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中学教育中的人物,谁的影响最大? -- 大爆炸
前排女生后来转学了,
那时候也没电话,一断就断个干净。
我是河里少有的底层:
倒腾过A片,打过架,开过黑网吧,卖过假烟....
也就入世后工作好找了才过上正经的日子。
可惜了
买稻种,舍不喝面条,花2分钱买面汤喝。
到现在下面条也舍不得把面汤扔了。儿子下方便面从来不喝面汤,由他吧。
还有《一碗阳春面》,读课文的时候以为阳春面多美多香味,大了以后才知道,哦,就是清汤面啊。
还有《分马》,虽然不是我们哪里口音,但是人说话、做事,就是见过的农民的样子。作者是深入体验了生活的。不像现在很多电视剧的编剧,净瞎编,都刻画不像真人。
西西河以前有人推荐过王蒙的《这边风景》,也是一样的路数。王蒙他扎扎实实在新疆生活了十多年才写下的。可惜写完的时候是78年,不能出版。等2013年出版的时候已经不合“时宜”。
我老妈也是同样的人生哲学,“有这买书的钱,不如买些好吃的,还能补身体”;可能也是我小时候太瘦了?不过我家里连《封神演义》《苦菜花》《林海雪原》...都没有,中学的图书馆里倒是可以借到小说看。
勇气,知道这是一条路,而不是投降混着。其次是物理学的升级读本、竞赛教材和相对论的解释,虽然看的懵懵懂懂,但知道了人外有天。再次是朱自清的《背景》、《荷塘月色》,领略白话时期华夏文化的美。然后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知道在某段时间国家未曾抛弃底层的人。最后是各古诗和古文,《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师说》《与妻书》领略华夏文化的传承。
我记错了😁
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
我要说我家开过书店吗?我要说家里有几百几千本书吗?我就是不说😜
小学时候射雕英雄传连环画铁掌峰下应该是看到的金庸第一个作品。中学不必说了,金庸古龙梁羽生还珠楼主黄易倪匡琼瑶梁凤仪等等等等。现在想起来,就像是中国的洋快餐,吃时挺好,吃过就忘。淡淡的《背影》却越发清晰,时不时想起来。
古代的通俗小说七侠五义,薛刚反唐,四名著,四奇书,传奇,三言二拍,当然是捡着热闹的看,比如妖精打架之类的。现在想来,原来没看过书。
享受的是阅读,《读者》、《读书》、《科幻世界》也订阅过一段时间。《全频带阻塞干扰》两个版本,可以说是看着大刘一步步扬名天下的。第一批的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基本买全了,然后,原来科幻小说是科幻小说啊😁
原来身边喜欢阅读的人是这么少,大家都很忙。
原来世间可读的书并不多,看几本就行,可是不吃个差不多又分辨不出哪些是美味,吃得太多又泥沙俱下,不知身处何乡了。
《道德经》、《了凡四训》、中医四部经典,黄元御,针灸大全、刘力红,《名老中医之路》等杂七杂八的中医书买了不少,大多翻翻束之高阁,须知此事要躬行。
后来有了网络,聊天室、qq,微信,抖音,快餐成了拉面,《剑来》、《窃明》、《大国重工》。。。拉面有时成了鸡肋、臭袜子,时光不断流逝,人到中年,原来心在山中观棋,身在世间腐朽😁
八九十年代中学时《语文》整体真是不错,听说后来的大师傅撤了几道菜,再后来听说又加回来了,管不了的当然不管了。
河里的河泥就很好,期待大神能结集出版,当然不要要版权,也不要实体书,电子书就好,可惜工程量太大了,又不能像抖音一样给我来个大数据采集,私人订制😜
用来打游戏那也是妥妥的王者策略。
我也一直是这样干的,不过我已经不记得是从哪个电影看到的了,一招鲜吃遍天,眨眼就几十年过去了。
读一读可以更多知道毛当时的想法。
是一个乌托邦,从未在人类社会出现过。
美国是吗?种族歧视,从法律上赤裸裸,到如今的官方潜规则。以及对外歧视政策。
英国还是英王是元首,军队统帅,宗教领袖的封建残余制度国家。
我们的问题是将西方宣传旳意识形态当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