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战国风流》结束语 -- Bater

共:💬12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战国风流》结束语

《战国风流》结束语

终于写完了,《战国风流》共计九篇十大人物(乐毅与田单写在同一篇里)终于写完了。好赖先不论,至少没当太监,自己喝杯酒庆祝一下先。

这十个风流人物,秦占其三:商鞅、张仪、白起;齐占其二:孙膑、田单;赵占其二:赵武灵王、李牧;魏占一个半:吴起(算半个)及信陵君;燕占其一:乐毅;楚占半个:吴起。客观地说,战国二、三百年,堪称风流的当然不只这十个人物,他们也未必就是最出类拔萃的十人。

本人不是学历史的,也不可能奢望为考证这段历史做出什么贡献,闲了写出一些读史的感言,目的不过是想给自己脑子里那蓬乱草理一理脉络,同时也希望能用一种更吸引人的方式介绍这段历史——通俗地说,想为这段历史吆喝一嗓子而已。

既然要介绍的是这一段历史,那么在大框架上就不能突破史实而瞎编胡造,所以整个系列并未杜撰一件史事、并未生造一个人物。然又要兼顾生动,所以也不可能原封不动抄历史书。好在能查的史书上记录的都相当简略,给我等留下了充足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幸甚!

同样,既然是要介绍这段历史,在人物的选择方面,就不能单纯的考虑人物的“业务能力”,而是必须考虑这个人物在这段历史中所占的分量。举例子说,田单的用兵水平不如赵奢,这个连他自己都承认,然而田单在复齐过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离开田单,要介绍东齐复国这段历史是不可能的,是以田单位列十大之数,而赵奢就只能割爱了;再比如廉颇与李牧,个人认为他俩的用兵水平不相仲伯,但李牧是东方六国最后一个良将,他的结局更能体现赵王自毁长城的愚蠢,是以入选十大的是李牧;还有秦王政和王翦,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历史功绩,都绝对不在入选的十大之下,但因为这俩的故事实在是家喻户晓、演义成堆,私以为没有再进行介绍的必要...等等等等,这便是选择从吴起始至李牧止等十大人物的由来。

基本上这十大人物也能够串起一部战国史了,在了解了这十位的事迹之后,战国时期的大事记就摆在了我们面前:(三家分晋)——吴起强魏——商鞅强秦——孙膑弱魏强齐——张仪戏楚——赵武灵王强赵——乐毅占齐及田单复齐——白起伐韩、楚、魏、赵——信陵君救赵——赵王杀李牧——(秦并天下)。

魏国因吴起而强,因孙膑而弱,为秦所灭;秦国内政由商鞅奠基,外交有张仪定调,军事由白起代表,终得天下;齐国因孙膑而强,因乐毅而衰,因田单而复,为秦所灭;赵国因武灵王而强,因信陵君相救而存,因李牧被杀而灭;燕国因乐毅而占齐,因罢乐毅而弱,为秦所灭;楚国和韩国,始终在充配角。

以上说法,虽不十分准确,然可以籍此把人之兴亡与国之盛衰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大体上看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再次提及,本人专攻并非历史,也不是文学,所持者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腔热爱而已,是以插足这类题材,无可避免的漏洞百出,文采黯然。诸君高士,有不同见解,敬请指教,只要不是怀疑历史本身,只要不是怀疑鄙人的一份热情。也希望诸位能怀着一份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自豪感,拿起笔来,写出您的感言,与众分享。

以此为《战国风流》作结。

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