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前些日子看到河里讨论技工与大学生相对收入, -- 桥上
举一个我亲自经历的事情。大约在四年前,我带了一个德国技术员去济南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谈生产合作。具体产品是大型汽轮机的导叶持环的机加工,使用的机器是大型立车。德国技术员40岁左右,大约17岁的时候开始职业培训,持续三年,所以他的正式工龄大约是20年。开始工作他在业余时间参加技术员培训,也是为时三年,他大约在我们的工艺处工作了十年左右。而济发方面,他们的工艺处长当时40出头,9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副处长当时35岁左右,也是大学毕业。根据济发两位同事的反应,我们这位技术员的水平比他们要好。
高级的文科生是婆罗门,负责给别人洗脑。
中国大部分的文科生是鹦鹉,把别人洗脑的说法,大声重复几百遍。
---------
不是文科生不行,是中国产的文科生不行。
任何的技术优势,都是建立在成功的商业上面的。
只有商业上的成功,才能不断迭代出技术上的领先。
----------
商业和技术,商业是因,技术是果。德国企业,首先在商业上成功,获得产品的溢价,才有质量的保障,和技术的迭代进步。
你的回答,明显代表了中国的文科生,或者体制内的高层,没有商业经验,看问题都是倒因为果。日本的工匠,德国的技工,都是因为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他们的工匠、技工,才有高的收入。
-----------
德国、日本、韩国,都特别重视国家形象的建立。德国的质量,日本的工匠,其实都是市场宣传的一个卖点,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精心营造的一个卖点,跟法国香水的高雅卖点,没有任何的区别。
发达国家的文科生,是婆罗门,都是洗脑的高手。
中国和落后国家的文科生,都是鹦鹉,被别人洗脑,然后鹦鹉学舌,自己再无数遍的循环重复。比如@jent 的回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有时间到市场上,去卖一个产品,卖一门课程,用软文种草推广一个产品,看世界的观点完全不一样。
-----------
回到你的问题,在基础科学,技术领域,应用成面,究竟有多少是中国远超过德国?
德国的thyssenkrupp Industry Solutions, 在德国股票市场,被踢出了成份股。
你看看thyssenkrupp Industry Solutions所在的任何行业,中国基本上都对其构成了威胁。
------
高级合金模具钢,十多年前,也算是高技术产品。
世界知名的德国的模具钢厂家,从中国采购很多产品,打上德国制造的牌子,卖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工厂,只有价格合适,完全可以做出德国的质量。可惜市场和渠道能力弱,产品只能卖德国的几分之一。
脑子想到可是手脚不配合,所以改开前准确的说90年代前工科大学生都要下厂下班组实习半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说现在让50%孩子去职高技校培养技术工人,这个政策纯粹就是做办公室怕脑袋YY出来的,抛去工人社会地位不谈,我见过技校老师教学生用游标卡尺是倾斜的,而过去老师傅要求是垂直使用
至少仅看回帖的片言只语不算别人“不懂”的充分论据。
其实你也不算懂,不知道你有没做过商业,但工业这块你至少是没接触过较高端的工业制造。
我们都知道中国很多产品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能跟欧美竞争,但也要看到背后的原因:一是国产产品的生产可以比以前更多的使用外国的技术了,或者直接就是使用外国设备制造的;二、即使是国产设备,里面也有太多关键元部件是使用国外产品的。
我干过的工业行业不算多也不算少,其中有一个产品生产这么多年了,国产货就是竞争不了,背后包含的因素太多了,但最关键的还是国内的技术沉淀比不过人家,不能说是全方面不足,但至少是多方面的,一时半会(10年8年)也不行。
有时候我们不想买国外的设备或部件,也想找国产的,很难,偶尔有一件两件能替代的,我们也很开心,至少知道这一块国内可能又突破一点了。
目前所接触到的不足,还是那几样:材料、精度控制、大规模组件集成水平。德国在这些方面还是相当有心得的。
另外,我说老兄啊,人不可能是全才的,又要懂政治(含政治八卦)、经济,还要懂商业、工业,连房地产都要成为专家,还有这么多时间在这发帖。。。唉,其实这么多项有一项能说上两句就很了不起了。
您继续。。。
工人技师,除了会用越来越先进的工具之外,也不能丢掉越用越灵巧的手。不是说用了更先进的工具,换一双粗手也能做出好产品。说个不相干的例子,会开车的老司机,让他换一个先进的车开,刚开始他肯定手忙脚乱,但他熟练以后,肯定比那些比他早摸这车的普通人要开得好。
制造业,有太多的知识是靠时间积累靠传承得来的。说个做题家熟悉的例子,“四大天坑”专业,生化环材,有多少个聪明人被消磨在实验室里。在实验室里,又有多少口耳相传、代代传承的小窍门小手法,这也得练习,即便升级了实验设备,还得靠这些内行人才知道的知识才能做好实验。在工厂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90年代中后期,机械原理课老师就鼓励用计算机制图交作业。
三级钳工和8级钳工是两个世界,这句请说多一点。
我猜想,高等级钳工还有有名气的手术医师等等,可能都不用怎么亲自动手了吧,只要在场就能拿钱,是不是这样?
这样的行业很多,并不需要高学历,最明显的例如牙医,让蓝翔技校去大批量培养,多快好省,多好。
人类科技发展已经停滞很久了,可能再过一百年也不会发生什么重大革命性进步,在摩尔改良时代,也就是个“唯手熟尔”吧。
医生我不清楚。
我身边和“医生”这个职业搭边的,只有我一朋友。
不过他是法医。
所以他这方面的经验不具备和外科医生类比的参考价值。
还有一个是某中医院的前临床医生,不过他因为身体原因没法干了(也是30出头,诶,大家少喝酒啊!多的酒请寄给我,地址私聊!)。
(插句题外话,临床医生就是爽啊就是爽)
。
。
。
钳工焊工这一类的工业技师,越是等级高,越是要发挥带头作用,基本不存在在场拿钱的事(因为拿的太多了,跟酒店主厨一样)。
比如高精度、高价值、大体积的一次性作业(无论是操作机床或手工上),都是要靠这些高级技工(跟主厨一样)。
。
例:大体积的高压气罐,涉及到电焊的精密度(手法,技术),要求一次成型,不能重复/反复焊接,而且要仰焊(罐子,那么大,那么圆,那么重),这就要求焊工必须具备极好的体力和技术。
。
高级技术工人一个月2万的收入(工资+福利,外勤还有红包等)是完全正常的,因为他们焊接的产品可能都是数百万价值。一个焊接不合格,焊点不牢靠,焊接不均匀,就会导致整个材料的报废(所以焊工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十万吨级水压机。开个玩笑)。
钳工、车工、铣工等也一样,一个失误就会造成原材料的整体报废(一整块板子,你车到一半,用刀过深,咔,板子断了——然后你提桶,和老板一起跑路啦。)。
。
现在数控机床应用广泛了,一个刀头就要数万至数十万,成套的更贵。低中级(经验技术不够的)工人,可能一个推刀过快,材料没什么,刀就先断了/卡了/固件崩了,那才是悲剧。
所以越是成规模的制造企业,技术工人工资越高(因为要求也越高)。
。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贴主说的太宽泛,没参考价值。
一个五金门面想培养焊工,只需要对方能吃苦。哪怕对方不识字,普通的电焊两天就能上手(比如焊个角铁什么的做个架子),而这种用工需求,中国80%的城市个体小店基本都有。
然而高级技工的培养就不是吃苦的问题了,还需要专业和天赋。
。
是的,需要天赋。
比如钳工。
在没有数控或多轴机床的时候,以前都是靠经验技术加工(手感)。
例:
同样的攻丝,要求3个丝,有的人学一年都学不出来,报废的原料要用火车啦;
有的师傅则在面对不熟悉的原料(当然基本参数要有),上手就能攻出2个丝,成品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
。
这样的高级技工,在哪个厂都是宝贝。
。
武钢以前有位G师傅,全省电焊比赛第三名,武钢第一。
那是要啥荣誉给啥荣誉(就是没钱,武钢那时已经不行了)。
现在武钢没了,他在外面接活,每月2W+。
为什么?
因为高价值、高要求的电焊工作,交给这样的高级技工,放心。
。。
。
。
。
。
。
我当故事说,大家就当故事听。
因为我在这方面是外行,
说
这么
做
就是
为
了
【混个脸熟】
。
。
。
你忠诚的胖友
121G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