告和旅游收入等发力下,2018年,小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上一年的820万元增加到1020万元。
改革红利正在释放。两年多前,小岗村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突破,并连续两年分红。“今年每个人分红520元,比去年多170元。”村民陈本道说,“村里发展好了,咱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
作为对比,中华第一村大寨村2008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2013年超1.8万;中原第一村南街村2013年人均收入达2万;天下第一村华西村2007年人均资产过百万,人均收入8万元。小岗村这些年终于脱贫村民年底还能领到520元的分红,后来居上,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2、科学的春天vs科学的冬天
科学的冬天:
1977年,光刻机技术座谈会在江苏吴县召开
http://img.top81cn.cn/attachment/forum/202007/18/111906h95ppc1zhj191pes.jpg
1977年5月14~19日,受四机部委托,上海大规模集成电路会战组主持召开本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光刻机研制、使用的42家单位代表共67人。
背景小资料:
1974年《全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基础材料攻关大会战》的那些事--
1974年9月,第一次全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会议召开,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基础材料攻关大会战会议》,拟定的目标是【1974~1976年期间,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艺、装备、基础材料等方面关键技术】
四机部组织京沪电子工业会战,进行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材料、装备研发,突破超微粒干板、光刻胶、超纯净试剂、高纯度气体,磁场偏转电子束镀膜机等材料、装备。
1975年12月,第二次全国大规模集成电路会议在上海召开。
1977年1月,第三次全国大规模集成电路会议在贵州召开。
于是才有了80年前后,中科院系统、电子部系统、地方各研发单位光刻机成果的第一次大爆发。
清华那个光刻机卖了几百台出去,赚了不少钱给学校,84年整个项目组砍了
-----------------------
科学的春天:
龙芯物理设计师黄令仪:回望50年
http://info.ec.hc360.com/2009/04/200937124015-3.shtml
在84年末,科技处周洁来问我:计算所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令我大吃一惊!立即斩钉截铁的回答:计算所若不进行芯片研究,今后做计算机设计的人只知道用芯片,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怎么能设计一台好的计算机呢?然而不久,所领导正式把我们召去说:“所里经费太紧张,拿不出钱支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我知道他的意思了,一走出北楼门口,忍不住失声痛哭了,难道我们呕心沥血十几年创建的研究室就这样结束?计算所今后设计计算机的人真的只能看到黑匣子,而里面是什么都不懂了?难道计算所今后真的走向了“无芯”的未来?在万般无奈中,我把一个个同事安排好工作岗位后,毅然到微电子中心报到了,此时已是86年年底。87年3月6号,计算所正式撤消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室,结束了这段无法忘怀的历史。
----------------------------
之前,中国科研投入占GDP的2.32%,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相当(2003年世界平均值也仅有2.2%)。
1980年代科研经费占GDP比值骤然降到0.6%以下。 不是没钱,进口轿车配各级干部花了几十亿美元。
wg其实开展项目暴多, 不说核潜艇,反导都有,载人航天都有人搞, 民用的也有运十,还有光刻机......,1979年,我国上映了过一部纪录片——《向宇宙进军》。在纪录片中,实景展现了70年代科学家们发展载人航天的整个过程。最值得一提的是,拍摄组进驻航天员训练基地,https://www.sohu.com/a/382888119_411416
作者:山高县
我大元冤枉,分明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啊!
包税:财政大包干,外贸大包干,信贷大包干,XX大包干。
印钞:用通货膨胀支持高速度,先通胀、后治理、打时间差,挤兑潮,抢购潮。
变钞:外汇券,双轨制,价格闯关,长痛不如短痛。
皇权不下省:改流归土,让利,放权,允许探索,违法光荣,地方保护,一国N制。
宗教自由:气功,特异功能,十字架,洋葱头。
军事:武装集团可以做生意
另外,挖大坑埋大雷: 一胎化、 民宗事务、 一国两制(英国可以派法官)。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解释几句是: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对右,相对宽松。因为,解放以后(注意这个条件),右难以伤害路线和人了。历史上,解放前,对党和路线伤害最大的,是“左”。这些,经历了历次党内斗争的领袖们太明白了。比如肃反,伤害自己人太多、太惨。教训深刻。
就是毛主席本人,在中央苏区被排挤、打压、迫害,都是“左派”人士比如王明、博古,而不是右派干的,对不?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要和美国交好(为什么? 要西方的市场和投资),对右派分子就比较宽松了。但是,如果右派分子要做非分之想,呵呵。。。四项基本原则在呢
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懂的自然明白
再举个例子
胡锦涛主席应该是领袖中被人认为最“右”的那个了,呵呵
可是,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刘XX,想搞推翻共产党领导的XX运动,被法院依法判刑15年,差不多死在关押期了。这发生在哪一年? 请你去查
我说得真的有点多。
多一点跟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聊天吧,向他们了解一下文革年代的生活,他们会告诉你的。
然后你再尝试用数字告诉他们,当年的生活比80年代还要好,看看他们的反应吧。
有机会的话,把这些见闻发到河里,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80年代生活好了,怎么自杀的人反而多了、
起码文革期间要懂事,能干农活,知道生活的艰辛吧?
我是70后,也在农村呆过,老实讲,我都不知道农村的苦,因为完全没干过农活。有意义的回忆,起码得有些年纪得人吧?
80年代70年代我就不比了,中国人民到底哪年吃饱的,我是真不知道,反正76年,77年,78,肯定是吃不饱的,79年改革开放一声令下就吃饱了。
改革开放十几年后我们这还在用牛耕田(平原地区),这时候建国都四十几年了,照你的说法,别说改革开放"说服我接受数字",我怕建国都说不服我了。
从栽秧到割麦到挑粪,一样没有少做过。
70年代生产队有分工,大家干自己熟悉擅长的事情,到了80年代,你是队办厂厂长,会计,也要自己下田干活。大批乡镇企业,那时还叫社队企业不得不在农忙时停产,非常荒谬,不久大批倒闭,因为集体没有了,农机农具没有人买了。也没有了主体,银行不敢贷款,最后以承包的名义私有化,但大多数几年内倒闭了。
那时我就是一个初中生都明白,这是分工的倒退,是彻底的社会生产力倒退。
收入还是那个收入,甚至更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价格狂涨,但粮食涨价涨得最少,何况交完公粮,每家也没有多什么粮食下来。一亩田多200斤,能卖多少钱?化肥、农药,各项提留,其实农民种田基本不赚钱。
我奶奶怕天谴,不然早就把田抛荒了。
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农民并没有走回头路吧?后来江浙一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我有个常熟的朋友,62年的,跟我说过,当农民太苦,他是绝对不愿意回到那个年代的。
不光是家电产品,90年代听说过哪个非军工企业进口毛子机器吗?俺家某亲戚90年代末是某国企厂长,非常好奇为啥俄罗斯要进口他们的产品,也不是啥特别的高技术毛子造不出来吗?去俄罗斯考察居然亲眼看到生产线跟50年代转移给中国的那套一模一样,就跟电影李焕英里差不多,穿越回了青年时代,中国手里那些80年代西方进口技术在世界上不算先进,但秒杀毛子货毫无压力。
这也就是为啥毛子跟军工相关的产业比还能活,别的行业死翘翘,因为毛子军工的确是世界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