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尹曙生:三年大饥荒为何没有出现大规模动乱 -- 淡淡忧伤

共:💬55 🌺99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谁能找到这段出处,谢了。

文革有起事件,农村铁姑娘进省城表彰,逛百货商场,一年工分买不了一件衬衫,感觉活着没意思,相约一起赴水自杀。——这起事件的出处有人知道吗?当时看到未收藏,现在我想查找收藏。

印象是南方,湖北、湖南?

谁能找到这段出处,谢了。

家园 应该和能做到是一回事吗?你这是反对新中国了?谁说不应该避免了

哈哈哈,难道你的民国是爹吗,新中国一解放就该天下太平毫无困难了?你装啥啥?

有病吧?

多少事情你没回应心里没数吗?

谁反对新中国,不允许出现错误么?

你们夸大死人数量有快感吗?哈哈哈。

装啥傻?!!!

家园 工分可以拿着到处走???

点看全图

工分不是记录在小本本上吗?拿着工分去百货商场买东西?😂😂😂

觉得活着没意思,出门右拐就自杀呗,城里一般都有大江大河,没有水库,回到乡下才有。自杀这事就是一时冲动,还能酝酿一个月再自杀的啊。

一听就不靠谱。

家园 真离称新中国不能做到人民不再饿死,反革命无疑。
家园 你已定义城市不能赴水自杀了。不想骂你弱智。你日本人吧? -- 有补充

东史郎日记记载:位于中山北路上的最高法院是一栋灰色的大楼房……马路对面有一池塘,不知从哪里带来一个支那人。西本(注:即桥本光治)提出,把他装进袋子里,浇上汽油点火烧。哭喊着的支那人被装进邮袋中……他在袋子里挣扎、哭泣、大声喊叫。袋子像足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像蔬菜一样被浇上小便。西本拿来汽油浇到袋子上……点着了火,袋子里发出一种无法言状的可怕的喊叫声。袋中人用浑身的气力使袋子跳了起来……西本说:‘喂,你那么热的话,给你凉一凉怎么样?’说着把两枚手榴弹系在绳子上并扔进了池塘。火灭了,袋子沉下去了,就在波纹即将恢复平静的时候,手榴弹在水中爆炸了。水咕嘟蹿了上来。游戏结束了……这一队人又吟着小曲继续行进了……”

——桥本光治诉东史郎,其中理由之一是现在的南京,原最高法院对面没池塘。而中国提供1937年地图,当时池塘还在。东史郎仍被败诉。

你连日本人都不如,日本人只说南京原最高法院对面没池塘——你已经所有城市没了。你已经定义城市不能赴水自杀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40年代地图,原最高法院对面池塘还在 -- 补充帖
家园 水に赴く

中国人没有“赴水”这个表达习惯,眼花了看成赴水库了,赴水比跳河更文绉绉更优雅么?

特意上网搜了一下,原来日语是这么表达的😵😵哦卖嘎

见前补充 4996212
家园 《西游记第九回》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你日本人才

中国人没有“赴水”这个表达习惯

,原来日语是这么表达的”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辞》:“我孤,养於兄。嫂恶,常苦我。今欲赴水,故留哀须臾。”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供输不办箠楚频,一朝赴水将谁诉。”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六章:“洪老先生 ……竟模仿起 李太白 捉月的故事,赴水投江,悄然逝去。”

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家园 就靠玩这套?新中国很不幸,确实有人饿死,所以你反对,是么?

连个正面回答都做不到,靠歪曲他人说话,你是傻逼吗,都2024年了,还玩这种白痴手段,你有病吧?

新中国确实有人饿死,承认这个事实很难吗?我之前反对过这个事实吗?没有吧,我只是一再说没你们造谣的那么多!分清这两个事实不难吧,你故意玩手段让我承认有人饿死,有意思吗?

我不承认刘志远吃人等于不承认有人饿死吗?我不承认饿死你们造谣的那么多人等于不承认有人饿死吗?

呵呵呵,就这点小技俩,你是傻逼吧。还有没有新鲜的东西,也拿出来现现眼啊!!你一口一个植人,但是燕人可没像你这么不要脸啊。

卧槽,就这!!!

你当西西河人没脑子啊,就听任你这么傻逼的无耻啊。

家园 真离称新中国成立10年后不能做到人民不再饿死,反革命无疑。
家园 这和三年灾害你们造谣饿死三千万有一毛钱关系吗?

日本柜子屠杀照片千千万,新中国饿死人照片你们有几张,造假的刘志远吃人案么?

你他妈都贴几天了,你回答一下不会啊?你他妈不理直气壮吗?婊子汉奸。

你和民运不是一个口吻吗,傻逼!

家园 你倒是像个男人一样说说啊,新中国建国十年为何就必然不能导致

有人饿死呢?难道新中国是天堂,一解放十年就能不出现百年灾害么?共产党是神仙?还是你们不要脸。

这就是你的理直气壮么?哈哈哈哈,你就这个水平?不说刘志远了?你们好好找找,好好找找人出来,看看能不能回答这个我方的质疑啊。

看来你们几个是纯狗屎了,谈都不谈,是怂逼了么?

你是个男人么?算个老爷们么?不过我也不寄希望于你是个人,呵呵,早就知道了,就你还骂别人是大殖子,你煞笔吧!

家园 真离称新中国成立10年后就该饿死人,反革命无疑。
家园 借地贴一下杨继绳对孙经先教授的回应贴,真奇人啊

杨继绳:孙经先曾论证出“饿死三千万是谣言”。我也采用他那种“严密的数学方法”,按他所设定的条件,否定了他的结论。

1958-1962年到底饿死多少人,不是坐在书斋里能够计算出来的。计算只能是一个参考。关键是实际调查。就饿死人的数量问题,当年对局部地区的调查做过一些,据我所知,全国性的调查有一次。

对孙经先各项指责的回答:

孙经先说:“我们反复阅读了《墓碑》,并对该书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饿死人数’都逐一进行了查证和分析。”他们“反复阅读”、“逐一查证”的“成果”是:“发现绝大多数关键性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极为荒谬的数据”。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他从《墓碑》全书的上千个数据中找出了十个证据。且不说这十个证据是否足以证明上千个数据“都是虚假的”,仅就这十个证据而言,孙先生也未必站得住脚。下边,我先引用孙先生这十条证据的原文,然后逐一回答。

一、《墓碑》说:“常熟县本应‘常熟’,却饿死了11000多人”,并注明数据出处是《常熟市志》,经查证《常熟市志》没有这一记载。

《常熟市志》有各年人口数据的记载。《墓碑》已写明:“据《常熟市志》数据计算,三年非正常死亡11000人。”数据已经摆在那里,具体的计算方法也不妨讨论,怎能断言无此记载?

二、《墓碑》说:“《溧水县志》记载,溧水县近13000多人非正常死亡。”经查证,《溧水县志》没有这一记载。

《溧水县志》有这个县1949-1985年的人口变动统计数据。我在《墓碑》中已经指出,“据《溧水县志》数据推算,三年间有13000多人非正常死亡。”孙经先们或许又没有查到,或者查到了不肯推算。如果孙先生愿意再次查证,建议多翻两页,在《墓碑》上,还引用了江苏省委、镇江地委溧水工作组1960年10月19日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指出了溧水县饿死人的严重情况,可以作为13000多人非正常死亡的佐证。

三、《墓碑》说:“《高邮县志》称,高邮县饿死的37000多人中,17000多是儿童。”经查证,《高邮县志》没有这些记载。

《高邮县志》有这个县历年的人口数据,用这些数据可以算出1959、1960、1961年三年死亡6.28万人,其中3.78万人为非正常死亡。《高邮县志》说:“1959年至1961年,死亡人口中72.5%为成年人,27.5%为儿童”,即1.727万是儿童。

值得注意的是,《墓碑》引用江苏省档案馆保存的调查报告,介绍了比上述三个例子更为严重的死亡数字有十多处,孙先生却没有“逐一查证”,或者查证之后不肯“举证”。孙先生举证当然可以十里挑一或百里挑一,但是,即使真挑出了错误,也不能断言“《墓碑》绝大多数关键性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那叫以偏概全。

四、《墓碑》说:贵州省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口”。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由此可知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是伪造的。

这是《墓碑》举的一个例子,是引用著名作家郑义的《大跃进时期农村的悲剧——江口事件梗概》。郑先生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可以讨论。说我伪造数据,这近乎诽谤,而不是学术讨论。如果孙先生愿意做学术讨论的话,我这里可以补充一个证据:当年在贵州省公安厅工作的晏乐斌的文章中也提到1959-1961年贵州省饿死250万人,江口县饿死近一半人口。

五、《墓碑》说:甘肃省临夏市1959、1960年“这两年就死亡41381人”。经查证,《临夏市志》记载的该市这两年合计死亡1230人。《墓碑》把死亡人数扩大了32倍以上。

这是《墓碑》中的一个数字,引自李磊的遗著《悠悠岁月》。李磊是早年徒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她多年担任甘肃省妇联主任,大饥荒年代她任临夏州委书记处书记。李磊在这本书中说,这个数字来自“中央派到临夏的工作组1961年3月18日的报告”。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人口变动表里,可以查到1959年、1960年全州总人口、死亡率。将1957年的12.36‰作为正常死亡率,可算出1959年、1960年两年非正常死亡4.96万人。

我没有将李磊的数据和两个地方志核对,这是我不细致的地方。

孙先生的批评促使我核对。

再版时将作改正。还有一个来源可靠的证据是:1961年3月,中共临夏州委向甘肃省委的专题报告中说:自1959年1月至1961年1月,全州农村正常、非正常死亡65193人,占1958年初总人口的7.93%。

六、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组1960年6月18日提交的报告中说:地委6月8日统计,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4月,信阳地区死亡总数436882人。这一数据在《墓碑》中被篡改为“信阳到底饿死多少人?1960年6月的统计数是436882人”,“总死亡人数”变成了“饿死人数”。不仅如此,杨继绳2012年9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的文章中又进一步把上述数据篡改为“信阳事件饿死了108万人,是中共中央、河南省委调查组现场调查的结论”。

他说的是《墓碑》中的数字。由于官员的隐瞒,随着调查的深入,信阳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他在“逐一查证”时没有看到死亡549171这个数字,也没有看到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1960年12月6日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的“整个死亡数字还在增加,800万人死了八分之一的样子”,他还没有看到“非正常死亡人数至少100万人,可能更多”,更没有看到《墓碑》中,中央调查组李坚、李振海花了三个月调查得出的105万的数据。

李坚说的“死亡数字”不可能是包括“正常死亡”的“总死亡人数”,这一点,李坚已向我当面说过,105万就是饿死的,他还对我说,地方官员为了减轻责任,总是把基层报上来的“饿死人数”说成是“死亡总数”。

我要肯定孙先生在总死亡人数与非正常死亡人数之间所做的区分。两者当然是不一样的。但在当年记述大饥荒严重后果的调查报告中,所说的“死亡”通常就是指“非正常死亡”。孙先生如果多读几份这样的调查报告,就会明白。

七、原安徽省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振亚1961年2月《关于凤阳问题的报告》中说:1959年和1960年两年,共死掉60245人。这一数据在《墓碑》中被篡改为陈振亚说:“1959年和1960年两年,共饿死60245人。”“总死亡人数”变成了“饿死人数”。

陈振亚的《关于凤阳问题的报告》是揭露凤阳大饥荒的严重后果,在陈振亚讲话那个背景下,“死掉”就是指“非正常死亡”,并不包括正常死亡。正常死亡人口没有什么可检讨的。孙经先们在“反复阅读”时不愿意看到,在《墓碑》中有文,1990年,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说:“根据我们八十年代初考察过的安徽省凤阳县的情况,当时饿死的人大约占全县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即9.5万人。孙经先们还不愿意看到,《墓碑》一书中,在陈振亚的《关于凤阳问题的报告》中有“全县死绝8404户,占总户数的3.4%”的记载。

八、安徽省《无为县志》记载,该县1959年总死亡人数为86278人。这一数据在《墓碑》中被篡改为“据县公安局统计,1959年饿死86278人”。

这段内容中的数字引自杨金声写的《我亲历的瓜菜代生活》。按大饥荒时代的语境,在总结大饥荒的教训时,死亡人数就是饿死人数,杨金声不是伪造,我也没有篡改杨金声的文章。

如前所述,孙先生一再强调总死亡人数和饿死人数的区别,这并不错。

我也再次强调,在我引用的史料未做区分之处,我只能照录原文。

更何况所引史料又得到了其他证据的支持。这种态度是否属于孙先生一再断言的“篡改”,敬请读者评判。

九、福建省《宁德县志》记载,该县1960年总死亡人数为7706人。这一数据在《墓碑》中被篡改为“1960年全县因患浮肿病死亡7706人”。

我找到了《宁德市志》,里面有孙先生所说的情况:“1960年-1961年,由于经济困难,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两年间,因患浮肿病等疾病死亡人口高达12090人(男7401人,女4689人),其中1960年死亡7706人。”死亡率高达3.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69%。

其次,孙先生说我篡改,这是不实指控。1960年1-11月,全区9个县185万人口中,扣除正常死亡率1%以后,非正常死亡人数达38644人,占全区总人口2.08%,其中最严重的武平县,非正常死亡占全县总人口的5.96%。闽东的宁德县也相当严重,1960年全县因患浮肿病死亡7706人,死亡率高达3.95%。”

这段话后面的注解表明,其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宁德历史大事记》。这一记载与《宁德市志》所载相符。

十、《墓碑》引用四川省一位工作人员在饭桌上的话说:涪陵专区“死了350万人”。经查证,涪陵专区三年困难时期共有10个县,这10个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数为423万人,到1957年也就是450万人左右。如果涪陵专区真的“死了350万”,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多少人口出生的,这就是说1962年涪陵地区就只剩下100万左右的人口。然而仅仅两年以后,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涪陵专区的人口总数竟然由100万人猛增到372万人。这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就可以看出《墓碑》这一说法是多么荒谬。

孙先生说的“一位工作人员”是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我不是在饭桌上听他说的,而是引用他的文章《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旋涡——回忆四川“肖李廖事件”》中的内容。廖伯康当年是重庆市团市委书记兼重庆市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七千人大会期间,他们向杨尚昆汇报了三个多小时,反映四川大量饿死人的情况。他的文章介绍了向杨尚昆汇报的情况:“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苗前明到涪陵召开川东片区组织工作座谈会,会后路过重庆时,提到涪陵地区各县加在一起死了350万人;雅安地区荥经县委书记说他那个县人口死了一半”。

孙经先否定廖伯康的根据是:“经查证,涪陵专区在三年困难时期有10个县,这10个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人口数为423万人,到1957年也就是450万人左右”,所以不可能饿死350万人。孙先生搞错了:1953年涪陵地区不是10个县,而是11个县(包括1959年4月并入重庆的、有54.5万人口的长寿县),1953年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是477万,不是孙经先说的423万。

廖伯康的这个例子中死亡比例这么高确实不同寻常。孙先生提出质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进一步的证据,我也愿意更改书上的这个例子。我是引用廖伯康文章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包含七八条信息,涪陵饿死350万只是其中的一个信息。既然是全段引用,我不能擅自将廖先生的这条信息删掉。

从整体上看,我对四川省总的死亡人口数字的估计比廖伯康保守。我用四川官方的人口数据,计算出四川非正常死亡800万人。考虑四川官方大量隐瞒人口死亡,廖伯康和四川一些老干部认为饿死1200万人,所以《墓碑》中认为四川非正常死亡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

顺便指出的是,孙经先说四川1957年总人口7215.7万,1960年6854万,1960年比1957年减少人口为361.7万,指责“《墓碑》将361.7万扩大到1000万到1200万。”孙经先在这里向读者隐瞒了一个重要情况:四川省1960年以后还在继续饿死人,1961年总人口减少到6467.3万人,比1957年减少了748.4万人。孙先生不用748.4万人,却用361.7万人,显然不够客观公正。

家园 和日本人否定南京大屠杀一个路数,拿人数做文章

没法否认全国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只好咬着饿死的具体人数有争议来做文章。就像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只好争论被杀的人到底是不是有30万。

好像饿死的人不到三千万就是正常的,就是伟大的胜利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