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QDII之际谈港股 -- 孤子

共:💬17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香港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们

香港市场作为全球最自由的一个市场,吸引了众多的投行、基金和私募。具体就不点名了,什么高盛、摩根、美林,你能想得到的,在香港基本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

这些机构在市场上具有天生的优势。首先,这些机构在一级市场上获得了大量的廉价筹码。企业IPO上市后他们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如果这个企业的股票被允许发行权证,这些机构就可以在市场上以极低的成本发行大量的权证。由于他们是市场上天然的庄家,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比散户更加灵通的信息,他们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正股的价格,从而在其权证上获得更加可观的利润。另外,他们也是市场上各种投资评级报告的作者,通过这些报告,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影响。

以去年中国银行发行H股为例。上市初期,中国银行的股价波动比较大,一度上涨了10%多。从7月10日机构发行权证以后,其波幅日渐变小,而且其股价与恒生指数也没什么联动性,大市跌,其股价跌,大市涨,其股价也不怎么动甚至还跌。其原因就是因为其正股的价格一直受到权证发行商的压制。当时20家外之投行,一共发行了70只权证,总金额高达300多亿港元。甚至因为香港当时规定正股上市一个月后才能发行权证,几家投行在中银上市后当天就到新加坡发行了6只中国银行的权证。由于权证价格初期含有比较多的时间值,这些发行权证的机构就联手打压中行的股价,等于出售不值钱的时间值。随着权证到期日的临近,权证价格所含的时间值慢慢趋近于0。而这个时候初期买进权证的散户投资者们早已经大亏离场,权证的街货数量(不在发行机构手中的权证数量)极低,这是这些机构再也没有必要压制中银的股价了。当初发行的这些权证,多数到期日是半年后。于是中银H股在12月份前后开始狂升,顺势拉抬中银A股的价格。几个银行的股价一涨,内地股指就开始猛升。机构们在中银权证上大赚一笔后,早有准备,大量买入新华富时A股指数,继续赚得盆满钵满。

机构手头不断翻新的各种股票的投资评级报告也是他们影响市场的利器。比如去年上半年,高盛等几家投行大幅调高马钢H股的评级,第二天马钢H股暴涨10%左右,涨了几天后,马钢开始跌,套牢了一大群投资者。投行的评级报告对股价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当多数投行都是一致的态度的时候。有的时候,俺都怀疑这当中是不是有猫腻。

机构们在消息面上比散户灵通那是肯定的。去年年中的宏观调控,机构都能提前得到消息,提前离场。而散户们只能在滞后的公开披露中发现机构们早在消息透露前就已经离场了,而那时候,散户们已经被套住了。在这方面,不独内地,全球的市场都一样,都是领导先走,呵呵。

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基本都是外资,没有什么内地机构有时候需要承担的所谓护盘的政治任务。市场上腥风血雨,这些机构是不会那么仁慈的。在这种市场上混,还是得一切靠自己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