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那时节-70年代一些国防科技人员工作生活逸事(广告兼征求意见) -- 闲云野熊

共:💬64 🌺2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所谓会做不难,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才难
家园 确实有许多东东的成败就在一两个细节上。

  我国搞一型空空导弹,近炸引信一直过不了关。地面试验一切正常,发射后不是早炸就是不炸。多年后才发现问题出在电子线路的焊料上。不知是导弹发射后过热还是过冷,焊接处脱焊,回收的残骸因为温度恢复正常,焊接处也恢复正常,这时检查也一切正常。

  还有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还是“科学实验卫星),按做报告的专家说刚上去时一切正常,过一段时间就翻过身来。(不过没有板子)发指令调好过几天又翻身,后来才发现是太空幅射搞乱了程序。

家园 我们的先高后低的多速制也并非一无是处

其实这个方法就跟用萨姆II打U-2时的“近战快攻”打法是一个意思 -- 制导体先以无制导方式自由发射到目标附近,然后打开制导,迅速接敌,这样给目标以最少的预警时间。

西方的先慢后快的多速制,猜测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使用热动力,航迹明显,在最后接敌阶段如果速度过慢,有可能会被舰载自卫火炮/机枪拦截。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好几里地之外就开着主动声纳,“咣咣咣”地大喊大叫地冲过来,如同黑夜里开着汽车大灯追逐别人 -- 除非目标军舰上的声纳兵失聪,否则敌人总是有好几分钟的反应时间..

但是设想一下如果电雷燃料问题能被解决的话,其实先高后低才是最佳选择 -- 潜艇在离敌舰远处偷偷放两颗自导雷,因为没有航迹又没有声纳,即使瞭望哨也无从发现;鱼雷神出鬼没地接近到敌舰附近忽然打开声纳,敌人只有不到一分钟的反应时间,但是看不见航迹依然无从拦截...

而且这样还能隐蔽潜艇的方位...

瞎想的...

家园 线导雷开始阶段不开主动声纳,靠母艇被动声纳收到的信息引导

接近到相当距离再开机索敌,不会远远就开始大叫大嚷地。高速航行的鱼雷即使不开主动声纳也会被对方的被动声纳侦测到,距离太远被发现对方就机动摆脱了。低速接近可以降低发现可能,等到换高速档的被发现时候距离已太近,对方不太可能跑掉了。

另外西方很早就开始改用电雷吧,热动力应该是我们用的时间长。

家园 西方电雷热雷并用

美国的现役主力鱼雷Mk46、Mk48、Mk50、Mk54都是热动力,英国的虎鱼、魟鱼都是电动力。

“热动力应该是我们用的时间长”,不会把热动力等同为蒸气动力吧?

家园 兄台配合得果然甚妙,花之

不过鱼雷这种东西所谓低速也就是26、7节,比起一般军舰10几节的巡航速度而言还是要高很多,噪声并不小。

西方并没有全部改用电雷,像MK48、MK46、矛鱼都是热动力雷。大抵上美、俄都是两条腿走路,德、法、意基本上发展电雷,英国、瑞典主要发展热动力。

家园 没错,就是弄混了。半瓶子醋显形,大牛们多多批评。
家园 说噪声低只是相对高速运动时候的来说的,能缩短些被发现的距离罢了
家园 花~~

得到俺的第五个通宝~~

家园 那时节-70年代一些国防科技人员工作生活逸事(五)

众所周知,现在鱼雷所用的热动力燃料是一种叫奥托的东西,但不是奥托汽车。我们获得这种燃料实际上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公开刊物得知了这种东西的存在后,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自行开发成功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从海上捞到了某国演习的操雷,然后加以分析和仿制的。 令人惊奇的是,我们自己开发的产品实际上与捞到的东西相差无几,甚至我们的热值更大些,不过稳定性要差一点。获得这些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由于对样品的性能不够熟悉,再加上为了赶时间而新建的试验室管理运作经验不足。曾经发生过一次不幸得事故,爆炸的气浪甚至将数千米之外的一个工地上的卷扬机掀翻,造成了一些完全不知情的建筑工人伤亡。知道爆炸后,所有的人都冲往现场抢救同事。大家拼命的从废墟中用双手刨人。熊爸回忆道,好容易挖出一只手臂,不管怎样,立即先打上一针强心剂,然后再继续刨,看看是否完整。那一次,我们损失了好几个同事。

后来我们和另一个友好国家合作,说道燃料问题,他们也是这样获得的。

“说道燃料,我们有A国的奥托”一个神秘的说。

“呃,我们也有”另一个微微一笑,也略带自豪。

“欧?我们有自己搞的,此外还有正宗的,从古巴”一个略带惊讶。

“是吗?我们也是,自己的,另外,也有那种,从菲律宾。。。”

“能不能,唔,看看你们的样品,当然,我理解,这肯定是互惠的。”两双不同肤色的手握在一起,大家作为过来人都了解彼此的艰辛。

这段对话是我编的,不过实际情况应该是大同小异吧。

后来我们确实发现大家殊途同归。我们同那个正宗的国家也进行了一些合作,他们对我们的水平也感到惊讶。

但我们在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后来那个正宗的,在与我们合作谈判时知道我们已经有仿制他们的产品,就要求来看一看我们的产品。他用手摸了一下我们产品的头部外沿,就说我们的产品噪音会比较大,对自导性能有影响。后来双方交换了一些部件的图纸,我们发现对方提供的图纸是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从毛坯的材质和形状开始,使用什么锻具,各个方向锻几下,每个中间阶段的形态尺寸等等非常详尽。基本上工厂拿到以后可以立即照图施工做出产品。而我们的东西就差很多了。工厂拿到图纸后,需要找一批老师傅进行试制,很多情况下需要反复修改设计,也有时工厂方面会和设计单位打架。有一次,在为某型潜艇焊接一个部件时,工厂的焊工愤怒的将设计人员拖入舱内,“你告诉我怎么焊?!”焊点在一个U形管的后面,也就是说,焊工必须蹲在管前,从下面将手臂和焊枪弯过障碍去焊接,根本无法看到焊点。

待续

家园 沙发

工艺性是工程师的基本功,没有办法做的东西,设计得再好有什么用?不过这工艺性,没有自己动手的经验,很难捉摸,这是我们设计和工程脱节的体制的问题。

说道工艺文件,或者任何技术文件,中国人的习惯是简洁,很多行话,假定读者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最后造成具体执行取决于读者的解读的情况。西方的技术文件不做假定,事无巨细,几近繁琐,但不需要猜,照着做就行。

家园 做什么都不容易,难啊。
家园 你告诉我怎么焊?!

看来主席把教授全赶到工厂也不是一点道理没用的。。。。。

家园 热电厂的焊工厉害

对付一排管子,用镜子反光,边看边焊管子背面。

这家伙后来得了五一劳动奖章。

家园 这种情况设计会经常遇到

我以前做过飞机设计,在厂里见过有技术熟练的工人因为钉一个铆钉,在冬天花了4个小时,身上全是汗,因为设计的操作空间太小了。该师傅在铆钉上好后,很得意地冲进来说我们的设计不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