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开国第一战】第21章:分进合击 邓华挥师扫横城 (1) -- MacArthur
[SIZE=2]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危机重重[/SIZE]
[SIZE=5]大多数战略进攻只能进行到它的兵力恰恰足够维持其防御地位以待言和的时刻为止。超过了这个时刻,形势就会发生剧变,会遭到自己力所难拒的还击。而这种还击力量一般都比先前进攻者所使用的力量更为剧烈,我们称此为进攻极点
——[德]卡尔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SIZE]
应该承认,这一轮出牌,李奇微比彭德怀老道。
双方交手几个回合,李奇微要么是看到过研究过,要么是参与过经历过,对未来战局的发展,他心中也开始大致有了个谱。
打了几个月,“联合国军”亏吃了不少,学问也跟着见长。原来那种不把这些落后的东方国家军队放在眼里的没边没沿的骄狂心理,也在无形中给打掉了不少。强大的美国军队官兵们都认识到,他们的的确确没有同这样一支勇敢善战的东方军队交手过招的实际经验。
他们开始学会用平等甚至某种仰视的眼光来看他们的对手了。
有了这种心理体验的基础,李奇微也逐渐洞悉了曾经被“联合国军”官兵视为天兵天将的中国军队那些致命的短处,而且也逐渐琢磨出了一套针对这些短处的行之有效的战法来。
1月间,他在发起“雷击行动”时还是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带有很大的侦察和拭探性质。而这一次,他的行动就大胆和果断得多了,攻防之间的转换几乎完全没有间隙,反攻发起之时正是中国军队进攻休止之日——7天之末。
因为他自信已经把准了中国军队的脉搏,掂量出他们的份量,洞悉了他们战斗力的极限:
礼拜攻势汹涌澎湃却嗄然而止之日,正是中国军队弹尽粮绝而气短力竭之时。值此进攻极点施以重击,必能予中国军队有生力量以最大限度之杀伤,置其于穷于应付招架之极端被动地位。
李奇微和范佛里特在双方这一回合的对策搏弈中,求得了一个最优纯策略。
双方搏弈矩阵中的鞍点,被李奇微抓住了。
彭德怀等中朝军队首长显然对李奇微这一手缺乏思想准备。
更不要说下边的部队了。
必须承认,相较于对手们基于良好数理逻辑基础的跳跃性思维,他们基于传统经验的习惯性思维在反应上非常明显也非常遗憾地慢了半拍。
为这半拍的认识差距,中朝军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他们本应从李奇微的“雷击行动”中汲取足够的教训,李奇微的那次进攻,相距中朝军队第三次战役停止之日有半月之久,中朝军队就已经感到非常仓促非常被动了。而这一次,甚至在中朝军队攻势尚未结束之时,敌人的试探性进攻就已经开始了。全线进攻发起之日距中朝军队攻势停止之日仅仅两天。
这完全出乎彭德怀等人的预料。
从经验型思维模式出发,他们认为这一次也一定和上一次一样,攻与防之间的转换,也会经历一个时间间隙——即或这个间隙很短。尤其是这次攻势经过了较长时间准备,强度远远超过以住的任何一次,歼灭敌人的数量也超过以住的任何一次。敌人要从溃败的颓势中挣扎出来,没个十天半月,行么?
这委实有点太小瞧了世界头号强国美利坚合众国的军队。
你在准备,人家也在准备,而且准备得比你充分;
你在反应,人家也在反应,而且反应得比你快捷;
你在盘算,人家也在盘算,而且盘算得比你精细;
你在学习,人家也在学习,而且学习得比你得法。
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资本主义的工业国不是官僚地主的土围子,自由女神的护卫军不是封建军阀的壮丁队。美国军队在资本主义世界军队中坐上头把交椅,也不是光凭钢袍裹身,家伙硬实!那从大工业生产孕育生长发展成熟的非凡效率就曾让天马行空傲视群雄的日本皇军瞠目结舌。在珍珠港把美国海军炸得昏天黑地的大和军神山本五十六就是因为曾经数了数纽约附近的烟囱,打了胜仗底气也还是泄了一半。
人家那队伍里也是名将众多英杰辈出。
从约翰 约瑟夫 潘兴到切斯特 威廉 尼米兹、德怀特 戴维 艾森豪威尔和乔治 巴顿,那西点或弗吉尼亚校门里走来的将军们也不都是白吃干饭的等闲之辈,文的武的大都能拉出来遛遛。就是那粗话连天成天价吵吵嚷嚷骂骂咧咧给人印象是个鲁莽武夫的巴顿,动手写起文章来,也是洋洋洒洒下笔数千言立就,见诸于报端常常语出惊人让你一览之余不禁拍案击节。当年还在奥运会去搏得过名次,要按美国社会道德标准,那也算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物了。
倘以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准论,当时中国军队将领能跟人家比的真还不多,在现代战争专业素养上就更是矮一大截。而仗一旦打成明火执仗的堂堂之阵时,人家的优势就渐渐地显露出来了。大胆揭露已方缺点,自由争论探讨对策,战役布势彼此靠拢不留缝隙,遇到攻击暂避锋芒再行反扑,其战术改进的速度,确实让人生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来。
反观中朝军队方面,从第三次战役开始,战术一直是老一套,砥平里失利后也没有及时汲取经验教训。密集冲击单刀直入的突破战术一用再用,穿插迂回左右包抄的传统套路一上再上,直到屡屡碰壁经过炼狱之火的灼烤并付出血的代价后,才能痛定思痛,去认真思考策划应对的办法。
撤退也是这样,由于对“联合国军”的全面反扑缺乏思想准备,反映在部署上也显得随意性很大,缺乏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那还能不出事儿?
5月21日,中朝联合司令部下达指示,决定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有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掩护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杨口、元通里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进行休整。部署为:
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主力转移至开城地区休整,留一部于汶山、坡州里以南阻敌。
第三兵团主力转移至铁原、金化地区休整,留一个军从加平、春川(不含)线开始布防,利用华川以西山区节节阻击敌人。该兵团与第十九兵团以机山里、文岩里、汉滩川(铁原不含)之线为分界线,以西属第十九兵团(线上含),以东属第三兵团。
第九兵团主力转移至华川、山阳里、金化(不含)以东地区休整;留个师利用昭阳江及华川湖节节阻击敌人。该兵团与第三兵团以新延江、芝岩里、白积山、大成山、金化线为分界线,以西属第三兵团(线上含),以东属第九兵团。
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各军团主力转移至麟蹄、杨口、襄阳之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以1~2个师在于论里、县里、西林里线及以南采取机动防御,阻击敌人。朝鲜人民军前指所属部队与第九兵团以大同里、四明山及北汉江为分界线,以西属第九兵团(线上含),以东属朝鲜人民军。
这是个很原则的部署,指挥环节中间又多了个兵团,相互协调动作无形中受到了很大的牵扯:联司的指挥调度责任分解下放给各兵团,而各兵团在第二阶段进攻作战时就打乱建制互相调用,现在又要归建组织防御,在敌人优势地空火力下进行艰难的交叉横向机动,动作各不协调又参差不齐,对防线的完整连续性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后撤开始时全线多处出现空隙,许多部队又忽视对要点与公路的控制,致使“联合国军”有隙可乘。
当“联合国军”全面反攻的头几天,中朝军队的阵线立即就陷入很严重的混乱状态,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投入激战,根本没有得到所期望的休整。
而且这次比第四次战役更为被动,那时联司直接指挥到军,战线完整连成一线,态势被动却仍能相互策应,虽然是节节后退却仍显得有章有法。
5月22日,志愿军总部为避免转移时部队拥挤,令原担任第三兵团预备队的第三十九军提前于22日黄昏转移。
而第三兵团又令第十五军提前于22日黄昏转移。
现在看来,这样的部署的确有些考虑欠妥,显然没有把怎样应付“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衡量。如果让预备队迅速在二线阵地展开,与后撤部队进行有组织的交替掩护,对于遏止“联合国军”方面攻击的初始势头可能更为有利。
5月23日,在中朝军队主力转移行动尚未开始之时,“联合国军”有计划的猛烈反扑即汹涌而来。
“联合国军”这一次攻势组织得非常高明。
范佛里特青出于蓝,比李奇微的招法更胜一筹。
李奇微在2~3月间的“雷击行动”、“屠夫行动”和“撕裂者行动”,是一种带有战略侦察性质的攻势作战,采用的都是比较谨慎的直线攻击战术,即以火力进行打击,以坦克夺取阵地,由步兵进行固守,从这座山峰到那座山峰,由这条调整线到那条调整线向前推进。
汲取分析了李奇微的侦察试探成果,也学习借鉴了彭德怀的穿插分割战术,范佛里特慧眼独到,将李奇微步步为营的直线平推,演化为大刀阔斧的机动跃进,进攻矛头直指已突入“联合国军”阵线的中朝军队后方,意在断其归路,折其锋芒。
这就是所谓的特遣队大幅度机动穿插分割战术。
这招法出自于对手,却比对手具有更雄厚的物质后盾、更猛烈的冲击力度和更持久的进展弹性。
范佛里特是铁了心要洗雪被彭德怀愚弄的耻辱。
早在中朝军队攻势正盛的5月18日,范佛里特就下令要在西线和中线进行反攻准备,第二天,就让FM罗金厄姆准将的加拿大步兵第二十五旅配属给罗伯特 索尔少将的美步兵第三师,以加强东线太白战线的守备,并定下了于20日转入全面进攻的决心。
5月23日,范佛里特在全线调集了4个军13个师的兵力,以大量坦克和机械化步、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在航空兵和地面远程火炮的支援下,主要沿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公路两侧地区,多路向中朝军队实施反扑。其部署是:
约翰 奥丹尼尔少将指挥美第一军编成内的美骑兵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十五师、韩军第一师和由英步兵第二十八旅、英步兵第二十九旅、加拿大步兵第二十五旅组成的英联邦第一师以及后来加强的美步兵第三师,沿汉城——铁原轴线实施主要进攻;
威廉 霍奇少将指挥美第九军编成内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美步兵第七师、韩军第二师和第六师,向春川、华川方向实施辅助进攻;
爱德华 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美第十军编成内的美陆战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师、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向麟蹄、杨口方向进攻。
白善烨少将指挥韩军第一军团编成内的韩军首都师、第三师和第十一师沿东海岸北进,以为策应。
范佛里特一拳打在对手要害。
西线“联合国军”特遣队第一天进展就非常迅速。
当天,战线最西头的韩军第一师向汶山、高阳地区的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发起猛烈进攻。
完全缺乏准备的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措手不及。
他们只能一边招架一边节节后撤,后撤中又多次被迫改变原拟定的北撤时间和路线,结果一天之内就将战线后移至临津江附近的马智里、斗浦里一线,处于背水面敌的不利态势。
最关键是把右翼第六十五军给晾了。
还牵一发而动全身,经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混乱传递到全线。
美骑兵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十五师、英联邦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和韩军第二师则在议政府、清平川一线与第十九兵团担任掩护任务的第六十五军进入激战。
中线亦是如此,韩军第六师、美步兵第七师、美陆战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师进至加平、汗谷、正屏山、大龙山、寒溪一线,威胁第六十三军和第六十军阵地。
刚刚从汉江南岸归还第六十军建制并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一七九师在大龙山及其以东地区仓促投入战斗,与敌人展开激战。
中朝军队整个一个措手不及。
“联合国军”的特遣队沿公路迅猛冲击前进,插入中朝军队后方,而且是多路突击,见缝插针,很有些水银泻地的漫延之势。
由于韩军第一师突破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阵地,进展甚速,致使第六十五军右翼完全暴露;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结合部加平方向出现缺口。
形势陡然为之一变。
胜利回师的主动行动变成了被动招架的仓促撤退。
24日,“联合国军”各路部队继续北进。
韩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仓促后撤,一下把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的侧翼给亮了出来。
第六十五军猝不及防,右侧翼暴露给韩一师,处境甚为危急。
加上一线防御一下子被敌人的特遣队冲乱了阵形,稳不住阵脚,军长肖应棠只好下令向北转移,至第二线阵地继续组织防御。
结果一退就刹不住车。
第六十五军一天之内退了20~30公里,从议政府、清平川一线收缩至龙岩里、旺方山一线。而按志司给他们的任务,他们本应该在这里坚守半个月到20天。
即使从20日敌人发起进攻之日算起,他们也只稳住了4天。
完全可以想象徒步机动的第六十五军后撤时是多么地狼狈。
笔者在这里完全没有想贬损这些前辈们的意思,因为以第六十五军当时的处境,不撤显然是不明智的,不撤必将两面受敌,有被敌断绝后路的危险,处境将更加困难。
就此而言,第六十五军后撤行动本身应该说并无失当之处。
问题在于这是一种仓促无序的慌忙后撤。没有有效地组织交替掩护,为兵团主力和友邻争取宝贵的反应和转移时间。
混乱无序的仓促后撤立即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使第三兵团与第十九兵团接合部已出现的缺口又被进一步扩大。
危机加重了!
这个缺口是刚从北汉江南岸撤回的第六十三军留下的。
第六十三军是担任助攻的第十九兵团各军中南进最远的部队。
5月18日4时,第六十三军强渡北汉江,相继攻占了禾也山、通方山、罗山、凤尾山、508.7高地等要地。第一八八师攻占禾也山后已挺进至天安里、罗山一线;第一八七师亦渡过洪川江占领吉谷里、石山里一线;第一八九师正向佳日里、小理山和并川里线推进。
这个时候,第六十三军正好处在北汉江和洪川江两江夹成的三角地区,也就是说,两条大江均在第六十三军部队之侧后。
背水作战。
军长傅崇碧心里有点不踏实了。
他当然知道杨得志司令员这样部署的良苦用心,兵团把第六十三军这样的主力置于这个位置,意思就是要坚决阻止“联合国军”由西向东增援。因为第六十三军处在第十九兵团的最左翼,也就是与第三兵团的战斗分界线上,紧靠着第三兵团的第六十军。可以说是第三兵团的一个屏障。
但傅崇碧却从自己部队和友邻传来的信息中嗅出了不妙。
20日,第六十三军当面的战斗越来越激烈。
据报上来的情况看,当日敌军抵抗异常顽强,各师前沿均遭到“联合国军”强有力的反扑,许多高地历经反复争夺,战况非常激烈。
友邻第六十四军在金谷里、磨石隅里也遭到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和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的顽强抵抗,双方相持不下。
咦,这狗日的美国兵今天怎么这么硬气呀?
肯定是有所依仗。
傅崇碧马上联想到,范佛里特该不会也跟我们一样也来个假动作,在西线倾全力猛攻,以缓解东线之压力?倘如此,一旦敌人从旁边哪一个地段被突破了并迂回侧后,那背水而战的第六十三军部队就会孤立无援,腹背受敌,处境将非常危险。
这时第一八九师也紧急报告,敌人已从该师东侧包围上来了。而且在正面也加紧了对508.7高地的争夺。
“怎么可能这么快?”精明的四川人傅崇碧感到情况严重,“叫他们抓个俘虏问问,不要这种没头没脑的报告!”
当晚,第一八九师抓到俘虏审讯后得知,从第一八九师东侧包围上来的“联合国军”部队是美步兵第七师。据俘虏供称,韩军第二师已在第六十三军以西占领磨石隅里,将从外水入里渡江东进;别一路韩军第六师正分路向北进攻。
从机关枪下爬出的战将傅崇碧知道自己的预感得到了证实。
打还是撤?
打,肯定是不能打的,一旦敌人迂回到后面,自己部队就陷于敌人的南北夹击之中,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而且就是这样也仍然保护不了第三兵团的侧翼。
撤吧?兵团又没有明确指示。
傅崇碧几经权衡,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当机立断:
“撤,命令各师留下一个团掩护,主力北撤。将来志司要追究责任,我来负责!”
“军党委共同负责,立即向志司发报,报告敌情和我们的决定!”
政治委员龙道权心说这个时候你怎么能把我给忘啦?
不够意思。
傅崇碧这个非常果断的决定使第六十三军免遭灭顶之灾。
他是对“联合国军”攻防转换速度体会最早也是最深的指挥员。
因为几乎在第六十三军部队后撤的同时,韩军第二师部队在占领磨石隅里后,又疾速向外水入里开进,企图渡江夹击第六十三军部队。当第一八八师从清平川汉江桥上北撤时,望远镜里甚至能看见韩军的工兵部队也在架设浮桥。
就看谁枪在前头了。
如果敌人抢在前头过了江,又突破了第六十四军阵地,从九谷里沿北汉江西岸直取清平川,那第一八八师部队的北撤道路将会被截断。
而且正面掩护部队的第五六三团也必须顶住才行。
万幸的是,这几个必须都得到了保证。
第五六三团挡住了正面的敌人,掩护了师主力的北撤。
但他们伤亡非常惨重。
敌人的火力空前密集,仅第二连第三排一个排的阵地前,敌人就出动了38辆坦克和一个营的兵力。战士们花了一晚上修的工事,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打平。
打了一个多小时,前沿第二营营长佘小水就扛不住了,哭喊着打电话向团长马兆民叫苦:
“不行啦团长,伤亡太大啦,我们顶不住了呀!”
自己的部下,马兆民当然明白,象余小水这样打起仗来有点二百五劲头的干部都叫起苦来了,那阵地上的残酷劲头可想而知。那眼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而自己还活着的那种痛彻心肺的感觉是没有战争经历的人很难想象的。笔者幼时曾听很多亲历过那场战争的大老爷们儿声泪俱下地侃过这种感觉。
不过马兆民现在可没功夫去细想这个,他要为全师的安全转移负责。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SIZE=2]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危机重重[/SIZE]
(续上)
“佘小水你他妈的听着,你顶不住也得顶,影响了师主力转移,你我都吃罪不起!”马兆民很恼火,心说才守了不倒两个小时就顶不住了那还了得。
“那守到什么时候算完呀?”佘小水不死心。
“叫你守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你他妈要怕死就下来,老子换人上。”马兆民没好气地骂骂咧咧。
其实他也不知道师主力什么时候才能过完。
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佘小水当然听不得这句话,只好把一肚子气倾泄到敌人身上了。
好在师主力过得很快,不到中午就过完了。
佘小水后来说这几个小时就象几年那么长。
中午,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亲自把电话打到第五六三团,表扬马兆民他们,并安排后撤事宜。
这是杨得志的老习惯,关键时刻非常周密认真,事必躬亲。第十九兵团部队后撤中损失相对较小,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因要躲过敌机白天的轰炸扫射,他们又和敌人又打了一个下午,直到把烈士掩理了,把伤员转移完了,才于晚22时撤出。
没有扔下任何一个战友。
担任掩护的第三营第七连被敌人包围下不了阵地,干部战士们都抱定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不行,第五六三团一定要全师而退,一个也不能拉下!”
政治委员刘炎田斩钉截铁。
团长马兆民当即命第四连指导员孙辰良率领战士们乘夜色摸上敌人阵地,突然开火,在包围圈中杀开一条血路,然后一起突围出来。
悲喜交集的战友们紧紧拥抱,抱头痛哭!
抢来抢去,第六十三军和敌人谁也没抢在前头。
他们几乎是齐头并进渡过北汉江的,使先到江北等着第一八七师的傅崇碧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船队和徒涉的第一八七师的相距不过几百米,肩挨肩地往汉江北岸冲。
经验丰富的傅崇碧看出徐信他们没发现这伙敌人,敌人也把徐信他们当韩军了,所以近在咫尺的两支敌军彼此相安无事。
傅崇碧没让人通知徐信,那样的话要是有人一慌,惊动了敌人反而更危险。
5月22日,第六十三军全军撤过北汉江。
一过江后,杨得志即指示傅崇碧们不得停步向铁原方向后撤。
这一撤,就把第三、第十九兵团的缺口亮出来了,因为那时谁也没想到第六十五军那么快就顶不住了,所以也就没有及时通知相邻的第六十军第一八0师,或留下与之靠得最近的第一八九师担任阻击。
美步兵第七师和韩军第六师乘隙插入。
这样压力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第一八0师头上。
最后理论起来,谁都有责任,谁都没有责任。第六十三军本来没有阻援任务,也没谁安排他们阻援任务。杨得志没有预见到第三兵团和自已将要面临的危机,就是预见到了也会认为第三兵团有自己的阻援部队,志司也会协调。
第六十军未尝不是如是设想。
恰恰志司没有来协调各兵团的行动,任务只下达到兵团。
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对于傅崇碧这样长于外线无后方作战且能够当机立断的指挥员尚能勉力应付,但那些长期处于内线作战的部队来说,就很难应对裕如了。
中国军队的指挥员们大都缺乏现代化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意识。
就连志司后来也是手忙脚乱,抓住哪个部队就叫哪个部队堵哪儿。
此时此刻,在这一点上,他们比起他们当面的对手来,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面临的重重危机乃是一种客观必然!
危机从西向东依次传递。
韦杰的第六十军首当其冲。
第六十军是第三兵团安排的阻击部队。
5月22日,第三兵团的命令发到第六十军:
王近山把兵团北撤时间比志司的要求整整提前了一天。
其实不怪王近山着急,这仗一打响他就吃够了拥挤的苦头。
刚入朝的时候,在兄弟部队前期作战胜利形势鼓舞下,王疯子也雄心勃勃想上来露一手,那口气也大不咧咧很是踌躇满志:
“美国兵怕死,武器好有什么了不起!咱们人多呀,宋时轮3个军,老杨哥3个军,咱们第三兵团3个军,后面还有杨成武。三个打他美国人一个,那还不把他们打趴下?人说杀鸡不用牛刀,咱刘伯承老总打仗有发明,杀鸡就是要用牛刀。牛刀杀鸡,你们想想,嗯,那是个……”
在志司的部署会上,王近山当着彭德怀拍胸脯打保票:
“咱们第三兵团,这次要给彭总交五千个美国俘虏!”
后来想想这些话既幼稚又好笑,不过当时确实是那些刚入朝部队指战员们的普遍心态。你想,咱们部队什么时候有这么强大的阵容?那上来的部队又都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劲旅,那美国兵能架得住打?
“美国兵不敢拼刺刀,怕近战夜战……”
“冲过三八线,咱们就釜山见喽!”
“咱们这一开上去,打完了正好回国吃西瓜!”
……
不要埋怨这些指战员是井底之蛙,如果不是这场战争,这支农民为主的军队大多数战士恐怕连朝鲜是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全部来自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美国军队这样一流的现代化军队交手,无论对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和他们个人,都是头一次。
连王近山都是如此,刚解放大西南那会儿他就闹过一个笑话。
那时第十二军住进重庆,王近山把军部设在国民党警备司令李根固公馆中。
刚一住进去,王疯子就疯疯颠颠地翻箱倒柜,忙得不亦乐乎。
人家问他这是干吗?
“找地图。”王疯子头也不抬。
消息传到刘邓那儿,刘邓二人相视一笑,让人把这疯子叫来。
“近山,你很忙呀,你在人家李根固家挖地三尺要干啥子?”
邓小平明知故问。
“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那小子是警备司令,没准儿……”王近山一楞,心想这种小事儿怎么传到邓政委耳朵里了?
“你找来干啥子?”邓小平打断他。
“我们打到重庆了,再往南不就该打到印度和缅甸了?”
王近山心说邓政委那么大学问还能不知道这个?是考我吧?
刘、邓二人终于憋不住大笑起来。
刘伯承一边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数落这员爱将:
“近山哪近山,哪个给你说我们要打印度和缅甸?”
“可是,地球是圆的,我们迟早要打到美国去的嘛!”王近山一脸认真。
刘邓笑得厉害了——而且以后一说起还大笑不已。
想想,出息得能看《安娜 卡列妮娜》的王近山尚如此二楞,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可严峻的战争不跟你开玩笑,大大小小的王近山们很快就认识到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美国军队优势的火器火力、先进的通信手段、高度的机动能力使他们惊诧不已,血淋淋的现实倾刻间就将所有的乐观情绪打得粉碎。
咱人多是不假,可人多根本使上劲儿啊!战役第一阶段第六十四军几个师队形密集遭敌航空火力和远程火炮严重杀伤;自己第三兵团3个军挤在17公里的狭窄地段上,容纳不下也展不开,由于部队拥挤,造成战场混乱,增大了伤亡。有些部队还没跟敌人照上面就受到很大伤亡。形成了兵力多了展不开,兵力少了难突破的怪圈。
血的代价换来了新的认识。
王近山提前转移的命令的初衷就是怕部队在多路后撤时出现拥挤,增大伤亡。
可惜事与愿违。
第十五军的提前后撤反而使第六十军左翼缺口更加扩大,从而使第六十军两翼受敌,刚一投入战斗,态势就非常被动。
而且还加重了整个战线的危机。
韦杰接到命令时还是个光杆司令,手头只有一个工兵营。
第二阶段作战,第一八一师配属第十二军打穿插,远离军部120公里,没两天时间根本回不来;第一七九师配属第十五军,尚在北汉江南岸;剩下的第一八0师也作为兵团预备队在加平方向集结,归兵团直接指挥,现在正在北汉江以南,还处在进攻状态,同样没两天时间根本回不来。
而这个时候,正是傅崇碧的第六十五军从汉江南岸撤回来的时候,如果志司协调调度有力,让第一八九师先在一线顶他一顶,掩护第六十军主力完成归建和展开,可能情况会好得多。
可那会儿这些指挥员,都有那么点打不掉的傲气,不愿叫苦叫困难,好象一说困难就要被人瞧不起就要矮人三分就要在人前抬不起头。
时年35岁的韦杰没有跟兵团叫苦,他想有困难自己克服。
35岁,气盛之年。
他不叫苦,王近山能及时掌握情况和沟通联系也好呀。
也没有!
因为在这要命的关节上,兵团的电台车被炸了,军与兵团从22日起,连续3天失去了联络。
这就使被动局面不可避免了。
兵团命令下达当日,第六十军分别向第一七九师、第一八0师、第一八一师发出迅速归建执行掩护任务的命令:
第一八0师附炮兵第二师两个连,以一个步兵团北移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师主力置北汉江以南掩护兵团主力北移及伤员转移,师作战地域为新延江、芝岩里、白积山、上海峰以南地区,并注意和右邻第六十三军的联系。
第一八一师于现地执行转运伤员,任务完成后,预定26日经新里、国望峰、观音山、上海峰之间地区休整,并准备在国望峰、观音山布防。
军决于所辖地区构筑两道阻击线:以驾德山、明智山及625.1高地为第一阻击线,以722及1286.5高地、石龙山、国望峰、观音山之线为第二阻击阵地。
好在第一七九师在张国斌副师长率领下,于次日率先归还建制,第五三五团在大龙山一线布防,与正疾进之敌特遣队展开激战。第五三六团、第五三七团也占领纵深防御阵地,控制了西侧春川向北延伸的公路。
这个处置非常及时正确。
否则敌人特遣队从这里突破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接着插入敌后寒溪地区的第一八一师也于23日归还建制。
第一八一师不愧是“皮旅”,王诚汉也很有经验。虽处在态势突出的不利位置,掩护部队第五四一团在与敌特遣队纠缠时也付出了重大伤亡,但由于交替掩护组织得不错,使师主力安全撤出,以最快速度于次日归建,在照桥里、勿老里一线占领了阵地。
而北汉江以南岸汉谷、正屏山地区的第一八0师却处境不妙。
23日凌晨,当他们接到命令时,师长郑其贵还在指挥部队与美步兵第七师对攻,第五三九团22日在通谷里、九峦山一带与敌人反复争夺了整整一个昼夜。
他们对陡然恶化的局势全然不知。
郑其贵接到命令后立即进行紧急部署,令第五三八团、第五三九团继续扼守北汉江南岸阵地,第五四0团在北汉江北岸鸡冠山占领阵地,构筑工事,作为师的二线阵地,并加强友邻的联系。
哪还有友邻呀!
23日上午11时,第一八0师右翼第六十三军方向枪炮声大作,派出参谋人员联系回来说他们只碰上第六十三军的一个执行任务后正在返回的侦察班。
第六十三军主力已经北撤了。
郑其贵紧张起来,赶紧派出两个连在右翼占领阵地,同时向军长韦杰作了报告。
师主力也开始行动,准备渡过北汉江北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组织防御。
可就在这时,韦杰又接到兵团的急电:
这电报意思本来是很清楚的,转运伤员的任务是下达给各军的,而且是“望各军照此精神布置……”。
这时,一线展开的其他友邻均在转入防御后开始后撤。
可第六十军指挥机关将电报内容误解为“第六十军必须掩护全兵团伤员转运”。因此又转而电令正在撤过北汉江的第一八0师继续位于春川、加平、北汉江以南组织防御。
这一误解铸成大错。
第一八0师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都建议先把主力撤过北汉江,只在江南留少量掩护部队,以免陷于背水作战的被动局面。
师长郑其贵觉得应该不打折扣地执行命令。
段龙章们只好再向军里建议。
副军长查玉升等几位军首长也和段龙章们的意见一致。
可军长韦杰仍然认为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兵团命令”。
于是,第一八0师已撤过江的部队又返回南岸,重新展开,实施宽大正面防御。
他们打得很英勇,第五三九团第二营在土木洞以伤21人亡6人的代价,打退敌人8次进攻,歼灭美步兵第七师120余人。
可惜局部的胜利已不能挽救即将灭顶的危局。
他们丧失了至关重要的一天。
韦杰很快就为这一天而懊悔不已。
原想虽然第六十三军撤出,但敌人从西向东机动,路途遥远,第一八0师左翼又有第一七九师可迟滞敌人前进,不会很快形成致命威胁,第六十军尚有充分时间与机会完成掩护转运伤员任务并脱离险境。
而事态的发展却证明这都是些一厢情愿的设想。
有空中侦察的敌军指挥官很快发现第一八0师两翼空虚,除以两个团加强对其正面攻击外,美步兵第二十四师、韩军第六师从第六十三军撤走的缺口中冲向第一八0师右翼,美步兵第七师则从新岩里沿公路突击,进至春川,扑向第一八0师左翼。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的特遣队第二天就冲到了城隍堂。
情况万分危急,第五四0团炮兵营山炮连连连长华银贵指挥炮兵在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上向敌人猛烈轰击,直至打光了所有炮弹,与坚守阵地的第三连一起,与敌人同归于尽。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顺势控制了北汉江北岸渡口。
紧接着,美步兵第七师、美陆战第一师一部也相继靠近了春川及春川以南之新延江,直接威胁到第一八0师北移路线。
第一八0师处在敌人的弧形包围的威胁之中。
段龙章和王振邦再次建议撤过北汉江。
可郑其贵仍然非常执着,说没有命令不能撤。
说实话,遇上这种指挥员你是佩服他也不是,责难他也不是。
情急之中,段龙章又再次向军指报告和建议。
幸运的是这一次韦杰没有犹豫,城隍堂一失守他就立即下令:
“第一八0师撤过北汉江,继续沿江布防,阻击敌人;第一七九师扼守沙利峰、沙坪里、迟滞敌人进攻;第一八一师迅速摆脱敌人,担任军第二梯队。向华川方向转移。”
第一八0师这才开始向北汉江北岸转移。
行前,还是没忘了执行了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一项特殊任务:
释放了24名“联合国军”战俘。
其中1名美国兵是在这次战斗中,自己走到俘虏队伍里来的。
“我失去了战斗能力,有权享受战俘待遇。”
人家说得理直气壮。
美国兵脸皮真他妈厚!
25日拂晓前,第一八0师渡过北汉江。
虽然只差一天,此时过江与彼时过江的效果已经大大的不一样了。
敌人主力全面展开,两翼合围的态势已经形成。
师主力刚在鸡冠山、明月里、九唇垡山、北培山、上下芳洞地区占领阵地,防御阵势还没摆好,敌人就从三面扑了上来。
一天打下来,又累又饿的部队减员很大,原来3000多人的主力团第五三九团现在已经不到1000人了。
而且在敌人强力突击之下阵地也连连失守。
当日午后,由西面江村里进攻之韩军第六师占领了第一八0师鸡冠山阵地,由城隍堂进攻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占领了第一八0师右侧后的烛台峰、间村阵地。
第一八0师被割断于北培山、驾德山、梧月里地区。
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
如果这个时候断然撤出,摆脱敌人的机会还是有的。
本来韦杰也是这样想的,25日下午5时也如此电告郑其贵:
郑其贵也作出了安排,师直属队和第五三八团、第五三九团已经上路,第五四0团在驾德山殿后,开始转移。第一八一师和第一七九师主力亦转移至史仓里、滩甘里、马坪里地区。
可就这个时候,失去联络3天的兵团又与第六十军沟通了联系。
兵团电报上要求第六十军在场岩里、国望峰、史仓里地区布防,并指示“第一八0师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
看来王近山也知道自己远在铁原对第六十军情况的了解远没有人家自己那么清楚,所以对第一八0师的部署多了个“为宜”。
这是给第六十军首长留下了机动指挥的余地。
可是这个本来带有很大余地的指示被第六十军照转到第一八0师后,又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已经摆脱了敌人的第五三八团又被追回,在驾德山一带布防,第五三九团亦被安排转运伤员。
第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政治委员赵佐瑞和第五四0团政治委员李懋召等向师长郑其贵建议灵活执行兵团命令,只留少数分队掩护主力向北转移。特别是第五四0团政治委员李懋召很识大体顾大局富有牺牲精神,主动提出率第五四0团为师主力后撤担任掩护。
此议也为郑其贵所否决。
已出发的部队都被追回。
只有已向马坪里出发的第五三九团第三营因行进途中失去联络,没有返回。
就这样,郑其贵带着自已的部队掉头自投罗网。
时隔多年,作为后生小子的笔者仍然不解,身为红军西路军老战士的郑其贵难道忘记了当年陈昌浩带着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那惨痛的一幕?难道同样的悲剧非得再去亲身体验一回?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SIZE=2]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危机重重[/SIZE]
(续上)
第二天拂晓,美步兵第七师就从左翼迂回到侧后,突破西上里、梧口南里的第一七九师第五三六团第一营、第二营阵地,进而占领马坪里,将第一七九师和第一八0师分割并深入第一八0师侧后,切断该师退路,前出到芝村里附近方下桥,向史仓里、华川郡方向发展进攻。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也从右翼占领松亭里、滩甘里地区,并在下下红矿附近场巨里与查玉升副军长率领的军直侦察连、工兵营展开激战。
仅仅就这一天的时间差,第一八0师主力就在劫难逃了。
太痛心了!
笔者有个看法会驾车的朋友一定会同意:
一个乱闯红灯的司机肯定不是一个好司机。
一个任何红灯也不敢闯的司机更不是一个好司机!
后来第一八0师遭受严重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层次的,剖析起来可能要写一本书。
但重返驾德山这个命令却是最直接的——即或不是最重要的。
笔者始终不解,如果说前几天第六十军和第一八0师贯彻命令的作法尚有可评可议可理解之处的话,这一次自投罗网就怎么也难让人理喻了。以韦杰丰富的战争阅历和堪称辉煌的军旅生涯,为什么在第一七九师和第一八一师都已后撤的情况下,还要让第一八0师这支孤军前出拒敌?
如果确实想完成掩护任务,上策当然是让第一八0师后撤,在史仓里、滩甘里、马坪里一线与第一七九师、第一八一师相互靠拢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这样与马坪里军粮站靠近,断粮好几天的部队有饱饭吃,可以好好与敌人纠缠上一阵子;
中策是是执行原命令,留第五四0团一部转移伤员,主力仍然向马坪里转移,特遣队凶是凶,但与后续部队也是脱节的,空隙不是没有,而小部队灵活机动,很容易找到机会冲出来。
下策是让第一七九师、第一八一师前出反击敌人,硬将敌人顶回去,强行与第一八0师靠拢。但该案最勉为其难的是第六十军部队断粮已经将近一周了,许多战士已经饿死,这样的状态下要去跟敌人的机械化拼体力,显然是不明智也是很难指望有成效的。
所以该案只具有理论价值而无实际操作性。
至于全师重返驾德山,那根本就是不入册的“策”!
郑其贵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作为军事干部缺乏足够的魄力,但韦杰是军事指挥员出身的著名战将啊?从前“抗命”的仗也不是没有打过呀?明摆着的一步败棋为什么还要那么执着的去走呢?
韦杰将军曾任笔者家乡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笔者本人也对他从百色起义开始的数十年战争经历极为钦佩。而且在将帅成长的经历中,吃败仗也不是什么不得了事情,如果只允许胜不允许败可能世界上不会再有将军这个职业。况且,共产党和共产党的军队本身就是从失败的血海中爬起来的,哪怕是后来被冠名“常胜将军”、“军神”的这大将那元帅的,都曾经有过千虑一失的时候。
这不足为奇——要没有失过手那才真是奇怪了。
但如果要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作为事后“臭皮匠”的笔者对韦杰将军当时的处置仍然不明白。
这后果太惨重了!
第九兵团方向危机更为严重。
第二十军于24日晨由县里以南转移至杨口、麟蹄地区,其中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地空配合,在九万里地区实施了一次联合作战,企图阻截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部队。
第二十军当即与敌人伞兵展开激战。
敌人很凶,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 阿尔蒙德少将乘直升机亲自观察情况,指挥特遣队攻击前进。特遣队由美第一八七空降团副团长盖尔哈特上校率领的空降兵一个营、一个侦察情报分队、第七十二坦克营B连和4辆自行高射机枪及炮兵和工兵各一个连组成。
坦克营副营长牛曼少校指挥4辆坦克和情报侦察分队和工兵排作为尖兵冲在最前面。
在天上指挥的阿尔蒙德把中朝军队后方的混乱情况看得清清楚,进攻指挥得也得心应手。甚至直接指挥牛曼少校往前冲。
牛曼少校3小时突进20公里,因而被称为“牛曼尖兵”。
很多中朝战士都是倒在牛曼的机枪和炮火下的——只要不近身搏击,美国兵们都还能打得象那么回事儿。
笔者作为军人,非常羡慕阿尔蒙德这种指挥方式。
也非常遗憾杨得志、王近山、宋时轮们无法施行这种指挥方式。
否则哪能轮得上阿尔蒙德在这儿显摆?
由于敌人在九万里进展迅速,第二十七军被阻隔在富坪里以南、洪川至麟蹄公路两侧的桃木洞、玉山洞(路西)、鹫峰山及县里(路东)地区,原本安排其担任的利用昭阳江(新延里至大同江段)阻击敌前进掩护兵团主力转移的任务也因而无法执行。
但第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处置非常果断,他也不去和敌人特遣队争时间比速度了——反正也比不赢,而是当即根据志司命令和战况发展,令第七十九师在富坪里、麟蹄以南、第八十一师在县里地区展开,灵活机动地阻击敌人进攻,在昭阳江南北地区缠住敌人,掩护兵团主力转移和伤员后送。
“想吃我?老子倒想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牙口!”
第二十七军在这儿硬挺着跟美步兵第二师和韩军第五师辗转打了3天,反倒把敌人弄得磕磕碰碰迈不动步了。
他们啃不动第二十七军这块硬核桃。
第十二军到底是挺进大别山的主力部队。
第十二军主力转移至自隐里、于论里地区后,即被敌攻进之特遣队分割于洪川至麟蹄公路以东。
军长曾绍山很有经验,他料定敌人先遣队与后续部队之间必定有脱节之处,不会联系那么紧密。他率部队耐心放过特遣队后,从敌人的空隙中穿过,越过洪川至麟蹄公路,向华川和杨口方向转移,摆脱了被动态势。
只有南进最远的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被远隔在下珍富里以北三巨里地区。
第九十一团孤悬敌后,情况比第一八0师还要不妙。
截至25日晚,中朝军队原来确定的机动防线尚未形成之时,就被“联合国军”突如其来的进攻冲得七零八落,而且还在西线的加平和东线的麟蹄这两个重要方向上被敌人分割,态势极为不利。
志愿军全线陷入危机。
**********特许版权,请勿转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都是横扫千里的主,刚打下万里江山,谁听谁的。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几时曾有过物质条件比对手差这么多,而精神却如此坚韧不拔的中国军队!
[SIZE=2]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SIZE]
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 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 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 独战饥寒又一秋。 ——刘伯承:《七律 出益州》
这节骨眼儿上,彭德怀也成了个光杆司令。
韩先楚副司令员前不久回国去向军委求援,邓华副司令员带领第一批入朝的几个军长向毛泽东和军委汇报情况,洪学智前两天刚为当不当后勤司令的事儿跟自己生了一场气后去楠亭里后方勤务司令部上任去了。
面临入朝以来最困难最棘手最严峻的局面,身边却没有帮手。
“那会儿要听听洪麻子的话就好喽!”
依笔者揣度,彭德怀是免不了要在心中吃吃后悔药的。
他已经意识到,目前局势的发展,已使第五次战役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很难得到巩固。从“联合国军”攻击的势头看,很可能将中朝军队逼退至战役发起前的位置,甚至还有可能继续北移。捷报频传的日子过去仅仅几天,各部队传来的大都是遭受损失或受到拦阻的消息。原想第六十五军在议政府、清平川地区阻敌15~20天,以确保铁原、涟川一线,以掩护第三、第九兵团和第十九兵团主力北撤。结果由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仓促北撤造成了危及全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战线上形成了几处大缺口,从而使中朝军队的防御体系在尚未完成之时就濒临崩溃。
当务之急是赶紧封闭缺口,尽快形成一条连续的防线。
5月26日,志愿军总部鉴于战线中部由芝岩里、官厅里至机山里一线(加平东北至抱川东北之间)存在很大空隙,同时得悉“联合国军”有乘中朝军队饥疲之时,以美第一军向铁原、美第九军向金化、美第十军向杨口方向继北犯的企图,为迅速稳定局势,停止敌军进攻,即令第六十五军一个团确实控制机山里、清溪山阻击当面之敌北犯;令第六十军迅速转移至场岩里、国望峰、史仓里(均在机山里东北)地区,坚决阻击北进之敌;令第十五军、第十二军主力速向金化以南实乃里、多木里地区集结,加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进攻;令第九兵团在芝村里、华川、山阳里一线及东西地区,迅速作纵深防御配备,准备消灭沿春川、华川公路北犯之敌。
命令特别指出:在此情况下,只有克服一切困难,给北犯之敌以打击,才能取得休息,否则,松懈战斗意志,将遭受严重损失。
这个处置非常正确。
可惜来得晚了一点,因而落实和效果也大打了折扣。
尤其是对第六十军的那一部分。
这一天“联合国军”的进展仍然很迅速。
西线,韩军第一师占领汶山并越过临津江。美第一军也沿京义铁路线两侧推进至绀岳山(东豆川里西)、消摇洞(东豆川时里北)、梁文里(永平东)及机山里一线,继续向第六十五军前沿铜幕里、哨城里、钟悬山、艮子里进攻。
中线,加平、春川方向继续向第六十军第一八0师和第一七九师阵地进攻,突入其阵地背后,该方向正面进攻的韩军第六师占领鸡冠山后继续向北推进。右翼进攻的美步兵第七师已占领梧口南里、马坪里、方下桥(华川南);左翼进攻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也占领松亭里、滩甘里。
至此,韩军第六师、美步兵第七师、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已构成对第一八0师主力的合击之势。
东线的“联合国军”却无大进展,
麟蹄、县里方向的美步兵第二师和韩军第五师仍被第二十七军牢牢粘住而无大进展。第十二军主力也已冲过洪川至麟蹄公路,摆脱了敌人,向华川杨口方向转移。
只有被隔在敌后的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下落不明。
为合拢第二阶段作战的大钳口,第三十一师冲得最靠南。
20日,第十二军按志司命令,以一部兵力控制长水院、自隐里以南一线,掩护兵团主力撤出战场,向金化地区开进,归还第三兵团建制。
部队正在动作,美步兵第二师的特遣队就冲破阻击线,于24日进至于论里地区,将第十二军第三十一师和第三十四师阻隔于洪场公路以东地区。
第三十一师这时正位于束沙里。
他们是从第二十七军特务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五师团派来通报的同志那里得知撤退这码子事儿的,通报的同志说,他们的部队已经按令向北撤退。
师长赵兰田顿时紧张起来。
这样一来,如果敌人反击,第三十一师孤立无援,而且后路极易被切断。
特别是现在师部与军里的联络已告中断。
最要命的是,师主力团第九十一团正越过原州通往下珍富里的公路向南攻击前进,孤军深入敌后。而束沙里一段公路已被敌人的火力封锁控制,无法与之取得联系。
这第三十一师是入朝前从第十一军调过来的,在那里也是个风头很键的主力师,跟着刘邓打惯了无后方依托的仗,能在这支部队师长旅长的干活,那肯定也不是什么等闲角色。
师长赵兰田跟他的邓小平政委一样,四川人,小个子。
心眼儿也忒好使。
“我看,东援之敌要和下珍富里的敌人会合还要些时间,不大可能立即对第九十一团采取行动。我们应该等第九十一团脱险后再转移!”
赵兰田分析形势并深思熟虑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它师首长也同意,一个主力团不能就这样给扔了。
赵兰田果断作出决定:命令第九十三团牢牢控制束沙里以西的外立石、小都市里、双屯里阵地,坚决阻止向下珍富里增援之美军继续前进,为第九十一团撤出争取空间和时间。立即派人与第九十一团联络,向他们提供从敌后撤出可采取的两个方案,一是迅速掉头,沿原路返回归建。二是抓住敌人尚未查明我军行动企图的时机,由下珍富里以南向东再向北迂回,利用敌人的间隙,沿东海岸山地寻路北返。
看看,同样是指挥员,这位就机动灵活得多。
参谋长林有声当即起草了给第九十一团首长的急信。
事关重大,必须有人亲手将信交到第九十一团团长李长林手上。
赵兰田点了作战科副科长枫亭:
“这个任务很危险,但一定要完成,整整一个主力团啊!”
赵兰田紧紧握着枫亭的手说。
“师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身为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当然知道这事儿的份量。
这也是条从大别山里闯出来的好汉!
这时,第九十一团还处在乘胜追击的精神状态中。
21日凌晨,第九十一团团长李长林正准备部置攻击下珍富里以南的韩军第三军团军团部,往碧潼战俘营送个中将少将什么的。
还没行动,枫亭赶到了。
“你怎么过来的?敌人炮火很凶呀!”
李长林知道这时候他来一定是情况有了什么变化。
“是啊,两个警卫员都牺牲了!给,师长的信!”枫亭喘息未定。
“昨天半夜,我们一营攻占了下珍富里以南的射南山,二营占领了兄弟峰,切断了敌人南逃的后路。现在正准备攻击伪三军团的指挥部哩!”乘团长看信,政治委员张士诚很得意跟枫亭掰活。
“不行啦不行啦”枫亭赶紧扫他的兴,“敌情已有重大变化,美步兵第三师从东边开过来了,已经与伪三军团取得了联系,现在下珍富里附近有近万敌人,你们一个团怎么行?师长命令你们赶紧转移!”
全都吃了一惊。
看完“鸡毛信”,李长林的脸色很凝重。
他已经从信中知道了形势的严峻和自己的责任,稍有不慎,第九十一团就有可能全团覆灭。
但这位红军老战士毫无惊惧之色,这类危险在他的近20年的战争生涯中不知经历过多少。
这也是中国军队将领在整体上优于对手的地方。
他们大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品质。
团长李长林立刻召集政治委员张士诚、参谋长刘玉声和政治处主任孙坚以及枫亭一起讨论撤退问题,大家几乎一致认为,从原路北返实属下策——枫亭带两个警卫员来都伤亡掉了,我们可是整整一个团呀!
而且伤员也无法带出。
原地坚守也不行,因为第九十一团位置很不利,处在3条公路的交叉点上,敌人机械化部队扑上来极为危险。
而且在如此深远的敌后,也不可能得到援兵。
经验丰富的李长林默思良久,然后语出惊人:
“从哪走看来都有问题,我看只有先向东南方向走!”
东南?
大家吓了一跳,东南是韩军首都师防地,这不是往枪口撞吗?团长这是怎么啦?
“这样能出其不意!”李长林知道大家想说什么,接着解释道,“然后我们再一拐弯,转移到南汉江以东的大山里,那边是敌人后方,防守薄弱。然后再从东面插过去,只要过了广川,问题就不大了,即使有伪军拦路,咱们硬打也能打出一条路!”
李长林的话不紧不慢,没有铿锵之声,却极富穿透力。
大家精神为之一振,唔,以进为退,团长这招,高!
“好,向东南方行进,就是向东海岸敌人的大后方绕道前进,出敌不意,变被动为主动!”
枫亭觉得这招将来肯定可以成为军校课堂讲授的优秀战例。
这时,师指的电台也与他们叫通了:
“老李,就照你们的方案办,一路上一定要灵活机动,千万要灵活机动!我率领第九十三团顶住敌人,掩护你们向东南去!路上注意和我们保持联系。”
赵兰田很激动,知道打这儿以后,师里帮不上第九十一团什么忙,要全靠李长林他们自己了,搞不好这回很可能就是生离死别。
但李长林信念却非常坚定,一定要把这支红军老部队带回去。
他命令各营去掉防空伪装,队伍排列得整整齐齐,把缴获敌人的钢盔戴上,准备迷惑可能遭遇的敌人。
来个瞒天过海。
上午10时,李长林亲自带一个侦察班在南汉江边上选择了涉渡点,然后全团顺利东渡,进入内基里以北的茂密山林隐蔽休息。
入夜,养足了精神头的部队又开始行进。
李长林带着警卫连走在最前面。
前头就是元卜洞了。
突然,一小股敌人插进了警卫连的队伍。
这也难怪,第九十一团现在那模样就象一支追击志愿军的韩军部队。
团侦察排没言声,一个看住一个,走出一里多路才突然动手。
一下子逮了9个韩军士兵。
李长林一审问,才知道他们刚一撤出,敌人就向射南山、兄弟峰合围,扑空后发现第九十一团已东渡南汉江,便急调部队堵击,这几个俘虏所在的韩军第十七团正奉命抢占元卜洞以南高地。
大伙暗自庆幸,得亏了团长指挥果断呀,不然咱们全完了。
李长林立即命第一连先敌抢占元卜洞以南高地,掩护团主力通过。
结果这关节上出了个麻烦。
在一个交叉路口,前卫连设置的路标被路过的战士们匆匆的脚步踢倒而相混,殿后的第二营和掩护的第一连走错了路,与团队失去联系。
黑夜中又没法联系上,李长林只好带着团主力继续前进。
23日拂晓,第九十一团主力经一夜疾行,越过广川,进至间坪里以南地区,与朝鲜人民军一支侦察队相遇。从他们口中得知,朝鲜人民军最前沿阵地就在五台山。
李长林松了一口气——五台山再往西山方向走不远就可到达。
可第二营和第一连怎么办?
不行,无论如何要把第九十一团完整地带回去。
他决定部队暂时休息,让团侦察股长带几个侦察员寻找失去联络的部队。
天亮后雨刚停,就听得东南方枪声激烈。
李长林估计是第二营和第一连正在且战且走,遂决定改变从西北方向直奔五台山的路线,而回兵向北,接应第二营和第一连。
24日上午10时,第二营和第一连终于回来了。
原来他们走错了方向,转行到了剑山山区,被敌人发觉,且战且走,冲了几十里才突破敌人的封锁堵截。一路上歼灭敌人一个连又一个排,还带回来60多人俘虏。
李长林大喜,自己的部队真给自己长脸。
就这样,他们几乎就擦着韩军首都师和第十一师阵地的边,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冲了百余公里,翻越了海拔千余米的铁甲山,到达五台山的朝鲜人民军阵地,把一路上俘虏的119名俘虏交给了朝鲜人民军部队。
此后,李长林又率领全团沿县里、麟蹄、杨口转移,一路上在敌人的缝隙里穿行,经历了无数艰险,多次以野草和树叶充饥,又经过6天的跋涉,翻过雪岳山,于29日到达文登里与师主力会合。
赵兰田和李长林见面时都先一楞。
彼此都觉得对方憔悴消瘦了许多,几乎认不出来了。
这才分手一个多星期,好象是过了一年。
旋即紧紧拥抱,热泪纵横。
喜极而泣的男儿泪。
第九十一团孤悬敌后,王近山心情紧张,却不害怕。
都是刘邓的主力,他虽然悬心吊胆,但心中还是有数,这些长于外线作战的部队一般都吃不了大亏。
他现在担心的是第六十军。
第六十军里最担心的是第一八0师。
第一八一师是著名的“皮旅”,当年中原突围时七千键儿转战千里,什么样儿的困难没经历过?后来到了苏皖又跟着陈粟从华中打到山东,守涟水克孟良,什么恶仗没见过?后来归建回到晋冀鲁豫,又跟着贺老总冲过秦岭解放四川,是支真正的野战军。师长王诚汉是皮旅的老家伙,指挥上既勇敢又精明,王近山没啥不放心的。
第一七九师也是,当时是晋冀鲁豫大军跟着刘邓和陈赓走后留在太行唯一的一支主力,跟着徐帅战运城,克临汾,打太原,那队伍一行起军来,前头也是一串奖旗。师长吴仕宏一直就是个打硬仗不要命的祖宗。
第一八0师按理说也不错,在解放战争中战绩也还不俗。但真要和老主力们比起来就要逊色得多了。加上升级成主力后,一直处在内线作战的环境中,缺乏无后方作战的煅炼。入朝前又补入了大量未经严格审查的国民党第九十五军起义官兵,素质就更受影响。尤其是老师长邓仕俊升任军参谋长后,师长是由政治部主任郑其贵接替,听说此人打仗是很勇敢,但长期作政治工作,军事指挥是否还能得心应手就很难说了?
王近山越想越不放心。
可偏偏在这节骨眼儿上,兵团的电台车又被炸了。
等重新与第六十军沟通联络,已是3天以后。
3天后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在铁原的第三兵团司令部也许是觉得对前方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致电韦杰时语气颇为慎重,只是作为一种意见提出,“第一八0师以两个团扼守驾德山阻击敌人为宜”。而这时第六十军倘能一面将详情上报,一面灵活机动地根据情况执行这个“为宜”的命令,第一八0师主力本来尚有脱离险境的可能。
将帅协谋,上下补台,本是这支军队的优良传统。
可这时他们恰恰忽视了这个。
当郑其贵发现身后本应是自己部队在昨天占领的马坪里一线出现大量美军坦克的时候,才意识到大错已经铸成。
除了师直属队、后勤部门和担任掩护几个营已先期转移的近4000人外,师主力全都陷入美韩军3个师的包围之中,而且经连日战斗和冻饿减员,8000多人的部队现在只剩下不到4000人。
这时韦杰也懊悔不迭。
如果第一八0师主力当时不返回驾德山而直接到马坪里与第一七九师并肩布防,不仅第一八0师不会陷入重围,而且对全局局势也会有利得多,美步兵第七师哪能那么容易就突破第一七九师阵地?而且,25日晚上,马坪里刚好又是一个空隙,与师指失去联络的第五三九团第三营从而因祸得福,与第一八一师主力在华川至马坪里公路上会合,以及当晚通过马坪里与军主力会合的军务科科长张杰、直政处主任王一民率领的第一八0师师机关和直属分队脱离险境等事实都可以说明,第一八0师此时冲出险境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转瞬即逝的机会没有抓住。
这也是后来突围而出的第一八0师部分师团指挥员们意见最大的地方:
师长郑其贵为什么不敢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其实韦杰心中现在就在这样懊悔。
他现在的临机处置是让第一八0师“固守待援”。
事态的发展说明,这又是一个让他再生懊悔之心的决定。
5月26日中午,第一八0师师长郑其贵在驾德山召开师党委扩大会,研究是立即突围还是固守待援的问题
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主张立即突围:
“从这几天的战斗来看,我们部队的重大伤亡,并不在于与敌人真刀真枪面对面的较量上,而是吃亏在敌人猛烈的轰炸和炮击之中,部队现在没有饭吃,没有弹药,怎么固守待援?应该考虑突围!”
“对,突围是上策!”参谋长王振邦也同意。
“师长,突围吧,让第五三八团和第五三九团先走,我们团留下断后,我们团阻击打援还是有经验的,当年打临汾72天,我们团就守了51天,这次完不成断后的任务,我提头来见!”第五四0团政治委员李懋召又一次站出来毛遂自荐。
这是个意志坚强的共产党员。
“师长,快点决定吧,粮弹都没啦,明天你让同志们拿什么跟敌人打?你忍心让第一八0师拼光吗?”
师炮兵主任郭兆林激动地喊道。
几乎所有的团长政委们都认为应该立即突围。
郑其贵这回没有固执已见:
“好啦,大家的意见我清楚啦!那我们就突围吧!但必须经过军里批准,在上级没有批准之前,我们就老老实实固守待援!”
大家还能说什么呢?
现在分分秒秒都很宝贵的时间又过去了几个小时。
下午17时,第一八0师才收到军里批准突围的报告。
因为韦杰非常为难。
要突围,就要有接应,而准备用于接应的第一八一师正在华川一线阻击敌人,迟迟联系不上,直到下午16时30分才与军部电台沟通。
考虑到本兵团兵力调度的困难,政治委员袁子钦建议直接向志司请调增援部队接替第一八一师防务,让第一八一师全力驰援第一八0师。
非常时期,当非常行事,这本来不应该存在什么问题。
但韦杰还是决定按级报告。在报告未回复之前,以第一八一师派出一个团沿公路方下桥(芝村里附近)攻击正面之敌,主力于公路两侧向芝岩里及其以西出击,策应第一八0师突围。第一七九师第五三六团迅速占领马坪里向芝岩里出击,接应第一八0师。同时批准第一八0师向西北鹰峰方向突围,指定的第一和第二集结位置分别是史仓里和鸡山里。
他还是想靠第六十军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结果电报经两级周转,待第一八一师接到全师出击接援的电报时,已是当晚21时30分,不巧又因与第五四一团、第五四二团的电讯电报全部中断,被迫派人徒步传达命令,又延援了一段时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SIZE=2]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SIZE]
(续上)
看看情况不妙,韦杰等又在当晚22时再电第三兵团,报告第一八0师危急状况,估计仅第六十军力量不足,建议第三兵团主力兼程赶进,打退敌人进攻,以解第一八0师之围。
27日,彭德怀从第三兵团转来的第六十军电报中知道第一八0师的危急境况。当即急电第六十军和第十五军首长,要求他们各派两个师前往救援。
第十五军却因相距太远,受敌拦阻,无法横向机动到预定位置。
而第六十军折腾到27日0时,第一八一师的先头部队才上路。
路上又遇倾盆大雨,山路泥泞不堪。
及至27日拂晓,部队才进至镇南里、论味里、华川、场巨里、原川里地区,被正在北进之美步兵第七师拦住去路。
显然,以第一八一师现有兵力再对敌人进行正面攻击已经非常不利。而第一七九师第五三六团主力伤亡过重,坚守现有阵地更是勉为其难,难以执行向芝岩里出击的任务。
结果只有第五三六团第一营冲过了西上里。
但却因兵力太小,接援不成,反陷敌围。
接援计划遂告流产。
想想真是令人扼腕。
中朝军队兵员兵力优于对方,却因为没有制空权,没有白昼机动力,竟在兵力少于自己的“联合国军”猛烈攻击之下苦于招架。而“联合国军”因为拥有制空权、优越的通讯联络手段和机动能力,却能在兵力优势的中朝军队打击之下,通过高速机动堵塞中朝军队突破口,在节节败退之下仍能始终保持战线的完整和连续。
两相比较,产生了这样一个真理:
兵力≠实力。
对于现代化正规战争,中国军队在这里向对手学到了很多。
这种学习常常需要鲜血和生命作为代价。
第一八0师当晚18时30分突围时,得到的是很鼓舞的消息:
“告诉第一八0师放心,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以北鹰峰山就是我军阵地,坚信他们一定能胜利突围。”
这是军政治委员袁子钦特意补进电报的意思。
应该说,直到这时,第一八0师的突围行动还是很有章法的。
按师指部署,第一八0师突围部队分作两路:山上第五三八团、师指、第五四0团两个营为一路,由驾德山,经蒙德山,向鹰峰前进,第五三八团第二营为前卫,分两路打开口子,控制山口;山下第五三九团为另一路,经纳实里、马场里、芳确屯,在27日拂晓在鹰峰山下与师主力会合。
山下行动的第五三八团打得很英勇。
团长庞克昌、参谋长胡景义把全师的反坦克手雷、手榴弹和冲锋枪集中给该团的第二营、第三营,由第二营营长李全有、第三营营长郭兴业率领,与敌人的坦克、自行火炮和摩托化步兵反复冲杀,死打硬拼,以伤亡2/3兵员为代价,击毁十多辆坦克,撕开口子,杀开血路。第五连、第七连死死挡在两边,与企图合拢口子的敌人殊死相拼,掩护师主力通过。
所有的指战员都打得很疯,重机枪干脆抬着冲进敌人堆里,在行进间辗转射击。
这两个连从连长指导员至每一个兵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没有幸存者。
但沟里的部队都争先恐后想冲出去与敌人拼命,你争我赶结果冲乱了自己。部队之间没了建制,失去联络,各级指挥员控制不了自己的部队,失散和被敌人炮火杀伤也很严重。
殿后的第五四0团代团长刘瑶虎指挥后卫分队拦住尾追之敌且战且走,也被拥在沟里与前边部队挤在一起,局面完全失控。一些原起义部队编过来的官兵开了小差,甚至携枪投敌,还帮着敌人劝降喊话。
还出现了一个连长带着两个排集体向敌人缴械投降的事情。
刘瑶虎本人也被起义部队编来的一个国民党老兵打了黑枪,不幸牺牲。
第五四0团天明时才冲过公路。
第五三九团稍有秩序。
团长王至诚将全团缩编为一个营,第一营参谋长周复幸亲自掌着一门八二迫击炮,集中全团火炮打掉山头上的火力点,掩护大部队从公路上敌人坦克的缝隙中冲出,经马场里到鹰峰山与师主力会合。
27日拂晓,第一八0师两路突围部队均冲出包围,越过公路来到鹰峰山下。
这时,全师已不足2 000人,仅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有:
第五三八团第一营营长刘吉耀、政治教导员赵国太;
第五三八团第三营营长郭兴业、参谋长秦国太;
第五三九团政治委员韩启明;
第五三九团第一营副政治教导员郭春玉;
第五三九团第三营政治教导员杨彬;
第五四0团代团长刘瑶虎;
第五四0团第三营政治教导员任振华;
师直政处宣传股长杨长彩;
……
此外,第五三八团政治委员赵佐端失踪。
战后才知道,赵佐端政委因走错了路,遭敌埋伏负伤被俘。
不过部队好歹总算冲了出来,前面就是鹰峰山。
军里的电报说,这是我军控制的阵地。
不光是郑其贵,其它又累又饿辗转血战了一夜的人也以为到了自已部队的阵地。
很多人一头倒在地上就睡过去了。
可无情的事实又一次粉碎了他们的希望。
刚掩埋了烈士的遗体,包扎好伤口,就听得鹰峰山上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接着,前卫第五三八团传来报告:
“鹰峰主峰和东南诸高地已为敌占领!”
第一八0师再次陷入合围。
这时,接援计划流产的消息也传到了第六十军指挥所。
韦杰知道自己判断情况失误,悲愤万分,两眼一黑,晕到在地。
当他醒来的时候,参谋长邓仕俊拿着一封电报问他:
“王副司令来电,询问第一八0师突围和第一七九师、第一八一师的解围情况。怎么回电?”
“如实汇报,解围部队出现意外,第一八0师突围到鹰峰遇敌,现正孤军作战,我军正积极设法救援。”
韦杰苍白着脸一字一顿地说。
郑其贵师长听到鹰峰山上是敌人的消息也是两眼发黑。
不过他得稳住,他还有近2 000名战士在看着他。
他跳起身来喊道:
“同志们,振作精神,打下鹰峰!”
“师长,让我们吃顿饱饭,你指哪我们打哪!”
疲惫的战士们苦笑着对师长说。
郑其贵喉头一阵哽咽,多么好的战士,我愧对他们!把他们带入陷阱,他们现在要求的只是一顿饱饭。
而前面还是生死未卜的沙场。
他现在根本拿不出任何东西来给他的战士们。
但到了这份上,不打怎么办?
又累又饿的战士们还是迅速聚拢在师长身边。
第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把全团班长以上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编成一个突击队,由第一营参谋长潘辉带领,全部带上冲锋枪,先攻占了主峰东侧的东台峰高地。
第五三九团团长王至诚、政治处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团所有能战斗的约5个排兵力和政治处的干部及警卫排30余人,在第一营参谋长周复幸指挥下,夺取了主峰,击退敌人两次反扑。
一个小时后,鹰峰及东台峰高地被第一八0师部队占领,残敌退入密林。
但两翼敌人仍继续向北突进。
第一八0师仍然被围于鹰峰山东南丛林中,山谷里到处是失散呻吟的伤员和饿晕倒下的战士。
还有手榴弹响——那是不愿当俘虏的伤员们给自己拉响的。
“活着的人比死了的人更难受。”
多年后,许多突围而出的幸存者一说起来还悲愤难抑,“这么多年了,常常一闭眼就想起这些战友,那时谁也管不了他们,就在山上眼巴巴地看着他们走上绝路,那心就象被乱刀子在扎。”
“联合国军”的直升机也在上空盘旋,上面响着一个女人的声音:
“第一八0师的弟兄们,不要作无谓的抵抗,你们的师长郑其贵已经被俘,投降吧,联合国军优待俘虏。……”
大家悲从中来:咱第一八0师也落到了被人劝降的地步。
不一会,那飞机上的女声突然变得激昂起来:
“同志们,刚才喊话的就是我,我是负伤被俘的志愿军女战士!刚才那番话是敌人拿枪逼着我说的。我告诉你们一个真实情况,今天上午他们集体屠杀了你们师的两批伤员,一批130多人,一批220多人,中午,又在明月里杀害了你们师包扎所里的280名重伤员,真是惨无人道!同志们,好兄弟,千万不要投降,赶紧寻找空隙冲出重围……”
声音戛然而止。
郑其贵、段龙章、吴成德、王振邦等师领导悲愤难抑,第一八0师跟着徐帅贺总打了那么多仗,从来没有遗弃过任何一个伤员,现在却……
但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得想办法让活着的同志们突出去。
郑其贵在鹰峰山西侧东野川再次召开师党委会。
现在情况非常困难,突围,没有重火器;坚守,没有吃的,弹药也耗尽,大家一时也拿不出办法来。
郑其贵提出利用夜暗分路摸出包围圈,向北分散突围的到伊川、铁原集结的方案。
这个方案挺诱人。
当初,日本鬼子铁壁合围的时候,土八路们用这招很灵光。鬼子气势汹汹冲过来的时候,把枪一埋,老百姓衣服一穿,找个保垒户钻地道躲起来,等把鬼子胡弄过去了,再把枪起出来冲鬼子的屁股开火。
可对付美国鬼子这招还灵吗。
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觉得不妥,分散突围,一盘散沙,怎么行?这儿是朝鲜,大家语言不通,地形不熟,不是咱在山西老家跟鬼子打游击战的时候。一分散放了羊还能不任人宰割?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只好请示军里。
“你们集中力量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里派部队接应!”
韦杰亲自在报话机上大声说。
韦杰又一次派第一七九师接援,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把第一八0师接应出来。
但与上次同样的原因,第一七九师接应部队一个营28日天亮时才到明芝岘、下实乃里,距离史仓里尚远。
第二次救援又流产了。
而第一八0师部队这时已经完全走入绝境。
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的命令有的单位传达了,有的没有传达。师指费了很长时间才组织起不到400人的3个突击连,由郑其贵和吴成德带领,从鹰峰北侧无名高地突破,杀开一条血路;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指挥其余人员跟进。
屋漏偏遭连夜雨。
前卫营带错了路,误入东北方向的滩甘里,遭敌阻击后又返回,经咏球岘再向西北方向突围,突破3个阵地后,最后被阻于128.6高地。
他们再也攻不动了。
打了一夜,又不得不重返鹰峰。
这时,部队几乎完全步入穷途。
一批负伤的战士聚在一起。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尽了最大的力量,现在孤军断后,弹尽粮绝,无法突围,我们都是好战士,现在怎么办?”
片刻沉默。
“我们死也不当俘虏!”
一群绝望的男子汉发出最后的咆哮!
“轰——轰——轰”
手榴弹、手雷互相引爆,山崩地裂。
大雨如注。
什么叫惊天地而泣鬼神?这就是!
由于再次向史仓里突围,这些战士的遗体都没有抢回掩埋。
这让很多幸存者终生内疚。
28日,师指电台被炸坏,与军部失去联系。郑其贵只好命令烧掉密码。
关键时刻,第一八0师又一次跌入深渊。
至此,郑其贵等对自己的部队完全失去掌握。
分散突围的战士们被敌人的坦克象疯狗一样的追逐、扫射、冲撞、辗压……
曾经英勇无敌的战士,成了狼群中的羔羊。
这一天,是第一八0师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天。
突围而出的人很少很少。
29日拂晓,第五三八团参谋长胡景义等50多人率先回到军部。
胡景义一见韦杰就放声大哭:
“军长,部队全被打散了,在距史仓里6公里的鹰峰山区,快派部队接应吧!”
韦杰背过身去,他不想让部下看到自己的眼泪。
“军长,我建议调第一七九师和第一八一师反击,反击造成伤亡,把我查玉升的脑袋交上去!”
副军长查玉升急得两眼发红,他在第十四军就是个出名的急脾气炮筒子战将。
邓仕俊参谋长也哽咽出声:
“军长,反击吧!查副军长一个脑袋不够,我邓仕俊脑袋也算上一个!”
他是第一八0师的老师长,那里干部战士他都熟悉得跟家里人似的,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步入绝境,他的心就象在油锅里煎熬。
韦杰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作这样的选择了。
“同志们,说气话没有用,这不是要哪一个人的脑袋。要从全局考虑。第一七九师现在担任阻击作战,在史仓里以北布防;第一八一师已由华川到广德岘、上海峰、伏主山一线担任防御,这是兵团给我们的任务,现在只有这两个师顶着,而且都遭到了攻击。而第一八0师已经分散突围,无固定目标,即便硬抽出部队反击,再牺牲一部分力量,恐怕也难找到。现在,只有……如果鹰峰到史仓里方向再有枪声时,再以全力反击。”
韦杰将军一定是抑制住心中的最大痛苦说出这番话的。
现实冷峻,韦杰也只能冷峻。
他是军长,有泪也只能往肚里吞。
这时,兵团的电报也来了:
“得悉第一八0师已分散突围,令第六十军派英勇的干部、战斗英雄和侦察队背粮食渗入敌后寻找……”
晚啦!
第六十军派出的3名干部带人深入敌后寻找,结果一个人也没有找回来。
第一八0师的部队已经被打散了。
此后陆续突围而出的计有:
第五三九团团长王至诚、政治处主任李全山、作训股参谋张绍武所率40余人;
第五三九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关志超、第一营营长丁占胜、机炮连指导员樊志英、团卫生队长郭富明、团无座力炮连连长王仁发、师作战参谋姚文选等60余人;
第五四0团政治委员李懋召等数十人;
第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政治处主任张启等数十人;
师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吴明善、宣教科长安靖荣、作战参谋樊日华等7人。
……
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等师领导所率数十人。
总计不到500人。
还有一年间陆陆续续返回的第五三九团组织股长梁保安、第五三八团青年股长张万光等10余人。
至此,第一八0师除先行撤出脱离险境的师直属队、师后勤人员、第五三九团第三营等4 000余人和陆续突围而出的数百人外,主力全部覆没,其损失计有:
负伤、阵亡和下落不明者7 664人,其中:
师级干部1人;
团级干部9人;
营级干部49人;
连级干部201人;
排级干部394人;
班以下6 990人。
这当中大部分在负伤、饿晕等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被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的革命战争史上,这是一次极其罕见的师级建制单位主力的覆没。
第三兵团在整个后撤行动中受损最重。
全兵团遗弃重伤员6 000余人,连同其它失踪人数一起,共失踪16 000余人。
第三兵团的失踪/被俘人数又以第六十军为最,计有8 000余人,其中第一八0师5 000余人。
整个中朝军队在后撤过程中失踪人数为20 000余人,其中80%是志愿军战士。
据美方宣称,他们共俘虏中朝军队官兵17 000余人,其中中国军队官兵占90%以上。
这个数字占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被俘总数的80%。
这是让众多名将刻骨铭心伤痛了数十年的惨重损失。
最伤痛的人是第一八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
在随郑其贵等人所率师指挥所突围途中,吴成德遇上了一片松林中躺着的四五百名伤员和病号,他们围上了殿后的吴成德。
“吴主任,带我们走吧!”
吴成德心如刀绞。
他知道,凭他和警卫员两人,是无论如何也带不走这几百个伤员的,但不带,作为这个师现在最高的政治首长,他的政治责任感何在?入朝时每次政治动员,他都对大家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官兵同心,同生共死!现在呢,不就是这个关头了吗?
“我不走——”
吴成德拔出手枪一枪打死战马。
“我带你们一起突围!”
声声掷地,字字千钧。
吴成德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心中一定充满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感。作为师首长,他太知道他面临的严峻情况了。
他是知其不可为而毅然为之。
作出这种抉择的后果不难想象。
一天后,数百名伤员的队伍在敌人的坦克的追逐、辗压和扫射中东冲西突,四处碰壁,最后突围而出的只剩下吴成德等30多人。
而且还被远隔在敌后,失去了回到部队的机会。
他带着这30多人的队伍钻进了深山老林,在饥寒交迫中与敌人打游击,等待他们期望中的第六次战役。敌人为了围捕这些散落敌后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游击队,聘请了当年在中国与八路军作过战的日本鬼子作顾问,调集大批美韩军对他们实行“铁壁合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仍然坚持了一年零两个月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直到最后确信中朝军队不会发起第六次战役后,才决定冒死越过战线,返回自己的部队。
不幸在1952年7月10日在越过战线的途中遭敌伏击被俘。
他在敌人战俘营受尽磨难,依然坚贞不屈,在停战后遣返归国。
只两年时间,30岁的车轴汉子,变成了花白头发的小老头。
他是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唯一一名师级干部。
笔者认为,没有勋章打了败仗当了俘虏的吴成德仍然拥有永恒的光荣。
如果他不去率领那批本来就很难突出重围的伤员,如果他不去担负起他本来就很难担负起的这个责任,他可以跟着师指队伍顺利突围而出。而以他的忠诚、他的能力,他一贯的业绩,他在整个突围过程中的表现,他完全可以在整补后的第一八0师继续工作和战斗,参与指挥两年后为第一八0师报仇雪恨的夏季反击作战。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5年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他会跻身于肩上金光闪烁的将校行列。
这一切,他都没有得到,而他本来应该得到!
他在面临严峻局面时所表现出的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在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民族气节,足为所有中国军人之师表!
笔者还执着而热切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建议,在重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和补辑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名册时,不要忘记了在战俘营中坚持斗争维护祖国尊严的那些英勇将士们,他们英勇悲壮的斗争,与他们在战场的顽强战斗同辉。
还有他们:
第五四0团第三营营长韩月季;
第五四0团第三营副政治教导员张合顺;
第五三九团炮兵营副政治教导员王金方。
……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SIZE=2]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SIZE]
(续上)
他们与吴成德的经历相似,也是在敌后打了近一年的游击,而于1952年4月间在越过战线时负伤被俘的。
还有那些在敌后游击战中牺牲的有名和无名的将士。
还有那些在战俘营中英勇斗争返回祖国的第五三八团政治委员赵佐端、第五三九团第二营营长马兴旺、副政治教导员许如刚、参谋长车学智、第五三八团见习宣传干事张泽石等一大批中华优秀儿女。
他们都是我们民族不朽的英雄!
即或是那些后来在战俘营中被割肤刺字,最后被迫去了台湾的第一八0师官兵,笔者仍然认为他们应该享有一份曾经为民旅尊严而战的光荣。作为与土地生死相依的庄稼人,他们中很多人是放弃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最高梦想,踏上血肉横飞生死未卜的疆场的。为此,他们也被迫将割舍不去的对故土乡里的离愁别恨,空付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隔海相望望眼欲穿的悠悠怨恨之中。
骨肉团圆之梦,应该在海峡两岸今天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即或仅仅是为了这些垂垂老者。
从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后,毛泽东就十分关注战况,不时让军委作出汇报,在得知第一八0师被围后更加焦虑不安,还向彭德怀通报情报部门的侦听报告,并不断询问第一八0师情况。
5月31日,当知道最后结果的时候,他闭门深思,彻夜未眠。
几天前,在与邓华带回的第一批入朝的军长们进行探讨以及总结志愿军入朝作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就对以后的作战方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并电告彭德怀:
粗粗一看这是一个战术方针的调整,追求的最后目的还是“一次歼敌一个整师,或两三个整师”的大歼灭战,而且对作战形式的设计仍然是运动战。而实际上这个调整已经带有非常浓厚的战略调整内涵,因而也对日后朝鲜战局产生了致关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朝方对朝鲜战争目标函数的修正。这种打“小歼灭战”的思想经过毛泽东、彭德怀、陈赓、邓华和志愿军全体将士们不断地充实、修正、提炼、升华,最后成为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指导思想。
27日,毛泽东接见陈赓与解方时,把这个战术思想形象的比喻为“零敲牛皮糖”。
这种小打小闹反而使美国人更加吃不消了。
善于总结,从不白吃亏的毛泽东,不愧为英明统帅!
第一八0师主力的覆灭,使中国军队的将士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了敌人,也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从而激励了几代中国军人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进行不懈的努力。
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一八0师的民族英雄们,永垂不朽!
**********特许版权,请勿转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一八0师的民族英雄们,永垂不朽!
好像志愿军动不动就能碰上兄弟部队的侦察人员,要是老美也这么来,可能会给志愿军造成很大麻烦。奇怪,老美的兰博同学不是很牛吗?咋不派出来?
当年在华岳第一次读到刘帅的这首诗,非常喜欢,鼓励自己渡过不少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