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简介一下克莱斯勒的交易 -- 小试牛刀

共:💬62 🌺1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刀兄鼓励。俺那贴只是跟着感觉走

不对之处还请刀兄务必指出。

刀兄楼上的分析才是真正好文。

美国有“经理崇拜”情结,德国则是“工程师崇拜”情结。两种思维下所造成的很多现象,其实蛮有趣的。

美国的华尔街真是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如果不是他们的压力,美国制造业公司应该不会犯下如此多的决策错误。家中领导所在公司也是家世界级的百年老厂,前几年被逼得没办法,忙中出错 关掉了自己很多工厂,把很多“非核心”部分的生产任务由美国小企业承担,同时在美国买进许多经销商。当时的如意算盘是向 Dell 学习,公司只控制生产的末端 (组装),前端产品都靠购买,同时加强销售渠道的建设和控制。关厂还有一个算盘 --- 从前的 overhead 都可以甩掉了。可惜现在看来几乎全搞错了!Overhead 没减去多少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美国大企业对自己产品的 cost components 真是俩眼儿一摸黑呀!),那些“非核心”部分的生产老出质量问题,最后变成核心难题了,然后经销商这块,自己不熟悉那个行当的管理,业绩上不见起色自己反倒多背上很多 SG&A costs。现在又重新开厂,然后再卖经销商,瞧这份折腾!

说到底,都是让华尔街那帮龟孙给逼的。当时做 buy-or-make decision 时,大头一门心思就是希望下面的 Financial Analysis 做出的分析结果有利于卖厂、买产品的战略路线。结果上面的意思自然被下面做分析的人完全看透,所以所有的分析都是以最乐观的数字做出来的,最后算出来卖厂买经销商的方案是一个极其 rosy 的前景,这下子从上到下都乐坏了 --- 怎么俺们早没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几年之后,大家都傻了...

其实,美国的 Cost Accounting 制度已经落后了,日本的计算就比美国略优,而德国的算法则比美国优越得多。其实对三大或美国其他传统制造业而言,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基于精准的信息和数字,基本上有了精准的信息,让刚出炉的MBA做战略选择也不会差到哪里。所以关键在于底层的信息。美国厂家轻视底层信息而看重战略,说到底还是华尔街压力所致,没有哪个CEO认为自己可以在那个位置上坐满10年,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有耐心去一点一点理清并消除多年积累的底层乱帐和低效浪费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