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小米汽车真的很牛 -- Swell
小米su7是73.6度电 700km CLTC续航, 1980kg
查了下拿来比的最多的定位类似的3款车:
zeekr 007, 75.6度电688km CLTC续航, 2150kg
zeekr 001, 100度电750km CLTC续航, 2285kg
Model 3, 60度电606km CLTC续航, 1760kg
另外, su7是轿跑, 风阻系数号称0.195, 比这三款车要低不少.
还可以再去查查其他电车的电量/续航的具体数字, 考虑车重和外形, su7的数字是基本合理的, 要说CLTC注水, 那也是大家都公平的注水
20万的车,就是15%,就是30万的车,也是10%。车一共就10%的利润,换句话说它就应该卖到26万到36万才有的赚。我估计就算这么算,可能软件的成本都没有仔细算,一想将来反正会摊薄的。
不过现在就是这个打法,你要不敢赔连进场的资格都没有。
电车痛点是什么,是续航。就算你不用开那么多,但是家里没充电桩,出去充一次也不容易。 能少充几次就节省不少时间。 想要续航,要么加电池,贵;要么减重量,减空间(减空阻)。显然后者更讨巧,还可以顺手把造价减下来。而对价格这么敏感的,又是年轻人。轿车占地小,好停车,一家两口甚至甚至4口挤一挤也够了。造型又是保时捷超跑,正好满足年轻人又想炫又没钱的现状。
雷军应该再搞一个创新:年轻人可以零月供开两年,然后再还钱。 彻底打开局面。
我510的续航,就是满电用几天车,一直到续航表显剩下约10公里时,这时里程表已经达到505公里了。有过那么两三次在农村开,里程已经超过510,表显续航还有五公里,再大的里程没试过,怕到时功能受限要推车。
有政治分,但不过分爱国营销,华为和比亚迪力度大了一些。近来的政经风云,很多人只要略有听闻,感受到那种生死一线的气息,都会尽量回归国产。
同时,还有质量和形象的替代意思,高其它国产半级。
再就是官方也会尽量宣传内循环的方方面面,不见得大动利益格局,表面文章就够各厂商利用了。如果娃哈哈等。北京这地方特殊,可以名正言顺的补贴小米,限制特斯拉。南方也在慢慢体会到政经不分家。
小米汽车大部分的设计研发工作都是由AI大模型来实现了!
汽车的外型,气动布局,材料的构成成分,车体的强度,车体材料的疲劳度以及车体的碰撞过程,车体的安全性的验证,实施几乎都是由AI大模型来进行模拟,仿真的!
要不然,如果按照传统的汽车研发模式以及生产模式,没有7~8年的时间小米SU7就不能被发布!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竞争,大家现在形成了一个共识:未来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就是体现在AI的算力和材料的技术研发能力!
给你点个赞。
007是4865*1900*1450, 属于比较大的B级
su7是4997*1963*1455, 算C级了, 更接近的是极氪001, 4977*1999*1545
产业链集中在北京导致人工成本非常高,打价格战没优势,目前来看成本拼不过比亚迪,高等智能化也不是华为智驾对手。
一般性制造业成本是关键,北上广城市基本没有生存空间,人力成本很高。
比亚迪、上汽纷纷去郑州建厂,河南省政府也顺应形势,郑州市房价跌得最惨,没办法房子不能长期创造财富,还得是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按照现在汽车行业内竞争趋势来看,未来国内汽车厂商经过充分的竞争之后,最终只有比亚迪和小米才能成为主角!奇瑞应该成老三!
这活别家干不来,还真就得小米来干,特斯拉现在和国内各种电车相比已经不再是性能领路人了,以后更多的会变成情怀车,而讲情怀,拼营销,无论华为的余大嘴,蔚小理的三个李老板,还是李书福王传福都不行,只有雷总可以一战,以后不只是雷布斯了,还是雷斯克。
雷总曾经说过50万以内的车小米是最好了,很可能小米立项的时候真是奔着卖50万区的,可惜这世界变化快,等车造出来只能打个对折卖25万了,好在定位精准,拼特斯拉,拼外观,这里有张对比图,可以看出小米,model3和一众新能源价格,性能,配置基本差不多,而以比亚迪,吉利,华为的体量三天两头给你玩个降价,小米还真拼不起。但是小米的外观绝对酷炫,绝对吊打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对手,所以不跟其他家性能车拼性价比,就跟特斯拉拼粉丝,是最正确的路,甚至是唯一的路。
今天公布的消息,特斯拉3月销量不及预期,尤其是中国市场,大幅下滑,雷总机会来了,今年卖个10万辆,明年20万,后年30万就已经是新势力大玩家了。
小米更广阔的舞台在海外,与其他中国厂家在海外籍籍无名不同,很多老外都买过用过小米的手机和周边,现成的粉丝群,再加上小米的外型和价格,一定会成为爆款。只要产能跟得上,会像特斯拉一样年销量过百万,而且海外销量会超过国内。
其实性价比就意味着质量一般般,能省的地方则省,面子上都高大上。用过2次就知道了。
不就是抄保时捷的定位嘛。国内新旧势力早抄过。汽车不是手机,不是IT业。
中美的竞争是不断加强的,一直都是。什么来中国谈,国际舆论一口都是压火让人误以为中美摩擦不大。人会审美疲劳一样,普罗大众麻木感觉中美摩擦没啥增加,其实是反着来的。
观察不少实业界的人,多剔除美货风险。沉浸在改开40年成功的大多数不愿意相信,套路依赖,可以理解。
电车的第一大考虑要件是电池,它占的成本太高。电池的可靠行驶寿命,才是目前电车头号买车指标。小米不占优势,后兴的指标辅助驾驶,它也不占优势。烧钱,没有一个主比小米融资能力差。人家迭代速度出新车速度比新进场的小米强。宁德时代对小米会给电池特别优待,怎么看也难,商场厮杀刀刀见骨的。
小米的竞争劣势太明白,错过最佳出车时机,在价格大战今年切入是最不好节点。
去年,电车内战就逼各个车厂出海外卷。哦,是整个中国工业出海外卷。外销的整个路程,人家又快了小米一两年的时间。滚装轮船能抢得到多少。小米怎么加速度。
一句话,难度非常高。西方外资怎么加持,汽车产业链上给小米外挂加速度,能否拉近竞争对手车厂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