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第一代批量生产普及型纯电动力家庭乘用车长期运行小结 -- lxgw
Leaf其实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它的电池容量如果是48千瓦时,容量就不会衰减得如此厉害了。
它的电池电压350V, 最大功率是80kw,最大电流是228A,电池容量是56AH,满功率放电率超过4倍,高倍率放电很容易伤到电池。这个倍率看起来也不算很高,背景是电机才80kw,余量很低。匝道并线,高速超车等时刻常常会用到最大功率。换成特斯拉,峰值功率200多kw,就算倍率高,一般人一辈子用不了几次,无所谓。小功率家庭用车,如此低的功率和如此高的放电倍率,电池活活英年早逝。
去年看到BMW的混动车一堆人抱怨电池早衰,我一看,也是小电池拉大车。
正常使用,容量的衰减10年内不应该超过15%。一句题外话,为Leaf生产电池的AESC已经被中国的远景收购,目前在为BMW研发下一代26450圆柱电池。
他们这个放电方式有点儿接近数据中心UPS的搞法了,难怪!大电流放电对电池寿命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尽管如此,可以看出,电动车应用,拿来做储能倒真是有降维打击的效果了。储能上面的放电倍率0.5 C到 1 C就可以承受了。
另外,木桶的短板效应在您所讲的情况下是非常明显,电池一致性的要求更高。我们的技术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电力电子的方法。
但不管如何,电化学储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赛道,也够大,可以容下多种技术以及应用场景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共生并且迭代出最后的王者。
老兄的文章我几年就在读在跟,您应该是电力电子或电力系统行业的老兵,今天尤其记得多年前你对光伏发电数据之熟悉,数字信手拈来,并且,在去年、今年(光伏成本下降趋势)均得以应验(除了美国关税贸易战等因素)。
我的本科为电机,后面读了CS(WSN,或时髦一点算物联网方向,有一些老贴在河里,以为佐证),现在重回自己的本行,非常兴奋,也深存敬畏,国内同行同学们把祖国的电力系统建设得太好了…… (此处略去若干文字)。
希望继续与老兄交流学习!
所以按照日本人死保油车的态势,不可能这么做。
我和别人介绍,直接就说:中国做了一辆五千美元的电动车。续航吗,大概60迈。所有我问过的人都说:要是美国有我一定买。就近买菜,上饭店,送孩子上学,不上高速。省下的油钱两三年也回本了。车小还不占地方。
我看可以把车体结构做的再结实一点,多放一点电池,搞个一万美元以下。我心目中理想的电动车。
或许它敢进北美,中国车企现在都不敢进美国。
名爵进欧洲大卖则是另外一个路子。
说得有道理!以日本的城市布局跟人口密度,估计每日通勤来回24 *6 大约150公里也该够了?其实电动汽车对于城市交通(速度不快,有较多启动/停车)的情况,是能效很高的技术(对比纯油车)。
如果能到48 kWh,那应该是一款非常好的版本。
当年五菱宏光荣登世界单一车型销量冠军的时候,美国时代杂志无耻的写了一篇“这款车能否拯救通用呢?” 我就想说:你通用的CEO知道这个牌子吗?好意思吗?
NISSAN算是最积极的日系厂商了,两田还要落后一步。但是也可以理解,因为日本整体上是重注氢动力,希望以此突破能源依赖,尽可能实现能源独立。日系厂商在政府支持下,持有占全世界70%以上的氢动力相关专利。
所以日系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押错了宝,也可以说中美欧盟这些大玩家不想让日系出头,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另外汽车界特别是重型卡车界仍然认为氢动力可能是长期解决方案,只是目前确实不够成熟。日系如果能跟上电动潮流并在过渡期坚持住,仍然有翻身的希望。
鬼子自己市场太小,不足以养活氢能技术,不可能成为规则制定的玩家。明明是有技术没市场,还想吃独食,结果中美几乎同时将发展方向转向电能技术,把鬼子的巨额投入变成了“无效技术”,几乎就打了水漂。
我敢断言,即便是以后重型卡车最终确定使用氢能源技术,市场和利润也不会让鬼子得到多少。中美还是会设法绕过鬼子的专利,发展自己的技术标准,这个判断正确与否,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大连化物所就开始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应用的研究。转瞬一甲子,氢燃料电池研究这条板凳热了凉,凉了热;很多人来了走,走了来……
我原以为氢能源是烧氢气,原来不是,那这个研究方向可以,虽然现在的体积是以立方米为单位,经过摩尔定律迭代,最后变成笔记本电脑那么小。
作为日企进入中美市场的条件。
2020年末起,五菱将宝骏530、宝骏510和五菱宏光V换标雪佛兰,并出口墨西哥。有朋友在埃及见到雪佛兰版的五菱。
海外版本的五菱宏光MINI也在出口,暂时还是五菱标。
油价是其次,主要是停车费太贵,停不起。日本的典型停车价格是100~120日元/6分钟,对了,它的计价单位不是每小时多少钱,是每6分钟,也就是十分之一小时。
幸亏这几年日元贬值,这个价格看起来不吓人,以前的价钱才真的吓人,一小时将近100块钱人民币,看个电影吃顿饭,停车花了50刀,就算富人也有的手抖。
日本人买车,主要用途大概就是假日出行,可以规避昂贵的新干线票价。
日本居,大不易。
除了东京,其他城市没那么离谱,通勤开车上班很正常,也不少。就算在东京,如果在商场购物饮食,消费少许就可以至少免费停车2小时以上。
日本买车除了车的价格,各种手续费,自动车税,保险,车检(头3年+每2年一次),修理费用特别高。当然汽油也贵,电费也贵。
随便找了个东京中心地带的大型公共停车场的收费标准:
東京都八重洲駐車場 250円 / 30分
東京都日本橋駐車場 200円 / 30分
東京都宝町駐車場 200円 / 30分
東京都新京橋駐車場 200円 / 30分
東京都東銀座駐車場 250円 / 30分
板橋四ツ又駐車場 180円 / 30分
12時間最大2,400円(東京駅周辺駐車場)
※以後12時間毎最大2,400円
1日最大1,800円(板橋四ツ又駐車場)
※以後1日毎最大1,800円
一般小型私营的投币(现在也不投币了)停车场,可能稍贵一点,1小时600-1200日元。估计楼主说的6分钟计费是路边的停车桩收费,那个本来就是限制最多停车一小时,为了规避拥挤故意设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