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妹发昏闯情关 – 五一东引海战揭密 一 -- 萨苏

共:💬97 🌺34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惜此57炮非彼57炮

看了老萨的文章,一查资料,怎么上海级护卫艇的装备是双37毫米炮呢?原来是这样:

此战后,上海级护卫艇的设计作了调整,舰首的57毫米炮改为37毫米炮,表面上口径减小,但由于可靠性更高,又减轻了全舰重量,反而增强了战斗力,并且解决了一艘小艇上要用三种弹药的头疼问题

不过也正是由此,后来新定型的66式双57毫米舰炮威力惊人。记得看过《舰船知识》上介绍,66式57毫米炮只要命中四发就可以击沉一艘大型鱼雷艇。66式后来装在海南级猎潜艇上,在西沙海战中大显神威。海南级也成为中国对外军援军售的一大亮点,遍布亚非拉各地。

可惜啊,要是东引海战时有66式57毫米炮,东江号绝对插翅难逃。

再说一点花絮:91年的时候看到一篇关于88年3-14南沙海战的报告文学,里面说南海舰队的某个舰长巨牛。把越军打跑后,记者问敌人再来怎么办?答道:我们早就训练很久了,不来则已,来了,第一炮掀它驾驶台,第二炮扫它舱面,第三炮打它油箱。虽然乐观了些,但解放军海军的豪勇和刺刀见红精神还是异常鲜明的。

家园 弹药都是一样的吧?

应该用的都是57X347SR弹。

家园 【参考】转一篇大陆方面对五一海战的记录和评价

本来想搞清楚上海级的57炮变37炮的经过,没想到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上海级高速护卫艇与中国海军作战》,大陆很多军事网站都有转载。如此看来,五一海战实在是上海级大出风头的经典战例,而且解放军方面在此战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萨军门估计看到过这篇文章吧。

1965年4月30日21时,我东海舰队雷达站在台山149度、距离18.7海里处发现一艘可疑船只,经反复识别后确认为国民党海军“江”字号猎潜舰。当时这艘军舰正沿大陆海岸向北航行,航速12节,形迹相当奇怪。由于这一时期国民党海军的舰只经常组织所谓“心战特遣队”对大陆沿岸地区和近海船只进行骚扰,所以我东海舰队福建基地值班指挥员判断认为,该舰的目的可能是向大陆沿岸派遣登陆特务或者策应其他小股特务活动。但实际上,这艘“东江”舰的任务是从澎湖马公港驶往东引岛,但在航行中因雷达故障而迷航,闯入我台山海域。接到福建基地的报告后,福州军区司令部立即下达备战命令。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下达命令:“100吨高速护卫艇高速出击,于北骦方位100度领海线附近拦击敌舰,‘南昌’舰和沙埕巡防区75吨护卫艇2艘向台山以南接敌”。据此,东海舰队福建基地决心以装备四艘“上海”级高速护卫艇的29大队5中队向东引岛以北10海里海域出击,歼灭“东江”号;75吨级55甲型护卫艇在西引岛附近海域活动,吸引东引、马祖守敌的注意,策应5中队作战。

60年代的两岸海战,一般都是我方“小艇打大舰”。除了50年代浙江沿海的几次作战以外,我人民海军护卫舰以上级别的舰艇很少出战。因为当时我人民海军的中型舰艇大多数来自原国民党海军,这些舰艇的型号驳杂、性能低劣,我军接收后虽进行了改装,但从几次作战来看仍然不理想;而苏援舰性能较好但数量有限,且在50年代末期来源就已中断,且当时浙东沿海地区受国民党空军的威胁较大,我舰一旦受损补充困难。当时国内已经可以自制的护卫艇、鱼雷艇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海军的主力。当时的海战基本上发生在沿海地区,战斗大多是袭扰与反袭扰的对抗,我军的小型舰艇可以充分发挥短小轻便灵快的优势,以沿岸岛屿为掩护,与国民党海军舰艇进行夜战、近战,大中型舰艇反而不易发挥出战斗力。

“小艇打大舰”的对手通常是排水量500吨以上的大舰,但这次的对手“东江”号猎潜舰却仅是一艘满载排水量460吨、配备一门76毫米火炮、一门40毫米火炮和五门20毫米炮的“小舰”,比我军当时已经开始建造的猎潜艇大不了多少。我军直接投入战斗的是四艘当时最新型的“上海”级高速护卫艇,标准排水量111吨,装备有双联装57毫米火炮一座,双联装37毫米火炮一座,双联装25毫米火炮两座,最大航速可达27节,明显快于国民党海军大量使用的“永”字号、“江”字号等轻型舰艇。可以看出,这次海战,我军不仅投入的舰艇数量占优势,而且舰艇总吨位、火力也都处于压倒优势。

接到命令后,战士们迅速上艇。21时50分,各艇报告战斗准备完成;22时23分,接到“立即出击”的命令;22时35分,各艇离港;23时23分,我雷达站报告“东江”舰转向折返东引,并加速至16节,似乎已经发觉迷航。由于此时5中队的四艇中只有575、577两艇完好,574、576两艇各有一台主机故障尚未排除,航速跟不上,因而福建基地决定将5中队的四艘艇分为两组:以575、577两艇为第一组,574、576两艇为第二组。第一组以26节高速出航截敌,断敌退路,担任主攻;第二组在第一组的左后方跟进,担任侧翼支援;从沙埕出航的“南昌”号护卫舰加两艘55甲型75吨级高速护卫艇向台山以南进发,拦截敌舰。5月1日零时20分,第一组两艇加速至已超出设计航速的28节,5分钟后,在东引以北6.6海里处,577艇的雷达在左舷5度、距离7海里处发现可疑目标。零时34分,完成了对目标的识别,确认为敌舰,此时距离“东江”舰为3海里。

当夜,东引海面的风力在6级以上,阴天并有零星小雨,能见度极低。零时40分,“东江”舰位于577艇左舷60度处,距离约六链,编队指挥员命令开始射击。由于炮手根本看不见目标,只能根据雷达提供的距离和方位角进行概略射击,命中率不理想,但迫使“东江”舰转向外海航行。零时57分,我艇再次开火,但射击效果仍不理想,敌舰并未还击。1时02分,“东江”舰开始还击。正苦于看不到敌舰的我方射手立即以敌舰的炮口火焰为瞄准点开火射击,四门57炮和四门37炮火力猛烈,仅两分钟就压制住敌舰的火力,敌舰起火并停止射击,甲板上空无一人。1时15分,距离四链时,我方两艇开始第四次攻击,一直打到距敌舰50米处,此时敌舰已失去抵抗力和机动能力,成为海上的一个死靶。“东江”舰在身处绝境的情况下打开了桅灯、舷灯,并连续发出绿色灯光信号,但并未引起我海上指挥员的重视,也未判明“东江”舰的意图。战后判断可能性有二,一是“东江”舰认为遭到己方误击,发出联络信号;二是“东江”舰伤势严重,已失去抵抗能力,准备放下武器投降。但由于“东江”后来脱逃成功,此事也就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在我护卫艇编队发起第四次攻击时,我方两艇距离“东江”舰已只有大约30米,577艇为避免与“东江”舰相撞而向右转向脱离,恰在此时,后续的575艇为发挥火力插入577艇与“东江”舰之间,同样为避免与“东江”舰相撞而向右作20度急转,577艇避让不及,被575艇撞中右舷中部,当即被撞出一个长1米、宽0.5米的大口子,造成中舱、前部机舱进水。577艇一面组织堵漏、排水,一面配合575艇向“东江”舰进行了第五轮射击。1时25分,577艇向基地报告,“已将“东江”号击成重伤”。不久,577艇因进水严重,堵漏无效,前机舱全部被淹,四台主机全部停转;中舱进水导致雷达发电机损坏,雷达无法工作;电瓶水淹损坏,无线电台失去作用,通信中断;缺少动力前主炮无法回转,失去射击能力……鉴于577艇已完全失去战斗力,海上指挥员便命令向575艇发出灯光信号,命令575艇“抵近射击、加强火力”,给“东江”舰最后一击。遗憾的是,575艇将信号误收为“停车射击,加强火力”,于是未靠近“东江”舰,而是停车后作第六次射击,但因未靠近敌舰且射击时间较短,未起多大作用。577艇被撞后受损严重,经过全体艇员的努力,2时05分,后部两台主机恢复运转,577艇部分恢复航行能力。根据当时的情况,我第一组舰艇已经与基地失去联络,而575艇既要照顾受伤的577艇,又要追歼“东江”舰显然已不现实,海上指挥员遂决定返航,由575艇领航,重伤的577艇缓缓航行返回基地。

此次作战,我军共投入护卫舰一艘、“上海”级护卫艇四艘、55甲型护卫艇四艘,共计各种舰艇九艘,实际参战舰艇则只有东海舰队福建基地所属的护卫艇29大队的两艘“上海”级艇。就这一点来说,台湾方面所说的“东江舰遭八艘共艇围攻”的说法应该说是也对也不对,与1958年八二四海战中的“共军鱼雷艇三十余艘、炮艇十余艘、武装机帆船四十余艘围攻247舰”的夸张说法相比,总算不是太离谱。我方两艘护卫艇实际发射57毫米炮弹209发,37毫米炮弹824发,575艇被命中20毫米炮弹两发,人员无伤亡,最大的损失是577艇被撞成重伤。国民党海军的损失则是“东江”舰重伤被拖回东引,全舰被打出大小弹洞154个,主机、辅机、战勤室全毁,亡副舰长姚振方等4人,伤舰长何德崇等36人,失踪1人。

家园 没错没错,同感同感!

看来全世界海军将领心中都有一个日德兰情节。

家园 抱歉,楼下的兄弟原来已经发现了这篇。

我就把它贴全吧。

家园 老萨啊,您看

我这里还剩下半碟子醋,要不您再受受累,再给蒸上一屉?先谢过了。

东海舰队素来热情,有用鼓风机欢迎穿裙女记的纪录

家园 铁西瓜兄,我彻底糊涂了!!!

在网上查了一下,66式双57炮是在59式单57炮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如此说,炮弹应该是一样的。

但另一份资料说63级“上海”快速巡逻艇(设计代号0111型)的前两艘原型艇装有单管57炮,那就应该是59式。从第三艘开始,换为双37炮,吨位因而减轻,速度加快。如果这个纪录是对的,那参加五一海战的艇上应该是37炮。但大陆的纪录又说,

四门57炮和四门37炮火力猛烈,仅两分钟就压制住敌舰的火力,敌舰起火并停止射击,甲板上空无一人。
注意是四门!!!而且说
我方两艘护卫艇实际发射57毫米炮弹209发,37毫米炮弹824发
如此确定的说,那应该确实有57炮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65年的海战不可能用上66年定型的双57炮,而且当时上海级似乎应该已经换成37炮。在那天的茫茫夜海上,两艘解放军护卫艇上到底装的是什么炮呢?哪位大侠来解惑?

家园 哈哈,终于明白了,老萨这篇是教咱如何读国军的战报啊……

共军没有不是人海的……

国军没有不是被围的……

长官没有不是喋血的……

小兵没有不是用命的……

对手没有不是弱智的……

过程没有不是神助的……

战果没有不是辉煌的……

结局没有不是转进的……

蒋公没有不是嘉奖的……

战史没有不是扯淡的……

家园 百丈高楼,怎容易层层了如指掌。我也是看了你的才知道的……

还是花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上海级后来上的是85毫米无后坐力炮,聊备一格

不是85毫米舰炮,解放军海军没有这个口径的舰炮,陆军倒是有85毫米加农炮。

家园 85毫米舰炮

解放军海军中有85毫米舰炮,在西沙海战中使用过。

喀琅施塔得(6604型艇)是根据中苏六四协定建造的苏联转让产品。按照协定,苏联专家于1954年8月到达求新造船厂。12月起,苏联提供的6604型艇艇体分段、装备、器材等通过满洲里入关,运抵上海。1955年1月,首艇正式开工建造。1956年1月,首艇建成投入试验,8月,经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批准验收,同型艇在求新造船厂共建造八艘,至1956年6月全部完成。1954年7月,中苏造船公司(大连造船厂的前身)接收任务,在广州黄埔海军船厂建造六艘6604型艇,至1956年9月全部交付投入使用。该型艇在我国总计建造14艘,连同苏联的四艘原装货,海军共装备过18艘,至八十年代已全部退役。

6604型艇的简单数据:最大航速28节 火炮 单管85mm*1 单管37mm*2 12.7mm机枪*2

火箭式深水炸弹*2 大型深水炸弹投掷架*2 大型深弹发射炮*2

在二战论坛的战史天地《迈向“蓝海”的第一步∶西沙海战(完全版) 》贴子讨论过85毫米舰炮,知道中国海军中只有18艘6604和两艘南海型6610上使用85毫米舰炮,但没有找到具体性能指标。

家园 请萨老大移驾给不才在西西河里第一篇原创一点意见(见内)

链接出处

家园 小弟有事拜请老萨,详情请看俺发的短信!
家园 借个顺口溜还真不错
家园 差点忘问了,为啥叫华沙分界线

是说东西方分界线都这么叫还是只有我国东南沿海才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