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叶知秋——经济学在中国的尴尬(一) -- 万里风中虎
共:💬75 🌺180
复 这类活不好接
想起如今相声的处境,可不也有上面的原因,反映生活的可以,但讽刺的不行,以前的‘领导,冒号’、小偷公司等是看不到,出来个什么相声小品
他们奉为圭皋的教条无非是几百年前二流经济学家的陈词滥调罢了
,呵呵;不过这也提了个醒,大概至少从凯恩斯那会儿经济学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复 八十年代生人
第一年是高教的西方经济学,老师在上面念了一年,出勤率大概不到百分之四十,考试前每人买了本老师编的参考题,考试百分之九十是原题。
第一年底转专业,新的学院用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一次吃惊于原来可以这么学。听说现在的同学已经在用帕金的一套教材。不过可惜我们学院只是整个经济类专业里最小的一个了。
复 谢谢愚兄
首先需要一些非理性区相信一些基础的东西,然后你就可以运用理性推导出来之后的所有东西。
就是不知道有些谁不显山露水的。
不缺热血学生,那时候都想教授们能力强起来。忘了大环境是这一批人的成长环境,已经在漫漫淘汰这一批人了,要乐观起来
现在也是MBA培训班一大堆
复 亲切
这么多FB分子挖SHZY墙角都不倒,可见SHZY确实有很大优越性。。。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复 想起一个笑话
咱这种没有悟性的人,以为这样的故事是编出来糊弄人的.
<<十日谈>>给俺留下的印象就是书里的插图和中土的小人书画的图不一样.
我在蒙特利尔,遥遥问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