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金庸作品中最具玄幻色彩的——神雕侠侣 -- 达萨
还有一种可能性,笑傲江湖主线的历史背景是清朝康熙朝平三藩之乱的时候,朝廷顾不上这些帮会会党,忙着平叛呢。而五岳剑派和日月神教大火并应该是南明永历政权朝廷还在的时候。林远图拿到葵花宝典从少林寺还俗创建福威镖局,则是崇祯帝吊死煤山后,弘光朝廷在南京建立时期。
由于明朝灭亡,政局动荡,天下大乱,一直在宫廷内部流传的《葵花宝典》流落到民间,先后在不同的人物之间转手,最后被福建少林寺弟子渡远和尚得到。至于陕西人华山派的岳肃蔡子峰为什么会到福建莆田少林寺红叶禅师处偷看《葵花宝典》,合理的猜测是岳肃蔡子峰二人是明末的陕西农民军高杰部出身,随着弘光朝廷的灭亡,他们没随着高杰降清,而是一路跟着唐王朱聿键到福建,无意中得知南少林有《葵花宝典》于是就去偷看,看完后回了陕西。然后才有渡远和尚去华山要回《葵花宝典》残本,整理成《辟邪剑谱》,岳肃蔡子峰二人应该就是华山派创派祖师。
至于五岳剑派,华山嵩山衡山派,都是农民军残部出身,华山派嵩山派是顺军出身,衡山派应该是大西军出身。要不然衡山离华山嵩山如此之远,何来的同气连枝之说。
再说说日月神教,日月神教很明显就是明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教被打压,从合法教派变成了民间秘密教派,明朝政府还在的时候,日月神教绝对是不敢大规模活动的。只有明朝灭亡了,他们才敢大规模出来活动。日月神教得知岳肃蔡子峰手上有《葵花宝典》才派了十长老大规模进攻华山,岳肃蔡子峰凭借农民军旧部的香火情,和嵩山派衡山派结成联盟对抗日月神教,才有魔教十长老葬身华山。那么恒生派和泰山派,一个尼姑派一个道士派,为啥和农民军残部搅和到一块去呢?只能理解为,宗教地下教派和正统教派的矛盾。因为他们和日月神教有宗教矛盾,所以选择了和农民军残部联盟对抗日月神教。
日月神教十长老进攻华山的时间点应该是永历政权和清军大战的时候,因为南明政权还未消灭,所以清廷顾不上这些宗教会党帮派之间的小规模火并。这才是为啥日月神教和五岳剑派调动人马集体械斗,清廷根本不过问的原因。江湖械斗,比起正面战场,那根本不算个事。
从明末到三藩之乱平定,1644年到1681年,一共37年时间,历史背景差不多能套上,唯一破绽是林平之年龄不太对,把福威镖局压缩一代人就对上了。
-------
补
我记错了,福威镖局的传承也对的上,渡远和尚也就是林远图是林平之的祖父,封建社会祖孙差三十几岁,说得过去。
先送花送宝,点赞考据精神。😄
不过以省名而说是民国,证据不足。清朝说“河北”或“北河”的可不少。例如,乾隆《怀庆府志》“以河北为豫省肩背,特设重臣分汛防守”。《清史稿·总督》:“河道总督江南一人,山东、河南一人,直隶河道以(直隶)总督兼理。……雍正二年,置副总河,驻武陟,专理北河。……自是北河、南河、东河为三督。”
而小说里出来巡抚、参将这种官职,令狐冲还冒充了一把福建泉州府参将吴天德。这是典型的明清官职,民国就没有了。既然前面说了不可能是明朝,那自然就是清朝了。😁
最重要的证据,最初的连载版里,令狐冲是有辫子的。
《明报》连载版:【盈盈用二两银子向一名乡妇买了一头长发,细心梳好了,装在令狐冲头上,再让他换上农妇装束,宛然便是个女子。】
通行版,新修版:【盈盈解开了令狐冲的长发,细心梳了个髻,插上根荆钗,再让他换上农妇装束,宛然便是个女子,】
为啥《明报》连载版要买假发?清朝男人都是辫子头。
这其实怪金庸。他在修改的时候想把《笑傲江湖》放到《倚天》之后,《碧血剑》之前,所以朝代必须是明朝。但又没有改彻底。把辫子之类的明显bug去掉了,但岳灵珊直呼明朝朱元璋的漏洞还是留下来了。
不过这算是小bug,郭靖黄蓉的年龄以及黄蓉穿越吟诗才是大bug。😁
《鹿鼎记》第二十三回说,“听说前朝有位独孤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
既然令狐冲是“前朝大侠”,那自然是早于清朝了。
不过《笑傲江湖》里漏洞甚多。例如令狐冲化名“风二中”。这是把“冲”字拆了。问题是,“冲”是简体字,繁体是“衝”。总不能说令狐冲是建国以后的吧?当然,金庸给令狐冲取的名字其实是“沖”,冲是“沖”的俗体字。繁体版里写的就是“令狐沖”。但这个到后面就应该叫做“风三中”。😁 估计当时金庸脑子里想的是大陆的简体字改革方案。
所以,谁说金庸不是地下党来着?😁
这些细小的地方信手就能想起来,厉害厉害。
人家金庸打牌打累了随手写的,没想到被一帮人给考据了。
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逗号并列)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
不过还是说不过去,鹿鼎记是不是也有个华山派,然后碧血剑袁承志也出身华山派,对不上。
林远图是林平之的曾祖父...
林远图按照原书,还有俩儿子:林伯奋、林仲雄
林仲雄继承了镖局,传给林震南,然后才是林平之
怎么可能生出两个儿子?难道渡远和尚是个花和尚,外面有女人?
可以解释(不见得合理),所以金庸没改
我的解释是:林远图还俗之后开镖局的时候,就已经 收养了 两个不大的小孩子……这个也是书中按林平之推测的 结果(林远图立即就切了,无法生育)
我理解 这个是做给少林寺看的……就是 掩饰自己 还俗的原因,做出一个花和尚的样子(偷着生了小孩还不止一个,只好还俗)
至于 原文为啥如此,是因为 连载版的设定和现在修订版不太一样……那里面 福威镖局气派很大的,但是 被灭门的时候 怂包的一比,后来圆不回来了(包括 五岳剑派的 历史流转、葵花宝典的 作者,都是后来才改定成今本样子的)
明朝不过是再细化了一下。
行省的名义,来自于 ”行“中书省,自隋唐至明初,省一直指的是中央部委....(日本仿唐制,各部现在还叫做省),元的”行“中书省,真的是接近于外派中央机构,而且各行省辖区甚大;此外,当时的河北山西都是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类似于明清的直隶
至 明,各地方的省级单位,其实大名叫做 承宣布政使司(边疆有些是由 行 都指挥使司 军事管辖),但是俗称沿袭元制,称为行省。而洪武十三年废除中书省之后,中央已经没有 省 这个称呼了,自此省逐渐变成地方行政区划的名字,所以 现行省制严格来说成型于明代。
明 类似于宋的一个地方,是省级单位多头管理——明三: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宋四:帅宪仓漕。这种省级单位多头管理特别容易扯皮,明朝后期开始设置巡抚和总督,统管地方,但是这俩理论上都是中央官员,相当于中央派驻的特派员。到清朝,把巡抚整并成每个省一位,在直隶设巡抚(后升)总督,这样各地基本上都是 由省管理,形成了 省-府-县 三级 管理模式
如果真的与文字无关,为啥只有岛主一个人在研究最后那个大篆?他明显是按部就班参透了前面的秘要才能升到这里来。倘若真的只是靠笔画,那岛主完全没有办法领悟任何武功,跟其他人不可能有差异。
这不算写崩了。去罗马的道路有千万条,悟道法门每个人都不同。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但牛顿的理论在低速条件下仍然成立。
你说的这个,也可以如此理解。
明代知县的品秩为正七品,知州则无论是直隶于布政司的直隶州,还是隶属于府的属州,皆为从五品。
在讨论明代州制之时,通常会引述《明史·职官志》的话:“知州掌一州之政。凡州二,有属州,有直隶州。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而品秩则同。”
明朝还厘定以下两种体制:(一)“省――州――县”和(二)“省――府――州――县/省――府――县”两者混合为多数,即府下辖州(州下有州管辖的县)、直管的县。另外,有“省――府――县”、“省――府――州――县”、“省――州”体制;“省――府――州”有无存在,暂没考究到。
州在明,与当下县类同。县有省直管、地级行政区管,二种模式。差别是当下的省直管县(副地厅)比地管县(正处)高一级,用明那套说法就是大一品。
故事情节我觉得还算不错,就是坏的那个坏的有些过份,其他的情感我觉得都写得不错,尤其是张三李四那段交往。
但是真正触动的是最后大家都试图从字面意思去领会武功,偏偏他就是从字形入手,实在是出乎意料,非常有味,还可以咀嚼一番。
金庸在其自传体散文《月云》中写道:“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地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写这篇的时候,金庸的父亲已经被平反很多年了。但是金庸并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反而认为虽然自己的父母没有主观作恶,但客观上地主制度本身是罪恶的。
金庸是个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