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俄当前形势比较和盟友关系 -- 田昭明
试想1640年后的大明王朝,1840年后的大清朝,它们的问题是加钱就能解决的吗?美帝这次表面上是赚麻了,资本项目大量顺差,但也就那么回事。所谓大国竞争的主战场——“进攻型生产力”并未有增强的趋势,这就是满血而不复活的状态,即满血后仍然是走老路,况且也没可能满血几十万亿刀把那个坑填平,也就是可以少发一个常规QE而已。
下围棋只要一方不投子认输总是要走到官子阶段的,对杀,欧洲重新成为火药桶了,消停不了了,若问兵源不足怎么办,先把中产变成难民,再把难民变成士兵。
我支持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分析。
“沙盘推演”就是把自己的脚放在对手的鞋子里,体验对手的处境,来判断和预测对方的决策。
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要掌握他的辩证唯物主义。
不要过度乐观地看待俄乌战争的进展。既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我们都还是要准备最坏的情况会出现。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个人对“文革”的教训的总结,就是“力不从心”。如果毛泽东的年龄是小十岁的的话,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会不会是另一个样子呢?
中国现在的应对,应该是灵活主动地“以变应变”,加上“以不变应不变”。抓住机会,争取时间,打好基础,扩大成效。
那么乌东这两个共和国,你觉得中国政府会承认吗?更别说一直打到基辅这事了。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拜登当副总统的时候就专管乌克兰问题,现在又把这个劫活了,据说演员总统随身带着一台秘密通讯设备,可以直接与拜登沟通。乌克兰主力部队坚守不出,俄军顿兵坚城,只能指望谈判解决僵局。
而普京劫杀的手段就相形见绌了,属于伐兵,眼见要沦为攻城,二十万俄军不论兵力还是火力都不足以达成普京战略目的。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深思。
美俄在实现战略目的手段上的差异,实际上根源于实力的差别。俄军在乌克兰的表现落在美军眼里,据说是很不堪的。俄军在已经出动了最精锐部队的情况下,导弹、制导炸弹用不起,无人机、CISR用不起,坦克装甲车因为得不到补给,扔路边的事还少了吗?
如果中美陷入战争对抗,按照美军的规划,一天至少要用掉一千枚巡航导弹,俄国自己都没有,拿什么来帮我们?
垮掉的苏联,才是好苏联,今天俄国的境地本来就是当年中美合作的结果。人家普京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别把人家当傻子,以为他不记得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的安全和强大归根结底还要靠我们自己,当年那么弱尚且能拒绝赫鲁晓夫的联合舰队,今天居然还想着跟俄国结盟?这是国家越来越强大,人心越来越怯懦了吗?
现在这种程度的中俄关系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更进一步。
从这次俄乌冲突,第三世界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人心所向。我们真正可以倚靠的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而非仅仅一个俄国。
这点中国的犹豫,模糊,别人可以看的很清楚。
中国对俄罗斯传统操作也有疑虑,比如历史旧账,到底解没解决,这导致远东无法充分信任合作。
这些都是无言确认的解决的。
民间反俄势力还是很执着的。
确认到底合作不合作。
现在合作,以后也可以分开,就说今天必然不结盟,这话太死性。
只怕我们没机会见到那一天😄
主要帝国被利益集团蚀的太亏了;10000个锅,你靠打秋风离间俄欧弄来的10个锅盖;来不及的;不过可以做到让欧亚暂时无法整合;这步确实做到了;
我算是亲俄派了吧?我都建议俄国兑掉欧洲,就是拼着乌拉尔山以西不要,把欧洲炸成辐射废土,一百年不适合人类居住那种,让野生动物繁衍,环保嘛。
大国有能力自立,自立跟结盟是矛盾的。中俄现在上不封顶,其实已经封顶了,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这已经是上限了。再靠近的话,大家都不自在。
其实八十年代中美合作,也是保持距离的。不要抱持太高期待,这对大家都好。
只要日本天皇像俄国沙皇一样,满门抄斩,好,旧账就翻篇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账,也容易。中国代替美国,驻军日本,那么也可以翻篇,不提了。
英国同理,英国王室灭门,把你们抢中国的文物送回来,再自己一把火烧了大英博物馆,那么鸦片战争的账,就一笔勾销。
动员什么?动员意识形态,谁不反俄,谁就是叛贼逆党,人人过关,不许沉默,必须高声谴责俄国。
这是宗教性质的动员,目的是造成社会性狂热,压缩讨论空间,现在欧洲的领导人没有敢说对俄合作的了,法德都不敢,瑞士放弃中立,匈牙利接受北约军队。大的潮流形成,无人敢于作对。
指挥家应该有不谴责俄罗斯的起码的自由吧?
要有能力对说是鹿的出手才行呀,否则还不是落出个后世耻笑。你看这时大家出工不出力,米帝又能奈何得起哪个?
让大家看着天皇身上的“神性”一点一点消失,最终泯然于众人。这叫诛心,是最有效,但也最费时间和精力的办法。
当年的溥仪以为自己能成朱由检, 或者尼古拉,没想到自己成了个最普通的小老头。
如果不是改开,满遗不会这么张狂。
让人怀疑有些国家的诚意。
搞得越来越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