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说说我身边的台湾人 -- 煮酒正熟
我身边的台湾人,嗯,不是很熟。同一个导师有一个学生,女,研究进展很慢,不敢来见导师,经常一消失就是半年一年的。不过导师年纪很大,很nice,也不push她;还经常帮她在每年的committee前面打点。我们一起的一个韩国女同学问她在干吗哪?说“唉,我每天也就是在屋里呆着,也不知道该干嘛...”
另一个台湾女生,是一个专门研究东亚经济的导师那里的,比我还早两年来。前年的博士生日跟我一天做的Presentation。讲了一堆数据,趋势。然后,就没了....大家不知道该问啥问题好。
说完了,貌似我接触的台湾青年不多。
但我家里的确是有两个老台湾。论起亲戚,就是我的舅舅,两亲兄弟。其实是我妈妈的两个堂兄,但当年家里实在穷,大的那个(老二)就算过给了我外婆,这样也就亲起来了。再加上80年代之后,一直都是我妈妈在张罗跟他们恢复联系的事情(因为他们亲兄弟家离开乡村的很少),所以也就一直跟我们家亲近了起来——相对血缘上的疏近而言。
两兄弟早年一同当兵,小的那个(老四)离家的时候只有14岁,刚开始的时候给桂系四杰中的小黄当贴身警卫。后来进了李弥部,在金三角呆了好多年。辗转才去的台湾。退伍时,四舅是空军上校,而二舅是陆军少校。
90年回来过一次,也是准备良久的。所以也顾不得当时的大环境了,地方民政局的同志很高兴地讲这是89之后本地第一个回来的。当时我年纪还不大,跟着他们后面东跑西跑,也一起都过了近一个月。彼此印象也都算是深刻了。
90年回来的时候,令我非常诧异的是他们对大陆这边的政治变化知道得非常清楚。而且对“毛主席”非常有好感。因为毕竟当年那么穷离家如今看到家里都有了地,文革10年也没怎么受折腾(我们那里出的国民党将军太多了,哪个村不出几个将军也出几个校官的;不过的确好像文革期间斗的都是“当权派”,而不是这些),似乎也算是了却了些早年的心愿吧。
90年统独问题还不如现在突出,不过当时老人们的心愿还是希望两岸能够平安相处,互通来往。
几年后他们又回来过一趟,不过那时候我已经不在家里了。
但其后往来就少了。一则年纪已经很大,二则90年代的时候经商不顺,老家兄弟妯娌要这要那的(跟我母亲写信的时候抱怨他们的亲兄弟姐妹)。也是,他的家人到了我们家,连兄长寄来的信都不看,就是问有没有什么东西寄回来或者什么时候回来之类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去年母亲告诉我,才突然反应过来的。
90年舅舅们回来的时候,对四舅女儿的职业撒了一个慌。多年后我们才得知他女儿及女婿都是军中人士,职业军人,而且还属于高度敏感部门。(河中某小说家笔下有所涉及,不过他们据说只是文职。)所以对岸多多少少不是很希望相关亲属经常往这边走动。
老人固然思念故土,但毕竟年事已高。说不好听的,时不久矣。就渡晚年而言,或许两边已经差别不大。些许事情,可以说已是无力烦恼。
年幼的心境不得知,我也没有见过。但从老人的角度而言,从军也是一种职业。或许也正如同早年他们受穷不得已离家谋生。既然从军就得尽职,故土与军队之间,在他们身上,好像并没有多少“对抗”的性质,但职业上又有着种种规条。所以也没有什么话可以说。
了解到这一层,我也突然反应过来:就我曾接触或日后接触的部分工作,也许将来再有机会见面,我也不知道能够说些什么了。
一晃17年。前两年错过了一两次到台湾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每一次错过,我都在想,或许此生再无缘相见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也说说我见到的台湾人 4 AK47 字776 2007-04-12 11:51:35
🙂我也说说我见到的台湾人(2) 7 AK47 字661 2007-04-15 21:12:40
😄笑翻了 米宝 字149 2007-04-14 10:36:41
🙂我也说说吧
🙂原来我committee里有位台湾教授 1 四不像5 字223 2007-04-10 16:12:08
🙂8两句哈 1 煮酒正熟 字364 2007-04-10 16: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