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中美民间大对账 -- 121gdi
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到美国工作,她随着父亲到美国上中学。中学毕业后被当地大学录取,但是。。。她没预料到的是。。。她不能享受州内学费。。。好像也不能贷款。。。
木有办法,只好到温哥华北边的滑雪胜地Whistler打了两年工。在那里认识了她的男朋友。男朋友是爱民炖人,推荐她上U of Alberta。于是她在高中毕业两年后去了UofA,11年毕业成了我的同事。小姑娘很有想法,3年后去了加州能源,又干了7年跳到加州一家中型能源公司,现在已经是CEO了。
她上大学的时候男朋友去学木匠,毕业后很快结婚。我们做同事的时候她丈夫正在做木工学徒,当时她告诉我,她丈夫的工资是一小时18块(她加上期权应该有小10万)。
我之前在河里写过她的故事。
我短短的几句话,一个“觉得”都没用,不知道你的
所以“觉得”几下就可以
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至于哈佛MIT有多少“家里真的穷”的学生,给你点数字
Tuition for a full-time MIT student in 2024-25 costs $61,990, and that figure does not include expenses. Housing costs around $13,060 and meal plans are $7,220. MIT estimates that the full cost of attendance is $85,960. However, most students receive significant financial aid to attend.
MIT says the median annual cost paid by an MIT undergraduate receiving financial aid was $12,938. MIT estimated that 87% of graduates from the class of 2024 finished college debt-free.
至于能否收回投资,这话问的,收不回投资你为什么要上大学?美国人把上大学看作投资,所以大学排名都包括收益排名,就是毕业后平均收入与学杂费的比例。所以美国人挑大学,不是一门心思去所谓的好大学,而是看着哪个合适。是否上大学更是如此。
隔壁几位河友已经说明的,我就不重复了。
最后,给我按了个“觉得”的罪名,然后自己在哪儿估计,不“觉得”自相矛盾?
男孩吃食堂包月还划算,女孩吃得少,自己做省钱。
我家孩子用电饭锅和空气炸锅做出的已经很不错了。
这美国民不聊生,欧洲(德国)消费者素质不行买东西白用了再退货,咱们跨境电商业务咋发展?😂😂
上医学院的时候,小盆友发现周围的同学大多自己贷款,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向父母表示自己贷款解决学费。妈妈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跟他说,“爸爸妈妈贷款给你,不收你利息,好不好?”
小盆友一想,觉得这样也不错。
前两年,小盆友还经常跟爸爸妈妈讨论还款计划,从第三年开始,就再也不提还钱的事了😄。
小朋友做住院医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医学院学妹,白人女孩,父亲是花街的投资经理。
5年住院医后,又做了一年的研究,然后拿到了哈佛医学院的offer,但是哈佛医学院没给他太太offer(住院医),而另外一家医学中心同时给了他俩offer。于是他选择了后者,年薪500+K。
加拿大很多当地白人鬼子不喜欢多大,嫌贵。提起多大,第一反应往往是:为什么上多大,那么贵。
学费倒贵不了多少,主要是生活费贵。多伦多市中心寸金之地,房租很贵,吃饭也贵。
我认识一个华裔小女孩,人家上mit用学生债,秉承中国人省吃俭用的精神,毕业两年不到彻底还清。
mit是啥,国内的清北嘛,后来的故事是小女孩毕业后进了中金公司,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买了过千万的房子呢。
说恶意美化的极少,但也不是没有哈。
无欲无求的,做一个科研工作者。连恋爱都懒得谈。
她确实是特例中的特例。特就特在华裔那种非要出人头地的精神在她身上很少。
她都懒得去跟领导谈晋升。还是我催她去干的。
mit其实不太像中国的清北。有点像中国的中科大。哈佛耶鲁有点像清北。
美国很大,地区差别也大,过得这么水深火热的肯定有,绝对数量可能还不少。但是呢,真活出陈平不等式的,不会过日子也是原因。
800刀能租一套房的地方,月收入3000绝对是中产了。要是换中国人来过,肯定过得有滋有味小有积蓄,过几年搬家到工作机会更好的地方,日子就好起来了。怎么着也不至于卖血。
例如,一周50刀,可以吃得很好,但是要自己动手做。因为白人一般是不吃鸡爪、猪脚这些的,所以很便宜,下水更是白送。你盯着这些买,然后自己做。蔬菜什么的,也得自己做一些,例如在家里发发豆芽种点蒜台啥的。讲是不能种菜,但美国那种地广人稀的地方,你跑野外挖点土回家种花盆里,谁管你啊。衣服鞋袜这些东西,得去淘便宜货,例如去中国人或者老墨那里买,或者一元店。美国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省钱渠道,例如伊朗人的大饼,好吃分量足还便宜。
但白人很多不关注这些信息。他们也没有“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想法。每件事都是规规矩矩花钱,那最后不就不够了嘛,只好上小红书卖惨。但有上小红书的功夫,多关注关注自己周边的中国店、印度店、伊朗店,那生活也改善不少了。
可能小红书对账对他们最大的帮助是学做中国菜,以及让一些美国女生起了嫁到中国的心思。
并且涉嫌歧视卖血
怎么着也不至于卖血。
标准殖应该这么洗:
血浆最多两天恢复。
乡下人进城,内地省份奔京沪,上海人跑美国。
结果跑到美国,每天买鸡爪下水,自己种菜,淘一元店便宜货,过这种日子,图啥呀?就为了吃伊朗大饼?
农民工到上海也不至于每天鸡爪下水吧?
其实无所谓了,反正就是国内中考考不上高中,那些人的出路。
你把这也算作大学,国内家长是不答应的,更何况在美国学坏的比例更高。
实事求是地说,中美差距,大致相当于哈佛麻省和北大清华的差距,而且某种程度上固化了,要追上也不容易。中国优势领域在别的赛道,譬如哈工大西工大国防科大之类。
如果是中国这种教育的回报,遇上这些实际的美国家长,估计只有前20的大学有存在的必要。大家上大学都是看学这个毕业收入多少。收入差的系,直接关门都不奇怪。好学校差的系生源远远不如比如二流甚至三流学校热门系是正常现象。
美国人对大学没有什么情节。高三动员大会上,第一句就是:有多少想上大学的,有多少想去社区大学的,有多少想参加职业培训的。我们都会提供咨询服务。我说的还是号称排名第一的高中。这在中国完全说不出口。
很多人就是一算,我也不是那块料,这辈子干点体力活得了。早上班还能早退休。有点当年中国社会主义时候那股劲。真是多亏了克林顿,一顿扇呼,让美国的社会风气变成:孩子最好还是去上大学的。你看早年美国那些电影,对念书没啥执念的。
社区大学就是中专。要是改开前的中专,其实还有点含金量的。农村学生考还是要点门槛的。美国社区大学没有门槛,想来就来。而且很多社区大学非常灵活:你不是没时间拿学位吗?学几门课也行,来不了网上也行。按课程算钱。有时候一千块就能一个课。很多考上好学校的人也在社区大学里学两门课。主打一个性价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适合改开时的中国。
已经七十多年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和成熟教育体制还没有衔接起来,是很遗憾的。
加油吧。
还是在人,人没有学习的意识,也不好办,今天条件好了,孩子努力程度,学习意识不像当年了。
也是难办,关键还是国家风气变化了。
不过,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苏联教育体系完善了,水平也高,国家没了,说明还是不够的。
苏联教育最好的乌克兰居然成了今天这个鬼样子,可见教育还是解决不了一切。
不会比你的美国3000刀的美国例子差。
考虑到中美之间6、7倍的人均GDP和被某些人吹捧的民主自由人权多党制一人一票的人类灯塔光芒加持的制度,居然只是打个平手(考虑到基础设施便利在中国不用养车,通信水电医保医疗负担低等因素肯定会过得好很多),这才是中美对账让中外XHSers诧异的关键。
所以你这种抓耳挠腮想出来的美国很大各地差异巨大3000刀也可过的辩解,只不过是在徒劳的为已经千疮百孔的信息蚕房添砖加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