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光武亦不杀功臣 -- aokrayd
网上说起来好象只有宋祖不杀功臣,其实不然,另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光武,光武不仅未杀功臣,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他们还把握着内政和军事上的重要职位。事实上就中国的主要朝代而言,秦,前后汉,唐,宋,明,杀功臣并不是常态,元清是异族,此处存而不论。秦的历史太短,但白起蒙恬李斯之死,均涉及皇位的问题,与我们通常所论杀功臣的意义不同。所以真正杀功臣的是前汉和明。因此就历史时期来讲,不杀功臣才是主流。但为什么会感觉中国的皇帝总是把功臣杀光了呢?主要在于王朝更迭时期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是,第一,这种时期不能算中国文化的主流,第二,这一时期的很多情况必须具体分析。但是不幸的是往往这种杀戮给人印象深刻,以至于一种感觉中国的历史实在是纯然的残酷无情了。
光武,唐宋祖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比较重感情,为人较为宽厚。读光武给部将的信,常如哥哥在嘱咐弟弟一般,宋祖见寇准,指着自已的脚说我的脚烂了你都不来看我,竟至于下泪,而又与其共饮至大醉,唐亦绘功臣画像与凌烟阁以供后人追忆。
再者这三个皇帝均有出众的个人才能,不仅仅在政治上与识人用人,个人的军事才能亦很突出,都打过关键的重要的战役,都很自信,所以以才,以德服人,虽重权谋,但不以其为本。个人有信心有才能,又重感情,则部属也一般都很忠诚,君臣之间并肩作战,相互了解,感情深厚。因此也就能相互照应。
相形之下,刘邦与朱元璋的情况就不同。两人身上都有较重的无赖气,而朱尤其是刻薄寡恩,残忍猜忌是他非常突出的特点。而两人之夺天下,依赖部属太多,而才德又均不足以服众,所以对功臣就多猜忌。
而此两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刘邦性格更为豁达,也较重感情,张良萧何始终都极得信任,刀峰所及,主要是分封诸王。实在于诸王权力太大而中央权力太弱。而且当时之形势也有利于诸王作乱,且其中涉及的恩怨也多。但朱之杀戮功臣则无论文武,当时形势亦并非大有必要,只能说是个性阴暗,而权力欲望又太强,人极无情。
之所以要强调此点,实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中国文化重一个情字,以情为国家之根本所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并无宗教上神的要求,亦无逻辑上的严谨,全在于一个情字。国家即如家庭,大杀功臣,则无异于破坏了此一文化根基。再则中国的传统政治强调一德字,大杀功臣,则无德可言。而从实际的政治角度来讲,这也表明君主无才可言。
明实是中国文化的堕落时期。朱无疑是始作俑者。通过大杀功臣,政治上权力不权集中到了中央,而且高度集中到了皇帝。经济上不存在大家族可与皇族相比,高度腐化的皇族经济成了经济上的一个大毒馏。而文化上,道德上,则再无恩义,忠诚可言,再经朱棣大杀建文之忠臣,至此明士大夫在道德上于皇帝则实无忠诚之必要。朱将大权集于一身,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士大夫对皇权的对立和遗弃,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反讽。明未士大夫在道德上的腐化和能力上的缺失,实为历朝历代之最,这与皇帝本人脱不了关系。而明以历代最大的领土和最多的人口却最终亡于历代最弱的敌人,则实在是历史对明之政治文化最为尖刻的嘲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光武亦不杀功臣
🙂不是不杀,是没有能力 4 呆头呆脑 字498 2019-01-29 19:00:55
🙂对宋朝有很多误区,而且不少误区, 9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3721 2009-10-06 03:04:30
🙂我印象里明的领土好像并不大? 远离尘嚣 字16 2009-10-02 18:46:13
🙂呵呵 知之后哀 字70 2009-09-26 19:26:26
🙂洪武何尝就是本性好杀——为朱八辩护一下 117 黑岛人 字2920 2009-09-23 0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