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钢铁时代的恐龙(一)(完) -- 晨枫
而且,你注意它的防御方向,是左边.如果美军是从法国境内出击的话,应该是防御右边的
杜十娘还是给深水炸弹的好,你想啊,怒沉百宝箱的主。
同理,防空炮可以叫她王昭君,燕都能下来,何况你一区区破飞机
“多拉”大炮的名气虽然大,但最成功的德国列车炮还是K5。德国炮手们对K5的喜爱可以从它的外号看出来,K5被称为“苗条的伯莎”(英文Slim Bertha或德文Schlanke Bertha),尽管这时真的伯莎肯定不比30年前苗条。“大伯莎”的外号也是德国炮手们叫出来的,但到底是赞许还是贬损就难说了。这一对夫妻档,老公出名,老婆干活,倒也有趣。K5是德国列车炮的主力,283毫米口径,76倍口径,弹头重255公斤,射程59-62公里,射速8-15发/小时,炮管寿命245-550发,系统总重281吨。34年开始研制,36年开始试射,到40年已经有8门K5服役,到45年战败为止,共生产了25门。其间根据试验结果和军方要求,采用过多种膛线设计,包括深膛线、浅膛线、阴膛线(在炮管内壁上刻槽)等,甚至滑膛炮。由于K5出色的性能,克虏伯对它不断改进。克虏伯在42年为K5开发了火箭增程弹,弹重248公斤,火箭发动机燃烧时间17秒,将炮弹推入空气阻力较小的同温层,射程提高到86.5公里,但装药减少,弹道散布增大,精度和威力显著下降。此后,克虏伯取消膛线,将口径扩大到310毫米的滑膛炮,并采用长箭形尾翼稳定的增程炮弹,弹重120公斤,出口初速达到1524米/秒,射程达到160公里,超过了著名的“巴黎大炮”。克虏伯还打算用两辆特别改装的“虎王”坦克的底盘取代原先的铁路底盘的轮车组,只需要有限的拆卸,就可以将K5通过公路机动。但这些计划都因为战事恶化而搁置,但增程炮弹在战斗中曾经试验性地发射过。
K5在德军的各个战场都有不错的表现。列宁格勒前线有两门K5参加战斗,斯大林格勒战斗前期也有它的身影。在大西洋防线,K5曾经隔海峡轰击多佛地区的英军目标,英国没有合适的武器与之对射。在非洲军团退守突尼斯期间,德军曾打算部署一门K5到北非,结果中途改变主意,这门K5后来留在意大利,在安齐奥抗登陆战中投入使用。说到安齐奥,这是K5最成功的战例。德军将两门K5(“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部署在铺有铁路的隧洞里,不时出洞,向滩头的登陆美军轰击,给美军造成极大的困扰,又没有有效的办法还击。陆军的重炮和海军的舰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压不住这两门K5,空军也无可奈何。但是风水转了,士气高昂的美军非但没有被K5的巨大威力吓倒,反而给它们起名叫“安齐奥的安妮”,据说和30年代好莱坞著名童星秀兰·(Shirley Temple)邓波儿扮演的孤儿安妮有关,谁知道呢。就像很多战斗一样,先进的德国技术没有能够改变战局,战斗还是以德军的失败告终,美军最终在安齐奥海滩站住了脚,开始向罗马进军。仓促撤退的德军匆忙将两门K5毁坏,但是破坏得不彻底。美军以“利奥波德”为基础,把两门炮的残余拼成一门完整的K5,运到美国作研究和测试,现在收藏于阿伯丁陆军武器试验场的博物馆。K5巨大的尺寸、匀称的比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使它成为今日古典兵器模型制作者的最爱,英国、日本几个公司有成套的模型出售,价格不菲。
具有讨人喜欢的“安齐奥的安妮”之美称的德国K5“利奥波德”大炮,在美军登陆意大利安齐奥海滩的时候,给登陆部队造成极大的困扰,是德国超级大炮成功应用的罕见的一例。战争结束时被德军摧毁,但美军用不同的同级大炮的部件,将其修复,现收藏于阿伯丁
这是“安齐奥的安妮”不讨人喜欢的时候
来真家伙了
众多K5模型中的一种
面对蓝天绿树,安妮在想什么呢?
希特勒热衷于“奇迹武器”,V-1飞航式导弹和V-2弹道导弹早已人尽皆知,可是还有一个V-3超级大炮,用于从法国的加莱地区轰击伦敦。V-3在建造期间,就遭到皇家空军“哈利法克斯”轰炸机的不断轰炸。这时节,德国也在各个战线对潮水一般拥来的盟军进攻应接不暇,不久就放弃了V-3计划。德国的壮丽的荒唐到此结束。
除了巨无霸的列车炮外,德国也研制了一些战场上更实用的超大口径炮,其中“卡尔”比较出名。“卡尔”也是为突破马其诺防线设计的,也称“托儿”(Thor,北欧神话里的雷神)。开始时口径为600毫米,后期口径缩小到540毫米,以增加射程。“卡尔”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火炮,用履带移动。但是说它是自行火炮,那是有点夸张的。“卡尔”的移动速度不超过5公里/小时,而且不能移动太远的距离,机械磨损吃不消。真正的机动还是要拆开来,要靠火车运输。“卡尔”的射程只有4200米(缩口径到540毫米时,射程增加到6200米),600毫米口径时,弹头重2170公斤,可以穿透2.5-3.5米钢筋混凝土的防护。也有“轻弹”,1250公斤。“卡尔”需30人操纵,系统全重124吨,部署时需要109人的保障分队支援,射速6发/小时。“卡尔”在塞瓦斯托波尔和镇压华沙起义时都出动了,但和“多拉”大炮一样,错过了最需要它的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的战斗。
“卡尔”大炮说是自行式,其实也就勉强能挪挪步子
这钢铁恐龙不是艺术家的想象,真的存在过的
但真正有潜力的超口径大炮还是“突击虎”Sturmtiger。血腥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暴露了德军对巷战的准备不足,即缺乏有效的战术和组织,也缺乏有效的装备,面对依托废墟和下水道顽强抵抗的苏联红军,德军只有死缠烂打,拼消耗,没有迅速解决战斗的有效办法。在此经验基础上,德军开始研制超大口径的突击炮,其中的佼佼者是 “突击虎”。“突击虎”将海军的380毫米火箭反潜深弹装上“虎”坦克底盘,弹重345公斤,射程5650米,在巷战中具有可怕的威力。短粗的炮管其实就是火箭深弹发射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炮。炮口具有利用文丘里原理的抽烟装置,将发射时的硝烟抽去。“突击虎”没有可以转动的炮塔,只是在底盘上加装一个装甲“小屋”,正面装甲厚150毫米,侧面80-85毫米,具有相当的战地生存能力。全车总重65吨,车组7人,包括驾驶员、炮手、车长各一名,另有4名装弹手,车内有吊车,以帮助搬运沉重的弹药。“突击虎”生不逢时,44年投产时,德军已经在所有战线上全面退缩,进攻具有坚固设防的城市已经是盟军的事情,而和德军无缘了。相比之下,尽可能多地生产“虎”式坦克,对前线德军的作用要大得多。所以“突击虎”一共只生产了10辆,也都是仓促投入战场,任由前线指挥官胡乱使用,还没有发挥真正的威力,就折戟沉沙了。
突击虎,将380毫米的火箭深弹装上虎式坦克的底盘,可惜生不逢时,本来可以在斯大林格勒一显身手的
美军士兵正在检视缴获的突击虎
沙发
还解了我的一个得有一两年了的疑惑,就是在游戏《战地1942》(似乎是资料片《二战秘密武器》)中,那门短粗的自行火炮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原来它就是突击虎啊。。玩的时候,这东西貌不惊人,可一坐进去开上一炮,明显就能感觉到比坦克炮的威力大的多……我特喜欢开着它守在河岸边,一炮一炮地把对岸的盟军一片片地轰上天~~
那是电脑控制的,本身行为就比较弱……他们飞得好高啊~~
BT了BT了。。感谢好文!
K5的炮弹很多,因为这种超级大炮本身就是特殊武器,根本不用考虑简化弹药种类以便利后勤供应的问题,也不用考虑量产的效率和花费问题.
我手头的资料中,K5一共有9种炮弹:
28cm Gr 35:弹重255.5公斤(562.38磅)
这种炮弹是K5的标准弹,在弹体表面有12条突起的软金属肋条,这些肋条以5度的倾斜角度缠绕在弹体上.其作用是和膛线密合,以提高炮弹的初速和射程.平时在运输和储存的时候,为了避免碰撞损坏这些软金属肋条,通常是用石墨或者石棉做的环状弹托将它们包起来,直到射击前再去掉.
在弹头上有一个轻合金做的风帽,引信就装在风帽下面.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引信.在这种炮弹的底部还有另一个音信安装点.一般的情况下,在弹头的位置装的是Bd Z 35 K碰撞引信,而在弹底的位置安装Dopp Z 45 K定时和碰撞两用引信(最大延时125秒).装两个引信的目的估计是为了保障起爆和对付不同类型的目标~
说来比较搞笑,200多公斤的炮弹,一共只装了30.5公斤的炸药~-------当然,这个分量已经能摧毁除大型坚固工事外的任何人造物体了~
28cm Gr 35(Ei):弹重255.50公斤(562.38磅)
这种炮弹和上面的那种基本一致.它实际上是从上面那种标准型炮弹上发展出来的"落点确认弹"
这两种炮弹的外型类似,弹道性能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这种(Ei)弹在装药中用9.5公斤的特殊填充物替换了等量的炸药.这令它的威力大打折扣,但是这9.5公斤的特殊填充物可以在爆炸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明显的风都不容易吹走的黑色烟柱!
通常这种炮弹用在对远距离目标试射的时候,黑色的烟柱可以方面的矫正弹着点.
28cm Gr 42:弹重255.50公斤(562.38磅)
这种炮弹是用在K5 Vz型上的,Vz型是K5的一种战争时期的饿发展型,诞生在1943年底,有记录的制造数量是6门.Vz的膛线比基本型K5要深一些,所以相应的也必须用肋条更深的炮弹.Gr 42就是专门设计出来的肋条增大型炮弹.除了肋条的质地采用比较廉价的软铁外,其他性能没有区别.
28cm Gr 42(Ei):弹重255.50公斤(562.38磅)
从Gr 42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落点确认弹.也是只能用在K5 Vz型上的炮弹.性能和Gr 42没有区别.
28cm Sprgr L/5.2 m Hb:弹重190公斤(418.95磅)
这是一种不成功的增程弹.是克卢博在1944年研制的.只有很少的实验用炮弹被制造了出来.
28cm R Gr 4331:弹重249公斤(546.92磅)
这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远程炮弹.它由是一发普通的K5炮弹和增程火箭底托组合而成的.其中增程火箭底托在发射后只工作19秒就自动脱落,但是其作用却非常明显:射程增加50%以上!不过代价是装药量减少到14公斤,威力下降的厉害~
28cm R Gr 4341:弹重249公斤(546.92磅)
其实和28cm R Gr 4331是同一种炮弹,只不过是K5 Vz型上专用的罢了.性能完全一致.
28cm Gr 39/42;28cm Gr 39/44(Ei)
这几种炮弹并没有具体的实物和技术数据流传下来.根据记录,它们都没有正式生产过.只是不成功试验型.
31cm Sprgr 4861:弹重136公斤(299.88磅)
大家一定以为我疯了~280毫米的大炮怎么用上了310毫米的炮弹了呢~其实不然,我是正常的,疯的是德国人~
这种炮弹应该算是"尾翼稳定脱壳榴弹".它是在一个直径120毫米长1911毫米的弹芯中部,装上了一个有软金属外沿的310毫米弹托,并且在弹尾装了4片稳定尾翼(有些早期型号是6片).310毫米的弹托会在炮膛里被磨成280毫米,这样就保证了气密性,提高了推进药的燃烧效率(德国同时期坦克炮上经常用这招,可见"是炮就是亲戚"啊~~)弹托会在离开炮口两公里左右后被风力剥落,剩下弹芯在尾翼的稳定下飞向目标~
这种炮弹有个限制:只能用在滑膛型的K5 GLatt上.尚不清楚这种型号的K5有多少被生产出来.
这种超时代的炮弹自然有一个超时代的射程:151公里!射击地点是在Rugenwalde.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炮弹没有量产~
要把310毫米生生磨成280毫米,弹托金属再软也是金属,对炮膛自身的磨损肯定也是很惊人的... 生产这么大一根炮管不容易,本来寿命就不长,只有245-550发,要使用上这种超口径弹,估计打上三五十发身管就要彻底废掉了...
从效费比考虑还是得不偿失...
本来想找找卡尔和突击虎的炮弹资料呢~结果也只好放弃了.
最后这一种叫tapered bore,炮管逐渐变细,可以大大加大炮口初速,不过对炮膛磨损很厉害。90年代步兵战车上流行中口径火炮(40-60毫米),用以克服小口径(30毫米以下)火炮穿甲威力不足的问题,tapered bore就很被看好。
德国人对火炮的功夫是什么人也比不了的。Rheinmetal90年代时推出无后座力的机关炮,到现在也没有整明白到底是怎么弄的,好像不是简单地把“两头冒气”的炮弹往里填。
没有玩过《战地1942》,玩过Medal of Honor和Wolfenstein,应该差不多的。这东西不能沾,一上手,马上就有家庭问题。
迫击炮一般划到步兵武器,经常大笔一挥,连超大口径、明显和步兵没有关系的迫击炮也给排斥在外,确实可恨。
以克虏伯公司为代表的德国军火工业无疑拥有先进的技术,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军工上的奇迹,至今仍然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但是从战争实际需要来说,除了十分有限的特定目标外,“多拉”大炮这样的超级重炮缺乏在战场上的灵活性,不能适应现代机动作战的需要。耗费如此人力、物力,达到的效果却根本不成比例,实在是对有限珍贵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德国把用于超级重炮的资源用于“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170毫米K18大炮、III号突击炮、“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甚至不起眼的半履带式运输车上,对德军闪击战的战场火力压制和机动突击能力将起大得多的作用。相比之下,苏联红军的火炮最大口径不超过203毫米,但其数量之巨大,使用之灵活,使苏联炮兵而不是德国炮兵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真正的战场之王。
威风凛凛的虎式坦克
今天能开得动的虎式坦克不多了
著名的88毫米高炮
88毫米高炮在北非把英军坦克打得鬼哭狼嚎
88毫米高炮在东线也累立功勋
和克虏伯齐名的莱茵金属公司的170毫米K18大炮,在战场上深受德军欢迎
早期的III号突击炮,这个系列可算是二战中德军最成功的突击炮之一,只有后期的“猎豹”突击炮超过了它
后期的III号突击炮,加装了装甲
III号突击炮在行动
乌克兰Lubuskie军事博物馆的室外展品
150毫米的“野蜂”自行榴弹炮,开创了有装甲防护的自行火炮的先河,有力地支援了德军装甲部队的闪击战
今天也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它了
除了超级重炮,德国的“奇迹武器”有很多,如V-2弹道导弹、Me-262 喷气式战斗机、无线电遥控滑翔炸弹等,至今仍然为武器迷们津津乐道。相比之下,苏联武器简单实用,但数量巨大。美国武器也有这个特点,M4“谢尔曼”坦克、P-51“野马”战斗机,都是铺天盖地的。但是,战后的美国人好像继承了德国人沉迷于“奇迹武器”的这一嗜好,总惦记着用少数几件奇迹武器打遍天下。相对来说,英国人对“奇迹武器”到没有那么热衷。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现在看来,超级重炮有两种类型,一是具有超大的弹头威力,用于粉碎最坚固的堡垒;二是具有超远射程,用于打击一般炮火根本不可能打到的战略目标。德国在这两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但是,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恐龙一样,超级重炮在本质上是过时的技术,没有生命力的。不管是为了增大弹头威力,还是为了获得超远的射程,火箭技术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超级重炮的口径再大,炮管再长,炮弹获得推进能量只有在炮管内这段时间。现代火箭发动机可以多次点火,可以多级推进,火箭发动机的尺寸限制也远远比火炮小,这是火炮不可能比拟的。火炮在理论上有大量发射时比火箭便宜的优点,容易达到较高的射速,但这是对“正常”口径以下的火炮而言的。除了火箭外,超重航空炸弹可以容易地增大投掷重量,美国的“炸弹之母”已经达到9500公斤,在印度支那战争期间曾经用过C-130投掷的燃料空气弹更是近20吨重,这是火炮不大可能做到的。在过去,发展超级重炮或许有一定的意义,但今天在沉湎于超级重炮的“酷”之中,就迂了。
但还真有这样的“迂”人。加拿大的杰拉德·布尔博士是弹道学方面的奇才,一直深受德国超级大炮的影响,梦想用现代超级大炮将有效载荷发射入地球轨道。60年代时,美国陆军和加拿大军方对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资助他在蒙特利尔的麦基尔大学(白求恩的母校)搞“高空研究计划”(High Altitude Research Program,HARP)。布尔很快研制成不同尺寸的超级大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巴巴多斯的试验基地用127毫米炮把弹头打上70公里的高空,然后用175毫米炮把弹头打上100公里的高空。此后在亚利桑纳将两根403毫米舰炮的炮管对接起来,把炮弹打上180公里的高空。但在导弹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美国陆军和加拿大军方很快对这个思路失去了兴趣。布尔没有了资助,只得转向常规火炮的研制来筹集资金,设计出了划时代的155毫米45倍口径榴弹炮,采用加长的炮管和加大的药室,达到30公里以上的射程。在空中支援制胜论的影响下,美国陆军对布尔的设计不感兴趣,布尔只得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化缘,最后在南非、奥地利、比利时和中国找到了识货的,结果出现了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M198 155毫米榴弹炮射程和威力都不及伊拉克的南非G5 155毫米炮的尴尬。布尔的心思还是在超级大炮上,萨达姆刚好对炮轰以色列感兴趣。萨达姆的飞毛腿导弹可以打到以色列,但以萨达姆的性格,觉得不够浪漫,不够大气。布尔的兴趣不在轰击以色列,但只要有人出资试验他的超级大炮,魔鬼的活他也干。结果在“巴比伦大炮”研制成功前夕,以色列终于忍无可忍,派摩萨德把布尔暗杀掉了。
超级大炮的现代传承:60年代的406毫米HARP大炮,这是布尔博士的杰作,意图用大炮将卫星打入低地轨道
HARP大炮最终被取消,所有资料和设备全部销毁,布尔博士本人因为和萨达姆的超级大炮计划联得太紧,被以色列特工暗杀了
布尔博士最后的杰作:巴比伦大炮,差不多就要完工了,不过没有想通,这东西怎么瞄准?莫不成只能向固定的方向开炮?还是用可动弹翼改变飞行方向?
这就是杰拉德·布尔博士
据说这是在巴巴多斯的HARP大炮的残骸,但也有说法所有HARP有关的系统已经全部销毁
布尔设计的45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具有出色的弹道性能,弹头重量比北约标准155毫米弹差不多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约50%,这是第一种布尔设计155毫米大炮:奥地利的GHN-45,首批用户是泰国的海军陆战队
这是布尔在中国留下的骨血:北方工业的155毫米榴弹炮
超级大炮作为现代军事装备已经是过时的概念了,火箭和导弹已经不可逆转地取代了超级大炮在远程和大威力兵器上的地位。但是事情不是绝对的,现代火箭增程炮弹就是结合火炮和火箭技术的优点的典范。美国已经在研制射程达到150公里的127毫米火箭增程炮弹,意图使海军舰炮拥有相当大的对海岸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超级大炮进了博物馆,但火炮之树依然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