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战国风流》 之 吴起(2) -- Bater

共:💬22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战国风流》 之 吴起(3)

《战国风流》 之 吴起(3)

‘楚悼王素闻起贤’,眼看着北面的邻国蒸蒸日上,心里羡慕死了魏王有吴起这样的王牌,如今魏王把这张王牌拱手相让,悼王除了高赞魏武王慷慨之外,内心自少不得骂此子蠢才、SB。

吴起一到,楚悼王立马任其为相,以国事相托。

吴起于是又在楚军中实施变革,并效法李悝,把改革深化到政治领域。和治军一样,吴起在政治领域也推行精兵简政,淘汰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并停止那些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王族成员的按例供给,省下的钱米,‘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

在楚悼王的铁腕支持下,吴起变革卓有成效,尤其是楚军战斗力显著提升,‘于是难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楚国地盘之大达到前所未有,几乎等于其他所有诸侯国的领土之和,诸侯无不‘畏楚之强’。

谁知道好景不长,吴起没干几年,力挺吴起的楚悼王就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前381年壮志未酬。那些因吴起的变革而失却爵位、俸禄的‘宗室大臣’,早对吴起恨得牙根痒痒了,‘尽欲害吴起’。

吴起相楚,虽然让楚国强盛一时,然因为历时过短,其变革是不彻底的,与当初在魏的变革以及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在楚悼王死后,悼王的儿子肃王虽然‘使令尹尽诛射吴起并中王尸者’,因此而致灭族者多达七十多家,然而在肃王心中,此举未必就是为吴起复仇,反倒是为了他爹以及为了他自己找回面子的成分居多。肃王本人并不认可吴起的变法,一个不争的史实是,吴起死后,他的那些强国措施并未延续下来,换而言之:楚国,复辟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就是独裁政体下的宫廷哲学,昭若魏文侯、楚悼王,自有吴起的用武之地,魏、楚也因之强盛;昏如魏武侯、楚肃王,只能是把吴起及其心血扼杀。到了魏文侯的孙子惠王,更是把祖上积累下来的产业挥霍殆尽,两次被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兵击败,魏国终失强国风采;楚国地盘虽大,在战国期间却一直只有唱配角的份,虽然它的地理、人口资源等并不逊于西秦。

初,本人欲觅一楚人列于本系列“十大”之数,终不可得。唯能叫得出名的楚将项燕,却是因其孙子项羽而成名。或许这便是亡国的原因,也是射杀吴起的报应吧。

司马迁评价吴起,认为他的被杀是因为‘刻暴少恩’,本人并不完全认同。须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不强兵就是等死,要强兵就需要钱粮。吴起要变革,无可避免的损及这些世袭的旧奴隶主,不诉诸铁腕、不采用蛮力,谁又能甘心交出其既得利益呢?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可以即对他们“多恩”,又能从他们手里索要利益。在那么个特定的时代,是大刀阔斧变革旧的体制、使之更加高效迅捷,还是委屈求全、安于老牛拉破车更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

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风流何须善此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