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王家卫的电视剧《繁花》 -- 江上渔人

共:💬108 🌺996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后卫被强推上锋线的

大海的性格在国家队也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和郝海东尿不到一壶。

家园 这个倒是对的,就以南京为例

从宋朝到明清,都是烟花金粉之地,虽然经历过连年的兵火战争,但总能死而复生,凤凰涅槃。你作为一个个体,要享受这里的繁荣,也得有这个命不是?

但是炒股的经验告诉我,虽然大家都看好一支股票,但是真能在这支票上赚到钱终究也还是少数。

家园 这个你说了不算

你得回到那个时代从知识分子本人的视角出发。

那时候知识分子什么心态?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终结,九二南巡刚过去,市场经济大潮开始,身边的人都忙着赚钱、下海,小老板夹着皮包拎着大哥大开着桑塔纳满街跑。知识分子会是什么想法?

自古知识分子的梦想就是安邦定国,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尊重。而今知识分子变成了知识工人,跟过往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李泽厚当年就总结过思想家淡出学问家进场,而今甚至不是学问家,是做题家进场,知识分子的光环一夜消散。

更让人不平的是商人的崛起。自古以来,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除了前秦时期商人一度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他时间都是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士农工商,现在最被瞧不起的商人成了社会的主角,知识分子的失落和不平衡可以说是史上最强烈的。

这也造成了知识分子的各种反应和求索,比如换职业、出国、下海等。还有一批知识分子不甘沉寂,拍案而起,向更深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发起冲刺,比如何新、汪晖、甘阳等。当然也有与市场结合并如鱼得水的,比如余秋雨等,但也遭到了来自同行铺天盖地的口水,可见知识分子心态的复杂。

所以知识分子九十年代的心态失落是客观的,你不能用有些人有适应能力来论证他心里很愉快,毕竟如果原来的位置就过的很舒服,谁会主动切换赛道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天花板

应该局限在江浙沪。

我在北方,身边朋友同事没有一个看《繁花》的。同学群里只有定居上海的同学会提到它,其他同学都不响。即便是王家卫,即便有普通话版,也没有引起这边观众的注意。

印象里,上海出的爆款电视剧,《十六岁花季》和《围城》影响比较大,《孽债》我没看过。2001年左右台湾制作势力进来,琼瑶剧小燕子风靡全国,湖南台卡上位了,上海台是跟随者。

此番王家卫执导,花费十余年时间,相当于跟上海谈了一次马拉松恋爱。这里有王家卫记忆中60年代的上海,有金宇澄记录的60-90年代的上海,有王家卫亲身经历的2010-2023年的上海,还有他剪切到剧集里的上海。

王导的手法是顶级的,世界顶级,这点毋庸置疑。局限性在本主题下也充分讨论了,不再赘述。《繁花》能否替代《父母爱情》,经得起电视台成年累月反复播放,成为一代人的生活背景?我看还差点意思。

通宝推:凤城,
家园 和亮剑一样,来解构的
家园 看了繁花说说腔调和减肥的重要性

雅叔做生意,先是去和平饭店搞一间长包房,这个就是腔调。

我有一个同学,大学念书时就是个白相宁,他的身材管理办法,就是衣着,衣裤要么定制,要么成衣找裁缝改到正好,尤其是裤子的皮带,错一个眼也不行的。这样但凡腰围或那个部位稍微胖一点,身体就有了明显的感觉,对内是自律,对外是腔调,和内圣而外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一直觉得现在那些寄带子的卫衣卫裤,都是对身体的放纵。不过我对这个说法向来不屑,我是一米八六,八十二公斤,属于那种天生身材标准,骨骼清奇,一表人才的那种,不需要靠这个。

长包房就是雅叔给阿宝定制的衣着、皮带,时刻提醒阿宝自律的程度,不要去搞低于底线的事。不过许多人忘记了腔调对自己的约束,只看到外炫的光芒,那就是假的了。毕竟很多人不象我是天生的,他们的身材是需要严格自律才能够保持的

通宝推:桥上,
家园 上海的腹地是苏南浙北

你这里有一个小矛盾。

一方面你说"一个港口城市,必须依托后面的腹地支撑,单靠本身,没这么大能量。" 另一方面你说"中央要减少上海的经济地位,建设海门启东就是了。河道可以疏。"

上海的腹地是苏南和浙北,苏南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南京离得比较远了,不少货会南京装船,上海转运,理论上上海转运或海门启东转运没有多大区别,但是苏锡常的集装箱会直接拉到上海。浙江北部的嘉兴,杭州,湖州肯定去首选洋山港。关键是苏南浙北要去海门启东港口的话,都要经过长江大桥,目前这方面的运力很有限。

再看你提议的海门和启东。你提到疏通河道,看来你指海门和启东的长江北航道。一般这种被河里岛屿隔出来的两个航道,国家很早就决定哪个是主航道,然后通过一些河道措施让主航道水流急,尽量避免堵塞,而次航道就越来越浅。我老家刚好是温州瓯江的一个小岛,听老人说原来南北两个航道差不太多,大概在70,80年代的时候决定北航道成为主航道,并在两者分界处沉很多石头。之后北航道越来越深,南航道慢慢淤积,落潮的时候有些部分都可以走过去了。崇明岛那边没这么极端,但是重新开发北航道估计不现实。在知乎上找到长江北航道的变化,刚好是崇明和海门那一段的。

点看全图

1985年的情景

点看全图

现在的情景

通宝推:无此人01,史料推理,
家园 这样也不错,为这三十年的上海办一场体面的欢送会

不管怎么说,历史已经翻篇了,不管大家有多怀念过去,都已经是过去时了,大家都要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人总要给自己找出路的,城市也一样。

家园 难当然是难么

投了那么多资源搞上海的呢。但真要废上海,也不是没法,如你所说的航道,选择问题而已。

我说的是降低上海经济政治版图上的地位,有多种方法的。一个比如开发中西部,振东北,浙南闽北,闽南粤东多炸山填海,北部湾开发,解放台湾,令上海经济占比下降。一个比如在你家那个岛上也搞个金融自贸区,在天津多搞几个交易所。比如上海的市委书记市长换地方的话调去西藏青海而不是入常。诸如此类,有的是办法。成本收益?总比吃里扒外好。

南港北沪,因殖民买办而兴盛,如果不能归心于国,终究会由小甜甜变牛夫人。想永远拿拿捏捏,除非中国又重新殖民化。

家园 上海的问题是洋山港场地可能不太够

上海港洋山港的腹地,比想象的要大很多。

航运业的发展,就是集装箱船越来越大,而停靠的港口越来越少。

很多船公司的船,走的是釜山-青岛-上海-宁波-香港-深圳-新加坡。

不仅长江沿岸港口,大部分的北方港口,都要到洋山港集港。

甚至日本往欧洲的集装箱,原先是在釜山集港,上海洋山港起来后,也到上海集港,抢了很多釜山港的生意。

----

但是上海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洋山港场地可能不太够。很多渤海港口的集装箱,船公司安排在宁波集港。宁波港场地不像洋山港那么局促。

未来的趋势,就是看宁波港集装箱,能不能PK掉上海港。

家园 我一开始还以为电视剧

埋了条强总窝里反害死A先生的暗线呢,那李李逃出深圳转战上海到也不会显得突兀。但后来李李反水阿宝卖出至真圆给强总又让我否定了这个想法,李李这个角色除了念旧我还真没看懂。

家园 太吓人了

网上都是些呼风唤雨的神人,我一普通人吓得瑟瑟发抖。

之前是废了香港,现在是废了上海,而且说起来都特轻松,大手一挥“不是没办法”。

可我提醒一下各位,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香港的肥水,可是流到了新加坡这个外国地方。

只能说,“崽卖爷田心不疼”的血液,在尊尊和他支持者的身体里,澎湃流淌。

-

希望有一天,你们这些人能够意识到,共和国的坛坛罐罐,都是来之不易的。漫不经心地砸掉一个,便成就了别人家的泼天富贵。以后再想拿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通宝推:super97,独立寒秋HK,史料推理,
家园 王家卫跟王晶一样,都是媚俗

只不过王晶知道自己在媚俗,什么赌圣啊,下三路啊,反正钱赚到了,生意嘛,不寒碜。引市井小民一笑,也算是个功德。

王家卫知不知道自己在媚俗?我看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不会直说罢了。你看全世界所谓专业影评人,把他捧到什么大师地位,下面一群小资闭着眼睛叫好。这就是他的市场定位,目标观众群,跟王晶一样。

家园 《孽债》对九十年代初上海的描写,很写实

故事主线有点,这个巧合太多,过于刻意,但是其它基本站得住脚。本来就是低成本电视剧,实拍白描,不需要浓油赤酱。

王家卫还是拍香港比较好。他懂上海?我表示高度怀疑。

通宝推:真离,
家园 这肥水我们愿意给香港,但

香港人自己不要,有啥办法。

自作孽不可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