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介绍大连出身的青年女版画家汉啸选作 -- 燕人
平常以衣取人、以貌取人更不对。
里面的二丫,可能和木兰的状态更为接近。
女孩稍微壮一点,和贫民的男孩比起来差别也没那么大
木兰是北朝人,哪国不知,但君主的称号是可汗,说明那时那里没有汉民族的文化主导。游牧民族的女子比汉民族文化区域的女子身体本来更强健些。化妆后就看不出来男女了。
年画中花木兰那些形象过于美化因而是失真的。
先声明,我是标题党。
标题的后半句是我为了吸引大家点进来看。
。
其实我对所有艺术品背后的创作者都没啥兴趣,
无论艺术的形式是歌曲、电影还是绘画。
我在乎的仅仅是自己是否喜欢这件艺术品,
无关其作者。
。
但是这位女士的这些作品,说实话,我欣赏不来。
其原因在于:辨识度。
我很难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衣着与另一个人物分开,
更何况在这位女士的作品中,很多事物都靠的很紧密。
。
比如花木兰和她身边的马匹,
比如《八门金锁阵》里大将和后面的小兵,
比如《货郎图》里,我甚至很难一眼看到“货郎”,就连他的柜台和身后的货物也要颇费一番眼力才能分辨其轮廓。
我一开始甚至以为,画面中央的小人是货郎。
要不是为了这个回帖我多看了好几遍,才发现货郎是画面最左边的兔子。
。
我不懂书法,所以我很讨厌那种字迹潦草的“大家名作”,因为我觉得一段文字艺术,就应该是让人一目了然的;
我不懂绘画,所以我很讨厌那种“抽象画”,因为我觉得如果作者在绘画中表达的情感不能正确地传递给欣赏者,那是绘者的失败;
。
而这位女士的画,在我看来,比抽象画那种“现代画”要强上不少,起码她是认认真真在刻画人物——但我依旧不太喜欢,因为费眼睛。
比如你的最后一张图,我看了好久才发现那是三只兔子,而不是一只。
如果我不是因为这个回帖,所以要回头仔细看即便,我都没发现。
如果不是为了故意捉迷藏或者是好玩,那就是作者的问题了。
因为画是要给别人看的。
。
如果要说亮点,我觉得她把花木兰画成兔子,把侍女画成熊猫,倒是挺有诗意的。
。
相比之下,你补充贴里其他作家的版画,在人物、事物的辨识方面,就比这位女士要强上太多,甚至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
但同样是版画,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楼下
@黄序
里列举的那些版画,更符合我个人的审美。
。
画面恢弘,辨识度高,线条简洁明了。
版画本来就是大巧不工的艺术形式。通过版画的艺术形式来把毛发都刻画出来,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更像是用钢笔细心地反复涂抹加粗来达到写毛笔字的效果。
这让我想起了B站形容别人唱歌的梗“全是炫技,莫得感情”。
。
比如同样描写人物:
这位女士的作品
我喜欢的作品
。
。
。
。
我更喜欢读你写的影评和英国生活见闻,
因为我觉得这位女士不值得你尊称为“老师”,
我不相信她的作品能给你带来什么惊艳的感觉。
。
我个人觉得,什么样的人值得我发帖的时候,称呼一声“老师”呢?
就是惊艳感,
那种给平凡的事物附于不平凡作用的惊艳感,
那种看了一眼就觉得“这么天马行空的组合我怎么就没想到”的惊艳感。
。
就是那种,我一看到,第一反应就是
“我曹,面包还能这么吃?!”
“我曹,风油精还能这么用?!”
“我曹,绘画还能这样画?!”
的感觉。
相比之下,我觉得那帮二战时期给螺旋桨战斗机画鲨鱼头的美国军人,在艺术成就上比这位女士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艺术
。
。
。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我国军宣口总能把自家战舰拍小,把对方战舰拍大的惊艳感。
这就是另一个话题啦。
那是轰炸机 孟菲斯美女,拍过电影的。
否则也不会发出来。你不喜欢,可以理解。
我没有称这位画家为老师。我那个帖子说的是这位画家的老师给她做了推介。
我现在大连。5月底之前你来大连的话,我请你吃海鲜。
我出发前私信你,跟你约时间哈!
月底见!
我有一个朋友,想了解一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摄影以及电影艺术,不知道哪里可以入门?😄😄😄
主要靠细密刀工炫耀
玩的开心最重要,但是安全第一呐哈哈。
柴门兄是不是图中带眼镜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