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华国锋难得一见的猛图 -- iimao
考试分数起码大家最基本的平等,如果不凭分数的话,以中国的目前的诚信,就剩下钱和权了。
我认识的人中间,都是正常回城的。
最多是争争表现。
还有把回城指标让给别人的。
我就很奇怪你是怎么知道知青怎么争取
回城指标的。
重点高校贫寒子弟逐年下降已经说明了这点。
最平等的不是高考,而是在资格考试的基础上,抓阄。只要通过了资格考试,就说明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高中毕业会考能通过,都可以认为有能力接受任何高校的教育。
如今为了所谓的高考的”平等“,把中小学教育扭曲到了什么程度?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多大的毒害?
6月1日、3日,政治局听取林乎加率领的赴日经济代表团和段云率领的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的汇报。华国锋对引进规模稍显谨慎,他说:国外引进与国内条件要平衡。有些大的项目,下决心要慎重,下了决心就能上准。这不是优柔寡断。他说:千万避免万马奔腾、齐头并进,最后都上不去。大家的热情是好的,现在劲头来了,但是引进不能不顾国内条件。不过在引进新技术和利用外资方面,华仍主张要大胆一些:用外汇进口新技术,可以加一些;利用外资,胆子也要大一些。邓小平则毫无顾虑,气魄极大:下个大决心,不仅不要怕欠账,那个东西没有危险,就不怕还不上钱。抢回一年时间,就补偿有余。思想要解放。6月22日,邓小平同余秋里、谷牧、康世恩、方毅谈话,说得更干脆:同国外做生意,搞买卖,搞大一点,什么150亿,搞它500亿。(《在风浪中前进》第一分册,第118~120页。)500亿美元的规模,是3月份拟定的200亿的盘子二点五倍。
1978年12月9日,王震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西北组发言:“邓小平同志讲用外国贷款由五百亿增到八百亿。”见《王震传》编写组:《王震传》(下),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第165页。
上述高层决策过程的梳理,表明引进规模的扩大有一个过程,高层领导人的意向也有些变化和参差。从65亿美元到后来的800亿美元的规模,最初高层的意见比较一致,后来逐渐有些差异。在高层领导人里,邓小平的调子始终是步子要快,规模要大;华国锋的想法与邓最接近甚至完全一致,中间虽一度略微谨慎,但很快恢复了乐观态度。叶剑英、李先念开始也赞成扩大规模,但是随着规模设想的一步步扩大,态度渐趋谨慎。所以,即便把当年的引进规模扩大说成是“洋跃进”,也不是华一个人的主张,事实上邓小平比华国锋更积极。无怪乎邓小平后来说:不要再提“洋跃进”了,与1958年的“大跃进”不是一码事。(叶选基:《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难道工农兵大学生都是鸡鸭?你别忘了,太子也是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
高考可是很多国家在搞呀!
当然,肯定是有比较纯洁的喽,但是也有用男女关系的手段。而且一个政策持续的时间越长,不正之风就越严重。
毛泽东确实是穿越来的~~~~~~~~~~~~
不过也说明一点,金手指不能开太多
中国的高考,是选拨性考试。很多国家的高考,实际上是资格考试。
什么是资格考试?考驾驶证,考律师,考会计师,都是资格考试。资格考试的特点是通过了就给予资格,没有名额的限制。及格线是固定的,而不是根据录取名额动态划定的。
比如GRE考试,就是资格考试。某个大学规定,GRE多少分以上的都有资格来申请。最终决定申请是否成功,并不是严格按照GRE的分数高低,甚至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了。这个时候,推荐信,推荐人,大学的成绩和表现,更重要。
而选拨性考试,则是先定下录取名额,然后根据考试情况划出分数线,从无论多少考生中,就选拨出计划中的招生人数。
实行类似中国这种全国性的选拨性高考制度的国家,很少。大部分国家是资格考试,能否申请成功,因素很多,资格考试中的分数在合格后不是决定性因素。比如,美国的大学,是要照顾到不同的学区的。一个学区很好,这里的优秀学生很多,顶多是名额稍微多一些,但是不可能造成其他学区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有些人在选学区的时候会考虑做鸡首还是牛尾。
ACT和SAT,应该和GRE一样,都是资格考试。虽然各个学校对申请者必须达到的分数要求不一样,但是这个分数要求并不会因为招生人数和申请人数的比例变化而变化,因为满足申请要求后的分数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决定因素。
如果是说自己,说自己的朋友,那我就信。
你不妨举举例子。
美国就没高考这回事的说。
求来源。。。主席压箱底的话啊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