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海侃三国 -- 魔法表情

共:💬13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最仁的君是刘秀,最贤的相是管仲

演义反映了人民群众浓厚的“圣君贤相”情结,由于书中夸张化的描述,刘备及诸葛亮的形象很是高大。不过,根据史实来看,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里,最仁义的皇帝并不是刘备,而是刘秀;最有智慧的宰相也不是诸葛亮,而是管仲。这是因为——

刘秀身为皇帝,虽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却没怎么“享受生活”(米卢常用语):

工作上:他每天天刚亮,便上朝理事,直到太阳偏西才罢朝。还经常召集文官武将讨论“五经”大意,直到夜半才上床休息,且“乐此不疲”。

生活中,衣:身穿粗帛制成的衣服,颜色也不鲜艳;食:远方供奉珍馐美味,一定先赏赐给列侯,结果宫里所剩不多;住:减少上林苑等处的宫殿;行:直到公孙述用过的车驾.舆辇送至京都,各种仪仗才得以完备。乐:手不拿珠玉等玩物,耳不听靡靡之音,废止打猎巡游一类耗费甚巨的活动。

情感上:他虽然口头上说 “显贵之后换朋友,发财之后换老婆,恐怕乃是人之常情。”但在实际行动中则是“贫贱时的知己朋友始终没有忘记(如严光),结发的妻子最终位居正堂”的。他一生仅有三个女人,其中后两位是出于政治联姻的需要才娶的,而且也从未选秀女入宫(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定律失灵)。阴丽华早年是他的梦中情人(起初刘秀的两大人生目标是:“做官应该做首都卫戍司令,娶媳妇应该娶阴丽华”),婚后第十七年,刘秀在诏书中表示仍然对她一往情深(七年之痒的定律失灵)。俗话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给了这么个好德如好色的且事业大成的伟男,雅性宽仁、具有关雎之德的阴丽华自然而然地随之为难得的“红颜厚命”(金庸说:“真爱是一生一世的。假若一对年轻人一见钟情,而后喜结良缘,白头偕老,这大概是人生最愉快、最幸福的事了”)。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章伯钧说:“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把父母、兄弟、夫妻、同事之间相处的社会关系搞好了,就是最好的马列主义。”而刘秀将与叔父(由于双亲早逝,刘秀从小由叔父抚养)、老师、妻室、下级、兄弟姐妹、朋友、子孙(汉明帝对父母感情很深,经人解梦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关系都处理的比较好。

在国家的治理上,他信奉的是“天地之性人为贵”、“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以及“用正德来引导,用礼节来规范,百姓有羞耻心,并且真心归服”的理念,选拔各级官吏时要求“务进柔良”(按:大科学家张衡的祖父张勘是当时众多循吏中的代表人物,民谣有赞:“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免除徭役,实行三十税一,重视社会保障,开广学校、修明礼乐,从而开创了一个“上下相亲、海内欢欣”的中兴局面(司马光说:“风化既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虽然刘秀每自谦无德:“朕德薄不明,即位三十年,无益百姓”。但是清代的王夫之认为: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唯光武“允冠百王”(唐宗和宋祖都是刘秀的粉丝),梁启超认为他“在皇帝中最稀奇”,金庸也称赞他对待人民泱泱大度,所以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仁义的皇帝。

管仲根据春秋时期的形势,认为欲振国势必立纲陈纪。欲立纲陈纪则必张四维(礼、义、廉、耻)。而“粮仓充实了,老百姓才知道礼节。衣食富足了,才知道荣辱。”(按: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他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民众划分为四大集团:士、农、工、商,且等同视之为国家的基石[按:秦汉以后的朝代几乎都是重士农、轻工商的,尤以清朝为甚(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固然无官不秩、无士不文、无农不稳,但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结果西方列强自明朝嘉靖年间因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而摆脱持续1100年的神权的束缚后,在国力上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固步自封的中国(清末思想家薛福成说: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在政策上,对于士,经过三次审选后可以成为上卿的助手;对于农,根据土地的优劣实行差额地租,并支持多种经营;对于工,重视盐铁业的发展,并实行统购统销、寓税于价。对于商,设立市场,同时设置轻重九府以调节物价[韩德强说:管仲为齐国建立的体制是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计划为主导(一明一暗两只手并用)的混合经济体制]。在军备建设上,将军令寄寓于平时的政令,且制定了可用盔甲兵器赎罪的政策,使得甲兵大足。对比一下西方历史:当年为了发展渔业,为海军培养水兵,英国国会处心积虑,特意宣布每周三为食鱼日,并将传统的戒斋节的规定更改为只可吃鱼,不准吃肉,结果数年后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在对外战略上,以内尊王室、外攘四夷为号召。对各诸侯国以爱护来钓取,以利益来吸引,以信用来结交,以武力来威慑。由于天下诸侯喜欢桓公的爱护,贪图桓公的好处,相信桓公的仁心,害怕桓公的武力,于是纷纷归附齐国。

在管仲为相的四十一年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保卫了华夏文明(孔子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由于管仲信奉“予之为取,政之宝也”的理念,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将失败转化为成功,能够重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弊,其计谋“百不失一”,且被誉为“中国最大之政治家”(梁启超语)及儒道法思想的先驱(按:<管子>为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魏征著有<管子治要>),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足智多谋的宰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