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战国风流》之 白起(1) -- Bater
仗打到消耗战的份上,就是双方在拼经济,拼后勤了。秦国在为后勤苦熬的时候赵国也一样,虽然赵国离本土稍近,但赵国经济实力终究还是要比秦国差一点,所以真的按廉颇的拖法,拖死的是秦国还是赵国,恐怕也是未知数,这可能也是促成孝成王换将的原因之一,赵括的速决战真的在后勤上太有诱惑力了。顺便插一句,我也赞同40多万赵军是可信数字的说法。这样庞大的军力显然是征调了赵国所有的劳动力而来的。那么战争拖下去对于赵国经济也是一个不可承受的负担。这也能很好解释孝成王急于速决战的心理。毕竟,廉颇只用考虑战场上怎么打的交换比高,而孝成王就得考虑这么高交换比的后勤代价是否承受的起。当然,四十万是总兵力,作战人员数量肯定大大的少,但是歼灭战的时候可不管你是炊事员还是弓箭手,一律咯喳,40万脑袋大概就是这么出来了。于是也就有了后来邯郸保卫战时候的妇女老幼齐上阵,和赵国之后多年的衰退。无他,劳动力在长平赔光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就算全部出自《战国策》也比全部出自您的脑袋强,何况,谁说全部出自 Bater 字0 2007-05-04 08:13:18
🙂这个拖下水算是两相情愿吧 1 内务人民委员 字664 2007-05-04 01:56:02
🙂我也认为罪不在接受上党 1 Bater 字568 2007-05-04 06:16:36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在上党任由老廉拖下去,能有好结果么?
🙂粮食是可以再生产出来的,四十万精兵可不是那么容易长起来 1 夜月空山 字122 2007-05-04 14:09:30
🙂你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 1 Bater 字172 2007-05-04 08:29:53
🙂bater兄忽略了一点 1 青色水 字468 2007-05-06 19:50:09
🙂跟贴太多,差点把老兄的看漏了 :) 1 Bater 字251 2007-05-06 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