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青河镇的故事(1)小镇的格局 -- 润树

共:💬7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青河镇的故事(1)小镇的格局

在写了“清清的河,从小镇流过”后,我便想到要写一系列关于小镇的短文。首先我把河名和镇名补上,它们分别是青青河和青河镇。然后我要说,这个系列是对那些逝去的岁月的纪念。

小镇的格局

青河镇的确很小:一条石板街,长不足四百米,从西贯东;百十户镇民,人少于五百口,人人知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既是青江公社机关所在地,学校,医院,合作所供销社等样样不缺,而且也是方圆十几里的物资集散地。每逢赶集的日子,整条街都挤满了人,熙熙攘攘,摩肩擦背,热闹无比。为了以后叙事方便起见,我这里先把小镇的格局给各位勾画一下。

镇子的西头,是十几户农家,他们分属小镇西边和后山的两个生产小队。紧挨着这些人家的便是青河小学和青河公社的机关大院。小镇的大一点的事件,大多发生在这两个地方。

从街上须穿过一条小巷,才能进入西校门。学校的西半部,其实是在那十几户农家的背后,彼此鸡犬相闻;东半部则与前面临街的公社机关大院仅一墙之隔。学校东西两半各有一个操场,西边的校舍是一座且字形的楼房,东边的是高房顶的平房。解放前,这是一个县办的女子中学,在乡下,这样的校舍算是讲究的了。解放后它改为一所完全小学,即一至六年级的全日制学校,简称完小,1970年后增设了初中班,是为戴帽子学校,但向外称青河中学。学校的二十多位教职工,连同他们的家属,大多住在校内的宿舍。1962年,我母亲被调到该校任校长,我们便在这学校里住了十年,直到1972年,母亲被调至父亲工作的城市。

紧挨着学校的公社机关大院,是一座颇有年代的传统建筑。它的中间是一个会堂,能容大约三百人就坐。两边,是办公室,住房和厨房。前面是一个戏台,木结构,高十尺宽3丈,进深六米,戏台后面有房间供化妆和换装用。戏台两边都有走廊与靠墙的楼梯相连,走廊后面的房间亦作居室。戏楼底下,两边各有一个天井;中间的空间,在开会时,也可加条凳额外坐人。

公社大院的对面是一个弹棉花的作坊和一个兼卖烟酒煤油的油盐酱醋店。接下去是卫生所(后来扩建为医院),粮食收购站和粮仓。大概在街的中点,便是一条长约百米,与街形成T字形的石梯路,通向码头和渡口。再往东,是糖果烟酒店,理发店,铁匠铺,餐馆,百货店,客栈,茶馆,信用社,生猪屠宰场,猪肉铺,又一个餐馆,以及专营农业生产资料的供销合作社。在街的最东头,是谷麦加工店,和一座榨取花生油和菜油的油坊。为小镇居民供应粮食的粮店,在油坊背后的半坡上。小镇的居民,居住在这些店铺之中,之间和之上,他们或是自己店铺的店主,或为国营商店的经理,员工,也有好几家是农户。

以上这些,差不多就是小镇的全部财产家当了。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场所必须提到,这就是敬老院。它虽不在小镇的街上,但出了东街头,过一座拱桥,步行五分钟即到。它归公社管,院长也住在镇上。虽说它名为敬老院,其实也收养孤儿。这当然是本镇的光荣,更不要说,这位院长,还是镇上唯一出过国的人物。

接下来的一篇,我就要向大家介绍小镇的各色人物。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青河镇(landlord)#青河镇的故事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