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什么曾国藩不造反?及清末民国战斗力鄙视链 -- 狂草舞茅

共:💬705 🌺9647 🌵1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7
下页 末页
家园 额,标题字数好像超了,少了个不字 -- 补充帖
家园 行了,你这样的“入关党”去找曹大佐去吧,被观网忽悠比较适合你
家园 人的思想观念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不是扯几句少年时代的话就能说服

人。那是在阉割主席思想。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坠于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通宝推:李根,
家园 军晌还是要发的

劫略都是在攻下敌军大本营后才能发生的。攻下安庆、南京后湘军大肆掠夺,但是前期围困数年,难道靠贷款吗?事实上,曾国藩虽然没有直接指挥军队,但筹粮筹款包括军火一直是由他承担的。曾国藩只所以能够成为一盘散沙的湖军主脑,主要在于掌握粮晌。

没有基本的军晌,湘军早就解体了。这个还是要有基本认识。可以说,湘军维生有军晌,发财靠劫掠。

通宝推:燕人,
家园 谭嗣同的主动自我牺牲,绝对不是小事;

真不知道慈禧这种傻X是如何想着把谭嗣同给干掉的。自湘军系统崛起后。大清的江山就靠着以两湖汉族地主为首的军阀督抚们勉力支撑着。谭嗣同可是个保皇派。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汉族地主开明派的试探还是啥。但是砍断谭嗣同的脖子。也就等于砍断了大清最后支撑的柱子。君主立宪也就谈不上了。大伙都跟着大炮搞革命去吧;大清这是在作死的路上猛踩油门;任谁也不会再对满清谈忠心了;小时候读戊戌六君子,不觉得谭嗣同有啥。前几年再翻看,毛周朱这些牛人的引路人周边关联人物后。才发现谭嗣同,唐常才这些人绝对不是一般的牛逼人物;他们这些人大概率是中国近代史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通宝推:唐家山,瀚海黄沙,
家园 是,你信的是马前卒曹大佐。
家园 这话说的就有点意思了

先别扯着“把三宝太监、海瑞考证成回教徒的教授”这些叫兽这些事。就你这个话,换个说法,不就是“这些教授的结论,文字,你一个都不信?那也就是你觉得你愿意信的就信,不想信的就不信?

啊这。。。。。。佩服佩服,那不如大胆点,自信点,直接说“我看的、信的文字和结论就是,才是真的”😜😂🤣

家园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太平天国虽然败了,但是进步意义不能抹杀。就像始祖鸟还不是鸟,也没有存活到今天,但是在进化史上,意义非凡。

家园 不是可能,就是历史,明末富庶的江南都快复辟奴隶制了。

江南各地奴仆起义的运动都叫“铲平王”,意在铲平主仆贵贱的不平等关系。起义军的口号是:“均人也,奈何以奴呼我?

那年头奴仆还是世世代代为奴的,明末江苏太仓”极重主仆,男子入富家为奴,即立身契,终身不敢雁行立。有役呼之,不敢失尺寸。而子孙累世,不得脱籍。“

通宝推:铁手,
家园 1917年,老毛还是个不经事的青年

你得明白,没有他老爹当湘军积攒的军饷,老毛家不可能得到原始资本,一步步摆脱贫困,成为富农。老毛从小生活在对湘军和湘军的领导发起者曾国藩等人的狂热吹捧和支持的气氛之下,他年轻时的政治态度,当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湖南那时人人都记得湘军从江南带回来多少金银财宝,谁回去念叨湘军屠杀的江南人民呢?谁会去跟少不经事的人讲,这些财富背后的血泪呢?

所以不能拿老毛成熟之前的只言片语,来给湘军洗白。你看看老毛读书明理之后,对于曾剃头这些刽子手,是怎么进行官方评价的:

  1926年3月18日,毛主席在《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一文中,就曾写道:“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团练出身,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遂出死力来打倒他。故太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

  到了1969年1月,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表示:“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其政治立场和作为,自是站在历史进步反面的,但他毕竟是个复杂的人,有着多种身份的人,是个很多方面都留下自己影响的人物,所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是中国封建专制阶级最后一尊政治偶像。”

老毛回头看自己说不懂事的时候评价曾国藩的话,大概也只会一笑了之,心道谁没有中二过呐😅😅😅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通宝推:empire2007,黄序,strain2,孟词宗,破鱼,盲人摸象,楚庄王,偶卖糕的,西门飘飘,方平,广阔天地,加东,迷途笨狼,落木千山,燕人,阴霾信仰,青青的蓝,桥上,东方白,
家园 可不敢低估毛主席,他的字“润芝”是岳父建议改的字

杨昌济推荐毛泽东看胡林翼(字润芝)的《胡文忠公全集》,毛泽东阅读后改字“学润”,经杨昌济建议改字“润芝”,也写作“润之”。曾胡就是他当时的人生楷模。

毛主席可是看什么问题都一针见血的,经历也异常复杂,古今中西,啥思想他没尝试过?

早年他跟着韶山秀才毛麓钟读古书,这个秀才曾在蔡锷部下供职,见过世面的。那本蒋介石推崇的《曾胡治兵录》谁编的?蔡锷编的。

后来读东山小学,湘乡驻省中学,然后参加辛亥革命,在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列兵。在这个时候他第一次接触社会主义这个词。至于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早已很熟悉了。对于辛亥革命,他赞成孙中山当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做外长。

1912年他退役,然后就是尝试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商业学堂、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第一名考取,读了半年,然后退学自修,读了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卢梭《民约论》,约翰·穆勒《穆勒名学》,赫胥黎《天演论》和达尔文《物种起源》,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古代希腊、罗马作品,斯宾塞的《逻辑》。

然后就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熟识杨昌济、徐特立、蔡和森、萧子升、萧三、李立三、陶斯咏、向警予、何叔衡、张昆弟、罗学瓒、陈章甫、郭亮、蔡畅、李维汉、罗章龙、周世钊等。

1915年,毛泽东在报纸上刊登了“二十八画生征友”的新闻,得到三个半人的响应,一个是罗章龙,两个青年,半个是李立三。

那个时期,他爬岳麓山,晴天在湘江游泳。写下了一句: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大概在1915年前后,他崇拜胡林翼,改字学润,他的老师,后来的岳父杨昌济觉得学润不好听,给他改名润芝,也写成润之。老师这么喊他,小师妹杨开慧也这么喊他,而且至死一直这么喊他。

1917年他已经着手创建新民学会了,组织成立了工人夜校,免费上课。据萧三写的毛泽东传记,这一时期,毛泽东在日记里写下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1917年,毛主席带领同学驱逐校长张干,组织学生训练了学生军,打败了傅良佐溃军,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指挥战斗,展露军事天才。网上有视频,战术加谈判,非常精彩。新校长孔昭绶事后写下了“全校师生皆曰:毛泽东通身是胆”。

但就在这一年即1917年,毛主席写信,批评康有为没有“本源”。这就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彻底否定了。

他说“独服曾文正”。这个"独服"的比照系是孙中山袁世凯康有为。尤其专门指责康有为没本源,换言之,曾国藩有“本源”。

指责康有为这样的思想家没本源,那就是彻底否定了。

毛泽东在此时的思维已经与五年前的自己彻底分道扬镳,摈弃了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但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赞成曾胡这些封建理学家的思想与方法论。

当然,此时毛主席已基本走上革命道路,但在他心里面,我猜想封建糟粕比资产阶级舶来品恐怕更有价值一些,就象他一辈子看不起胡适的新诗。

中国数千年历史,管理世界最庞大帝国的实践,使得封建地主阶级某些优秀分子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检验。这些是精华,而康梁那些快餐才是糟粕。至于人类公敌蒋介石,就是一个卖国求荣的黑社会分子,本质上和汪精卫并无不同。

通宝推:驿寄梅花,凤城,葡萄,青青的蓝,桥上,nettman,老调重弹,
家园 主席年轻的时候就懂很多事,不代表他年轻的时候就懂所有事

看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过程,要先看他出身的环境。人都是从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有的人可以后来摆脱环境赋予的影响,有的人做不到。

曾左的思想当然不是完全的垃圾,甚至大部分是有益的。但是要说老毛1917年就认识到了曾左这些人的局限性和反动性,今天哪怕一个小学生,看到这段话,都会摇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还完满无缺?缺出屠城杀降,缺出老幼无余,缺出江南白地,缺出几千万人口损失,这叫无缺?这缺大了好吧🤔🤔🤔

通宝推:阴霾信仰,燕人,
家园 这个肯定是劣迹。但是几个背景因素你考虑下:

1.太平天国酿成巨祸,是因为清朝官员不敢任事,谁闹谁有理,谁赖谁占便宜。几十年应该办的案件不敢办,导致社会如同大火药堆,大乱一触即发。曾国藩是反其道,残酷镇压,以猛治宽。在审案局杀了几百人。但显得湖南官员没能耐,且少了犯人贿赂,于是彻底得罪湖南官场搞得自己躲到衡阳。这和现在扫黑打恶很困难一个道理。

2.太平军核心城市都军事要塞化了,以裹挟壮丁工匠和军队人员为主,眷属多数是太平军家属,目的是便于管理且节省粮食。湘军自己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些骨干分子事实上无法安置,而且战斗力极强,信仰坚定,只能屠杀。不单独对太平军,对回军骨干也是如此。而且全国大乱几无净土,列强还伺。只要战乱一天不平息,老百姓每天数以万计饿死病死。以当时技术条件,屠一城长毛救一省百姓,整体上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但是,这种屠杀不能扩散到农村,也应区别是首恶还是吃不上饭被逼成匪。例如左宗棠的老湘营对于陕北董福成就采取了安抚策略,并非蒋介石那种残暴的屠杀政策。

3.军纪败坏,走了绿营老路。绿营比如潮勇,能把整个城市拉到二手市场卖了。湘军太平军都接受了绿营溃散人员,最后都受了绿营污染。

从战略指挥而言,曾国藩没有犯过错误。但战术他和左宗棠毛主席都差太远了。

通宝推:凤城,
家园 江浙一带

自唐朝成为财赋重地。宋代更是成为寄命之所。

元代北方汉族人大量死亡,人口集中于江南。明代官僚大量出自这些省份。形成了借助官僚机构损全国以自肥的传统。宋朝始终不信任江南人,所谓南人不相薪火传,即此谓也。

清朝废除地方税截流权,后来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江南士绅勾结官府,利用浮收等陋规对平民盘剥甚紧。几百几千几万亩地管理,在古代肯定不是简单事。而自耕农失去土地,地主肯定会把土地租给租金最高的雇农,雇农不得不尽力租种更多土地以求温饱,就造成部分雇农失业,土地单产下降,国家税收减少三大害处,只肥了地主一方。这种模式只因江南土地肥沃能维持下去。

但各种原因造成江南对外敌并无反抗能力。一是大户因阶级矛盾并无组织力,二是大户之间不团结。一直有江南学者鼓吹排满,无非想恢复明朝的好日子。

到了民国,国民党把控长江水路,打压国内工商业,靠当买办挣钱。直到我党统一国家。

有一点你可能没意识到,一是两江人(江苏安徽江西)大量加入了太平军--自愿也好,裹挟也好,占了太平天国后期军队人员的主要来源,可能超过70%。二是大量人民参加我党的新四军。如果不是阶级压迫严重,怎会出现这种现象。

通宝推:凤城,
家园 你说的半对不对,太机械了。江南的精华地区非农人口很多,

这批人都普遍加入帮会和行会。

战乱一起,生计断绝,只能加入队伍苟活。

搞到最后,湘军内部也全是帮派组织。

南京附近,反复拉锯,把本地人都杀光了,安徽河南人口流动过来,耕种无主荒地。江南出现说北方话的城市。

不是你想老实做人,就不砍一刀的事。

江南地主相对其他地方,对农民剥削较轻,也是真的。赞同你讲的理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