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些感慨 -- 唐家山

共:💬480 🌺2960 🌵5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家园 用两弹一星的力度搞,不等于不面向“市场”。

市场和计划都只是手段,哪个好用就用哪个,怎么用有利就怎么用。

新兴高科技产业盲目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就是自杀行为。

家园 阶级矛盾在现在基本无法杜绝
家园 这个市场说是资本主义说法,有需要才是主要的

控制成本社会主义buyang注意?不注意质量安全,安225可以上天?

中国至今造不出来?

你们的说法不成立。

家园 对啊,尤其是八十年代强行追赶世界消费水平

这就很灵性!

家园 消费水平急于向发达国家看齐是很脑残的行为。
家园 我知道他说了一些问题,但是感觉旗帜不鲜明,当然鲜明就被开了

这真是一言难尽。

家园 毛主席真正的晚年错误,就是过于重用凳,甚至选作接班人。

人民救星为何会误信人民克星,这很值得研究。

家园 脑不脑残不好说,至少必定进口啊,这就是他们要的呗,所以进口轿

车啊。

家园 其实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

国内当时只能做出实验室的样品,无法量产,以当时的工艺水平,良率≈0。

就算国家拿钱给IC厂,IC厂说我的生产线必须更新换代,设备厂家说我没有能力生产你要的设备,在当时整个工业体系落后的情况下,就是一个死循环。没钱确实做不了事,但也不是有钱就什么事都能做到。

日本人用Intel4004做出计算器之后,Intel后续又不断推出8008,8080/8085和8086/8088。它既能挣到钱去买设备,同时设备供应商也能制造满足性能要求的设备,这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靠个别单位单打独斗肯定不行,需要国家组织攻关。

这里说的国家是类似国家专委的层级,光四机部的力量都是不够的。

国内当时只能做出实验室的样品,无法量产

IC厂说我的生产线必须更新换代,设备厂家说我没有能力生产你要的设备,在当时整个工业体系落后的情况下,就是一个死循环。

家园 根本没有的事情,邓接班就是老干、周派的合作,毛主席其实已经

阻挡了,是撤了职的,然后四人失败后,邓就再次上台了,这个和毛主席重用邓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啊。

当年邓突起做总书记,其实也是向第一书记,也就是实际话事人进军,抹消掉毛主席的党主席制度,因为这是中共毛主席独创的职务,就是为了区别于苏联的!

实际上最开始的高饶事件就是邓自觉阻击高岗的上位,因为高岗在能力上比邓强太多了。

高岗自杀和邓的关系极大,因为周总出国,留守看管高岗的就是邓,邓当时还不是总书记,就已经能够隔断了毛主席和高岗的联系了,虽然是县官不如现管的问题,但是邓也是太胆大了,习仲勋被邓拒绝了进入高岗家中和高岗倾心畅谈。

所以,只有中央重用邓,没有毛主席重用邓,在这块,毛主席和党中央是分离的!!大跃进的所谓总书记是副帅,实际上是邓一手操作。毛主席因为实质退居二线,实际上不能直接指挥全国的运动。所以他的讲话都被当做耳旁风了!!

点看全图

家园 你讲过,这是78年改开后近十年的部分成果。这不是之前的现实。

即便是那时,也不是你说的这种,你这种说法其实是个夸张的谎言。

日本的良性循环也在90年代之后。

家园 消化和吸收是需要时间的

消化和吸收是需要时间的。对方摩尔定律跑起来,你哪有时间消化吸收呢,只能被越拉越远。

家园 洗凳也要讲基本法,莫非摩尔定律只在国外生效,在国内失效?

对方摩尔定律跑起来,你哪有时间消化吸收呢,只能被越拉越远。

家园 关键是这个消化吸收过程能不能绕过去,你达雅怎么绕过去?我们

没办法,就只有低水平走一趟,跃进和绕过去不敢想。

而且今天这个状态,你说成功或者说不清,那你到底啥意思?是绕还是继续买啊?

你这个意思我是没太理解,是永远买下去的意思吗?还是让美国等等咱啊?

消化吸收理解不了原理,靠永远购买就能理解了?然后就技术自主了?还是说你认为不需要自主啊?

布林肯为何此时访华?

2023年06月17日 08:08 新京报

广告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白爽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14日宣布,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美国国务院当天也宣布了这一消息,称布林肯将于6月16日至21日先后到访中国北京和英国伦敦。

  布林肯将成为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首位访华的内阁官员,也是自2018年10月以来访华的最高级别美方官员。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布林肯此次访问受到广泛关注,也成为观察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去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巴厘岛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作为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布林肯原定于今年2月访华。然而,因为中国民用无人飞艇意外误入美国领空事件,布林肯单方面宣布推迟访华行程。此后,中美关系再陷僵局,两国高层交往几乎冻结。

  一直到四五月以来,中美之间的高层交往逐步恢复,美方也表达了希望与中方对话沟通的意愿。6月14日“官宣”布林肯访华消息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还应约同布林肯通电话。秦刚就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关切阐明了严正立场,强调美方应予尊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以竞争为名损害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美方采取实际行动,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及美方有关承诺,同中方相向而行,有效管控分歧、促进交流合作,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布林肯此次访华有何重要意义,能否为中美关系带来缓和契机?新京报记者就此专访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

  ━━━━━

  有助于中美对话,避免战略误判引发危机

  新京报:布林肯原计划2月初访华,但因为“气球事件”推迟访华行程。如今,布林肯确认将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推动布林肯此次访华成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袁征:今年2月份的“气球事件”之后,中美关系陷入了一个非常紧张的状况,两国间的高层往来也受到了影响。中方虽然一直秉承着愿意对话的态度,但美方多次炒作台海问题、在多个议题上无端指责中国,实际上并无诚意开展对话。

  但近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的接触明显增加。譬如,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白宫国安顾问杰克·沙利文在维也纳举行了会谈,6月初美国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主管中国事务的主任萨拉·贝兰访华等。其中,康达和贝兰的访华实际上是给布林肯访华作铺垫,以寻得中方的支持和配合。

  而在中美双方宣布布林肯访华消息的当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和布林肯通了电话。我认为这次通话中,双方应该沟通了立场,就布林肯访华达成了一致。这一点从双方几乎同时宣布了布林肯访华的消息就可以看出。

  所以说,2月之后中美关系虽然再陷紧张,但中方和美国对话沟通的意愿一直有,我们希望通过对话避免战略误判、缓和矛盾分歧,让中美关系稳定下来。美方也表达了对话的意愿,最终推动达成了布林肯此次访华之行。

  新京报:布林肯将成为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首位访华的内阁官员,也是自2018年10月以来访华的最高级别美方官员。布林肯此行有何重要意义?能推动中美“破冰”吗?

  袁征:在当前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布林肯访华给了双方就一些问题交换看法,以避免造成战略误判、引发更大危机的机会。但我认为,这次访华不太可能推动中美双方达成很大的共识,或者是在一些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中美元首去年11月在巴厘岛会晤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之后美方的一系列行动表明,其并没有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也忽视了中方所提出的关切。此后因为“气球事件”,两国关系持续遇冷。

  不过,有一点双方都意识到了,在中美关系越是紧张的时候,越需要沟通和对话。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美方一直在挑衅,而中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许多人都担心中美双方会擦枪走火,导致中美之间面临更大的危机。这也是布林肯此行的一个重要作用,让双方能够就这些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因为对话总比不对话强。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在白宫举行的使团团长招待会上,总统拜登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讲话。图/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在白宫举行的使团团长招待会上,总统拜登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讲话。图/视觉中国

  ━━━━━

  双方能进行交流、接触就是一种好的信号

  新京报:布林肯访华前,有美方官员表示,不期待此行达成一系列可交付的成果。你如何看待美方的表态?

  袁征:这其实可以看出,美方对于此次布林肯访华也没有很高的期待。实际上,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对于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都有一个比较理性清醒的判断。当前中美关系仍处于比较糟糕的时期,双方能够通过对话、接触保持高层互动,这对于避免战略误判是有利的,但其他方面的影响暂时谈不上。

  新京报:从中方的视角来看,应如何看待布林肯此次访华之行?中方可以期待达成哪些成果?

  袁征:对于布林肯此次访华,我认为不应抱有过高的期待,双方能够进行交流、进行接触就是一种好的信号,但一次访问不太可能推动中美关系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但我们也希望,这次访华能够推动中美之间开展沟通交流、保持高层互动,避免战略误判引发危机。同时,作为两个全球性大国,中美不管是在双边层面还是全球层面都有共同的利益。如果此次布林肯访华能够让中美关系不那么紧张、相对稳定一些,不再出现重大的危机和变数,就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访问了。

  另外我们后续可以持续关注的是,此次布林肯访华是否能够推动中美元首之间进行某种形式的会晤,譬如在今年稍晚的新德里G20峰会上,或者是旧金山的APEC峰会上。因为在当前中美关系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两国元首能够会面并达成一定的共识,对于两国关系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拜登政府对华战略成型,竞争对抗仍是主导位

  新京报:拜登政府上台3年来,对华战略出现了怎样的转变?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袁征: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美国经历了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的三任总统、四届政府。其中有来自民主党的总统奥巴马和拜登,也有来自共和党的总统特朗普,经过这几届政府,美国政府的对华认知、对华战略其实基本定型了。

  从去年5月26日的布林肯讲话,到10月份拜登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定位就是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认为该对抗的时候就对抗,需要合作的时候再合作,呈现出明显的霸权思维。甚至在气候治理这类需要合作的全球性议题上,美方也转变了话语,没有积极寻求合作空间,而是仅考虑自己的利益强势施压其他人。

  美方所谓要给中美关系设立“防护栏”,其实也是一种霸权行径。其一方面表示要对话沟通,另一方面采取了很多干预中国内部事务的行动,给中国的发展设置障碍、不断打压中国。譬如在中国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在高科技领域禁止对华投资等。

  总的来说,当前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尽失、竞争博弈加剧,两国关系仍处于低谷,面临着很多的矛盾和挑战。如果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如台湾问题上把控不好的话,甚至有可能产生正面冲突和碰撞,这一点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新京报:对于未来一段时期的中美关系,你有着怎样的判断?

  袁征:我认为中美关系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改善。像前面所说的,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已经调整成型了,目前美国国内的对华舆论比较消极,美国国会对华态度也不太友好,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很难通过短期的接触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还是在竞争与合作之间跳转,但竞争对抗仍居于主导位置。在持续紧张的中美关系中,合作可能就像一个“调味品”,每当双方关系到达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可能就会通过合作来缓和一下双方的气氛。这种“合作”不一定是实质上的合作,也可能是口头上的沟通调和。

  归根结底,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美国不改变对华认知、不改变自身的霸权思维,就很难改变其对华政策,而中美关系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好转。或许只有等到中国进一步强大,而美国逐渐意识到对华打压并无效用、中国的崛起难以阻挡之时,美方才能真正开始反思自己的对华政策。那时候,中美关系改善的条件才真正具备。

这不是我们贱和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