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承诺不在境外新建煤电,背叛?妥协? -- 胡一刀
谢你信息.我去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网站上看了一眼.最大功率风机叶片的尺寸是48米.
西门子在英国的是75米.
就是除了旅游业,雪茄,没有什么创汇的能力。靠出口医生输出软实力,一个小岛在美国阴影下独立支撑几十年,也算不错了。
你这不是非要把碳排放顶自己头上嘛。
显然不如让他们自己采煤自己烧省事。
我还以为中国的煤电技术已经世界领先了,没有想到其实还是引进技术而已。
我感觉新能源很难完全取代煤电的地位,现在的搞法太着急,今年大规模停电,是很糟糕的。
而是北方交大或是西南交大这样的铁道部所属院校。
热处理专业在八十年代就被许多单位反映知识面太窄,有热处理工艺的工厂大都属于重工业,岗位有限而各高校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工厂根本容纳不了。我校有个福建生源毕业生被分配青海,他觉得回家无望干脆报名支援西藏,因为当时政策是志愿援藏八年后可以自主回内地择业。学校那个年代好容易有个报名援藏的典型喜出望外,大力宣传了一番。他到西藏报到后,西藏当地的组织部门发愁没有对口岗位安排他,当年就让他自己回老家择业了,他在福建找了一家修造渔船的工厂工作,在学校被议论算是“曲线回家、因祸得福”的典型了。
光提交大,大家一般直接想到上海交大或西安交大。八十年初确实很多技术还很原始,那时候我老家温州瓯江里还有非常多的帆船和摇橹的小船。80年代后期就基本上装上发动机了。
该有多傻,去运曹县的煤。
塑料行业常用仪器。
也不是这个,但凡涉及到实验操作和实验计量的东西都贵。我怀疑一是贵在认证,二是行业规矩。要说是新技术新产品也认了,但很多是熟成氨基酸浓汤的产品。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指定牌子检测设备,这个就更贵得不象话。这个指定的理由通常是仪器不一致导致检测结果偏差,一般来自釆购单位,行业协会,公共检测机构,质检单位。当然不是说指定,也没有行文,就是说建议用这个。我曾经有个产品屡屡在入厂检测不过关,很简单的一个通用的摆锤冲击测试设备,没办法只能换成相关型号。原来的一万多(已是天价),换的五万多(不知什么价了)。这个产品一吨利润只有两千不到,算起来就是一个点,后来干脆不干了,不侍候那么多大爷。
去年一个转子流变仪也是,国产机械1000不到,国产数显两千多,人家说要用两万多的才能对得上。不过私人感情好,反正数据没毛病产品没毛病就行。
产品开发期间,很多数据要测量调整,成熟产品倒是基本不用检测,目测就差不多,技术含量做不出就说高,做出来就没有了,本来就不是什么高新产品。
发展风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常合适。真的不需要火电厂。至于朝鲜,就在中国边上,可以并入中国电网。
未来还是得保持一部分靠地吃饭的能力。
无论哪种蓄电池,大容量长周期都是难题。而天然气甚至未来用石油发电,是最经济最好的长周期大容量储能电源。
希望中温地热发电以及干热岩资源利用也能有所发展。用水做携热介质肯定不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做携热介质研究了多年,希望能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