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朱槠基为什么在当代难受欢迎 -- 风雨声
现在房价确实有点离谱了,但回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不改是真不行了。
作为一个大国总理,该做的事情没有能力做好,就该骂。
全国房改是从上海开始发端的。到现在,基本完成了一轮改善了。
现在的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不应归咎于房改
看来是既得利益者。
我一家三口,曾经在6.5平米的房间里住了整整十年,知道6.5平米住三个人是什么概念么?
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父母向各自的单位借款,在当时上海的延吉长白地区买了一套两室一厅,不大,房型现在看来非常简陋。
但是,我家第一次有了独用的煤卫,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间。
直到90年代中期,方才还清了两家单位的借款。
现在,我自己也买了房子,也背了一屁股债,我也抱怨房价太高。但在原来的住房制度下,没有希望,也没有选择,单位有房子就分,但是要排队,什么时候能轮到--对不起,不知道。等轮到了,房型?地段?。。。算了吧,有就不错了。
我希望现在的住房制度能够逐步完善,希望房价下来一点,我也认为房改后新的住房制度的建设中有偏差,有失误,但是,我不认为当年搞房改错了。
如果这就是既得利益者,我承认,我就是既得利益者。
我也相信,全上海大多数市民都是这个意义上的既得利益者。
这个没人反对。
我反对的是房改的具体方法。这个你也没证明方法没错。
当年搞房改的时候有这么几句话--
提租发补贴,推行公积金,买房给优惠,建立房委会。
这才是房改的具体做法。
恢复住房的商品性质(相对于过去完全扭曲或忽略住房的”商品“性质),通过”个人出一点,单位帮一点,国家贴一点“的方式推进的。
加上后来大概98年左右的公有住房出售(这一举措使相当部分市民有了持续改善住房的”启动资金“),然后再取消福利分房,逐步过渡到以市场分配为主的。
从房改(包括其具体做法)本身来看,没有什么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房改并初步建立新的住房制度之后,一些方面的滞后,或者配套不完善造成的。
至于其他一些方面的失误和偏差,是另外一个话题,和房改没什么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一度过于强调住房的”商品性“,忽视了住房的”公共性“,这当然是有问题的,但和房改前那种完全忽视了住房商品性的扭曲了住房制度还是有区别的。
就像老毛建国以后,搞大跃进,搞文革,是忽视或者超越了客观规律,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不能说老毛就全错了,干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建错了。
就是错的。无论初衷多好。
对一个大国,要求要高一点。
那些滞后,配套不完善,就都是错误。
再好的计划,没有合理的实施方法,也是行不通的。
地方政府卖地挣钱,只不过是手伸向最近的那个篮子的表现,房地产盛及必衰,到时候看地方政府还能卖什么。
很明显,高校大扩大以后不但学生太杂,教师也赶鸭子上架了。以前助教制度很严格的:必须帮助老教师上课一年的,现在是人就上讲台了。这样其实是害学生
真正利益集团反倒这几年被培育的不错
这个制度确保了和美金挂钩,而又不必受制于当时有限的外汇储备。90年代初的这个制度,确保了中国金融的稳定。使强力政府对于经济活动有了稳定控制的可能。
几年后,这个货币制度就在97金融风暴中体现了其优越性。一步打开东盟的大门。它也更加为今天的经济奇迹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