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读书笔记之《全球通史: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 -- 俺是老胡

共:💬69 🌺18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朱世巍今天的微博,也谈到范、白两版中国通史

朱世巍认为白的通史问题很大。

家园 提供上升通道?还是培养为社会提供价值?这是关键

考试制度总有一些平民逆袭的可能,比如全家族省吃俭用送出去读书人,个体和家族得益,国家少了不安定分子,但是解决了人才问题吗?今天讨论义务教育是否具备“提供上升通道”的可能,把这作为关键考量,依然没有摆脱旧科举择优而毁之的弊病。没有创造价值为基础,没人做蛋糕,培养的只是以分蛋糕为能事的人。

家园 “上升通道”,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上升

所谓“上升通道”,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上升。

阶级固化的时代,农民永远是农民,工人永远是工人,知识分子永远是知识分子,权贵永远是权贵。即使人人吃饱穿暖还有几个小钱娱乐,但阶级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那么怎么改变经济和社会地位?一要有钱,二要有知识。有钱不难,商人是最容易做到这点的。但光有钱不行。封建社会的商人如果不附庸权贵就是大号的肥羊,只有经济地位,没有真正的社会地位。有知识,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有知识,当然要学习。而学习是有成本的。这点你和我说的没什么不同。这也就是古代科举“不公平”的原因。如果没钱没有经济基础,也就没有办法科举。

而近代的义务教育至少承担了大部分的学习成本,从而保障了大多数人都有了谋生技能。而这种谋生技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改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相对古代来说,受义务教育者改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机会更多。也就是说,更为“公平”。

所以我是主张不搞什么“特长”招生的。这是因为所谓的“特长”并不是“天赋”,往往只是钱堆出来的东西,并不真正反映学生的智力、体力和能力,更不反映学生的品德(例如美国富豪子女去非洲扶贫镀金。)

但在阶级社会中实际做到这点相对较难。中国前三十年相对平等,而且政策对普通工人和贫下中农倾斜,这才是真正的打碎阶层固化的道路。

家园 关于太平军这段写得比较好,其它部分比较泛泛
家园 也谈几点中日之间的比较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两百年,日本的社会政治结构,有点儿像中国春秋时期。之所以没有发生霸主取代原来朝代之天子的革命,大概可以从这点去看: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中,天下最高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德”。而日本文化和欧洲类似,最高政权的合法性来自“神”。

中国明清社会中,占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的是士大夫阶级,而日本则没有士大夫这个阶级、而有一个独特的武士阶级。

在德川时代的日本(特别是晚期),武士、商人、工匠基本都识字,也会算术。说到武士阶级能读会写,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很多都是双语——日文,汉文。这点比中国的士大夫强太多了。

1838年,日本有一次非常著名的平民起义,领导者是一个叫大盐平八郎的武士。百度维基都介绍他是一个阳明学者,他读的心学著作《呻吟语》,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吕坤的人写的。

关于甲午战争,《全球通史》的作者说得并不客观。按照他熟知的欧洲史,以及他对中国太平天国的分析,他完全可以明白英国并非无关甲午战争的策划,日本的胜利也并非“意外”,日本向英美换取废除治外法权的“说服”,就是针对英国对于制约中国所缺乏的远东陆军力量,充当制约中国的打手,以及日本金融纳入英镑货币体系。

日本把明治早期“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建立起金融机构,商品,交易所,传播公司,铁路和电报线路,开矿,钢铁,造船等重工业”,以十分之一不到的价格卖给财团,应也和英国/犹太金融有关系。

家园 鬼子武士不是全识字

但是他们中间确实有一批有识之士并且愿意为国家富强付出牺牲。

就是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坂本龙马一系列的。

在那段时间,各种思潮的碰撞,包括牺牲,真的都是为了日本的未来,挺可以的。

拥护拥抱封建资本主义也是挺艰难的。

那时候,日本官方文字确实汉字含量很大。可惜,由于清朝的衰落,日本逐渐坚定了选择西方。

他们的强国目标确实达到了,在日清战争,日露战争中很快的崛起了,还是可以嫉妒的。

甲午战争还是日本崛起的步骤,不可阻挡,结果也是日本冒险成功,我们当时实在是罪不可赦,还在老大帝国中沾沾自喜。太耽误事了。

家园 清朝前期是否对士大夫的控制比明末有很大的改善?

后期镇压太平天国时团炼起,曾国藩等担任督抚、控制厘金、军需自主,则完全是尾大不掉

家园 日本的中间商阶层是个可疑的点。

“明治维新前夕,90%以上的国家财富落入了中间商之手。”垄断政治权利者却让经济权利被商人和金融家操纵,这背后可能是理解日本的钥匙。后来的日本财团的实际控制人恐怕也不会仅是明面上的若干家族

家园 其实这个点,也是解读明末历史的一把钥匙

斯塔夫这个90%,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国家财富”此处也应该指的是金银货币。尽管日本这个关锁国时代,社会政治结构有点儿类似中国的春秋时期,不过德川幕府还是造成了日本国内的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相对于266个领主大名,日本商人却是享有一种自由市场经济的环境。这点也有点儿类似春秋战国时,商人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很受欢迎很吃香,地位高至吕不韦那种风光。

而明代开始,中国内部也是统一的市场,也有统一的货币:宝钞、铜钱、白银。前两种是官方的、法定的货币,白银则属于国际贸易通行的货币。宝钞在洪武帝、永乐帝之后,很快就被抵制、贬值,但是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废除。铜钱则一直通行在大明疆域以及藩属国家/地区。白银则是由于海外贸易而输入,特别是隆庆年间公开开放海贸以后,白银大量输入进入中国。这些白银货币,参照日本的例子,应该是集中于大商人的手中,比例能否达到90%?这是可以研究的,即便不到90%,其数量也应该超过了万历皇帝时代国库和内库的存银。

这是中国大一统时代前所未有的现象。比朝廷和皇家还有钱,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社会躁动。过去研究东林党问题,从来闭口不谈这个事实,不谈这个如“黑洞”一样的社会存在,是严重的缺陷。

家园 是,满清多尔衮们对东林党看得清楚一些

因此入关之时,通过收买他们来获得、初步稳定政权。通过保留他们在明朝的官位,最主要的是认可他们对土地、白银的所有权,换取他们的赋税、基层管理等支持。

满清从来不允许士大夫干预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无论满汉,敢于提前站队都是死罪。

还有一点让我们好奇的是,满清初年并不试图发行官方的纸币。其中的原因现在也没有看到有让人信服的研究文章。

家园 与真离兄商榷:什么叫“我们当时实在是罪不可赦“?

真离兄的这个”我们“是谁?有什么”罪“不可赦?

在当下,如果认为台海关系,就是湾湾一帮人搞事,可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要/会相信甲午战争只是日本一个刚刚维新不久,宪法颁布还不到五年的国家,就可以”不可阻挡“地打败中国?这背后的逻辑,不也包含了”只要宪政,一改就灵“的思维模式?

家园 程朱理学不仅让两宋、明清对外军力软弱无能

而且让朝鲜在明清两代都软弱无能。

看看这篇文章:朝鲜曾是中国之外,最推崇程朱理学的。居然其使节到了北京,还在国子监里批判阳明心学为异端!所以朝鲜在明朝、清朝,面对日本和努尔哈赤都那么不经打。

https://wenhui.whb.cn/third/yidian/201808/03/206821.html

家园 我个人不信任宪政,但是当时确实需要知识分子进行国家 -- 有补充

改革,主要是普及识字率这类的现代化行为。

不知道你说台海何意,我认为这是两个问题吧。

在当时,咱们确实还在觉得自己是老大帝国,这是有罪的,曾国藩一类还在觉得凌迟天平军是好事,这是有罪的。

稍微展开一下,作为统治阶层内部,也许是因为汉人地位低,没有形成鬼子那种开明吧,西园寺一类的。

就算洋务运动有点晚了。我们知道,日本的现代化意识来自兰學和切志丹运动(也就是基督教过程),这个我们也有,徐光启,只是,说话份量轻,由于满清,也被迫中断了。

但是,我的遗憾是为何我们文化中没有足够的力度自我产生现代化文化呢?

当时曾国藩的目的还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日本人中的有些人则是很早的为了国家疯狂了。

虽然他们选择了文化投降不对,但是在当时,日本上层选择资本主义也无可非议,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层为了国家进步,疯狂杀戮,结果是日本成了亚洲大国,冲击中国的陈旧古老。

实在令人扼腕。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个人觉得由于汉族的高文明已经对满族形成了一定的夺舍 -- 补充帖

满族统治阶层已经呗汉族文明消融了大部分,所以犯的错也应该属于汉族知识分子了。

可是当时,我们还是天地会阶段,而不是鬼子的兰學阶段,这点挺遗憾的。

徐光启没能传下来一个文化体系对原有文化形成挑战。

当然,挑战是残酷的血腥的。这点是必须的。

所以,很遗憾吧。兰學在日本可是被打惨了,切志丹运动就更不用说了。

唉。

家园 所以还是文化的问题吧

朝鲜的基本特点和心态就是紧紧依靠中国,这点,直到近代才改变,金家可算朝鲜思想文化独立的基石。

这对于一个小民族不算坏事吧。多元化应该还是合理的。

见前补充 47235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