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咬定青山不放松--说说墨竹(1)(2)(3)(4) -- 雪个

共:💬52 🌺9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为太傅好文配图一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花谢一朵
家园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想见雪太傅,既瘦又不俗

鲜花一朵,等候下文

家园 花顶好文

来美国后,买的第一棵植物就是竹子,种在侧院。两三年后,逐渐茂盛;清风袭来时,煞是喜人。

家园 花顶!
家园 飘逸清新温润雅致,够确的!

报告:楼下仙人想见雪太傅

家园 大家都想见仙人呢
家园 踢馆踢馆!

叫你挖坑老不填!

点看全图

您那儿有大幅的吗? 我搜了半天也才找到这么一小家伙儿!

家园 这幅是比较大的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这幅画有下真迹一等的范本,与原作尺寸相同,可供临摹用的。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也许用不着。当然这幅墨竹图本身就不算大,倒还无所谓了。

家园 谢谢! 同时期待文字的部分

不敢再催了,但会小声嘀咕几句

家园 这是要写的第一幅

主要是有些图不够大,截不出清晰的细节。还得动用扫描仪。。。

家园 【原创】说说墨竹(2)--文同

除去这些轶闻外,还是有些画家留下了专门著作。下面我们就按时代顺序来看看一些竹画和竹谱。

最早的自然是文同的墨竹。当然,这之前有一张五代李坡的风竹,但此画在断代上大有疑问,更可能是元人作品,因此暂不算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宋 文同 绢本水墨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录维基百科的介绍:

文同(1018年-1079年) 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县东北面)人,善画墨竹,他的表弟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画家米芾称赞他“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

他因为对竹子观察细致,画时振笔直挥,可同时握两枝不同深浅的墨笔,同时画两枝竹。成语“胸有成竹”正是从他画竹而来,宋史中有他的传记。

他的草书已经失传,尚有四幅墨竹传世。另著有《丹渊集》40卷、《拾遗》2卷。

这幅倒垂竹是文同流传有序的传世名作,画中之竹主干微曲,用墨略淡;末端微仰,取横空之势;整个造型符合苏轼对文同画竹“瘦节蛟蛇走”的形容。这幅画笔法谨严而潇洒,墨色浓淡相宜,正如米芾所说:“以墨深为面,淡墨为背。”竹干上可见多处飞白,想想苏东坡“若轻云之蔽月”、“若游丝之萦柳絮”、“若流水之舞荇带”等等对文同飞白的形容,再次深感文人笔墨之不可信。

细观全画,写真的意味较重。从笔势来看,运笔也是自上而下。看来米芾惊诧于苏东坡的画竹不仅仅是不分节,还有“从地一直起至顶”这个反当时常规的画法。

正如上一节所说,墨竹既不是自宋始,竹成为“君子”品格的化身也非由宋始,但是墨竹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却是在文同的墨竹盛行于世后倒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事实。经由苏东坡的大力宣传,后世人们心中的成竹便是文湖州的墨影摇动,饶是这样,苏东坡还愤愤不平地控诉道:“其诗与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文同是皇祐进士,能诗文,是文人无疑。古代文人对于自己高人一等的文人身份极其在意,能画之人免不得都要表白自己所好的不过是水墨之戏,断不肯降格与专职画家们同流合污。《历代名画记》里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唐太宗雅兴大发,在春池荡舟,当时水禽弋游,“上爱玩不已”,急召阎立本图画之。位居主爵郎中的阎立本“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素”,回家后深感耻辱,告诫儿子说:“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要后人不再习画。职位不低的阎立本偶尔被皇帝役使做一次画便叫苦不迭,后代文人也莫不对此退避三舍。品格自是高贵了,但其实文人画文人画,这文人画家啊,几千年的大浪淘沙过后,文人自是文人,画家自是画家,各行各道,大可不必对是画家不是文人耿耿于怀。若没有画名,谁人知道阎立本?若不是那几竿竹子,谁又记得文与可?就拿苏东坡来说,单凭他那几笔画,又岂能笑傲文坛,名垂千古。

鉴于文同在墨竹史上的重要性以及文同这幅画在墨竹画中的地位,下面给出这幅图的详细资料。虽然在文同,这竿墨竹或许不过是他一生所写无数墨竹中极普通的一竿,但它千百年来却始终在无数文人心中摇曳生姿,挥之不去。

画上有印章如下:

静闲书室、文同与可

印主 文同(1018-1079)

嘉庆御览之宝

印主 清仁宗 颙琰(1706-1820)

宣统御览之宝

印主 清宣统帝 溥仪(1906-1967)

行俭 、卬庵

印主 王直(1379-1462),江西泰和人,字行俭,永乐进士,受修撰,善行楷书。历事仁宗、宣宗,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论纂记注之事,多出其手,英宗时累拜吏部尚书,为时名臣。谥文瑞,有《抑庵集》。

汉文范先生裔、泰和、玉堂学士之章

印主 陈循(1385-1462),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正统中累进户部右侍郎,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居政地久,进言多足采,然性刻燥,为士论所薄。

上面有两段题跋,分别是王直和陈循所写,释文如下:

与可自昔守洋州。墨竹高风称第一。流传三百有余载。复见兹图更超逸。相当盘礴欲画时。胸藏千亩谁得知。忽如兔起鹰隼落。奇态横出何猗猗。仙人骑凤彩云里。不见其身但(点去)见其尾。徊翔千仞欲下来。翙翙余音满人耳。世间物性各不同。贞脆好丑随化工。惟有此君最幽澹。不与桃杏争春红。由来美人姿。不及君子德。至今淇奥篇。还歌绿如箦。杨君得此求我诗。我今已老才力衰。愿君努力慎爱惜。睿圣卫武诚当师。泰和王直为彦谧宗伯题。

壁上墨君不解语。高节万仞陵首阳。要看凛凛霜前意。冷澹为欢意自长。写真谁是文夫子。许我他年作主无。遥想纳凉清夜永。平安时报故人书。右东坡。谁画参天铁石柯。凤毛春暖锦婆娑。玉堂妙笔交游尽。六合无尘水绝波。老可当年每画之。满堂宾客动秋思。苍龙过雨影在壁。别出参差玉一枝。右道园。 谁是丹青三昧手。晴窗试写翠琅玕。尚书雅有冰霜操。一枕清风五月寒。我亦有亭深竹里。一枝寒玉澹清晖。道逢黄发惊相问。不改清阴待我归。右松雪。彦谧尚书得此竹求余题。余无以为言也。为取宋元苏虞赵三学士诗中句。各为二绝复之。又何必余言哉。庐陵陈循德遵志。\

资料介绍完毕,最后要特别提出注意的是竹节的画法,特点是上一节环抱着下一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着别扭吧?不奇怪,因为竹节的画法是随时代在不停地变化着,一直要到明代才固定成了今天我们习惯的样子。其实竹叶画法也在变,文同这幅画的竹叶就没有后世那种定型的如介字个字的格套。

此图比较大的版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墨竹图#竹节#文同#金石书画元宝推荐:holmers,
家园 太奇怪了,怎么老是出现我文章里没有的字母呢?

雪。彦谧尚书得此竹求余题。余无以为言也。为取宋元苏虞赵三学士诗中句。各为二绝复之。又何必余言哉。庐陵陈循德遵志。\r

改了两次也没能把它去掉。。。一个幽灵。。。

家园 居然找借口抢自己沙发...!!!
家园 文同太厉害了

同时画两枝不同深浅的竹,不光是技术要娴熟,还得左右脑都很发达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