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番薯,地瓜 -- 燕人

共:💬52 🌺10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番薯,地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啥。地瓜是我从小叫惯的名字,应该是东北方言。其实这名字有点误导。好在东北寒冷,瓜类没有几种。加这么个地瓜,算是花色品种。番薯的名字更为合理。因为它从是外国,“番”地来的薯。地瓜还有其他名字,如红薯,红苕,红芋等。明朝万历年间科技大臣徐光启向皇帝推荐这个番地来的新植物,叫它甘薯。我中学时的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他的《甘薯疏序》。这个甘薯或者番薯比我中土原产的各种薯类芋类有啥优点?它产量大,可以当粮食吃,“世可无虑不足,民可无道殣。’这位徐夫子真是脚踏实地的仁人志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红薯红芋这样的名字我们知道番薯应该是红色的。实际上东北的地瓜红色的并不多。我记忆里小时候吃过都是黄不拉几颜色的地瓜。我老父最喜地瓜,常说地瓜是栗子味。他每次吃到一个红色的就大声宣布:是红瓤的。不过在英国,地瓜倒都是红瓤的。

点看全图

小时候最常见的零食就是地瓜干。那是把地瓜切成条状,蒸熟后晒干的。表面有白色的一层淀粉。成品很耐咀嚼,且黏牙,有时候或吃到发苦的地瓜干,非常不愉快。但是地瓜干很便宜,一般家庭可负担。大连居民还有邮寄细粮(大米白面等)到山东老家,换回地瓜干和花生等农产品的易货方式。

我母亲最恨地瓜。一看到地瓜就心里返酸水。她年轻时在农村劳动。除了地瓜没有其他食物,把胃病吃出来了。所以我家里烤地瓜,只有父亲一个人眉开眼笑,我和母亲看着他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父亲是糖尿病患者,但是每天一只地瓜。常说地瓜对他有益,降糖降压,尤其通便。我自己试过,并没有通便的感受,可见个人体质与食物的关系不可以简单推广。

作家汪曾祺说,大学时广东同学怀念番薯糖水,那有什么好吃的。地瓜在江北地区也是济灾食物。人和人的感受就有这末大的差别。

点看全图

广东番薯糖水,大概外省人无人能够欣赏。我看菜谱,番薯糖水烧制也有讲究。那番薯切块后要在清水中浸泡几个小时。这样番薯糖水不浑,番薯埝而不烂。烧的时候要下几片姜。否则味道太单调了。另外老菜谱讲究用片糖,是一种粗红糖。

广东还有一道名菜护国菜。据传是南宋末年宋少帝赵昺和陆秀夫被蒙古军追赶,无饭可食。在潮州一个寺庙里,和尚用番薯叶做汤给他喝了。从历史记录看我们知道这是后人编的。但是能够反映人民的心理。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出了一个名厨叫罗坤,是粤式点心的继往开来者。他创制了一个番薯点心,用番薯切成形状均匀的条,配黄油在烤箱中焗熟,异香浓郁,很受外国游客欢迎。

红薯做甜菜原料是天经地义的,比如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的拔丝地瓜,拔丝红薯,香甜可口。吃的时候要注意烫伤舌头。我有个印象小吃三合泥,出处记不清了。用红薯(必须红瓤),山药(中国原产薯之一)和青豆,分别蒸烂捣成泥,在锅中用油糖炒黏,堆在盘中呈三色。陕西有一个地方特色小吃,把红薯切丝,和稀面浆,装在容器里炸成形。与江南的萝卜丝油墩子异曲同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薯做咸味菜的机会不多。大连在世纪之交流行一道凉拌菜,地瓜丝拌白菜。白菜切丝调味,地瓜切火柴杆细丝炸脆做铺面,上席后现拌现吃。因为时间久了,地瓜丝会被浸软。地瓜丝的甜味与大白菜的咸味汁混合,别有一番风味。英国这边也有用地瓜炸的英式(粗)薯条。

通宝推:甘丹,普鲁托,很高兴,大眼,
家园 地瓜叶做汤不是编的,放咸粥里,还有拌着吃,吃点新鲜的可以接受

地瓜叶做汤不是编的,放咸粥里,还有拌着吃,吃点新鲜的可以接受

60年,地瓜秧磨成粉都是难得的救灾物资

家园 我意思是时间不对

菜是对的。

现在海华中间流行种地瓜吃地瓜叶。其实营养和味道不错。就是叶子吃多,地瓜长不好。

家园 这就如同编个故事,说岳飞打仗累了抽点烟解乏。
家园 以前东北的地瓜大多是栗子瓤非常面

后来才引进了红瓤地瓜虽然产量高但是比较水了吧唧不太好吃。山东地瓜比较多,当地农民把生地瓜切片晒干,然后磨成面蒸馍吃,偶尔吃还觉得甜甜的,但是由于地瓜面发不起来,在嘴里嚼成一坨不好下咽。

家园 可能是含糖量多但是升糖慢吧

什么膳食纤维之类的,红薯还是挺顶事儿的,算是比较通便的。

吃多了胃疼这一点,我还没有感受到,猜测是红薯干才难受吧。

还记得08年雪灾那一年,我虽然没受灾,但是碰巧那个礼拜吃了很多红薯,厕所挺顺畅。我不知道是不是肾不好,有些食物的气味会在厕所里重现,比如吃多了红薯的时候,比如某些啤酒,比如某些鱼丸蟹棒(猜测是香精的缘故),倒是传说中的芦笋并没有这个现象,大概吃的量不大吧。

我还是觉得这玩意不是菜更是粮。煮稀饭、蒸着吃,拔丝做法是吃着玩,太不家常了。有了电饼铛之后,切成大约一厘米的片,沾点水,连烤带焖,做起来很简单也比较快,不怎么浪费电,不过人变懒也是真的。

通宝推:燕人,
家园 小时候吃过白瓤的红薯,不稀,真有点栗子的感觉
家园 想起了《宰相刘罗锅》荔浦芋头,

当年热播,我去桂林出差。

办了两件事,

一是去玉器批发市场,看了一圈,啥都没买。

二是去当地菜市场买荔浦芋头。

背着一包回了家,大家吃过后表示:和珅是个奸臣!

还是俺们山东大地瓜好吃。

家园 温州很多番薯食品

温州多丘陵,稻谷一直不够吃,所以山区和海岛种植很多番薯。好像山区产的毕竟甜,低洼地带水太多,不甜。番薯产量很高,但是储存是个大问题。我们那里有句俗语,烂芋(头)喷香香,烂番薯狗也不要吃,形容某人长得难看有时候也说他长得像烂番薯。

我们那里保存番薯主要有三种加工方法。第一是晒番薯丝,就是把新鲜番薯刨丝晒干,这样就可以长期保存。番薯丝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和大米一起煮饭或熬粥。第二是番薯干,和燕人兄介绍的类似。番薯干晒半干的时候最好吃,但是想长期保存还是要晒干。第三是番薯淀粉,就是把番薯里的淀粉洗出来晒干,温州话叫锦粉。锦粉的主要用途是做锦粉面,就是把番薯淀粉和水,鸡蛋,在锅里摊成片,切丝就是锦粉面,有些人也以锦粉面皮包饺子。当然锦粉也可以像藕粉一样冲热水弄成糊糊当作甜点。

当年困难时期吃很多番薯,我父亲也看着番薯就想吐酸水。当然最困难的时候就要吃番薯藤,这本来是猪食。现在番薯叶居然是健康食品了。

通宝推:燕人,
家园 你说反了,地瓜叶泛滥要削秧的,泛滥前吃点也没啥

你说反了,地瓜叶泛滥要削秧的,泛滥前吃点也没啥

地瓜叶深绿茂密时农民要削秧才好好长,那时候羊吃点(一小半)反而受欢迎

之前浅绿稍微好吃点,不过也不是美味

家园 新番薯都不软

我接触的番薯品种,刚挖时都不软,粉,也不够甜。堆在墙角,放一段时间,放蔫后,就又软又甜了。放一个月左右是最好的,然后就开始出现变坏,表皮出现斑点,我们叫“痂”,这时吃还是没问题的,痂要剥走。随着时候延长,坏的越来越多,就要把坏的部分剥走了,最后可能要削走一半甚至3/4。

那个年代,喜欢吃番薯糖水的,也只能是城里人了。番薯糖水,姜不一定要加,陈皮是必不可少的。

家园 谢铁手

你获得通宝一枚。

【那个年代,喜欢吃番薯糖水的,也只能是城里人了。】

代表汪老夫子同意你的意见。

【番薯糖水,姜不一定要加,陈皮是必不可少的。】

可见各地有自己的做法。加姜这个做法是从一位香港明星大厨那里知道的。我还见过一种要加苏木的。

求教,你自己晒陈皮吗?普通橘子皮晒陈皮得不得啊?我在英国曾经见过一位江西妞(新余人,距离广东还远得很)如此晒陈皮的。据说用来炒英式熏肉味道还不错。

家园 芋头还是芋艿

据说蒋介石最喜欢芋艿烧鸡块。他老家距离你老家不算太远😁。

家园 就普通柑橘皮晒干就行了呀

中药材泡制制药大多其实就很简单成熟的事。我哪天有空吹吹水。陈皮本身的皮白络功效不同,青皮红皮,效果也有区别,一般情况下可无视,特殊情况还是有点讲究的所以新会陈皮最正宗的说法可以无视,没有正宗,只有合用。

家园 芋头和芋艿不是一样的东西吗?

其实温州话里就一个字,芋。宁波虽然和温州距离不远,还都靠海,区别还是不小的。宁波或者上海风味里,拌海蜇加糖,黄泥螺带甜味,温州的海蜇和黄泥螺都不加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