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 -- jent
就是“当然最后票数过了三分之二是国民党退席造成的,本来没那么高。“
如果谈面子,金山卫失守后,70、80万国军豕突狼奔、溃不成军,丢不丢面子?南京也是明知守不住,凯申公还是安排守了,结果很快破城,丢不丢面子?所以,从凯申公的历史,他守到最后的例子还是比比皆是,面子问题不是什么事儿。
因此从历史看,凯申公是有可能让周书楷守到最后不撒嘴的,周书楷也可以在三分之二提案意外没有通过时,上台发表一番如蔡英文、李登辉式的”要与自由(民主)世界共进退”之类的豪言状语,来给西欧墙头草们勾兑。由此造成如教员和章文晋的预测:61票——那次联大新中国的席位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是有可能的。
关于陈立夫,C兄的看法还是没有意识到米国始终致力于“一中一台”,国民党垮了,新的“民主”党派只会更可能被米国操纵而搞独立。米国从来没有什么“抛弃台湾”,只会换马抛弃凯申公或者国民党。
而教员的出发点,是不管凯申公、国民党原来的反共大佬们如何考虑自己的私利,只要他们不跟着米国的指挥棒搞一中一台,就是可以统一的”战线“。
这一点似乎Z兄没有注意。
美国的重要问题提案的性质是防火墙提案,这是关键,一旦通过中国代表权列为重要问题,那中国代表权的转移才必须要得票超过三分之二才可以通过,这在当时是有困难的。
而1971年重要问题提案被否决了,两阿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通过,60票已经足够了。
所以说周书楷选在重要问题提案被否决后,以及台湾运作出来的沙特提案也被否决之后退出,是山穷水尽的无奈选择,已经没有悬念了。
这和什么金山卫完全不同,撤台湾老蒋保住了一角江山,退席联大只是在被驱逐之前的紧急应对,糊弄台湾人的成分更多。
关于美国是否搞一中一台,这取决于一中一台是否符合美国当时的主要利益。
一九四九-五零年之交美国指望太祖做铁托第二,就不吝啬把台湾拿出来交换,公开声明台湾属于中国。中苏签约美国希望落空,就开始策划孙立人政变,转向台湾地位未定。
1971年,美国的大战略转向联中制苏,而且要解决越战。于是台湾又放上了砧板。当然美国要有计划按步骤的卖几次,卖给个好价钱。
就联合国而言,美方的如意算盘是71年不过,72年过,这是基辛格给中方的许诺。此前美国告知蒋,美国将支持中国进安理会,同时支持蒋保留席位。
蒋表示不能同意但可以接受,要求美国保证给台湾留一个席位。美国当即拒绝了。
这就类似今年的阿富汗,美国决定撤军,同时宣布有信心阿富汗政府军可以坚持六个月,结果就阿军鸟兽散了。
同样,当老布什去规劝那些美国的追随者去投重要问题决议票的时候,那些国家也是和今年阿富汗军队差不多的想法。
联大投票之前,毛泽东特意询问了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关于“两阿提案”和“双重代表案”的通过可能。章文晋介绍道,要在联合国投票过半数,需要得到66张票。如果算上1971年和中国新建交的联合国会员国,“今年‘两阿提案’可能得到61张赞成票,这是满打满算。”
俺百度查的不知道对不对,投票前与土共建交过的国家刚好61,投票当天建交的比利时是62。可能刚好数字一致搞混了,当时土共建交国里面不说断交暂停关系的6个,至少越南和朝鲜是没有进联合国的,章不至于犯这种错误。
主席从来都是反抗霸权,选择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方,考虑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用主席通俗的话说,“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这就是大道,也是大格局的一种算计。
坚决支持阿拉伯世界(阿尔及利亚对法国、埃及对英法以色列)反抗霸权,支持阿尔巴尼亚(反铁托亲斯大林、反赫鲁晓夫)反击修正,都是在大格局为前提考虑下的方针决策。
尼克松访华及主席提出中国的“三个世界”理论后,阿尔巴尼亚的霍查对毛主席已经有看法了,认为中国打算通过联美抗苏也开始变修正了,并通过拉拢第三世界国家来谋求霸权。但在联合国大会这个决议案上,还是支持中国,并和阿尔及利亚一道提出这个“两阿提案”。
反观凯申公同时期的谋略政策,就是紧靠老美、一味反共,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考虑的少。此长彼消,长时间对峙竞争下来,自然在国内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弱。被逐出联合国是迟早的事。
国民党在台湾七八十年代能有一定的成就,主要还是靠小蒋带领民众脚踏实地建设起来的,和凯申公关系不大。
是引自澎湃那篇文章的。总之,是当时131个联合国成员国(不包括北朝鲜和北越南两个“民主主义共和国”),如兄所说要66票才能过半数,要87票才能过三分之二,从教员和章文晋的分析,当时是可能出现那届联大关于新中国代表取代国民党代表的投票结果的。
就现在的资料看,尼克松给100多个国家写了信,老布什亲自与200多个国家勾兑,以美援做威胁,要求那些国家“和美国站在一起”。教员后来戏谑地管那些没有与美国站在一起的国家叫“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
同时,我们几乎看不到台湾有关人员的活动记录,按说这些都应该有记录。包括周书楷等有没有?多少次?与老布什一起 或前后脚分头与各个国家勾兑。台湾当局最高决策是怎么做的?凯申公究竟是怎么指示的?在投票当晚老蒋小蒋有没有守着电话下指示?这些目前都是空白,也不知道周书楷生前是否保存了一些资料。
大米帝国精英这两年绑架孟晚舟,暗杀伊朗将军和核专家,这些劣迹并不能让某些网友联想到老米帝国精英、是否也是用同样手段整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人物。
还有一点C兄也和我一致或者相近了:“美方的如意算盘是71年不过,72年过”。
但是需要C兄给出资料来源:“此前美国告知蒋,美国将支持中国进安理会,同时支持蒋保留席位。蒋表示不能同意但可以接受,要求美国保证给台湾留一个席位。美国当即拒绝了。“
我从熊老的回忆录中,在河里与几位河友的讨论中,一直强调三分之二的提案才是关键。C兄对我似有误解。但是三分之二提案,不是第一次用于中国代表权的问题。
不知道C兄是否知道1971联合国成员国是131个,过半数是66票,65票就不过半数,何况60票乎。
“在重要问题提案被否决后”,关于两阿的提案,”有很大可能“和“没有悬念”,在中文语言里不是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能说马耳他是“按错了健”。
关于“在重要问题提案被否决后”,到两阿提案的投票之间,有多长时间?各个国家的代表是否多有与本国通话的记录?尤其是那几个支持了美国重要提案、后来又投新中国票的代表,是否有和本国最高当局联系?都是值得研究的。
最后再次说一遍:大米帝国精英从来没有放弃台湾,只有换马/“搞民主体制”的选择。
“教员支持彼阿就是算计”、然后再进行解说呢?还是虚吧
至于那个@谁是谁非任评说 的对教员的污蔑,曲兄也不敢正面谈到底中国彼时是否控制了彼阿(的军事+经济),也是虚吧
彼阿和中国的关系,如果真的如那个@谁是谁非任评说 的对教员的污蔑,既然中国都能彼时以彼为基地、威慑苏伊士、黑海出口、地中海,怎么还能让霍查反目了呢?逻辑上不是自行矛盾吗?!
日本被殖民政府的宰相佐藤,自五十年代起就一直致力搞台湾独立,凯申公几十年里何曾同意过台湾独立?台独分子在老蒋时代是否都在监狱里搞“民主自由”?教员关于究竟是凯申公当总统好?还是胡适之流当总统好的那段话,曲兄的看法是什么?
网上的很多名称或词语随着时间地点和谈论平台环境的变化词义也时常会有变化。我只是业余爱好历史,并没有深刻研究很多细节。在网上的说法或是回复也是尽我所知和认识的看法发表一点个人意见,不可能全面或无可挑剔的。
比如“算计”这个词,我认为本来含意广义上就是一个中性词,褒贬皆可,和“计算”、“运筹”、“谋划”、“计划”类似,是一种在细节操作上认真处理的行事方法。所以不知为何认为道的选择和算计本质不矛盾就不可以?为何必须提前说明(何况也不是我首先提出这个词的吧)?为何必须按照贬义的理解来解释这个词?大道是大格局高明的一种算计,小道是小格局的一种算计,邪道歪道则是道路不正的一种算计。事物和方法本质无所谓好坏,褒贬都是人依照自身立场去评判的。
对于Z兄提到的@谁是谁非任评说 的对教员的污蔑,我还没明白是指的什么,之前也没时间查找,何来不敢正面谈?
如果是Z兄所提的对阿的关系,可以说就是一种大格局的谋划计算。控制这个词用得不对,两国关系是平等的,主席总理一生也是坚持以平等真诚对待他人对待他国,何来控制一说?但借力打力的作用和谋划是有的,也是双方都自愿的。经济援助是公开的,至于有没有军事合作,我没有细研究,估计是有的,期望有清楚的河友能够介绍一二说道说道。
Z兄提的另外一个教员对凯申公和胡适之的评论,我还没看到,暂时无法具体评论。总的说来,在政治方面的评论,教员都是看得很透很长远,也是一针见血讲到位的。教员和凯申公打了一辈子交道,对他的了解和理解应该比凯申公自己还要清楚和深刻。
老蒋的面子就在台湾,糊弄台湾人就是保全蒋公的面子,就是当年胜利转进的翻版。
z兄莫非认为老蒋退联会在中美或其他国家挣到什么面子吗?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被赶走的,老蒋其实对此是痛心疾首,但是为了稳住台湾人心,他必须做出庄敬自强的样子,“主动退出”。
联合国退席,实际上到现在还让很多台湾人认为老蒋是主动退出的,Z兄应该也是受了影响吧?尽管当年台湾经手的外交官现在也都坦白说是无奈之举,很多台湾人还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关于联合国计票的问题有最坏的考虑,也有实际情况。中国自估61票,如果其他国家都投反对票通过是差一点,但是实际上总有些国家缺席,总有一些国家弃权。拿前几轮投票为例,都是小60票就赢。
否决延迟表决是56:53
否决重要问题是59:55
否决分段表决是61:51
60票就是稳定多数不是看得很清楚吗?投票率最高的重要问题案也只投出了114张同意和反对票,用不到六十票就否决了。
当年八月,蒋公对联合国会籍极度忧心,和幕僚反复协商,复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
“要絕對保密並勿列入紀錄:
一、倘各友邦如美國、日本確認為有提出雙重代表案以擊敗阿案之必要,我國可予以瞭解,惟切勿在案中提及我國在安理會之常任理事席位。
二、 倘其他國家擬對以修正案方式或單獨提案方式剝奪我國在安理會之合法席位,務期美、日兩國切勿參加連署及勿投票支持。
三、 我國對任何方式之雙重代表案,均必須發言反對。 ”
〈外交部長周書楷致駐美大使沈劍虹第798號電〉,錢復承辦電稿,據其回憶,此電7月25日由蔣總統親自核定。
-------
即对双重代表权采取了解,但须发言反对的立场,蒋反对但不拒绝双重代表权,重点放在不可剥夺其席位。
九月:
“周書楷、劉鍇和沈劍虹紐約時間9月16日上午前往國務院與羅吉斯國務卿會談,羅吉斯分析情勢的艱險,變相重要問題案及複合雙重代表權案均可能遭致失敗。周書楷表示,如美國不願見中華民國被聯合國排出,則希望美國政府「遵守昔日甘迺迪總統的承諾,必要時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羅吉斯回答:「此點在程序上能否辦到殊多疑問,除非美國從聯合國撤退,使此一組織瓦解,別無其他有效辦法,但此為事實上所不能辦到者。」 羅吉斯拒絕了中華民國的最後希望”
「外交部長周書楷致外交部常務次長陳雄飛政務次長蔡維屏電」
即美国告知台湾双重代表权,重要问题提案均可能失败,拒绝遵守肯尼迪承诺,不会因为台湾被排除而行驶否决权,并声称如此做法会导致联合国瓦解。周书楷认为这拒绝了台湾最后的希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C兄资料来源的书籍文章,与C兄的“面子”观点不一致?
C兄是否了解“王正華(Cheng-Hua Wang)”的简介?
说教员就是“算计大师”?在此贴倒数第二段,也要用“谋划计算“而不(敢)直接用”算计“?
@谁是谁非任评说 的贴,金台夕照网友在此楼就有直接引用,曲兄说“对教员的污蔑,我还没明白是指的什么”,又说“控制这个词用得不对,两国关系是平等的,主席总理一生也是坚持以平等真诚对待他人对待他国,何来控制一说?“对此曲兄如果觉得逻辑通顺,自是让人无话可说。
刚刚看到曾作为新华社记者王洪起2018年网上发表的《阿尔巴尼亚与中国走进联合国:记忆“历史的那一刻”》
作者在阿尔巴尼亚常驻工作过22年,先后采访过两位亲历联大2758号决议表决现场的阿尔巴尼亚重量级外交官。一位是阿国已故前外长雷兹·马利列(Reiz Malile),他从60年代开始就参与了,另一位是阿国资深外交家、当时阿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的彼得拉奇·波亚尼(Petraq Pojani)。采访回忆中两位资深外交家讲明了提案是和中国外交部多年来多次沟通讨论修改最终落实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即便阿方外长多年来对提案已经非常熟悉,在出发前去联大前还是专门再和中国方面审核确认。
马利列是阿国代表团团长,他从1956年起就经常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一些会议,从而有机会多次在联大上发言,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他是阿国提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决策者、见证者。
引用马利列回忆:“……我们在地拉那及时精心地研究了问题的方方面面,制定了我们在联大的行动纲领和策略,拟定了提案,设想了其他支持国所应做的工作。我们还就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国家有可能在实质问题和程序问题方面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我们所要坚持的立场。我们意识到,我们将面临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在联大应当特别小心。我们把拟定的策略及决议草案交给了中国时任驻地拉那大使刘振华,请他送交北京,征求中方的最终意见。几天后,中国大使到阿尔巴尼亚外交部,向我通报说,中方完全同意提案及我们考虑采取的策略。完成这些准备之后,我们带着略微平静一些的心情前往纽约。尽管如此,代表团成员们还是继续就这个问题讨论了整整一路。”
引用波亚尼说,为了这个期待已久的时刻,阿尔巴尼亚从1963年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共同起草方就提案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我们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因为时间很紧,经常碰到需要立刻决定是否在提案中增加新内容的情况,而我们又不可能在现场召集其他国家开会商议,所有做这些决定的任务就落到了提案的主要发起国——阿尔巴尼亚身上。说实话,我们没想到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当这个提案得到通过时,大家都很激动,其他国家的代表也跑过来祝贺我们。”
载入联合国史册的提案名称即为“阿尔巴尼亚提案”(ALBANIAN RESOLUTION)。在1971年之前,阿尔巴尼亚连续9年在联大会议上仗义执言,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以说,阿尔巴尼亚是共同提议国中准备-起草-确定提案以及整个发起和应对过程的核心领导国家,阿尔及利亚是影响和召集非洲国家参与的核心组织国家。在最终23个共同倡议国中,非洲国家11个,是最大的主力; 亚洲国家8个,欧洲国家3个,美洲国家1个。欧美国家总共4个,都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阿、罗、南、古)。从共同倡议国和最终投赞成票的国家看,非洲国家都是主力。主席应该也是依据这两方面说“是非洲兄弟将中国抬进联合国的”。
另外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说是作为新华社记者在阿前后常驻22年的,在网上也能查找到同名同姓的作者2008所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书《“山鹰之国”亲历》。而百度百科所显示的同名同姓人物是曾在二炮某基地任参谋长、司令员。查了一下,应该是同名同姓不同人物,司令员于2019年已经过世。要不中阿关系曾经也太不一般了。
“联合国大会1971年10月25日的会议于纽约时间的15时开始举行,不间断地开到当天夜晚的23时25分,当时地拉那时间为10月26日晨5时25分,北京时间则是10月26日12时25分”。
全程8小时25分钟不间断,一直到纽约当地时间子夜。这时北京已经过了中午时间。
主席是算计大师,有何不敢直言?和他同时代的各国世界级大师高手有谁能算过主席?只是这个大师的帽子说法并不是我想要说的,我更愿意称他为主席、教员或老毛。
“谋划计算”不是一个意思吗?为了不重复换个说法,难道Z兄还要咬文嚼字搞文字责难?为什么屡次三番要说不敢呢?
在这里谈论最好是对事不对人。我愿意谈论此话题目的是想更清楚地了解一下这段历史,请Z兄不要将话题转变成了为辩而辩。
后面一段我说了不清楚你指的是什么,也没时间花功夫再爬楼查,毕竟不是专业工作者,只是业余爱好,所以根据我的理解那么回答你的。满意不满意是您的理解判断和决定。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自己都在防范对方发动核大战,中国也在大力建设大三线,深挖洞广积粮。阿尔巴尼亚一个小国,没有战略纵深,又处在欧洲火药桶位置,要求当时唯一的盟友大国中国援助修地堡以防美苏在欧洲直接冲突,在当时环境也算正常吧?
在大国严重对立间的夹缝中生存,对于小国来说怎么选都很难避免先受打击。冷战期间,亚洲是热战战场,但是美苏一旦直接对立在欧洲开打热战,巴尔干半岛一定是第一战场,阿尔巴尼亚是美苏双方都可以先拿来练手树威的地方而不用完全撕破脸。基于这样的情况,阿尔巴尼亚当时这样的选择也是合理的。他们如果当时想投靠美苏任何一方的话,根本不会在各种场合都力挺支持中国。
今天刚看到这句话。
这句话是1960年11月赫鲁晓夫当着霍查面直接说的,赤裸裸的核威胁。
阿尔巴尼亚处于欧洲冷战前线。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公开布署了45枚中程弹道导弹PGM-19朱庇特弹道飞弹,距离莫斯科仅约2000公里,进阶形成对苏联的公开核威慑,这是后来古巴危机的导火线。而意大利和土耳其都是距离阿尔巴尼亚非常近的。
在美苏两国核大国的夹缝中生存,还想要独立自主,还想不吃嗟来之食,怎么做到?
独立自主,不吃嗟来之食。说起来容易,做到是很难的。有时候不得不头顶着原子弹去争取。看到赫鲁晓夫的核威胁,加上处于苏美冷战前线的地理位置,阿尔巴尼亚选择全国建铺天盖地的地堡也就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